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优秀方案 > 正文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

2025/09/14优秀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方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1

一、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知道皮肤的主要功能,以及对人体的重要性;

2.了解并掌握保护皮肤的简单方法;

3.知道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适当保护好自己的皮肤;

4.发展幼儿精细动作;

5.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二、教师指导建议

(一)生活活动

1.提醒幼儿及时清洁皮肤,如:手、脸脏了要及时洗干净;

2.天冷或空气干燥时,提醒幼儿要涂点面油、手油,以防皮肤干裂;

3.进餐时要小心,不要接近烫的东西,以防烫伤皮肤。

(二)区域活动

1.阅读区:制作一些简单、直观的小画册,让幼儿了解皮肤的功能及保护方法。

2.操作区:提供一些面油、手油,让幼儿实际操作,练习涂抹。

( 1 )拧瓶盖、挤面油的操作,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技能;

( 2 )蘸面油、点面油、涂面油的操作,不但可以使幼儿掌握涂面油的方法,丰富其生活经验,还可以使幼儿的精细动作得到锻炼和发展;

( 3 )比较涂面油前后的皮肤,可以进一步了解保护皮肤的重要性。

3.娃娃家:提供浴盆、浴巾、水、浴液、塑料娃娃等,让幼儿实际操作,练习给娃娃洗澡,掌握洗澡的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活动

1.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皮肤在人体的位置。如:“小手爬爬”,幼儿随教师的指令来触摸全身的皮肤。

2.通过“请医生阿姨来做客”的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皮肤,感知皮肤的功能,提高保护皮肤的意识,知道保护皮肤的简单方法。

3.帮助幼儿了解皮肤的功能并掌握保护皮肤的方法。如:要及时清洗皮肤上的脏东西;养成定期洗澡的好习惯;通过学一学、做一做的活动,教幼儿掌握涂面油和手油的方法;

了解简单的养护皮肤的方法;不接近烫的东西,若烫着皮肤,要及时告诉成人,请求帮助。

4.通过歌曲《猪小弟》,让幼儿知道干净的孩子人人爱。

(四)家园共育

1.幼儿园要创设家园共育专栏,向家长介绍有关的保健常识和皮肤保护方法。

2.经常与家长沟通,共同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提醒家长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洗漱、涂面油、洗澡等,使孩子有锻炼、成长的机会,并使一些精细的动作得到充分的尝试和练习,同时也能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其独立性。

3.亲子活动:我干净,我漂亮

玩法: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幼儿一同洗漱、涂面油、洗澡------

然后比比看,谁更干净,更漂亮,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明确皮肤的位置和保护方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幼儿发展评价指导建议

(一)评价重点要素与指标

认知:

皮肤的位置与主要功能;

知道保护皮肤的重要性。

能力:

1.掌握一些保护皮肤的简单方法。

( 1 )及时清洗皮肤污垢,掌握清洗方法;

( 2 )学会涂抹面油、手油,发展精细动作;

( 3 )增加适当的`日光浴(上午8:00以后,可以在户外晒晒太阳,不超过两个小时),以增进皮肤健康。

2.基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知道手、脸脏了要及时洗干净;定期洗澡等。

态度:

愿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如有不良习惯,经人提醒能够及时纠正。

(二)评价指导建议

对于皮肤的保护,应以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为主要目标。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已有良好习惯的幼儿,应帮助他们理解皮肤对人体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们生活的重要,进一步巩固以形成的良好习惯,防止反复;对于保护意识不强,习惯养成不够全面的孩子,应分析其原因,加深认识,同时在行为上,家长与教师都要给予强化,加强有针对性地指导,对习惯的培养要长期地关注。

四、思考空间

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儿童常用的护肤品,认识其标志,知道使用假冒伪劣产品会损坏皮肤,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人工雨。

2.创造下雨的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提供一些让幼儿制作与的`材料,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分类放在材料筐里。

准备清水数盆。

活动过程:

一、 雨从哪里来

——今天请大家来当一回“降雨师”,看看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

——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1.可乐瓶降雨器:在可乐瓶内灌水,拧上有孔的瓶盖,向地面喷雨。

2. 吸管小鱼:用吸管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

3.树叶雨:用树叶兜水,向空中洒水

4.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喽!

