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

2025/09/09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 篇1

高中是因语文老师介绍,第一次读了毕淑敏的文章,从此就很喜欢毕淑敏的作品。这学期学校发了一些书让我们阅读,竟然有毕淑敏的《带上灵魂去旅行》这本书。拿到书以后边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毕淑敏是一位医生,敏锐理性,会忽然直击人类脆弱灰暗的心理。《带上灵魂去旅行》是她的游记散文作品集,篇篇是精华之作。是我到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本散文集。

毕淑敏旅行所见所闻,有时让人触目惊心,有时让人悲伤不已。我这样的平凡人也完全被它所感染。

《十一块宝石婴孩的项圈》,体现了美国老人的孤苦伶仃。我们通常会认为美国老人独居是极其潇洒的,但毕淑敏敏锐的目光发现了她们浓妆下覆盖的没落。

《啊,原先你是一只老虎》则讲述了新移民的中国孩子们在背负着家庭的期望下,弱小的身躯上的巨大压力。他们在国外迷茫困窘的学习和生活,让人读了心生疼痛。这些孩子脆弱的翅膀在金钱和语言的双重枷锁之下,能飞多远呢?

《太平门与十分口》、《地铁客的风格》中也比较了中国和外国在生存观念和生活习惯上的差距,毕淑敏推荐我们直视灾难,也许是制服灾难最好的角度。

《让死亡回归家庭》、《艾滋之椅》等文字让人正视死亡,毕淑敏做过医生,她能比其他作家更能理性的直面死亡。

王蒙说:“毕淑敏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为一体的思维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

当然,书中也有温情、快乐、温暖的篇章,游记散文就是这样,会给我们带来震撼,也会带来惊喜,毕淑敏一路走去,又一路给我们带来这些充满爱和哲理的文字。

不同的文化丰富了我们的世界,用短暂的一生尽可能的去了解,去感受。在收获视觉盛宴的同时,升华对人生的见解。作者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了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并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感悟人生,感慨生命,感恩人间温情。这是一本充满爱的书,它让我们感受到爱,珍惜被爱,并学会去爱。爱自己、爱周围的人与物、爱上带着灵魂去旅行。。。文字简单、流畅,仿佛跟随者作者经历了一般,身未动、心已远。我的灵魂也随着作者的文字,去旅行了…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 篇2

灵魂?行走在路上有多少人忘了自己的灵魂?

我不想忘了自己的灵魂。我不喜欢复制粘贴别人的思想,不想照搬别人的东西,这世界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我只是抱着一种宁缺毋滥的态度对待着我的文字。我不要被形式的东西而变得对自己不负责,不要像《肖申克的救赎》所言般“被形式化”了。可不可以不要用数量来评价,能不能用心来读读一个一个打出来有思考的文字。真正的思考难道不比盲目地拷贝宝贵吗?心理学上说,人的本质是渴望被肯定。我希望我们的渴望不要被无情扼杀,但事实告诉我们的是,从形式上来肯定一个人一件事总比从本质上来得容易来得省事。

以前总在同学录“我的理想”那栏写着:我的理想是环游全世界!现在长大了,觉得自己挺渺小。环游世界的愿望只好默默放在心底。我其实很羡慕能在生命未结束时环游了世界,能用自己一生的积蓄去开始自己的旅途。去很多的地方,见很多的人,感受别样的生活,领悟不一样的人生。我只能在字里行间体验他们曾去过的世界,好像自己也到过那儿。所以,我喜欢书,书带我穿越,没有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在书的世界里,我们是贪婪的,不停寻找着我们的喜好。有时看到那些为着自己的旅行而努力的人,就觉得他们好幸运。一辆自行车或者一辆改装过的大车,没有很多的钱,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去经历不一样的东西,真的很幸运。我们需要很多的勇气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愿我们都有这样的勇气。我们的人生便会开出花朵。

记得那么一句话,旅行是从一个自己活腻的地方去到另一个别人活腻的地方。想想也挺有道理的。我们为什么要去旅行?有的人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压力,有的人是为了去冒险一次,有的人是为了……有的人或许真的没有为了什么。听说梁朝伟会坐一趟飞机去外国的一个广场去喂鸽子,然后又飞回来。不知道这是真是假,但这样的生活的确让人艳羡。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则会吐槽这是奢侈,浪费资源。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的很不容易。有太多的牵绊,有太多的顾虑,途中的人们患得患失,行尸走肉。还得说说的是,尸位素餐的人也不少。很多事情大家看在眼里,却也乏力了。

上了大学,也常听到身边的人谈论旅行的事情。旅行途中,在网络上会时不时看到他们激动地发各种景点的照片。某种程度上,相机代替了我们的眼睛。我们总以为相机能把美好的东西留住,一定格似乎就是所追求的永恒。照片可以让我们知道那时在哪里看过怎样的风景,却没把那时的感觉留住。忙于拍照的时候我们也许真的会错过很多的感觉很多的感动很多的感情。用心去珍惜,用心去感受,那个世界会变得不一样的把。

去旅行总不是件错事,请带上你的灵魂好吗?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 篇3

在旅行的过程中,要去体验、学习、思考,获得人生的感悟。――题记

人总是在碰到不如意的时候才会深刻的思考,寻求心灵的安慰。

于不经意中看到毕淑敏的《带上灵魂去旅行》这本书,不经意间就在心灵那条冰冷的河上泛起层层温暖的涟漪。

这本书向我们说明不同的文化丰富了我们的世界,我们要用短暂的一生尽可能的去了解,去感受。在收获视觉盛宴的同时,升华对人生的见解。作者记录了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并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感悟人生,感慨生命,感恩人间温情。这是一本充满爱的书,它让我们感受到爱,珍惜被爱,并学会去爱。爱自己、爱周围的人与物、爱上带着灵魂去旅行。

