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情况:课文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挑水、爱水、盼水、节水。作者通过回忆孩提时洗澡的快乐,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文中有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当然,本着多元解读的角度,母爱、苦乐交织的生活、乐观生活态度也可以成为个人体会。
(二)、目标设定:本课设定了三大目标。一是有感情的读文,此目标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不论哪个年段,哪篇课文。且文本情感性极强,非常适合朗读,因此更应强调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二是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课标》在第三学段明确指出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这既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也凸显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同时,文章又是以“珍贵”为中心展开描写的,洗澡的快乐,缺水的苦涩都是为了突出水的珍贵。当然,三大目标的实现都是以文本为依托的,要紧扣文本,抓住重点词句,从语言学习入手,最终达成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学会“品味”文本,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而课文所叙述的背景与故事离学生现实生活太远,如何让学生体会水的珍贵便成为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理念:改变知识系统核心的课堂,建构以语文能力、学会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一是以读为魂,以“品味”、“述说”的形式体会文本、训练朗读。品味与述说不仅作为学习本课的形式手段,更应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贯穿课内课外,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学习怎样进行阅读,从而能够自觉地将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形成能力,为学习语文、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二是文道结合,引导学生读文悟道。道,既有道理之意——珍惜水;也有方法之意——以乐写苦的反衬手法。读“乐”悟“苦”知“珍贵”明“反衬”。三是变教课文为学语文,大胆取舍,1自然段学方法,2自然段用方法,5自然段巩固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采用“镜头呈现法”、“变换角色法”、“联系生活法”等形式,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述说”语言,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随文学习生字。
(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对课文两次洗澡的内容进行学习,感悟作者以有水之乐反衬缺水之苦的写作方法。
(三)、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水的珍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重点
学会“品味”、“述说”文本,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
采用“镜头呈现法”、“变换角色法”、“联系生活法”等形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水的珍贵。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预习课文(至少读4遍),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对课文有初步印象,了解大意。
(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享受语文。
1、师生认识、聊天。
2、品味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水”中有真情,“水”中有美景,“水”中有哲理……
3、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品一品现代作家马朝虎先生笔下的《水》中有什么,你们准备好了吗?
【课前以水相关古诗让学生感悟“水”中有真情,“水”中有美景,“水”中有哲理……感悟文字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尝试品味文字、享受语文。】
(二)、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珍贵”。
1、要想品味课文,先要知道文章大意,通过预习,谁能在课题前面加上一个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词?()的水。
2、文中有一个生词“水窖”,一起读两遍,:出示图片:这就是水窖。水窖有什么作用?说作用、写生字“储”。
【借助预习,以填空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生词“水窖”为切入点进入学习。】
(三)、亲临“挑水”现场,品味显而易见的“珍贵”。
1、为什么建水窖呢?(缺水)。文章开篇就提到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大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缺水?生交流。(通过数量词品味语段、板书“抓住词句”)
2、假如这是一场电影,透过镜头,我看到了遥远的路、曲折的路,你看到了什么长场面?生交流。
3、镜头渐渐拉近,近了,近了,不,我们每一个人不再是看电影了,而是成为了村子里的一员,我们也来到了挑水现场,请问你在干什么?你想说什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注意逗号的强调作用,融入其中品味语段,板书“融入其中”)。感情升华,读句子:水,成了我们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我们不再是朗读了,而是述说我们的挑水生活。(板书述说)
5、用这样的方法,述说文章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以电影镜头的方式呈现,牢牢抓住数量词品味语段,由电影镜头到挑水现场,进行角色置换,学生转变为“村里人”,我即是“我”,述挑水之难,感缺水之苦,品水之珍贵。】
(四)、围绕“水窖”,品味藏于乐中的“珍贵”。
1、学法小结:抓住词句是为品,融入其中才有味。
2、运用学法同桌合作品味雨浴场景。交流:品了哪些词,品出什么味,融入文中读。(注意读好“痛痛快快”,感受:雨,是我们村子里很珍贵的东西。)
【总结学法,同桌合作学习,熟悉品位之法。同时对第二自然段进行选择性学习,重点抓住“只有……才……”和孩子们洗澡的场面,而大人们洗澡的场面则留待第二课时。】
3、我们还会在何时洗澡呢?体会“勺”,水的珍贵。
4、让我们也成为四兄弟中的一员去感受这一勺水的舒服吧!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指导难读的句子“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5、读正确、流利了,我们就可以品味这一勺水了。
6、品味、述说“勺浴”。
(1)自由品味。
(1)滑的解释,体会快。
(2)文中却是“缓缓地滑过”,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生交流。
(3)让我们抓住“滑”,成为四兄弟中的一位,去细细品味母亲的一勺水吧!
