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流浪地球》读后感

2025/09/11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流浪地球》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读后感 篇1

为了拯救地球,人类展开一次热血而孤勇的尝试。

在《流浪地球》的影片中,因太阳的枯竭,地球将遭遇灭顶之灾。此时,人类数量锐减至35亿。幸存的人们团结一致,金钱的概念和国家边界模糊了,一个长达2500年的行星移民计划被提出,进而开始执行并逐步推进。中国,在这个计划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全球领袖角色。太阳枯竭,地球将要撞上木星,遭受灭顶之灾。男主刘启和妹妹以及爷爷在阴差阳错中,加入了中国救援队CN171—11,开启了一段热血沸腾而震撼人心的冒险。

还清楚地记得刘启爷爷的临终之语,记得爸爸的“非法唤醒”、爸爸隔着茫茫太空与儿子对话等情景。这些镜头无不令观众为之动容。在这些感天动地的细节背后,就有着亘古不变的先辈们的自我牺牲精神。妹妹韩朵朵全球广播时,各国还未归家的救援队员纷纷跑去支援,路上一辆辆急转掉头的救援车,无不传递着人性的善良和温暖。哥哥刘启,在冲击波快要来临时,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从高处坠下的妹妹,也让我们感受到这浓烈热的亲情。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那句让我们津津乐道的交委的提醒: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第一次听,很多人都哑然失笑。后来再听到,很多人却心头一紧,然后心塞难过。再次听这段台词的时候,早已是物是人非,车上的驾驶座少了爷爷的身影,车上也永远听不到王磊队长严厉而又为我们担心的警告了。

在影片的最后,CN171—11救援队的众人和来自世界各地救援队的人们,与时间赛跑,共同努力,点燃了木星,拯救了地球!

看了这部影片,一个词一直叩击着我的心灵,它就是希望。那么,我们又是否曾想过,希望是什么?我们是否每一次都握住了那一线希望?电影看到结尾,我也不由得的想起自己,有时候总觉得事情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倒不如放弃,却从来没有想过去创新,没有去尝试在绝望中探寻出新的希望,而是被困难和苦难和击垮,选择臣服于它们。莎士比亚曾说过:“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是呀,漫长的黑夜,会让人感到害怕,会让人感到孤独和绝望,可不管这黑夜有多么漫长,只要我们坚持了,努力了,给自己争取到一点希望,白昼也终将会来临。

人应该生活在希望之中,就算曾经的希望泯灭了,还会有新的希望的之火燃烧起来。如果一个人只管活一天算一天,什么希望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流浪地球》影片中的人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拯救地球任务失败时,一开始大家都还活在支离破碎的梦中,不愿意去面对这个事实,不愿意去相信大家就要面临死亡的结果,可是后来大家认清事实真相后,齐心协力寻找办法,终于找到了一线生机,找到一丝希望,最拯救了自己,拯救了地球。这就是希望给人们的伟大力量。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怀揣着希望,朝更好的地方前行。

希望是什么?在我们这个年代希望是指引我们奔向远方的路标,是即便在天涯海角也指向家的方向,是处在困厄之中仍然拥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希望是无比宝贵和无比强大的力量!

努力!就会有希望!

有希望!我们就应该更加努力!

《流浪地球》读后感 篇2

我打开这本科幻作家刘慈欣写的《流浪地球》,准备重温一遍故事里的情节,在此之前我已经看过了。因为内容太精彩了,读了一遍又想读一遍。

刘慈欣是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作家第一人”。他的长篇小说《三体》获得了科幻界的最高奖项——雨果奖,相当于科幻界的诺贝尔奖。

这是一部中短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写,讲述了未来几千年后,太阳即将发生氪闪,人类不得不把地球推出太阳系,在宇宙中流浪的故事。联合政府在亚、美大陆上安装了地球发动机,并将人类的逃亡分为四步: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和新太阳时代。“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的末尾。二十几年过去了,“我”与加代子结婚了。可好景不长,不久之后出现了叛乱,“我”得知加代子已经在一场战役中身亡,被判有史以来最冷酷的刑法——将密封服上的制热电池拆掉,然后暴露在外面,静静的等着血液冻结。而就在这时,氪闪爆发了,“我们”被取消了死刑。“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流浪时代,地球即将泊入比临星的轨道,成为它的卫星。

