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三国演义》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寒假《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假《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翻阅宏伟浩瀚的历史图册,眼前浮现出了20xx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曾经兴盛一时的汉朝,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真正主宰一切的,却是他们,鼎足三分,龙争虎斗。
滚滚长江,淘尽英雄无数。桃园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关、张的`结义,揭开了《三国演义》宏伟的序幕。要赞吕奉先,好箭法!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辕门射戟,一箭使得十万雄兵脱征衣。却说曹孟德,不愧为乱世奸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的人生哲学;统一天下,这是他的人生抱负。复谈刘玄德,仁民爱物、礼贤下士。携民渡江,何等仁善!三顾茅庐,此情何挚!又道诸葛孔明,真乃卧龙也。神机妙算,无人能敌。草船借箭,满载而归。七星坛上,巧借东风。又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腔热血,赤胆忠心,可谓千古一相也。再言周公瑾火烧赤壁之雄姿,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之英武,赵子龙大闹长坂坡之勇壮……多少英雄豪杰都让人难以忘怀,心灵受到最强有力的震撼。
然而,历史终究是历史,它总是悲惨的。吕布再勇猛,最终还是殒命白门楼;孔明再机智,也只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正是那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分归晋,从此,《三国演义》的故事落下了帷幕。“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如今,再去瞻仰当年宏伟雄壮的历史,也不会再发生或改变什么了,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泪满衣襟,一声长叹。
历史无法改写,今朝却可以改变。我们无法抓住曾经的过往,但至少可以把握住现在。从现在开始,珍惜你所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用勉励的画笔尽情绘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画卷。这样,你就可以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面朝大海,自信地说:“明天更美好!”
寒假《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阿蒙至今传诵中。在三国这个金戈铁马的时代,群雄争霸,众星闪烁。有观天象、知地理、独守空城的诸葛孔明;有羽扇纶巾,谈笑间使樯橹灰飞烟灭的大都督周公瑾……而我却独崇创造白衣渡江奇迹的吴下阿蒙。
年幼时的阿蒙,出生于一个袭武的家庭,赶上黄巾起义,汉室飘摇,父亲又战死沙场,家境贫寒。阿蒙清楚的知道,自己唯有从军,方能扬名立万,光宗耀祖。因此,自己虽然顽劣,但仍然从尚习武,还没有到年限时,就开始想方设法从军,好事多磨,终于早早地踏上了建功立业的起跑线。他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韧劲,堪比刘备三顾茅庐。瞄准了目标,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就掌握了成功的钥匙。当下,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使我们不输在起跑线上,盲目跟风随从,让孩子学奥数,上托福,弹钢琴……一心只求名校,但跑道在哪,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适合自身,应当警醒。
建安五年时的阿蒙,在孙权下令精兵简政,取消习武制时,为了站稳在军队中的脚跟,标新立异地统一军士的制服、绑腿,整顿军风,厉兵秣马,一举获得了孙权的赏识,脱颖而出,被授予别部司马,他把握的时机的能力不亚于孔明的借东风。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而今,举国教育正在不断地改革,分数不在是老师的法宝,学生的命根。综合素质才是竞争的制高点。
