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6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A 案
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
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b.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3.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5.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附故事: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作业
1.回去任讲一个故事给家人听。
2.读读记记:
规矩 胆瓶 金币 堡垒 铁叉 违背 解救 倒霉 起誓 简短 口吻
下流无耻 笑逐颜开 自言自语 披头散发 无恶不作 荣华富贵 恩将仇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内容:
一、1 歌曲《拍皮球》
二、2 读谱知识:2/4拍号及二拍子指挥图式
三、3 综合训练:
1、 节奏练习
2、 音阶和音程练习(宫调式)
四、4 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男声独唱)
教学目的:
一、1 指导学生以非连音的唱法和二拍子的韵律来表现大家在一起拍球时的愉快心情。
二、2 了解2/4拍的含义和二拍子的指挥图式,掌握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3 听辨和感受男高音与男低音的不同音色。
教学课型:综合课
课 时:四节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 学习读谱知识
二、 二拍子指挥图式的练习和起、收拍的练习。
二 教学重点:二拍子的指挥图式
三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练习
四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一 组织教学
(略)
二、 学习读谱知识
1、 学习2/4拍号
(1)含义: 2 每小节两拍
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读作四二拍
(2)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去理解各种拍号的含义。
(3)强弱规律:强、弱。
(4)用拍手和拍腿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四二拍的强弱规律。
(5)指挥图式:
1 2
教师示范,并说明强拍向下,弱拍向上。二拍子适合于表现雄壮有力、活泼跳跃的形象。
(6)学生练习指挥图式。
2、 二拍子的起拍、收拍练习。
(1)先用《拍皮球》的曲谱作节奏训练,要求划二拍子图式,一边读节奏。
(2)练习起拍和收拍。
(3)唱《海鸥》这首歌曲,并作二拍子指挥图式练习。
(4)让一些学生来指挥演唱《海鸥》这首歌曲。
三、小结 四二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
四、作业 自己练习指挥图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完成综合训练(一)。
二、 学唱歌谱。
教学难点:区别XXX和XXX两种节奏。
教学方法:练习、视唱。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练声:略。
二、 复习旧课
1、 复习音符、休止符的名称、时值。
2、 复习四二[拍的含义及指挥图式、强弱规律。
三、 引入新课
1、 完成综合训练(一)。
(1) 听听。让学生回答出该两句旋律在节奏上有哪些不同?主要是区别XXX、XXX两中节奏。
(2) 拍拍。先让学生朗读这两句节奏(划拍)然后再拍打。从感官上感受这两种节奏。
(3) 唱唱。进行视唱练习,巩固这两种节奏的`区别。
2、 学唱歌谱
(1) 先让学生在歌谱中找出综合训练(一)中遇到的节奏。并单独拍打和朗读。
(2) 让学生朗读歌谱节奏:
X----读da, X----读de X-----读di
0-----读S 0------读S
(3) 引导学生找出歌谱中有哪些音?
(4) 老师范唱或范弹歌谱。
(5) 指导学生视唱。
(6) 小声跟琴视唱歌谱。
(7) 分组检查。
四、小结
着重总结音符及休止符掌握的方法。
五、作业
自己练习歌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综合训练;学唱歌词。
教学方法:练习,指导,自学。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练声:(略)
二、 复习旧课
1、 复习二拍子指挥图式等。
2、 复习歌谱。要求划拍唱谱。
三、 引入新课。
1、 学唱歌词。
(1) 让学生朗读歌词。
(2) 听录音机范唱。
(3) 节奏练习,从感性上认识X·X。
拍手2 XX XO| XXX0|XXXXX|XXX| XXX·X|XXX·X|XXXX|XXX||
跺脚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4) 唱词。(注意有X·X的歌词节奏)
(5) 分组检查。
(6) 背唱歌词。
(7) 一边划拍子指挥图式一边唱歌。
2、 完成综合训练(二)。
(1) 先做听音训练,然后唱一唱。
(2) 把这些音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在五线谱上排列。
(3) 复习第一课的综合训练(二),让学生了解同样是以“do”为结束音。所包含的音的数量却有所不同。
四、 小结。
通过本课练习,学生初步知道XXX和XXX节奏的不同。
五、 作业。
自己回家做节奏练习。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歌曲处理。
二、 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钢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略)
二、 复习旧课。
1、 复习四二拍号的含义。
2、 复习歌词(背唱)
三、 引入新课
1、 歌曲处理:
(1) 引导学生想象排皮球时的情景、心情。
(2) 用不同的速度来唱歌,感受一下哪种速度更能表现“大家玩得多愉快”的排皮球形象。(学生讨论的出结果)
(3) 请个别来指挥演唱这首歌曲。
2、 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1) 初听。让学生感受男高音的音色特征。
(2) 复听。让学生小声跟哼唱,感受歌曲情绪。
(3) 复习欣赏《国歌》,进行男声独唱的两种音色的对比。
(4)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男声演唱的音色特色。
五、作业
自己多听歌曲。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技巧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体验团结互助带来的积极情感。
行为目标:让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1、 活动道具:筷子、报纸若干
2、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观察岛
师:大家好,欢迎来到心理课堂,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安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很有趣的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下。大家要仔细看,因为看完之后,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师:短片看完了,大家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吗?
