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25/09/09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翠鸟》一课是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作者在介绍翠鸟时,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表达方法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和准确的用词进行了说明。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纯真善良,富有爱心。在他们居住的周围,时常可以看见麻雀、鸽子等小鸟,像翠鸟这样的水鸟他们却很少见到,加之翠鸟又如此漂亮,孩子们对《翠鸟》这篇课文的学习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精力不易集中,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赏”中学,在“玩”中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背诵课文2、3自然段。

2.体会作者“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写法,并试着用这种写法写一个片段。

教学重点

体会写法

教学难点

运用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翠鸟的外形美丽这一部分,咱们一起来看着屏幕上的图片背一背这一自然段。

齐背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段是对翠鸟外形美丽进行的描写,那翠鸟在动作上又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第五课《翠鸟》。

二、写法感悟

师:打开书,默读课文2到3自然段,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句子,用浪线画出。再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句子表现了翠鸟动作的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

师:翠鸟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生:快、灵敏。

(板书:快、灵敏)

学生汇报:

师:你从哪看出来翠鸟的动作快、灵敏?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汇报1: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翠鸟的动作非常快)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比如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疾飞就是非常快的意思。

师:还有吗?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请你对比来读一读,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自读感悟。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回答

师:鸣声是什么意思?

生:叫声。

师:什么样的叫声?

生:像唱歌一样好听的叫声是鸣声

师:从一个鸣声就让我们感受到翠鸟的声音好听了,(板书:鸣声)作者的用词可真准确,那翠鸟是怎样贴着疾飞的?用你的手当做翠鸟,把桌面当作水面,你能演示一下翠鸟是怎么飞的吗?

学生演示。

师:一边表演一边读,贴着水面疾飞

生表演读*2

师:这样贴着水面疾飞能体现出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生:灵活、速度快。

师:你能把翠鸟的动作快、机灵读出来吗?

出示完整句子,试读、指导、指读、齐读。

小结:刚刚通过换词比较和朗读让我们理解了这个句子。这样的学习方法在以后也可以用上。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汇报: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课件出示。

生:翠鸟的动作非常快。

师:具体说说从哪感受到快的?

生:像箭一样,运用了比喻句,可以看出来翠鸟的动作快。

板书:比喻

师:我们能更生动、形象感受到翠鸟的动作快。还有哪里能感受到?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请你对比读一读,和同桌读一读,说一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

生:蹬开说明翠鸟很用力气(动作),叼起、贴着体现了翠鸟的动作很灵活。(板书:蹬开、叼起、贴着)

师:看看作者的动词使用得多准确呀!谁能读好这句话?

指读、指导、齐读。

师:你还画了哪句话?

汇报3: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生:一动不动、注视,这些词用上了就能体现出翠鸟在等鱼时非常机敏。

指读*1

汇报4: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生:体现了翠鸟的动作非常快。

师:二三自然段还有这样的一句话,谁来读一读?

出示: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一生读句子。

师: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写翠鸟动作快、机灵,可是却出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生:体现了翠鸟的反映比小鱼更加机灵。

师:是呀,小鱼和翠鸟一比,让我们知道了翠鸟的反应是多么机灵,这样的修辞方法叫对比。

板书:对比。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感受这只动作快、机灵的翠鸟吧!

出示二三自然段,指读*2

师:读得真不错,现在请你自己练习背一背这一部分。

指背*1、齐背。

三、写法提升(好句赏析)

小结:作者写得真好,回想一下,作者是怎么写的?

生:作者抓住翠鸟动作快、机灵的特点,采用比喻、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准确的动词进行描写。

师:是呀,这样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这只动作快、机灵的翠鸟。下面,老师准备了两个小片段,自己来读一读,想一想这两个小动物在动作上有什么特点?从哪儿能看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批画、分析。

A小鸭子两脚叉开,把脖子使劲地向前伸得很长,挺着胸脯,撅着小屁股,左一摇,右一晃地扭动着胖乎乎的身体向前走着。

B一只羊把草叼到嘴里,嘴巴一左一右地打转,牙齿一上一下地咀嚼,好像没有牙齿的老太太。

师:谁来先说说小鸭子?谁来说说羊?

小结:小动物的动作特点直接说出来,别人会觉得枯燥、没有意思,如果你抓住动物的动作特点,运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进行描写,别人读起来才会津津有味。

四、写法应用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小鸡啄米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播放视频。

师:看清楚了吗?小鸡的啄米的动作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快。

师:从哪里能看出它的动作快呢?下面请你仔细观察视频中小鸡的动作,用上合适的修辞方法和准确的动词来说一说。

学生再次观察。

师:屏幕上有一个开头,请你两人一组接着往下说。

自由练习。

师:谁来跟大家说一说?

全班交流,评议。(*1)

师:根据老师给他的修改、评价,请你自己动笔写一写。

师:生活中你有没有观察过喜欢的小动物?课下请你用上合适修辞方法和准确的动词来描述他们的动作特点。

五、回顾课文

师:最后咱们背一背课文2、3自然段,再一次体会作者对翠鸟动作的描写。

教学反思

《翠鸟》一课是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作者在介绍翠鸟时,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表达方法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和准确的用词进行了说明。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对教参的掌握,我确定本节课,也就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背诵课文2、3自然段。体会作者“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写法,并试着用这种写法写一个片段。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写法,难点是运用本节课的写法写小鸡啄米的片段。

所以我授课时,课文中“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一句,先让学生自己体会哪里能体现翠鸟动作快、机灵的特点,通过对比换词和不断朗读让学生了解了作者在动词使用上非常准确的写作方法,同时引导也学生学习运用换词比较和朗读的方法理解句子这一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学会了好的学习方法,对他们以后的学习都会受益匪浅,同样,学生学会了好的学习方法,能让我们更快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所以在学生理解“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一句时,学生可以两人一组运用换词比较和朗读的方法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和准确的动词来对翠鸟的动作的动作特点。

在对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体会以后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写法,然后我给学生提供小鸭子走路和羊吃草的两个片段让学生好句赏析,这一部分是对本课作者写法进行学习的延伸,也为学生运用写法写好片段打下基础。对课上的小鸡啄米片段描写后,顺时布置课下作业:运用本节课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这一安排也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法再次梳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作业: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五、作业:背诵。

古诗两首

咏柳春日

碧玉妆成一树高,胜日寻芳似水滨,

万条垂下绿丝绦。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等闲识得东风面,

二月春风似剪刀。万紫千红总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