(4)让我们用诗的语言述说这一勺水吧!
(5)省略号,你感受到什么?停留享受、继续滑动……
(6)那就让水继续在我们四兄弟身上继续滑动吧,我们继续述说着。此时的述说与之前的缓缓地滑动有什么不一样?
(7)读“水,它不多不少……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体会水的珍贵。
7、小结:用一个词形容勺浴。
【抓住“勺浴”展开探究式学习。“滑过”的处理,有矛盾解读、有品重点词句,有诗歌述说,有变换角色,以多种形式品味勺浴之舒服。“勺浴”的处理可以分成三个大步骤:一是读正确流利,抓难读的句子“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既要扎实指导学生读书,也要渗透一种扎实的学习态度。二是品味,抓住“滑、缓缓地”进行品味。三是述说,以诗一般的语言述说,抓住省略号述说。】
(五)、结合板书,品味“苦乐”之“道”。
1、回顾两次洗澡:通过板书,雨浴对我们意味着()、勺浴对我们意味着()。
2、出示句子:这样的日子像过节一样,读“过节”。
3、不过,这样美好的日子毕竟太少了。那更多的是什么呢?(炎热、干燥,是苦)
4、是啊,文章把水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描述出来了,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之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苦)。
【道,既有道理之意——珍惜水;也有方法之意——以乐写苦的反衬手法。同时鼓励多元解读,品味苦乐。】
5、文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品味:如大人们雨中洗澡、风干的滋味、母亲的一笑,腰上的钥匙,渴说成饿……留待下节课咱们再去品味、述说。
【课内得法,课外运用,让品味由一种方法,成为一种能力,一种习惯,这也是我的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
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以乐衬苦的反衬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图片导入。
2、 板书课题。
二、 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1、 默读课文,看课文中水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 出示:水是村里最珍贵的东西。
3、 找出文章中描写水珍贵的句子。可以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可以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吃来自天空的水。
(2)指名读,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水珍贵。
(3)一场雨带给孩子们欢乐,让他们有了这样久逢甘露的心情,你认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带着这份痛快、喜悦读这段。
(4)你在雨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他会这样,他们的做法让我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感受到哪里的人民对水的——。
(5)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6)出示:母亲用一把大锁……象征着、幸福和痛快。
(7)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水的珍贵。
(8)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一滴也没有被浪费掉。
(9)指名读这段话,通过想象你感受到了什么?
(10) 这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久旱逢霖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会用那个词语?带着这种感情读这段。
(11) 出示母亲的话:你们真是饿坏了?为什么用“饿”而不用“渴”?
4、文章中通过一场雨和一勺水洗澡,体现出水带给他们的快乐,并没有用大量的文笔写水带给他们的苦?为什么呢?
5、文章中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的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以乐衬托苦,更加衬托出水的珍贵。这种写法叫做反衬。
三、指导生字。
(1)出示“勺”
(2)观察生字,指出生字注意的部分。
(3)老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互评。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水
最珍贵
苦 乐
反衬
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全文,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挑水之苦、盼水之切、用水之乐,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为生活中珍惜水资源的教育做好铺垫。
3、在学文中体会反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 齐读课题 师:水,简简单单一个字却承载着丰富的内容,在圣人孔子眼中它有情义有德性,在南唐后主李昱眼中他充满了愁怨,那么,在现代作家马朝虎眼中,水又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作家马的童年体验那段非同寻常的经历。
2. 示:独立学习单 问:在作家童年的记忆里,水是一件怎样的东西?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大家
4. 示句子,板书:最珍贵 小组学习单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节
(1)谁来读第一节,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小山村,一口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那一处小小的泉眼旁,谁来读第一节?
