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附反思

2025/09/13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附反思(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附反思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2—95页。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教学设计思路: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齐读,抽听。

2、回顾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引出问题:他们住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二、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三、学习2——6自然段

1、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什么让他们俩成为好朋友的呢?齐读2——6自然段。

2、区别“漂”和“飘”

3、重点学习

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师:(出示投影)纸船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小熊除了收到松鼠的纸船外,还收到了什么礼物?(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

师:小熊的心情怎样?哪个词语直接写了小熊的心情很高兴?“乐坏了”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指导朗读。

师:小熊收到松鼠的礼物可高兴了,它也想回赠松鼠一份礼物,于是,小熊通过动脑筋,也给松鼠准备了一份什么礼物?(出示课件)当松鼠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呢?指导朗读。 师:出示两段话,齐读。

师:总结,纸船和风筝捎去了小熊和松鼠对对方祝福的话语,也捎去香甜的草莓和可口的松果。从此他们成了一对让人羡慕的好朋友。(板书:好朋友)

四、学习7——9自然段。

1、师:正当他们沉浸在友谊的欢乐之中时,可是有一天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这是为什么呢?(出示课件)学生齐读7——9自然段。

2、请学生回答。

3、师:(板书“吵架”)原来他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他们的心情怎样呢?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4、师:可是他们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他们吵架了,可是心里都还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五、学习第

十、十一自然段。

1、师:噢,原来是这样啊! 那是谁先提出和好的?他是怎样做的?(齐读第十段)指名回答,(出示句子“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学生读,说话训练“如果……就”

2、结果怎样了呢?自由朗读第十一自然段后请学生回答。(板书“和好”)小松鼠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你能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最后一段,指导朗读)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拓展练习。

1、师:如果你是小熊,看到这么多的纸船向你漂来,你会怎样呢?

2、小熊和松鼠终于和好了,他们用自己的宽容原谅了对方,又成了一对让人羡慕的好朋友。经历了这一切,我们相信他们以后再也不会闹别扭了,因为他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节日来临的时候,你会对你的好朋友说一句什么祝福语呢?(说一说,写一写)

六、作业:回去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教学中我紧抓小熊和松鼠感情变化这条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理、品情味。一节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的以下几点:

一、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做到了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低年级段朗诵训练是重点,老师特别注意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老师让学生找到了描写小熊快乐的句子,学生一下子找到了“乐坏了”这个词,老师立刻抓紧这一个词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先用换词的方式体会“乐坏了”的意思,使学生很快体会到了这种快乐的感受,朗读自然就到位了。

再如,在指导朗读第十自然段时, 给老师提出朗读的意见和要求,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

二、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积极倡导新教改的大潮中,老师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我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老师小结时指出汉字独有的魅力,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三、讲究教师语言

我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的导语和过渡语言,力求上下衔接自然,并有一定的感染力,使学生听来亲切,有想继续往下学的欲望。回顾自己本堂课的教态,总体上说应该还是比较自然、亲切,符合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试图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果课堂中能更珍视学生的真实,再给予他们更多的表达和进步的空间,收获会更多。

四、体验成功,放飞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内心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让学生把祝福的话和小伙伴们分享,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他们乐于展示自己,他们更懂得关爱伙伴,他们的个性健康地发展。

但是,同样还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引起了我的反思。如:上课时,教师个人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练、概括,应该再精简些;老师的情绪还不够投入,不能充分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应多用些激励语言。

《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附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筝”、“鼠”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折”“扎”等8个字,会写“纸船”“松果”等7个词语。

2、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认字,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 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3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准备:

PPT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师:同学们,瞧,这是什么?(纸船)这又是什么?(风筝)

① 指导“筝”的读音:这个筝字是后鼻音,单个字出示的时候我们读一声,请跟我读:zheng。当它组成词语读轻声,读得短而轻,跟我读:风筝。我们来开一组小火车。/读得真好。)

② 这个筝字是什么偏旁?(竹字头),最早的风筝骨架就是由竹片做成,所以它是竹字头。

1、 揭题:同学们,你们喜欢纸船和风筝吗?他们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却发生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纸船和风筝》(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将书本翻到第103页(PPT出示要求)。比较下我之前学过的课文,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是一篇没有注音的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阅读方式——默读。谁来读读阅读要求?(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谁和谁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边圈画边思考。

2、初读反馈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本课中的生字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词语:松鼠 折纸 漂流抓住幸福 愿意 取下 飘荡 但是 草莓 扎风筝

