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计划大全 > 正文

教师支教工作计划

2025/09/11计划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教师支教工作计划(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支教工作计划 篇1

1、遵循支教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支教生行为守则。

2、在工作初期,努力融入支教学校,熟悉环境,了解学生,与学校领导老师建立融洽的关系,了解支教学校情况及各项常规工作。

3、服从学校的安排,做好日常值日工作,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同时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总结与反思,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

4、跟随指导老师听课,协助批改作业,巡早读与午读,以及学困生辅导工作。

5、多观摩其他老师的课,虚心请教,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方法,技巧和课堂管理。

6、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探寻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7、与支教小伙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管理,互相借鉴,互相学习。

8、定时定量完成博文作业,每周上传工作情况记录,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9、支教的同时不忘提升自己,每天看一点专业书,以及教招的资料,为英语专业八级和考教招做准备。

教师支教工作计划 篇2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辐射作用。20xx年8月,肩负着重任以及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来到了马川子小学开始了我光荣的支教生活。在踏进校门那一刻我就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热情欢迎。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我本学期的支教任务,更好的服务学校的师生,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工作目标:

1、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出勤制度,自觉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和日常管理。

2、在两校活动中,做好桥梁纽带的作用。做好英语教学交流工作。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交流沟通发挥自己的作用。

3、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经常参加受援学校的教研、课堂教学活动及其他的各项活动,并认真有效地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二、具体工作安排:

1、加强与学科教师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的心理状况,配合并指导他们做好日常教学工作。

2、做好“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示范课教学,能够真正给教师带来新的理念,教学方法和思路。

3、认真研究教材,钻研教育理论,做好高年级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

4、做好听课,评课,教学反思与随笔的记录以及政治业务学习笔记。让支教工作成为自己的一次提高的'宝贵机会。

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又走回到农村来支援和发展农村教学的教师,我知道自己的工作意义非凡,自己的责任也重大,所以我会好好珍惜这次锻炼自己的机会,让自己在教育的这条路上行走的更加稳健,也能够为农村的教育发展发挥自己最大的光和热!

教师支教工作计划 篇3

一、计划总览

1、实习期间,必须完成不少于100课时的专业教学工作量以及相关的教学工作;

2、实习期间,必须保持每周至少一篇教学设计和听课记录;

3、实习期间,必须保持至少8篇支教见闻与感悟的博文;

4、实习期间,尽可能保持博客动态的更新,包括自己的`感悟等等。

二、计划详案

第一个月:

1、熟悉环境,了解支教学校情况和各项常规工作;

2、跟随指导老师听课,说课,教研以及学生的辅导工作;

3、备课、上课,锻炼好自己的教学技能。

第二个月:

1、举行团体辅导活动6次;

2、正式上手学生的心理个案辅导;

3、给学生上更多有趣有用的课;

4、协助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

5、上好公开课。

第三个月:

1、参与校、区教研活动;

2、跟指导老师学习更深入的知识;

3、分析特殊学生背景,全程跟踪学生的动态。

第四个月:

1、收集整理实习支教工作材料,进行实践总结。

2、参与答辩总结会,完成实习支教工作答辩;

3、完成实习支教各项作业及结束期各项工作。

4、跟老师和学生好好告别。

教师支教工作计划 篇4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扶贫工作,通过帮扶对结,优势带动弱势,实现人的`群体优化。特制定朱集中心校年度教师支边支教工作计划。

一、强校支援弱校。

二、中心学校骨干教师送教下村小。

三、定期抽调优秀教师到办学薄弱学校去支教,各校落实到人。

四、优秀骨干教师定期到村小学去示教、挂职。

五、薄弱学校教师到优秀学校跟班听课、进修。逐步实行教师流动制。

六、实行教师轮换制度。

七、提升边远村小高级教师岗位比例。

八、开展专题讲座、面授指导、下村小听课活动。

九、对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学科可实行巡回教学制度。

十、落实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小学教师津贴、补贴,不断提高较职工福利待遇。

十一、关注聋哑学生的学习、生活。

十二、妥善做好农民工"留守儿童"上学的问题。

总之,通过支边支教活动的开展,实现乡镇学校与村小相对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