(2)问: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说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是村里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3)师出图配乐,长长的山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夏日,漫长的等待让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集体读,师:你感受到缺水的苦了吗?一起读。
三.体验快乐
1.笑容图,图生活在这么缺水的地方,是艰苦的,可是你瞧,他们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2.你从哪里感受到人们的快乐?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味,写写感受。
3.看到了什么?水窖
师:你们见过水窖吗?水窖是用来储水的,在作者生活的村子里水窖存的是雨水,你想说点什么呢?
4.洗澡,1。问:你喜欢在雨中洗澡吗?村里人呢?
2.问: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心情?
自由读,体会村民快乐心情
3.指名读,你喜欢哪幅画面?喜欢哪里读哪里?
4.想象:果你是其中一个孩子,你怎么做?你看到了周围的人们会怎么样呢?
5.喜欢这段话吗?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感受雨中洗澡的快乐
(二)问:还有哪儿也让你感受到了他们的苦中有乐?
1.示:然后,大叫了起来。
问:他们在叫什么?
2.问:你们在家里洗澡有这样舒服的感觉吗?为什么?兄弟四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3.示狗尾巴草图比较,你想说点什么呢?
4.自由读,体会这种美妙的感觉
5.指名读,你喜欢哪种美妙的感觉?你能读好吗?
6.老师读,
7.齐读:体会到这样的感觉了吗?让我们一起读读
四.过渡:这样的快乐太短暂了,在更多没有水的.日子人们是什么感觉呢?
1.示:就像过节一样
(1)什么是风干?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2)水呢?锁住 问:你们家水龙头上锁吗?你怎么理解的
(3)师:是啊,有了钥匙,才能打开水窖这是权威的象征。齐读感受
五.问:你还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水的珍贵?
饿水,你是怎么理解的?每个器官缺水,身体极度缺水,水的珍贵,渴比饿更难受,水像食物一样不可缺少
师:一个饿浓缩挑水艰辛,
包含洗澡无奈
写出了一勺水的美妙体验更体现水珍贵
六.反衬写法教学
师:没有水的日子是痛苦的,有水的日子是痛快的,既然水给了村子里人带来的更多是苦,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乐呢?
有水的快乐更衬托出没水的痛苦,这样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体会到水成了,学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珍惜水)
我们只有多珍惜今天有水的痛快才能少一点明天饿水的痛苦
七.作业布置
1.为节水写两条宣传语
2.调查家里用水情况,写出自己的节水小措施。
【板书设计】
27、水挑水艰苦
最珍贵 洗澡享受 反衬
浇水舒服
教学反思
《水》是苏教国标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作者通篇紧扣“水是最珍贵的”展开,叙述了三个场景:
1、里人到离村子十公里之外的泉眼边去挑水2、下雨时用雨水洗澡3、炎夏里,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人消暑。说明“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以此来告诉人们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对文本的正确解读,是上好阅读课的关键。在教学之前,我反复的研读了《水》这篇课文。并为这节课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全文,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挑水之苦、盼水之切、用水之乐,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为生活中珍惜水资源的教育做好铺垫。
3、在学文中体会反衬手法的运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由读体会缺水时,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体会缺水之苦,进而体会水的珍贵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导入环节通过不同人笔下的水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从而通过一句话感受作家马朝虎儿时记忆里的水又是什么样的。
课堂教学中我抓住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主线统领全篇,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想像画面,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学文时以“缺水所带来的苦”以及“用水所带来的乐” 这两条线为切入口,抓住关键词,深入体会,带着学生走入作者的生活,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刻的感触,再借由朗读,表达能文章的理解。
在这堂课上,我没有为了让学生“求异”,离开文本进行无休止的讨论、争辩;没有占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搜集来的资料却把文本丢在一旁,而是扣住课文,让学生自己读文,与同伴一起找寻文中让自己能感受到水珍贵的词句,找出让你感觉到快乐的词句,写写批注,说说体会,谈谈感想,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再借由媒体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有效指导学生朗读,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适当的写作方法指导也很重要,这篇课文中反衬手法的运用更能体现水的珍贵,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还借由对文本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这种写作的方法,为学生后面的写作训练,做了辅垫。
不过,在反思中我觉得,自己对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由于在品位词句上的时间比较多,学生在读当中的指导还不够充分,结合文本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理解是今后我在语文课中的努力方向。在课堂中问题提出后所给予孩子思考的时间还不充分,特别是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知道尤其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提出以后,要给予孩子较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思考,交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最后,虽然是五年级了,但是写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留给学生一定时间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可能比说更有效,更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水》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笔调清新,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下雨天,孩子们用雨水洗澡,炎热的夏天则盼望水窖被打开的瞬间,细腻刻画了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清凉之水的舒服与痛快,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美好回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教学积极倡导自读、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把读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思考、发现、评判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体验、感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受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熏陶感染,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做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激发学生爱水、惜水的情感。