战功卓著时的阿蒙,受孙权点拨,战事之余,专攻《周易》,一举突破瓶颈,从勇冠三军的武夫,演变成连鲁子敬都刮目相看的风雅儒将。他的人生风采,胜于抱怨天公“既生瑜,何生亮”的周公瑾。与其说孙权劝学,不如说阿蒙选师选学。现如今,常闻“七月状元潮,九月骄子怜”,高分低能,被人诟病。我们应当像阿蒙一样学以致用,才能让人刮目相看。
前世之事,后事之师,大凡成功者,都有相似之道。我们如有坚定的目标,顽强的毅力,且不断的进取,并学以致用,即使不能成为领跑者,但必将是成功者;我们也必将是当今的“阿蒙”。
寒假《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三国演义》人物众多,头号反派人物要数曹操。曹操人称“奸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多疑”。
曹操到底怎么个多疑法?看几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第一个例子。赤壁大战前,曹操令荆州降将蔡瑁、张允训练水军,又派蒋干以老同学身份过江劝东吴大将周瑜投降。周瑜见蒋干到来,一面命人假造蔡瑁、张允连结东吴、大骂曹操的来信,一面在营寨大摆宴席,宴请蒋干,吃完饭又装作大醉,拉蒋干同床休息,使他有机会偷看机密文件,还叫人半夜来“悄悄”报告说江北蔡、张要动手了。等蒋干溜回曹营一报告,曹操疑心大起,立即斩了蔡、张二将。曹操这次疑心病发作为他种下了赤壁之战失败的祸根。
第二个例子。曹操率大军与刘备军队隔汉水对峙,诸葛亮命令将士夜夜击鼓鸣炮,搞得曹军心惊不已。曹操怀疑诸葛亮可能有诡计,就后撤三十里,刘备军队顺利渡过了汉水。刘备过江扎下营寨,曹操见刘备背水扎寨,又怀疑起来,不敢主动进攻,使刘备从容站稳了脚跟。等到两军交战,刘备率部沿江逃跑,丢下许多军器在路上,曹兵纷纷去拾,曹操怀疑诸葛亮有诈,反而命令退兵,被敌人趁机反攻,大败而逃。真是应了诸葛亮那句话:多疑多败。
第三个例子。关羽兵败麦城被孙权杀害,孙权把关羽首级献给曹操。曹操自从见了关羽首级后大受惊吓,头痛得要命。曾为关羽刮骨疗毒的名医华佗被请来替他看病,华佗说曹操的病要打开脑壳才能根治。一贯多疑的曹操大怒,以为华佗是想替关羽报仇,把华佗关进监牢。一代名医很快不明不白死在狱中,不久,曹操也病死了。他的这一次疑心病发作,把自己的性命也给断送了。
曹操生在一个群雄并起的乱世。战争中的多疑,可以看作谨慎。但是多疑却不能明断,还一意孤行,那就是害人害己了。
寒假《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什么是智慧?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难回答。我先来给大家说一个人吧,他可是智慧的化身。猜出来了吗?对,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提起诸葛亮,大家应该很熟悉吧?就是那个羽扇纶巾、手摇鹅毛扇的军师。
话说《草船借箭》中,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十万支!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哦!可诸葛亮却只用了三天时间按时交了差。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原来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这十万支箭是从曹操那里“借”来的。哈哈,诸葛亮聪明吧?佩服!佩服!
再来说《空城计》吧!诸葛亮听说司马懿的浩浩大军向西城杀来,而自己守城的将士不足三千。于是,他传令把全城旌旗藏起来。司马懿见城中空无一人,怕诸葛亮又有什么鬼把戏,慌忙下令撤军,退回汉中。你看,一场“空城计”就吓退了敌军。这等胆识,这等智慧,何人能及?实在佩服啊!
我虽是一名女生,可我却非常喜欢看《三国演义》,特别喜欢诸葛亮这个人。我多想有一把诸葛亮的鹅毛扇,鹅毛扇一摇——计上心来,我多想像诸葛亮一样聪明能干!于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也一次次地上演着现实版的“女诸葛亮”!哈哈!
有一次,我和姐姐一块儿下棋。下着下着,眼看姐姐就要吃了我的“老帅”了,怎么办?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哎呦,姐,我的肚子痛!”“啊?你不要紧吧?”姐姐俯下身子,关心地问我。我趁机撞了一下桌子,棋子散了。“哟,姐姐,我的肚子好像又不疼了。不过,这棋盘已经乱掉了,我们重下吧!”姐姐看了看我狡黠的眼神,明白了:“你个小狡猾的,不过这次不能赖皮哦!”我笑了,原来姐姐早就知道了我的“小阴谋”,哎!
这些“雕虫小技”说出来真是难为情,太不光彩了!不过,我下定决心,要多看书,因为“书是全世界最好的营养品”嘛!我现在经常把零用钱攒起来,一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会买下来,然后一头扎进书本,看个昏天暗地。我家里的书已经有很多很多了,可我百看不厌。因为我心中有个愿望:多读书,成为像诸葛亮一样充满智慧的人!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