生:(这三个短片都是关于团结的,大家团结一致,抗击敌人,最终获得了胜利,保护了自己。)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提炼的主题也很准确,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活动主题:团结的力量。
二、体验分享:活动营
活动一:折筷子
师:中国有句俗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理解下这句话的意思。大家的面前都放有一双筷子,请大家拿起其中一支,听口令行动。当老师喊道“3”的时候,自己用力去折筷子,看看结果会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123。
生:咔嚓
师:好清脆的“咔嚓”声,我想问问大家,折一根筷子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容易就折断了。
师:很多学生都表示so easy,这都不是事儿。那么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按照组为单位,将组内剩余的筷子聚合到一起,然后由每小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试一试,看看谁能把这一把筷子折断。
生:(尝试折筷子)
师:老师观察到,即使大家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奈何不了这一把筷子。这说明什么道理呢?
生:
师:通过这个游戏大家都体会到了,要折断一根筷子很容易,但是要是把一把筷子折断的话,就很难。这就说明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但是如果大家齐心合力的话力量就会变得很强大。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就会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你们相信吗?
活动二:踩报纸
师:大家看,老师的手里现在有一张报纸,大家猜一猜,这张报纸上可以站多少个人?如果把报纸折叠呢?在折叠呢?(老师一边折叠,一边将同学们的竞猜数板书到黑板上。)好,那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进行挑战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挑战的规则:
踩报纸游戏规则:
1、 每组抽出5名同学来参加比赛,当老师发出“开始”的指令的时候,参赛队员要想法设法把脚放在一整张报纸范围内,并坚持5秒。如果有学生的脚超出报纸范围,就会被淘汰。淘汰的组员离开比赛现场,剩余的组员继续比赛。
2、 将报纸对折,剩余的组员继续在老师的指令下将脚放在报纸范围内,并坚持5秒。规则同上。
3、 继续将报纸对折,比赛。
4、 经过三个回合的比赛,组内留下人员最多的'组获胜。
师:现在请各小组讨论,派出参赛队员。
(比赛过程)
师:经过激烈的比赛,第*小组获得了胜利。现在有请这些小组的成员上台领奖并和大家分享你们成功的秘诀。
生:
师:他们说的非常好,请下台。接下来我们来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你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看来想要团结力量大,还需要一定的技巧,那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刚才大家分享的经验,来总结下,在团结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三:总结提升:分享屋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总结的团结的经验呢?
生:
师:整理归纳
1、有计划和安排
2、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3、信任合作伙伴
4、多鼓励合作伙伴
5、有意见不一致时,要一起商量,不能一意孤行。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相信大家都懂得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团结力量最大的技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希望大家可以学以致用,运用今天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本节课到底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设计思想:
寓言《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这则寓言执教者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录相,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再通过游戏“勇敢者闯关,”由小老师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跟着执教者设计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吗?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小组表演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一.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 教学准备:课件
四.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
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点击课文自学。
自学要求: 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②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1。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完成课堂练习。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巴望
做法
结果
3。指导朗读
①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② 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③ 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三、讨论:读了这则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进入校园网)
四、理解寓意
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呢?今后该怎么做?
五、表演寓言,锻炼能力
六、课外延伸
1。 你还知道什么寓言?
2。欣赏寓言,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板书课题]
井底之蛙
[出示生字卡片]
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鳖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2、青蛙住在什么样的井里?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
3、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和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4、鳖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三、对青蛙和鳖的不同见识,感受青蛙的浅陋无知
1、提问: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别这么大,青蛙却仍然自吹自擂,尽情的夸耀
2、谁愿意告诉大家,鳖和青蛙为什么对井有不同的态度?
3、听了鳖的话青蛙有什么表现呢?
[板书]
“井底”、“大海”
4、指板书小结:青蛙盲目自大是因为它的见识浅薄。
5、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当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没见过世面却又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
四、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1、放幻灯及教学录音。
你最喜欢读几句,读给大家听听。
第二课时
一、指读课文
二、谈谈这篇课文给你的启发
三、表演“井底之蛙”,进一步体会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来到海边之后,你会看见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带上头饰即兴表演,大家评议。
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小结: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见的`世面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井底之蛙”是一个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对比古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
师范读古文: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九旱,而/崖/不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对照古文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
跟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
五、课堂练习
1、提问:
(1)你在学习这课生字时有什么发现没有?谁能告诉大家?
2、听写生词
3、写一写:为什么青蛙原来觉得自己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简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4段(1:2-4;5-6;7)。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与动作。因此,知道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9个二类字。理解生词意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愿意投向调来情况持久讲述交谈
珍惜慢吞吞困境残疾犹豫骤然鞠躬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捆那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注意。
骤然:突然。
4、读课文。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小英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