学习体会“以‘苦’作‘乐’”这种反衬的写法。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水的珍贵及水为我们村里人带来的欢乐,学习体会反衬的写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 法】
情景教学法 指导朗读法组织交流法
【学 法】
观察法朗读法 体会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缺水的图片)学生看后说一说。
2、导语:是的,干旱让大地裂开了嘴,让人类受尽了煎熬与折磨!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之本,世间万物都离不开它!这个字只有简简单单四笔,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马朝虎写的文章,去聆听他到底借水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不过在读之前教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把课文每个字读正确,每句话读通读顺,在读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请求同学、老师帮助。(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
2、(课件出示生字)本课生字虽少,但要记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请大家认真读,边读边书空。
3、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老师适时点拨、强调应注意的地方。
4、指导写字。(老师示范,学生观察描红)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过渡):要读好课文,不光解决生字词,更要读好长句、难句。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边感受。
2、检查指导读长句、难句。
(1):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2):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扇”。)(课件链接)
(3):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重点指导“吮”及“血”的读音。)(课件链接)
3、师:这么难读的长句我们都会了,读全文当然不在话下,请全体同学快速读全文,思考:作者围绕水向我们描绘了几个场景?
4、这些场景多少年以后,仍令作者历历在目。在他心中水是什么?谁能用课文的一句话回答?(板书: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四、精读缺水之苦。(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现在,我们先走进挑水的场景,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水的珍贵?请你把它划出来。
2.品味重点句的关键词。
(出示“一个村子、一处泉眼、一个小时,一担水”)
3、、这段话没有一个苦字,作者用看似简单的数量词来表达,却给我们带来了满心的“苦”。现在我们明白了村里人为什么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所以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作者为什么在“水”字的后面标逗号?是啊,就是这短暂的停顿更彰显水的珍贵。(齐读这句话)
过渡:村民们苦苦地等,日日地盼,终于天降甘霖。让我们走进雨中洗澡的场景吧!
五、品读雨天洗澡之乐。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村民们雨中洗澡的句子。
2、请大家来读读划线的句子,哪些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品读:“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他们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2)朗读中,你听出孩子们洗澡时是怎样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兴奋、快乐、幸福??)师:这是一种极乐的心情。(板书:乐)
(3)、小结:这一段话中,没有写到一个“乐”字,但是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村子里的人在雨中欣喜若狂的情景。其实这快乐的背后藏着什么?
3、小结写作手法。
这快乐的背后藏着的就是一个字——(苦)越是写缺水的(苦),越能体现得水的(乐),越是写得水的(乐),就越能体现出缺水的(苦)。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反衬。这样鲜明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六、总结拓展,清点知识掌握情况。
1、同学们,有句格言说得好,待到井枯时,方知水珍贵。在这个缺水的村子里,滴水贵如油!让我们爱水,珍惜水资源吧!
2知识清点。
七、作业布置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今天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勺水冲凉”部分。
3.写出几句爱水、惜水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挑水 苦
反衬
雨中洗澡乐
一勺水冲凉
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26.水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 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知道课文围绕缺水写了哪几个场景,并通过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通过抓数量词的方法,并运用想象与联想,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取水的艰辛。
4. 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围绕缺水写了哪几个场景,并通过合并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抓数量词的方法,并运用想象与联想,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取水的艰辛。
教学资源
1. 我国西部缺水的图片:人、土地、庄稼、牲畜等方面。
2. 学生积累的描写缺水状况的词语。
预习设计
1.自学生字新词,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完成《习字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下列4组词语,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排列?
