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暖爱》读后感

2025/09/13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暖爱》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暖爱》读后感 篇1

初读《暖爱》,就觉得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暖爱》当中的人物都是普通人,记录的都是充满着真、善、美的点点滴滴。温馨的语言,以及那一个个渺小而又感人的故事诠释出一个爱的世界。因为爱,所以暖,又因为暖,所以爱。这大概就是书名的由来吧。

儿子出国了,乡下的老母亲,带着自家地里长的花生和蚕豆,还有晒干的萝卜丝和薯片,顶着烈日,长途跋涉,来到邮局。当被告知只能寄真空包装的五香花生和蚕豆时,老母亲依然决心把那些东西拿回家,做成真空的再来邮寄,只是因为他儿在国外想吃。这就是平凡的爱,温暖的爱。

她是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她的父亲病逝,母亲下岗。在大雪天里,她的语文老师,看到她只穿一件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冻得瑟瑟发抖,很是心疼,于是便让学生们写一篇有奖作文,奖品是暖和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毫无悬念的,她是获奖者,虽然他的文章并不出奇。“雪是美的,也是冷的。”我想她作文里的话,应该也改成“雪是暖的”了吧。

也许生活是坎坷多难的,可因为有爱,生命便充满了温暖。读丁立梅的《暖爱》,不觉地感到温暖,因为爱就在身边。虽然它们可能很不起眼,但是真是因为这些平凡的爱,如同点点萤火,照亮我们人生的路。顺便再借用一句话:拥有爱的人们,就像满天的星星,是不会孤独的。

《暖爱》读后感 篇2

《暖爱》这本书,是我在国庆假前用一位同事的淘宝帐号买的其中一本书。

之所以买这本书,那是本学期开学初以来,我在教学七年级第一单元课文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推荐美文阅读,我在翻阅资料过程中看到了一篇美文《母亲的心》,我当时读后,觉得这篇文章文笔十分朴实,情感十分真挚感人,非常适合推荐给学生读,于是就上网查询了关于作者的其它作品,于是就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本书,当时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暖爱》,心里就有一种“暖暖的感觉”,就打心眼里很是好奇和喜欢,于是就用同事的淘宝帐号把它给买了,国庆放假那几天里,已经看好了,所以今天就借这个机会把自己刚刚读完后的一些“暖暖的感受”给大家作个简单的交流与分享:

这是一本散文集,是作者精品十年精选集之一,作者丁立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是职业教师。可以说这是一位身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写的一本书,书中的很多故事就是取材于教书过程中的故事。所以,读起来倍感亲切。

这本书,读了之后,我总的感受是:感人,让人心灵倍觉温暖。书中的每一篇文章,语言十分流畅,文字或优美或朴实,很多故事描绘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故事,但描写得富有诗情画意,读来很惬意,读了能暖心,字里行间传递的都是人世间的真、善、美,所以每读完一篇文章,就在内心深处倍感温暖,似乎能给当下这个人心浮躁、功利的社会,传递许许多多的正能量,值得一读,值得回味,也特别值得在座的老师们推荐给你们的孩子或学生“悦读”。

而我本人在阅读过程中,除了有上述这些总体的感受之外,我更多的是带着一种“教师的阅读”和“自我内省”的视角去读这本书的:

我的作为教师的阅读,就是关注于文章的语言风格、章法结构、遣词造句、修辞运用等方面的阅读,这样的阅读,一方面能提高我自身的文本赏析能力,同事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这些都能为我的教学工作“助力”。

比如,当我读到《母亲的心》这篇文章时,我在为文章中“母亲的这颗心”所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喜爱于文章语言的朴实文风。(“这是六月天,外面太阳炎炎,听得见暑气在风中‘滋滋’开拆的声音。她赶了不少路,额上的皱纹里,渗着密密的汗珠,皮肤黝黑里泛出一层红来。像新翻开的泥土,质朴着。”)(“世界的美好,因此而摇曳在一杯温开水之中”)(“热乎乎的甜,软乎乎的香”)等等。

再比如,当我读到“母亲自言自语,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桃核”“母亲坐在黄昏的阳台上,母亲的身影淹在一层夕照的金粉里,母亲在给我折叠晾干的衣裳”“三月天,蜜蜂从土墙的洞里钻出来,嗡嗡闹着。柳树绿了,桃花开了,菜花更是开得惊心动魄,铺一望无际的黄。”等等这些语言的时候,我就喜爱于文章语言的“遣词造句之精妙”“修辞运用之恰当生动”。

再比如,当我读到《粉红色的信笺》一文时,我就为此文的开篇就十分吸引人阅读兴趣的“倒叙结构”而喜欢,同时也在感慨于文章最后一段(“青春的岁月里,原是少不了一些台阶的,得用理解、用宽容、用真诚去砌,一级一级,都是成长的阶梯。”)的同时,我也因这段话里的“台阶”一词,想到了课文《台阶》(李森祥),心里觉得这篇文章可以作为教学完《台阶》一文后向学生推荐阅读之用。

总之,只要带着“教师的视角”用心去读,这方面的例子书中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了。

至于这本书有助于促进“自我内省”的作用,我个人觉得,读了这本书后,我似乎觉得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心理辅导书,抑或是一本哲学书,每每我去读它,就会让我沉浸其中,回味其中……