我以前在网上看到一名杭州网的义工,她被人们亲切地成为“背包客紫漫”。她说,一个女子,能够清贫地生活,行走世界,但不允许浑浑噩噩,虚度光阴。于是,辞掉工作,仅带着简单的行李和9000块钱说走就走,一路搭车、逃票、徒步,三个月时间,走过了81个城市。

当被问及什么是“清走”时,紫漫说,“其实,这只是一种把穷游、搭车、徒步、沙发客等结合在一齐的旅行方式,最主要的是,当我们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试着去把自己清零,用心观察世界,带着灵魂去旅行,去看世界的色彩,去听世界的声音,你会发现,空空的行囊,会变成满载的收获。”

我想,在路上的旅行者们都有不同的目的吧,有的是因为压力太大逃避现实,有些可能是自我膨胀的炫耀极致,还有一些是为了寻找艳遇,追求刺激,或者更多的是因为热爱生活、热爱自由。

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旅行呢?看到的人,看到的事,都将成为沿途的风景。

对于有些风景的离去不必悲哀,因为重逢的美丽更让人难以忘怀;对于有些风景的姗姗来迟不必生气,因为她注定在对的时间与你相遇;对于有些风景的惊艳不必过分注重,因为她的短暂风韵只可记忆里珍藏。

灵魂,高贵而不可直视的字眼。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经常掉队。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现实里,有多少人没有等待他们的灵魂?失去了灵魂,就如一具飘飘荡荡的驱壳蹒跚。

然而这本书,对我来说,最为深沉最为值得思索的就是文中关于“死亡”的旅行,十分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思考。

那么一个人要怎样独立的走向死亡?所有走过的人都不会告知我们有关的经验。死亡是需要学习的,只有懂得生命好处的人,才有勇气探讨死亡。当死亡悄悄来临,很多人不知所措,没有人教授这种知识。只有对死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人才可能更深刻的把握生命。当给予适当的条件,我想人们是很愿意讨论死亡的,当生命的最后瞬间,只有你一个人,你将如何走向死亡。有的人依然在恐惧中死亡,有的人有太多未了的心事,还未学会放下,死亡是个过程,我们对它要有准备,如果不可避免,平静就是最好的应对。

人生未免太短暂,花开花落,年华消逝。就让我们放任情绪去旅行,离开驱体的灵魂,漂泊在清新的世界!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 篇4

我喜欢品读一些作家写的游记,现代作家叶永烈,冯骥才,毕淑敏写的我都读过,他们的文字优美,观察细致,从作家个人的阅历和品味来叙述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别有一番韵味。刚刚看了毕淑敏写的《带上灵魂去旅行》,想来这本书的书名真好,每次的旅行对我来说,何尝不是带上灵魂去旅行呢?!

我是个比较粗枝大叶的人,所以旅行起来也是随遇而安,很少做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考证。履行之前我很少会事先作一番功课,将要去的地方好好研究一番,对感兴趣的景点做一个大致的圈点和了解。作为一个散漫的旅游者,我从来不做自由行,因为我是个严重的地理盲,出门就迷路,又不是个细心周到的行者,干脆就跟着旅行团一站一站地走,每到一处就休息一番,然后轻松上路,不用操心吃什么,住哪里,怎么去景点,一切都是上车之后跟着导游走。

在荷兰我做过所谓的自由行,是因为利用培训的机会去了一趟鹿特丹,结果由阿姆斯特丹去路特丹探望朋友时,坐火车时糊里糊涂,险些错过,毕竟说英语的荷兰人不那么多,这叫我大大地感叹不如在美国旅行时那般自由和坦然,第一次去欧洲的经历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在异乡旅行的寂寞和迷茫。在澳大利亚出差期间,我也从悉尼坐飞机去墨尔本探访过以前公司的澳洲朋友和老板,算起来我独自旅行的经历也不算少了。

今早读毕淑敏的《带上灵魂去旅行》颇有同感。不同的是文中提到一个人的灵魂是后于躯体抵达目的地,而我却是灵魂的提前预演与无畏的探寻。每次出行前一月左右我总是先确定大致的目标,然后搜集相关的信息。目标一旦确定,我的灵魂便沿着我预定的路线对沿途的交通、食宿、文化等等作一一地探访、标识,甚或作情感的酝酿。时机成熟,出发!我的灵魂引导我的躯体在几近熟知的环境里自由地呼吸。当我的躯体到达目的地后与我的灵魂完美地融合,把我的心交付于我所造访的每一寸土地。本书为毕淑敏的散文作品选集之一。王蒙说:“毕淑敏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为一体的思维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毕淑敏是作家,又是医生,又由于她有在“世界屋脊”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她的散文有着极强的现代意识和专业的心理分析,但是这部散文新作中的游记散文,贯注着一个心理医生充满洞察力和稳定感的目光。她的这部游记散文于中见深刻哲理,语言朴实生动,记录了她探索大千世界的历程。

旅行不是盲目的,旅行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和心灵,不做井底之蛙就去旅行吧,没有钱只要有时间只要想去。旅行和旅游最大的区别大概就在于,旅游时观光性质的走马观花,心得就是:哦,我去过了。旅行大概就是用心看世界,可以不用规划不用走多少地方,有的时候我们走的太快

随着陆云修为的加深,也渐渐了解到了所谓的七界传说,并从修身界,逐一进入其余六界,展开了一段神奇诡异,别开生面的旅行。讲述的是发生在身上的十六件离奇之事,个个窥探人心智,震慑人灵魂。悬念迭生之余,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有关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