地球的流浪生涯终于结束了。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比邻星的三个“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着2000多年前的空气、泥土,滋养着2000多年前泥土里留下的种子。草原上的草,小河里的水草、鱼,森林里的树、花、藤蔓、蘑菇,都在阳光下拼命地显示自己蓬勃的生命力——地球,复苏了。

我推荐这本书,不仅是因为它语言丰富,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生活,没有用太多的专业术语,很适合小学生阅读;更是因为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希望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在看似不可战胜的危机面前,希望就是闪闪发光的启明星,只要永远满怀希望,努力向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我们就能克服所有困难,战胜任何危机。

《流浪地球》读后感 篇3

"在这个世界上,希望和钻石一样珍贵。"如果你选择希望,你就有理由坚持生活。

《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是太阳进入老年,地球上的人们带着地球去寻找新的家园以求生存。它也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灾难来临时人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故事中的人有勇气去做,因为他们选择了希望。如果它们不努力工作,而是舒适地等待灭绝,结果会完全不同。即使前面的过程很困难,但未来是美好的。后者,即使过程简单,也注定要灭亡。这是希望的力量。

钻石很珍贵,因为它能反射成千上万种颜色的光。希望,给它一束人类的光辉,它一定会给你一个多彩的成功世界,所以希望像钻石一样珍贵。

小说中有一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叛军想把坚持在地球上游荡的5000名士兵冻死。但是5000名士兵中没有一个人屈服并乞求怜悯。他们说:“让人类永远保持清醒是不可能的。”他们选择了全人类的希望,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死刑执行一小时后,氦闪爆发,太阳开始死亡,所以5000名士兵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的选择拯救了人类。这是希望的力量。

生活中有很多选择希望的例子,比如“猪很强壮”。如果它没有选择希望,如果它在废墟中坚持了九天的希望,它今天怎么能过上舒适的生活呢?还有最美丽的老师张丽丽,她为——个孩子的未来选择了更高的希望。她继续努力,把三个学生从疾病中解救出来,给了他们生命和健康。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最真诚的情感,但它能带领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选择希望吗?

我想是的。当生活、学习和工作不令人满意时,我们应该选择希望并坚持下去。每当我穿过峡谷,沿着崎岖的小路行走时,一片绿荫出现在我面前,我的心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如果你选择希望,希望也会选择你,给你带来光明的未来。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希望比钻石更珍贵!

《流浪地球》读后感 篇4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星梦压星河”,浩瀚的宇宙中埋藏了许多神秘。有黑夜中抬头望去的繁星闪烁,有五彩斑斓太空流浪的星球家园。发生在茫茫宇宙的科幻大戏,被定格在《流浪地球》电影之中。

原作出自刘慈欣大师之手——这位科幻界的大师级人物,与电影导演郭帆强强联手,凭借深入的联想与想象,结合实际与未来,对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展开了深刻的剖析。

未来某一天,太阳急剧膨胀,人类要想办法逃离太阳系。“持续两千五百年的漫长宇宙之旅,史称流浪地球计划。”人类安装上万个行星发动器,把地球推离太阳系。伴随猛烈的爆炸与震撼的音效,我们更能感受到灾难面前人类的无助,同时也有坚强。

眼看就要撞上木星,机智的人们想到点燃木星上的易燃物质使其爆炸,把地球推向另一侧。主人公刘培强思忖过后坚定地驾驶空间站点燃木星,让地球脱离危险,可自己却英勇牺牲。世上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一个个平凡人挡在其他人面前;也许当耀眼的光辉过去,生命的闪烁才历历可见。想想生活中的我们,有多少人真诚地帮助他人,为社会生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又有多少人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坚持梦想,成为国家的栋梁?

镜头落在土地的贫瘠、空气的混浊、植物凋零、人类藏匿的场景时,是人类无休止地浪费资源,肆意破坏环境,摧毁了原本脆弱的生态,也摧毁了自己生存的家园。当今,庚子鼠年的大疫就又提醒了人类,威胁生命的不仅是病毒,还是人们对生态破坏的放纵。果不其然——“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这部电影提醒了我,不要等到灾难降临,再感到无助与悔恨。我们要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坚持实施垃圾分类工作,禁食野生动物,普及节能措施。只有立即着手保护生态,才不会让地球的伤口流出人类的血。相信在筑成绿水青山的道路上,人类能与自然握手言和,看夜空的流星,品清幽的稻香;相信《流浪地球》的波澜起伏,唤醒了大家的勇气与担当,让更多的人们体会生命的意义,在奋斗的宇宙中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