① 请你们自由读一读

② 声音渐渐地轻了下来。请一位同学做小老师,带着大家来读一读。

③ 你幸福的幸的后鼻音读得真到位。在这里,老师还是要提醒大家:抓、折、鼠都是翘舌音,谁来读一读?3生,你来读读,你来读读(翘舌音读得真到位/读得真清楚)请跟我读。鼠是象形字,古时先画成鼠样,上面是它的头,下面是它的两只脚,加上一条尾巴,慢慢地就演变成了现在的鼠字。

④ 扎是平舌音,它是个多音字。哪位同学来读读这个字?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你来试一试。读得真不错。

⑤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起。

2、 师:生字词解决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白板提示,谁来说说故事的大致内容?(出示:住在山顶的( )和住在山脚的( )通过()和( )成为了好朋友,可他们却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最后还是靠( )和( )和好如初的故事。)

3、 师:已经有同学跃跃欲试了,你来试一试。同学们可真厉害,老师给大家省掉了内容,大家都能把主要内容补全,真是太会读书了!

三、精读课文

1、 学习第1自然段

师:松鼠和小熊生活在一个很美的地方,那里有高高的大山,清清的小溪,(画板书),谁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呢(山顶、山脚)

师:这位同学快速地找到了答案,真会学习。谁来上台把它们送回家?(指生板贴,理解“山顶”和“山脚”的位置)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它们贴对了吗?对呀,小熊住在山脚,松鼠住在山顶,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学习第2—6自然段

师:松鼠和小熊的家离得很远,是什么让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呢?(纸船和风筝)

师:纸船是谁送的?风筝又是谁送的?(松鼠、小熊)

师:那它们又是怎样来到他们的身边的呢?请从文中第2—6自然段找一找句子。(漂哇漂、飘啊飘)

师:比较句子,这两句话中都有piao,仔细观察,这两个piao有什么不同?(偏旁不同,一个是三点水,一个是风字旁)

师: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没错,纸船顺水漂,风筝乘风飘,同样是piao,三点水表示在水中漂,风字旁的飘表示在风中飘。既然大家发现了这两个飘的奥秘,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你能不能正确填入piao字呢?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正确区分这两个piao字了,一点儿也难不倒大家。

师:中国的汉字多奇妙,读音相同,偏旁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即使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稍有变化,表达的效果也会不同。我们来看看这组句子。(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师范读)

师:听完老师的范读,你喜欢哪一句话?

师:你喜欢第一句。为什么喜欢这一句?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意见?

你喜欢第二句。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因为漂啊漂写出了纸船在小溪里漂的时间长,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纸船漂荡的样子,读起来还有一种节奏感。读起来是不是更美了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出示第二组句子:飘到了和飘啊飘)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对比读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你看到了风筝飘的距离远,时间很长。是啊,说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看见一只幸福的风筝乘着风慢悠悠地飞到了松鼠的家门口。

师:像这样“飘哇飘”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词语吗?根据提示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真是太会动脑筋了。

师:纸船带着礼物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看到后又是怎样的反应呢?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乐坏了)那松鼠呢?(也乐坏了)

师:观察图片,想象小熊的表情、动作、声音,你觉得乐坏了是什么样子?(眼睛眯成一条缝、高兴得跳起来、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眉开眼笑、一蹦三尺高、脸上满是笑容等)

师:哇,都能用上成语来形容了呢/你真棒

师:是什么让小熊乐坏了呢?纸船漂来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愿意当小熊让老师采访一下?师:小熊小熊,是什么让你乐坏了?(纸船、松果、祝福)

师:原来,纸船里放着松果,松果上挂着纸条,纸条上写着祝你快乐。收到这么好的礼物,难怪小熊乐坏了呢!

师:谁来读读乐坏了这个句子?/谁能读得再高兴点?/从你的声音里老师听出了快乐。/停顿的时候要注意节奏/你把快乐放在了心里。

师:原来纸船里放着~,松果上挂着~纸条上写着~收到这么好的礼物,难怪小熊乐坏了呢!师:现在让我们把小熊的快乐和大家分享,加上表情,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快乐的心情)

师:是呀,松鼠折了纸船放在小溪里,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漂不到山上去。怎么办呢?小熊想到了什么办法?(扎风筝)

师:风筝乘着风飘去了什么?(风筝、草莓、祝你幸福)

师:那松鼠收到了小熊的礼物也~(乐坏了)从哪个词语中看出它也乐坏了?“一把抓住”(动作快,心情激动)

师:哪只快乐的小松鼠愿意把拥有朋友的幸福感传递给大家?

