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2025/09/15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2页例3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书写方法。

2.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等操作活动,培养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

除法算式的正确书写。

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及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纸张、磁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出下面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8÷4=2 10÷2=5 7÷2=3……1

指名几个学生回答,师适时给予肯定。

2.圈一圈,并列出除法算式。

有9根小棒,每4根一份。

生在学习纸张上作答,完成后,师指名上来操作,并列式。

师:分完了吗?

生:没,还有1根。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法竖式、减法竖式,能列除法竖式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出示题目:11张笑脸,每4张分一组,结果怎么样?

生齐读,并在学习纸张上圈一圈,并列出算式。(11÷4=2组……3个)

指名展示,问:你是怎么分的?生答后,全班齐读算式。

师:现在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把它列成除法竖式,赶紧动手吧!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让学生学会灵活试商的方法。

教学资源

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

(1)摆:7根小棒,每2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根。

□÷□=□(堆)……□(根)

(2)摆:7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根。

□÷□=□(根)……□(根)

2.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

(1)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填空。

(2)汇报交流。

先校对结果,然后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含意义。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2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4道竖式的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2)讲评。

校对结果,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到商的。

2.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判断,找出错误原因,并进行改正。

(2)同桌交流。

在交流中,帮助个别学生找出有错误的`题目,并让其独立改正,再次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4道竖式的计算,请4名学生板演。

(2)讲评。

校对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到商的,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

4.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5题。

(1)启发学生根据题列出算式。

(2)用竖式计算出结果,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

5.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第6题画面。

(2)让学生各自算一算,并思考:每列火车上的3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

让学生体会有余数的除法与过去学过的表内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学会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

三、练习回顾与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与众不同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教师(出示题目):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么样?

教师:请你们读一读,并在小组内说说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审读题目后交流审题结果。

教师: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教师:结果会怎么样呢?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1:列式计算。

13÷4=3(组)……1(根)

教师:13、4、3、1分别表示什么?13÷4=3……1表示什么?

预设2:摆(圈)小棒。

教师:仔细观察,这位同学先做了什么?(先拿出13根小棒。)

教师:接下来他又做了什么?(有4根就圈一个圈,有4根就圈一个圈。)

教师:圈了多少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圈了3个圈,一共圈了12根小棒,还剩1根小棒。)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同学分小棒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可以分3组,还剩1根。

教师:摆(圈)的过程和算式的书写过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它们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符号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但含义是相同的。)

二、根据平均分的操作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明确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1.整体感知写法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摆或者画的方式,有的同学列出了除法算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平均分13根小棒。这个除法算式,我们叫它横式。除法算式还可以写成竖式的形式。

教师(出示下图):这就是除法竖式。看看这个除法竖式,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他们都叫什么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3叫商,4叫除数,13叫被除数,1叫余数”。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提问,理解12是4和3的乘积,即除数和商的`积。

2.沟通平均分操作与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1)建立联系。

教师:知道了每个数的名称,那你们明白竖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教师:看来这对大家有些难度。下面我们就对照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一边分小棒,一边写一写除法竖式。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边分、边写、边说。

(2)沟系。

教师(板书):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边写边说):再写被除数13(要分的13根小棒)和除数4(每4根一组),表示什么意思?(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

教师:请你按要求把13根小棒,按照每4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

教师:结果是可以分成3组,这个“3"写在哪里?

教师: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13根小棒,每4根一组,可以分3组。)

教师:谁能边分边说说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师:要分13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你从哪里知道已经分掉了12根?

使学生体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组有4根,有这样的3组,3个4是12根小棒。从算式中我们可以用商乘除数,3×4的积是12。

教师:这个“12”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板书:12。)

教师:我们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板书:。)

教师:这条横线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要分13根小棒,已经分掉了1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你是怎样知道的?

使学生体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还剩1根小棒。从算式中我们可以用要分的13根减去已经分掉的12根,还剩1根。

教师:这个“1”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它是怎样算出来的?(补充板书:1)

3.回顾对比,理清写法

教师:我们一边分小棒一边写出了这个除法竖式。请同学们认真地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小棒的?又是怎样写竖式的?竖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想完后和同桌说一说。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今天又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你觉得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分小棒的过程与写除法竖式的过程之间的联系。通过边分小棒边写竖式这种对应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为其今后进一步自主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奠定基础。在回顾对比的过程中,对横式写法和竖式写法进行比较,加深对有余数的除法的不同表征形式的理解。)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教师(出示第62页“做一做”第1题):请你边分边写除法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并组织交流汇报。

5.通过迁移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教师:如果我们有6根小棒,每4根一组,结果会怎么样呢?请你自己分一分,写一写。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这个除法竖式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2)竖式中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3)你发现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怎样表示?

6.巩固表内除法竖式

教师(出示第63页“做一做”第2题):请同学们先自己读题,然后圈一圈,写一写。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选取典型案例并组织交流。

教师:这个竖式表示什么意思?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三、对比反思,总结全课,积累经验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除法竖式有什么好处?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

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沟通符号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但含义是相同的。)

二、根据平均分的操作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明确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1.整体感知写法

2.沟通平均分操作与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1)建立联系。

(2)沟通关系。

3.回顾对比,理清写法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这个除法竖式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2)竖式中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3)你发现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怎样表示?

5.巩固表内除法竖式

三、对比反思,总结全课,积累经验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除法竖式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