骄阳 干燥 炎热 风干
期盼 渴望 盼望
水窖 储水 一勺水
奔跑跳跃 大呼小叫 尽情享受 幸福舒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中的两个多音字血、扇标注拼音,读顺文中的长句,体会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一句中逗号的作用。
4.通过查资料的.方式,简单了解我国的缺水状态。
5.在感受深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进课文(4分钟)
1.齐读课题,交流感受。
2.观察图片。
3.交流描写缺水状况的词语。
4.感知作者的生活环境,明确学习的内容。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6分钟)
预习作业1
1.展示习字册。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练写1~2遍。
4.同桌点评。
预习作业2
1.朗读展示
预设:炎热干燥的气候/盼水的急切心情/水的珍贵/狂欢的情形
预习作业3
1.朗读展示
2.麦秆扇(shàn) 扇(shān)风
血(xuè)管 血(xiě)
①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②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吮吸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3.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停顿时间适当延长,强调了水的珍贵。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6分钟)
1.自主学习。(8分钟)
2.合作探究。(3分钟)
3.展示。(4分钟)
(1)三个场景及其对应的课文:取水艰辛(1)、雨中洗澡(2)、勺水消暑(36)
(2)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取水艰辛、雨中洗澡、勺水消暑这三个场景回忆了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难与欢乐。
4.学习反思(1分钟)
一是可以采用合并法进行概括;二是合并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通顺。
第四板块:精读第一部分取水艰辛(14分钟)
1.自主学习(6分钟)
2.合作探究(3分钟)
3.展示(5分钟)
(1)想象画面:长长的队伍;道路坎坷,骄阳似火;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弓弓的肩背
写话示例:凌晨,天还没亮,依稀看到星星的闪烁,四周静悄悄的。村里人开始起床,他们挑着担子,三五成群地走在崎岖的小路上。
(2)有感情地朗读。
(3)数量词写出了水的珍贵,水的来之不易、取水之艰辛。(能够举例说明)
4.学习反思(1分钟)
预设答案:数量词准确、具体地写出了村里人取水之艰辛。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板书:水
水字不过四笔,今天写来,每一笔都觉得异常沉重,你知道为什么吗?
2.是啊,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世间万物,可是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缺水,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出示西部缺水图片:人、土地、庄稼、牲畜)
3.说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4.有一个作家,他叫马朝虎,他就出生在这样的地区,对于水,他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深刻体会,究竟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水》。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同学展示交流。
2.导学。
(1)引导学生观察勺子图,图字对应记勺。
出示匀勾,作比较。
(2)示范膝,指出右边点、撇、点的写法。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预习作业2
1.小组推荐3名学生展示交流。
预习作业3
1.抽组号为2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
(1)例举电风扇扇子,说明表示事物读第四声,表示动作读第一声。
血,单独作为一个词读xiě,也有例外,如血(xiě)淋淋。
(2)示范朗读。
(3)与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一句作比较,引导体会逗号的表达效果。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过渡:水,在我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为什么会成为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①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三个场景描写出水的珍贵?用简短的语句分别概括。(△)
②根据三个场景对应的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③采用段意合并的方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④自学时间:8分钟。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5.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采用场景与课文内容一一对应的方式指导分段。
(3)选择1名学生作例子,指导如何把段意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
6.组织反思。
想一想,这篇文章记叙了几件事,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注意什么?
第四板块:精读第一部分取水艰辛
1.任务驱动。
让我们先来感受村里人的取水艰辛。
【学习单二】
①默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边读边想象,假如把这段文字想象成一幅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方法提示:凌晨 ;傍晚 。
夏天 ;冬天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③圈画出表示数量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在文字旁边作简要批注,与同学交流时能够举例说明。(△)
④自学时间:6分钟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5.导学。
(1)指导抓住自然景物、人等方面内容进行想象。
(2)课件显示数量词,从数量词表达的多与少中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效果。
(3)补充荡涤流传着的一首民谣:半夜起来去爬山,爬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朗读并感受。
6.组织反思。
这句话是怎么写出取水之艰辛的?
7.引发期待:水成了村子里何等珍贵的东西啊,于是下雨天便成了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下一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与幸福。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一、四题,《一课一练》一、二、三题。
2.修改课堂上的写话片段,使其成为一段美文。
作业
设计
见《一课一练》、《补充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