师:多幸福呀!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幸福感。

师:老师把第1—6自然段编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四、总结收尾,写字教学

1、师:就这样,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可是,友谊的`天空并不是总是那么晴朗,也有阴雨绵绵的时候。有一天,他们吵架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故事的结局又是怎样,下节课我们接着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2师:、最后,我们一起看看本节课要学写的生字。请仔细观察折和扎,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提手旁,都是动词,)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 先来看这个“折”字,左窄右宽,提手旁的竖钩在横的偏右一点,撇写在竖中线上,横在横中线上起笔。

② 再来看这个“扎”字,左右宽窄相当,整体要写得紧凑些,左高右低,竖弯钩要沿着竖中线的右侧书写,要稍微的短一点,出钩要有力。

师:现在,身正手平,一尺一拳一寸,请同学们认认真真把这两个字描一写二。

2、 集体评议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首先他的字写对了,结构紧凑,大小合理。折字的竖撇写在竖中线上,横在横中线上起笔。老师给他打三颗星。

再来看这位同学写的,他的字也写得很端正,横平竖直,竖弯钩也圆润有力,老师也给你三颗星。

五、作业布置

有了第一次的祝福后,在接下来的日子,松鼠和小熊不断地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同学们,请大家想象一下,在纸船和风筝上动笔写一写吧。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把剩下的生字抄写完成。

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也是纸船和风筝让他们维系了友情。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友谊的珍贵。

一、 创设情境。

新课改提出,在教学时要多关注生的情绪情感和生活体验。创设情境,抓住“情”字,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在教学时,我通过板贴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山顶”和“山脚”的位置,让生上台来把它们送回家,使学生融入情境,融入角色,让学生有参与感,也为后面的课文理解做好铺垫。

二、 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从课题入手,抓住筝字的教学,结合图片,让生从读音和偏旁上进行理解识记,采用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开火车读、去拼音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教学像翘舌音“鼠”、“折”、“抓”、后鼻音“幸”和平舌音“扎”。在书写时,选取了有共同点的“折”和“扎”字,引导生观察、发现共同点,从而归类教学,再让生说逐个字的注意点。

三、 注重语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文中出现了两个piao,一个是风筝在风中飘,一个是纸船在水里漂。抓住这两个piao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风字旁的飘和风有关,是指在空中飘,而三点水的漂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中漂,引导学生对中国汉字的好奇和热爱。同时,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让生拓展动手写祝福语,也是对课文的延伸。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加强朗读指导,注重以读促悟。

“读”是一个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是让学生培养语感、诱发思辩、引导感悟的关键。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虽然这篇课文是学习默读,要求学生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但在后面具体的句子阅读教学中,比如飘哇飘和飘到了这两个句子,朗读指导时学生读得不够的多,而且生在读的时候节奏没有把控好,学生的声音较轻。在教学环节的落实上,生在读的过程中没有将体会到的真正地用朗读去达到高潮。其实,可以加上动作帮助理解动词,活跃气氛,加上分组朗读再评比。平常的教学中应该以各样的方式让学生多朗读,多试着品味语言,才能让他们真正的以读入境,以读促悟。

2、课堂教学每一环节的时间掌握得不是很好,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导致在教书写部分有些仓促,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自然。在评价学生时,有些评价语过于单一,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简练、评价时语气更强烈些,更真诚些,说能让生能够理解的词语,提升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上,可以加入猜字的课后题,将拓展中的一个环节放在编小诗的后面。

3、平时让学生多讲多说。在创设情境让生根据图片说小熊乐坏的样子时,以及让生揣摩小熊收到的心理活动时,未能真正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反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学生的表达语言词语较为匮乏,一下子表达不出来,我也该反思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多思,多悟,多说,尽量避免抛出很明显的指向性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改进不足,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以生为本,多关注点滴、多关注学情、多关注学生。

《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附反思 篇3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深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它们友谊的纽带。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示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和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局面,只要我们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发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同学体会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时那种快乐的心情

难点是“扎”的读音和“抓”的书写

教学理念

二年级同学的阅读能力令人惊讶,老师要尊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同学的同学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鼓舞、学会组织、学会引导,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自身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健全人格,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1、同学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和比较难读的句子,培养小朋友们自学的学习方法,通过4人小组讨论,记生字的方法,汇报给大家。

