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最后的姿势》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1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爱。今天,我读了《最后的姿势》,深深地感动了,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对我们的爱。
母爱伟大,特别是生命被死神骤然紧逼时,更显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悲壮。
故事写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几十万鲜活的生命,霎那间归为沉寂。许多母亲,都把孩子紧紧护在怀中,僵硬为不朽的.雕塑。这些孩子在母亲的怀里虽然永远闭上了眼睛,但他们的身体却毫发未伤。母亲们死了,但她们的这种姿势,将永远留在世人心中。
母爱不朽,在人世间永恒,动物们也是如此。
这也是一则关于母爱的故事,动物们之间的亲情也同样震撼人心。
一只母鼠,被铁夹夹断了后腿,它拼命挣脱,挣扎着回到自己的窝里,窝里有九只幼鼠,它们还没断奶。母鼠趴在窝里,断腿鲜血淋漓,不能再动弹一步。它仍给幼鼠喂奶,最后的时间里,就啃吃自己那条断腿,维持一点可怜的奶水……
母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我的母亲也给了我无私的爱,让我铭记于心。
那天下雨,我没有带伞,当天上下起倾盆大雨时,我后悔也来不及了。我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在教室里来回踱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时,妈妈来了。她撑着一把伞,对我只是平淡地说了一句“走吧”。我在妈妈的伞下走回家。走到半路,我随便问了一句:“妈妈,你撑得到吗?”妈妈笑了笑,说:“撑得到,一点儿都没淋湿,快走吧。”我们便继续往前走。回家后,我身上没有一块儿湿的,我以为妈妈也没有淋湿。可是我一回头,看见妈妈在换衣服。这时我才明白,妈妈为了不让我淋湿,宁愿自己被雨淋。为了不让我担心,说自己并没有淋湿。这件事虽小,却反映出母爱的伟大。
读了《母爱不朽》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是: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它总是在无声中给我们带来温暖,母爱不朽!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2
昨夜,雨中,谁为我们关窗?今晨,风寒,谁叫我们添衣裳?今日欢聚,谁与我们共欢笑?明日离别谁与我们心伤?
一支粉笔织定千秋智慧,三尺讲台寄托万事文明。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一篇名叫《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文章中的谭千秋老师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献出了自己五十一岁的宝贵生命。最后的姿势这篇文章感人至深。在那些获救的学生眼里谭千秋老师是神圣的,是伟大的,是纯洁的,是高尚的!“在五一二大地震那天,眼看教学楼就要坍塌了,谭千秋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身上,把我们拉进讲台桌下面老师对我们说:‘孩子们别怕老师在这里保护你们呢!别怕!’语音还未落下,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教学楼塌陷了,谭千秋老师死了!第二天救援叔叔来了,把我们从废墟中救出来了,可是谭千秋老师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按理来说每个人在临死之前的时候应该都会有临死的挣扎,可是谭千秋老师却没有挣扎!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千秋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的'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的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的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其中一名获救的学生热泪盈眶的说。谭老师的这种举动正是人生的价值的最好体现了谭老师那血浓于水的师生情,而且也体现了他与学生间的父子情深,父爱如山,谭老师就像是一座山那样,用自己坚强的身体死死的保护了这四个孩子,他面对死亡毫不畏惧,他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老师走了,讲台桌上没有了熟悉的身影。教室里没有了幽默的声音。可是他没有死!他曾经的身影,他生动的课堂,他最后的姿势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谭老师没有死,他的生命在被救的学生延续,”英雄你不死精神千秋!“谭老师做到了,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他用行动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无私的奉献!谭千秋!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用自己五十一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爱的是的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是啊谭老师永远活在世人的心中!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师恩难忘,您在深夜点亮的灯有怎能熄灭?那是照亮前程的灯啊永不泯灭!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3
这是我第一次读有关地震知识与歌颂老师相关的课文,所以我读得比平时更加认真、仔细,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每一次都全身心投入的读。谭老师为学生而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永远记在我的心中。
《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5·12大地震的瞬间,谭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学生们活了下来,自己却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体现了谭千秋老师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但我读到“他双臂张开,趴在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护住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这段话时,被谭老师那以学生安危为重,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感动了!
师生对比,一方是血肉模糊,一方是安然无恙,从中可以看出谭老师在生死抉择的那一刻,心里只有他的学生,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安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要为集体着想,为别人着想,拥有一颗大公无私的心。
在我读完第二自然段的:“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国家着想……’”我知道了:这段话写的是谭老师在给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但这也是谭老师做人的标准:“大公无私、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可见谭老师正用他的学识、人格影响着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也要以身作则,态度端正、严谨,做一个好学生,像潭老师那样拥有一颗大公无私的心!
读完文章,我掩卷沉思:“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一句话记录了谭千秋老师救护学生那一瞬间的姿势,同时透过这一姿势,让我看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以为舍己救人的老师形象,赞美了他伟大而崇高的精神,“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在生活中,我们处处能够看到像谭老师那样的人,他们都很平凡,但正是这平凡铸就了不平凡!正是这些人,让世界充满真情,充满爱,正是这些人,让我们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篇4
山崩地裂,江河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大地震颤,花儿折断了新生的嫩芽。
残垣废墟,生命失去了绚烂的阳光。
万众瞩目的2008,竟充满了如此多的磨难;冰雪灾害,冻坏了美丽的南国;打砸与抢烧,玷污了圣洁的高原;汶川地震,震碎了人们的家园。
但是,汶川不会倒下,中国也不会倒下!
在荒芜的废墟下,一位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死死的护住身下的四个学生,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这位老师就是谭千秋!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为同学们上了最后一堂品德课;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告诉人们什么是“人生价值”……
废墟里,四个学生没有失去生存的信念,因为有永不倒下的谭老师给他们生的'力量。老师,折断了自己的翅膀,让学生继续飞翔。我看老师那宽阔无比的怀抱中,永远留着那脆弱的生命灵魂,自己却折断了翅膀,永远停栖在了天堂。那永不倒下的力量,让他以这个姿势,飞入了天堂。
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这句话如今我终于懂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这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果敢无畏的姿势,这充满大爱的姿势,将永远定格在汶川大地震中,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
废墟中,发生了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襁褓里,母亲用短信留给几个月大的孩子最后的礼物,最后的爱,因为母亲有永不倒下的力量,让她匍匐着,呵护着自己的孩子;担架上,3岁孩童有着永不倒下的力量,因此他向救他的官兵举起仅能活动的右手敬礼,那震撼,那感动充盈着人们的心;当面对余震来临的危险,荆利杰跪地哭求“让我再救一个”,因为他有永不倒下的力量,有一颗跳动的火热的中国心……一个个有着永不倒下的力量的人,一件件感人的事,数不胜数。
2008,汶川不会倒下!中国不会倒下!2008,中国人将被自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