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课文《囚绿记》教案

2025/09/13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课文《囚绿记》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囚绿记》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本文表现出来的抗战初期苦难中的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光明自由的渴望之情。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技巧和结构安排,把握咏物抒情散文的写法。

二、教法说明、学法指导:

巧妙灵活地运用“找、问、赏、写”四步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多活动,多参与,多思考,在积极、主动、快乐的状态下达成教学目标,享受教学生活的情趣与美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绿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难点:准确理解和把握作者对绿的态度、做法,认识人和物、情和景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印发教案。

五、教学具体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教学程序:

第一步:找。找什么?找出文中不懂的字、词、句,或语法、修辞、技巧方面的问题。找的前提是先读,课前预习读过更好,没有读过就当堂快速阅读,默读或跳读都行。重点读课文,也可读课下注释、课后题。同时把不懂的地方找出来用笔画住。如果是生字生词,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板书到黑板上,如果是问题,可以留作下面提问或写到纸条上交给老师。

《囚绿记》这一课我已经让学生课前预习过,早读读过一遍,导入新课后,我就让学生找出生字生词并叫他们大胆地走上讲台板书,会注音的生字连同注音写上,会解释的词语连同词义写上。

同学们板书的内容整理如下:

生字注音:涸(hé)揠(yà)猗( yī)蕈(xùn)嫩(nèn)瞥(piē)

生词解释: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视如至宝: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最宝贵的东西看待。

急不暇择:情况紧急,来不及选择。

了截爽直:指办事干脆利落,豪爽直率。

魔念:奇异的想法。文中指自私、偏狭的心理。

固执:指性情或态度古板执著,不肯变通。

以上板书内容经学生自查字典、词典核实弄准后,让学生标记在书本上。

第二步:问。问是质疑提问,是问答。学生自由发言,也可老师点名发言,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谈谈初步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难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只是老师作答,大多是让学生回答,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经过研讨找出答案。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多活动,以生答生,生生对话,让学生多交流,多讨论,多争论。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整理如下: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极写“我”对绿色的怀念与渴望之情)

2、“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一句中“魔念”是什么意思?(“魔”的本义是奇异的意思,“魔念”是奇异的念头,句中指自私、偏狭、较为阴暗的心理状态,或对绿的过分的出乎常人理解的爱)

3、“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一句中“涸辙”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涸辙”是干涸的车辙之意,有一个成语叫“涸辙之鲋”,意思是在干涸的车辙里的鲋鱼,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困倦的孤独而陌生的“我”急需“绿”的慰藉与陪伴)

4、“植物是多固执啊”一句中“固执”一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绿友”的什么?(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绿友”的倔强性格,对光明的向往,对自由的执着追求,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5、“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一句中“过失”指什么?表现了我怎样的态度?(“过失”指“我”囚禁绿色让它出现了病损的状态,自己认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点正好表现了“我”的善良和自责)

6、“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一句是写放绿,是“我”的良心的表现。“永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的热情赞美,也是作者心灵的写照,“我”在北平居住也像绿被囚禁起来一样,“绿”与作者一道经受磨难,但最后都获得自由)

回答以上问题时,把语段中涉及到答案信息的重要句子,筛选出来,我都让学生予以诵读,以便增强语感、加深理解。

第三步:赏。“赏”就是赏读、赏析、鉴赏。让学生找出文中最欣赏的语句语段,先让学生共同赏读,再从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这个过程中在学生齐读、美读精彩语段的基础上,然后自由发言或讨论后代表发言,把欣赏的理由说充分,深层次地挖掘含义,弄通弄懂。

同学们最欣赏的语段有5、6、7、10、11等,赏析结果整理如下:

第5段:这一段由上文的寻绿写到观绿、颂绿,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热情赞美绿色,表达了对绿色的怀念、期盼的急切心情,说明了渴盼绿色的原因。

第6段:从时间的角度写观绿的心情,通过联想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航海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真正体会到人生对绿色的欢喜、留恋。

第7段:写“我”仔细观绿的情景及爱绿的心情。观察仔细,描写细节,表达最爱,为下文写囚绿蓄势。

第10段:用拟人手法,通过写“绿友”向阳趋光的自然本性,突出了“绿枝条”倔强、坚贞不屈的性格特点,表现了绿向往光明,追求自由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11段:“我”认识到绿枝条衰败是自己囚禁的结果,是伤害了绿枝条,是过失,但虽然同情它,却不愿放走它,表达了“我”的矛盾心理及对绿的走火入魔的爱。