5: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手水淋下来是大雨。

——请幼儿分享自己是怎么样人工降雨的,并进行演示。

二、 给花草树木下雨

——花草和大树渴了,请为他们下场雨吧!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降雨,给花草树木下场雨。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蚂蚁、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儿学习资源③第28-29页。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打一动物)

谜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图片,提问: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总结: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让幼儿观察各种昆虫图片,引导说出昆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结合图片描述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有什么本领?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总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时候大螳螂会吃掉小螳螂,螳螂妈妈还会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欣赏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5.欣赏歌曲 《虫儿飞》。

活动延伸: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观察他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积极思考,探索让纸立起来的多种方法。

2.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白纸、操作盒(积木、磁铁、玩具圈、皮筋、夹子等)

三、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教师先坐后站,提问:人为什么能站起来呢?

2.幼儿操作

第一次操作:

(1)桌上有一些纸,小朋友们怎样能让纸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3)交流分享操作经验。

第二次操作

(1)现在的桌上有一些操作材料,这些材料能不能帮助纸站起来呢?动手试一试吧!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3)交流操作成果。

3.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借助老师提供的工具让你们的纸站起来了,那么在家里面有没有一些工具能让纸也站起来呢,回家试一试吧!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5

一、主题选择的缘由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对人类的重要性,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仅仅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对科学知识的主动学习和自觉追求的精神,具备对科学的独特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是我们所熟悉的,是生活的必须品,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也是他们所喜欢的。幼儿喜欢水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机会,有时间,他们就会嬉戏玩闹,甚至有的儿童能在自家的卫生间玩一下午的水,不难看出幼儿时多么得喜欢水。但是这些行为往往受到家长或者教师的制止,而不能尽兴。

在以往的科学课程中较多的注重是书面知识的传授,而对动手能力操作则重视不多。为了满足他们对水的好奇心,为了让他们了解对水更多的知识,我选择了本次科学活动-《神奇的水》。在本此活动中,注重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究者,从而萌发爱科学、喜欢探索身边事物的情感。

二、主题目标

1、让儿童在玩玩做做中了解水的'不同性质,感受水的不同形态。

2、探索与水有关的各种现象,例如沉浮现象,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探索。

3、知道水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幼儿爱护水资源的情感。

三、主题网络设计图

四、教育活动设计方案教育

活动一:

(一)活动名称船儿水上漂(二)活动目标

1、了解水上各种各样的船,知道船是水上行驶的交通工具。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感知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的现象。

3、引导幼儿大胆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用语言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4、培养幼儿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三)活动准备1、牛皮纸折的小船、纽扣、泡沫、树叶、磁铁、回形针、盛水的盆。

2、与水有关的音响、图片、图书资料等。

3、抹布、记录纸张若干。

(四)活动过程

1、自由探索、发现物体的沉浮现象

(1)看图交流。

播放有关船的模型。

师:画面上都有什么?他们是什么船?这些船都是做什么用的?

(幼儿就以上问题讨论后作出相应的回答)。

(2)请幼儿出示纸船,四人一组,放进水盆里。

师:小朋友,船可以在水上漂浮,那么我们再猜猜还有什么东西能在水中漂浮。

(3)出示材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许多东西,你们看,有些什么呀?(幼儿回答)

(4)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你猜会怎么样呢?并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中。(教师出示大记录表并讲解记录和使用方法)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并播放故事《咕咚来了》,听木瓜落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兔子为什么吓得惊慌失措。

(5)幼儿在记录表上填写猜测的结果。

(6)教师记录幼儿猜测的结果。

师:我们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请你们动手试一试,并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7)幼儿尝试,比较材料的轻重,薄厚与"沉"和"浮"的关系区别,归纳哪些材料会"沉"水中,哪些材料会"浮"水中。观察实验结果,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师: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怎样让沉的东西浮上来,浮的东西沉下去?

(8)幼儿交流探索结果。(请个别幼儿上来讲)

(9)教师操作并记录。

2、第二次探索,寻找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东西和方法

(1)分沉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