2、出示4个较难读的生字,生自由读,指名读。

3、通过做游戏的方法同学字,记生字,难写的'“扎”“抓”师反复强调。

4、童话是容易感染的,让同学通过自学,找找划划在了解教材的过程中,就会让同学了解松鼠和小熊的快乐心情,通过朗读,让同学体会。

5、师简笔画,形象地演示小熊和松鼠成为好朋友的过程。

6、体会小熊和松鼠闹别扭后双方难过矛盾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闹别扭后小熊和松鼠重新和好时的那段是很感人的,让同学通过朗读体会。

教学反思

由于同学对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很感兴趣,整堂课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的,大家都意犹未尽。

亮点:

1、教学思路清晰

2、课时定位合适

3、教学手段巧妙

①生字词,让生通过讨论编顺口溜,同学易记且感兴趣

②通过摘果子游戏,生动形象地出示生字

4、朗读课文绘声绘色

缺乏:

1、生字“扎”“抓”是难点,教学得还欠透彻

2、课时较满

《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附反思 篇4

《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附反思)(精选13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附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附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莓”等8个字。

2.能根据图意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3.通过看图和学文,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珍惜两人之间的友谊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抓住小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心理变化,感受他们珍惜友谊的清感。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挂图、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放风筝吗?你们不知道吧,它们除了带给我们欢乐外,还是小松鼠和小熊增加友谊的“信使”呢!不相信,我们就来学习《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一幅一幅地看图。

第一幅图:小熊从家门前的小溪里拿起一艘纸船,看到里面的松果,他乐坏了。

第二幅图:在山坡上,小松鼠收到了一只风筝,他看到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也十分高兴。

第三幅图:小松鼠看到了天上飞着的风筝,把一只只折好的纸船放进了小溪里。

2.把三幅图连起来当成一个故事讲—讲。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L.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认读生字,词语卡片,读准字音。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学会8个生字及会认8个字。

二、口头扩词练习。

三、在文中找出这些字组成的词读一读。

乐坏 吵架 难受 祝福 松果 草莓 幸福

四、指导写字。

1.同桌互相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生字。

2.重点指导。

祝:左右结构。

福:左右结构。

幸:上下结构,注意下边不要写作“羊”字。

扎:平舌音。

抓:右边笔顺是:一厂厂爪。

漂:多音字,漂流。

3.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

4.完成“我会写”。

5.完成“我会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 1~ 6段。

1.自由读,思考,这几段写了什么?

(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2.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用“——”画出相关句子。

(松鼠:折纸船放在小溪里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小熊:放风筝到松鼠的家门口)。

总结:就这样,折纸船和放风筝使山上和山脚的松鼠、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给对方送去了礼物,送去了祝福,都感到高兴极了。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根据这一段说说小松鼠和小熊的心理变化过程。

2.同桌可边想象边做动作。

三、学习第8~11自然段。

1.对照第三幅图,读第8~11自然段。

2.现在小熊还给小松鼠送去礼物和祝福,小松鼠给小熊送去礼物和祝福吗?用“——”画出有关句子。

3.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和好的?同桌扮演小松鼠和小熊,试运用多种方法。

4.小结:小松鼠和小熊又利用风筝和纸船和好了。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图,指名上台讲故事。

五、总结。

板书设计 :

以贴图为主(小熊、松鼠、纸船、风筝)

课后反思:

自己感觉对这篇课文,还是吃得比较透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以小松鼠和小熊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让学生读课文,体会他们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纸船和风筝对他们情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细读课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比较好,这可能得益于复习环节的趣味性设计、学习内容不同于课文的呈现方式,问题的设计还是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研读的.。

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啊!在课堂实际生成的瞬间,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种直感去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对文本的解读和回应,然后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的随机调整。这种课堂策略当然受教师敏感度和经验度的影响,我在这方面明显是欠缺的。同时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读得多,但缺少一个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

2、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可能出于向学生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最后合作读读、演演的环节没能充分展开,非但不能体现原本指导比较细致、有步骤的特点,反而让学生觉得很仓促,导致实效性不强。

3、对待课堂上“冷不丁”冒出来的不同的声音,我的处理,虽然从整体上是对路的,但方法上显然是拙劣的。如果我能更宽容一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如:“哦,你的思维真活跃,一下子跳那么远去了!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个话题说完呢!你再耐心等等,认真听听,我们等一会儿再听你的高见,好吗?” 或许孩子能在淡淡的诙谐和轻松的微笑中领会老师对他的肯定与建议,课堂的气氛也许会更活跃些,他也许会更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