以上对语段的赏析,我多用启发、引导、点拨的方法,让学生逐步达到对语段的准确理解。

第四步:写。就是指仿写、续写、补写等。主要仿写文中有特色的优美语句语段,也可课下仿写咏物抒情散文。从仿写句式、技巧直至文体都可以。

续写结尾或想象补写也可以。

要课前做好仿写、补写设计,学生写好后要给他们展示机会,互相传阅或读给全班同学听,或用幻灯片打出来让同学欣赏。

下面是关于写的设计:

仿写:(1)按照“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的句式和修辞方法,另选一种事物写几句话。

同学仿写例选:

生命是多么宝贵啊!它是时间,它是财富,它是生机,它是能量。(朱小草)

青春是多么宝贵啊!它是光阴,它是黄金,它是春天,它是美丽。(毛琦琼)

太阳是多么宝贵啊!它是光明,它是温暖,它是希望,它是辉煌。(方南)

(2)按照“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的句式,展开联想,再写两种情景,表达对绿色的留恋之情。

同学仿写例选: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饥饿者得到饭食的欢喜,我开始了解长途跋涉者终于到达目的地的欢喜。(李维铭)

续写:根据末段内容,设想想象若干年后,我与圆窗、绿友见面时的情景,写100字左右的场景片断。

离开北平一年后又见面:一年后,我在怀念中又回到了北平,我不敢相信北平会变得这样萧条冷落,当我看到我日夜想念的圆窗、绿友时,我惊呆了,它们竟然比我囚禁它们时还憔悴衰败,它们看到我很迟钝,我抱住它们时它们才认出是我,而且不是热情地把我留下,而是赶我快点离开北平,这时,我的心好沉痛啊!(黄芳)

假若作者没有死,新中国成立后见面:1949年秋天,我有幸去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文化机构的管理工作,再一次来到我当年住过的地方,我带着新中国成立国庆大典的喜悦,见到了我的绿友,它们也很一样快乐高兴,欢迎我的回来,我们握手、拥抱,我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当我告诉它们我将长期住在北京的时候,它们为我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柴秋璟)

以上是用四步教学法教《囚绿记》的全过程,一节课下来,比较有序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作业:

1、学了《囚绿记》,给你出个《摘花记》题目,你觉得怎么写?写些什么?拟出写作提纲。

2、联系个人实际,拿妈妈对自己的爱,和课文中“我”对绿的爱做比较,看看有没有相似点,写一段100字的片断,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后记:

这一节课上完以后,我感到很轻松,很快乐,学生学得也很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整堂课几乎是学生自己在研究、在探讨,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以点拨、引导。学生很喜欢这样上课,他们感觉很放松、很自在,似乎在玩乐中就把知识掌握了。我相信教学效果也会比较理想。

课文《囚绿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1、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囚绿”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

②“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快速阅读课文,明确行文线索

恋绿(1 —7 )

囚绿(8 —11)

释绿(12—13)

念绿( 14 )

1、学生朗读“囚绿”的经过,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②常春藤具有怎样的特点?

蓬勃、固执、向阳

③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生命 希望、向往光明 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三、 拓展延伸

1、文章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2、选择最能打动你的或能给你启示的语言进行美点赏析。

以“致__”为题,写一段话。

课文《囚绿记》教案 篇3

课文《囚绿记》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囚绿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囚绿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思路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解读具有象征意味的景物

4、品读文章的优美语句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在文中快速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2、解读具有象征意味的景物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美

教学方法:

启发法、课堂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绿”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绿”的散文《囚绿记》。

二、新授

1、解题

“囚绿记” 记叙性散文

记叙囚禁绿色的经过。

2、带着问题快速浏览文章

(1)“绿”具体指什么?

常春藤

(2)运用“囚绿”相似的动宾短词来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遇绿 → 赏绿 → 囚绿 → 放绿 → 怀绿

3、分组讨论

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还是有更深层的寄寓?