比如,“别把幸福想得太遥远,它有时,只是一低头的距离。低头,你看见亲人的笑脸,你看见朋友的笑脸,你看见,一朵花开了,一棵草绿了;别把幸福想得太复杂,它有时,只是一杯暖茶的相伴,一顿饭菜的守望,一句问候的抵达。”“可以失望,但不可以绝望。失望之后,我们还可以重拾希望。而绝望之后,只有坠落。”“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一种体验。好的,坏的,我们都将担待着,从而成就人生的完整。”“年轻的心,被伤起来似乎太过容易,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便能把心伤得千疮百孔。”“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等等。这些书中的“慧言慧语”,如果我们能够沉浸其中加以咀嚼回味和并不断反省自身,对于我们自身的个人修养都是不无裨益的。

记得有名人讲过类似这样的话,“好书是改造灵魂的工具”“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那么,此次能够与这位作家,这本书结缘,我觉得就是一种幸福,一种美丽的邂逅。当然,“好书不厌百回读”,此书,我将继续沉浸其中,因为“怎一个‘暖’字了得!”。

《暖爱》读后感 篇3

能在一篇文章中找到温暖,这可能只有在影视剧中才会出现,但是一本《》会让你觉得文字就是一锅汤,而丁立梅,正是极好的厨师,用水将其净化成最温暖,最香的一锅汤,令人心神俱暖,真正感受生活的真谛。

本书虽说是散文,实则却讲述了生活中一件件平凡小事,从修车师傅到少管所的父亲,体现了爱情、友情、亲情三个方面在人间的各种体现,不同社会阶级,不同的情感,作者丁立梅作为一位江苏教师,用心,全力奉献于此书中。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是呀!连名字竟都如此有诗意,从封面到内容,无不有一种宁静纯洁质朴美,一朵朵梅花点缀,拼成不同的笑脸,凭一书得了14个国内大奖,她的散文多次被中考试卷阅读分析选中,成为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佳作,她的作品,均有一个特点,便是整书只有一种色调,如:白色——《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黄色——《暖爱》……又会在文中看似不经意地加入适当环境描写,更是不止一次地让读者不小心触动心房。

读她的散文,真的不像原来看的《张晓风散文》、《林清玄散文》那样玄奥,好像文字成了黑洞,只有你看不透的,却没有你全看懂的,玄幻得有些不自然,丁立梅的散文注重于细节,尤其是生活中细节,这也是我更爱看她的散文原因之一,对生活的散,才能让读者的聚,视自才便于相迎,其中一个老汉看少管所儿子的故事成为我一度最喜欢的。

散文讲了一个年过六旬老汉,儿子在外面闹事抓进少管所,一路上作者伴着老汉看儿子,车上老汉不止一次扬言要如何管教儿子,甚至放下狠话,但真正见了面,那实实在在的情,从神色上便已如山洪暴发“儿子,爹等你出来”一句话实在是令人动容,天下父母哪个不是如此?嘴上十分严格,却实际心痛自己孩子,别的人说父母有家暴亦或是不爱他了,但这就是爱,父母骂你,是因为他们怕。打你,是为你成绩着急!散文不仅教我们煮文字的乐趣,更教给我们潜于生活的人间之情,要知道,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夜深了,仍可以看见一个即将中考的学子在放松时仍伴着萤火虫的绿光,划出那一锅温暖的汤。

《暖爱》读后感 篇4

散文总是那么暖人心房,《暖爱》这本散文集,像正在缓慢绽放的花儿。阅读它,就像是在闻花香,温暖亲切的文字,就那么诗意地映入眼帘。

《暖爱》共分为六辑,第一辑为“有一种爱,叫血缘”。亲人间哪里会不相干呢,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扯也扯不断。这种爱,叫血缘。第一辑中的二十余篇散文,是写亲情。字里行间里血浓于水的亲情,胜过千言万语,只看见爱在心头荡漾。像是雨后,爱的阳光把大地包围着,折射成七种颜色的彩虹。世界也随着它而色彩斑斓。亲情,是最真切的感情,最无私的爱,最动人的力量。《天堂有棵枇杷树》文中的母亲以自己的爱让儿子保持快乐,勇敢面对生活。文章中饱含着挚爱,我的心里充盈着温暖。面对母爱,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天堂有棵枇杷树,长满了甜甜的枇杷,甜了文中的孩子,更暖了读者的情。这篇关于天堂的文章里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只饱含了孩子的感恩、快乐和爱的感动。真情,总能撩人心

一天,我在外面玩耍,不料,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回到家时,已经全身湿透,不禁连着打起喷嚏来。妈妈看见了,急忙给我去煮了碗生姜茶端过来给我喝。我看了看妈妈,又看了看那碗生姜茶,笑了,接过碗,一口气把生姜茶喝了个精光。虽然我不爱吃生姜,可是那碗生姜茶代表着妈妈对我浓浓的爱意,我不能辜负了妈妈,践踏了她对我的那份爱意。我喝完了生姜茶后,心里感到暖暖的。这不是生姜茶起的作用,而是妈妈对我的那份沉甸甸的爱……

《暖爱》这本散文集,真切形象地向我们阐释了什么是爱。原先我们认为,读书让我们认识了书的内容,明白了书上我们所不知道的知识。现在看来,是我们通过读书,通过书里的文章,来认识自己,读懂我们的内心世界,感悟我们不曾感悟的东西,认识另一个自己。

爱真是个神奇的情感。它代表了人的七情六欲,也象征着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