不是

解析具有象征意味的景物时,我们可以:

a、抓描写句,品特点

b、抓抒情句,悟内涵

c、联系背景,理解形象

(一)描写句

(1)“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嫩叶,渐渐变青,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盛。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美丽

(2)“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绿,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顽强

(3)“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固执

(4)“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不屈服

总结:常春藤具有顽强、美丽、固执、不屈服

(二)抒情句

(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作者把绿色当作希望、幸福和欢乐的象征。

(2)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说明作者观绿、亲绿的愿望,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愉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另外这句话还对后面写作者与绿枝条的“亲密交往”做铺垫。

(3)“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年华。”

一方面表达作者喜爱绿色就像喜爱生命,绿色在作者心中就是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同时也为自己“囚绿”交代原因。

点明绿色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绿色的挚爱,自耦者的赞美、歌颂之情蕴含其中。

(4)、“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责怪常春藤,表达对绿的自省的心理活动,对绿的认识逐渐起了变化,但仍然不肯彻底改变自己的决定,很能反映作者对绿爱得“执著”。

(三)、背景句子

(1)我住在北平的一家 公寓里。

(2)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3)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日寇入侵,华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作者从绿“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常春藤

自己

民族

三、总结

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零!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四、作业

写一个景物,力求写出它的特点,并赋予它特殊含义

五、板书设计

囚绿记

陆蠡

遇绿 → 赏绿 → 囚绿 → 放绿 → 怀绿

解析具有象征意味的景物

1、抓描写句,品特点

2、抓抒情句,悟内涵

3、联系背景,理解形象

常春藤

自己 民族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让学生理解如何去分析具有象征意味的景物,并且掌握分析的具体方法方法,以及锻炼学生在文中迅速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

一、课前的每日一练。教师提供出一个高考易错成语,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并通过造句,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它的涵义,以及让学生自己造句,来达到掌握理解的目的。这样可以为学生积累成语为以后的高考做一些小小的铺垫。

二、内容安排逻辑清楚。这节课贯穿三个问题,问题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层层递进,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有利于发散性思维培养的问题。在总结中这个问题的设置不仅有利于明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更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四、有学习目标的展示与明确。

教学过程中的失败之处

一、教学环节中的导入遗漏。在明确完教学目标后,我直接就进入到新课,把导入新课环节遗漏掉了。这样的话,会使学生在接受新课时有些唐突,不能很好的过渡与衔接。

二、内容讲解的深度不够。在文章的整个讲解和引导过程中,我对问题的深度给学生挖掘的还不到位,应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三、语句使用过于随意。课堂的语句使用过于随意,都很通俗易懂,没有文学性。

四、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我有些过于在乎课堂的整个进度,导致有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并没有完成留给的思考问题,我就开始讲解,从而使他们跟不上我们的进度。

教学过程中的启示:

一、课堂上语句的使用。语句使用应该追求优美具有感染力,能使学生被老师整个深深地吸引。

二、课堂上的每环节都应具备。每个环节的存在它都有它自己的意义的,我们应该充分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应该多学习、多积累,使自己能成为“长流水”,去慢慢填满学生的“半桶水”。

课文《囚绿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艺术。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品味本文纯朴清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学生读书动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的课题为《囚绿记》,根据事先你对课文的预习,你能解释一下课题的意思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题是文章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 )——( )——囚绿——( )——( )

(教师举例:比如我从第8小节的“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中概括出“囚绿”。)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揭示主旨。

过渡:在这过程中始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爱绿)

1.“爱”在文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作者寻绿、赏绿、囚绿、放绿、怀绿都是出自于对绿的爱。文章对“爱”的描写花了相当的笔墨。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作者抒发爱绿的句子,关键词语用“·”圈出,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处,读一读,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悟。

(1)教师举例:“爱”的句子:第8小节“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的感悟:两个“装饰”的含义不同,第一个“装饰”有点缀、装点的意思,第二个“装饰”是指排遣的意思,两个比喻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2)友情提示:你还可以从修辞、感官等角度进行赏析。

(3)教师点拨:我认为作者不爱绿,文章第10小节:“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中的“不快”表现了作者并不爱绿,对吗?

(“不快”是因为作者爱绿而剥夺了常春藤向往阳光的自由,他的“不快”和所谓的自尊心被“损害”是咎由自取,反衬出了他对绿的喜爱。)

2.作者笔下的绿究竟有何魅力让作者如此喜爱痴迷呢?请你用括号标出作者写绿的句子,并归纳一下“绿”有何品质?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这绿色常春藤的热爱与赞美吗?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吗?请同学们先从文下注释中去了解一下作者,并从课文中去寻找一下反映时代背景的句子。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然后填空。

作者通过写在孤岛生涯中“囚绿”的故事,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赞美了 ,采用了 的写作方法。

(赞美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再次强调“托物言志”,明确其含义。可以以《白杨礼赞》为例。

5.总结: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的文章,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