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8页~40页。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药箱、圆柱、球、长方体实物若干、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流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情趣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宋代诗人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吗?让我们共同来朗诵这首诗。(课件出示诗句和庐山不同景色)
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
(一)观察长方体
1、整体观察(出示长方体小药箱)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这个长方体的药箱,谁来说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都是哪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生回答,师强调看到的面,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3)师:请同学们按照活动要求观察这个小药箱请(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4)学生观察。
a、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b、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药箱的哪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5)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面,有的看到两个或三个面。你能找出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药箱的几个面?请大家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6)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7)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我们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
(1)教师拿起小药箱让不同方向的同学观察、我们从正面、上面、左面来看这个药箱得到的都是什么形状?
(2)分别出示药箱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分别是哪几个面。
(3)做40页第1题,在书上完成。(课件演示进行订正)
(二)分别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1、师:刚才老师和你们共同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请你和你小组的同学分别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学具,完成表格。(表格中要求同学们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物体,并将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学生观察,完成表格并汇报。
(预设:学生会质疑,圆柱体从正面看有时是正方形的)
2、趣味游戏,强化认识。
(用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师: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可能是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至少还要知道另一个面的`形状)
(课件呈现不同的物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三)观察组合图形
1.观察交流加深认识
过渡:刚才,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一个物体,那么,我们从不同角度同时观察两个物体,会看到什么形状呢?
(1)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摆成和桌子上一样的位置,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它们,观察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看到的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2)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说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师这里有几组图形(例2图),你们能正确判断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吗?
1、学生判断。
2、做40页第3题。
三、逆向练习训练思维
师:刚才我们一同观察了单个物体以及立体组合图形,并猜测和判断了它们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如果反过来,给你出示一个物体或立体组合图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状,你能不能猜测出它们什么呢?(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圆形和一个正方形)
1、学生猜测,并畅所欲言。
(师讲解,圆柱体当底面直径和高等长时,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形状是正方形)
2、再次引导学生明确:
(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观察的认真,仔细,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要懂得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希望你们做一个处处留心观察的有心人。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
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讲盲人摸象故事
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板书课体——观察物体
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
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二、新课(习得阶段)
(一)看
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
(1)小组活动
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启示::
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
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
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
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
4、练习八3题
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
(二)想
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
师: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下结论。刚才我们说:不仅是学数学,数学中还隐藏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我们去品,那从猜想中又能品出点什么呢?看事物或看人不能只看一方面就下结论,要多角度看再下结论。人们在评论一个人、一部电视剧或一种社会现象,往往因为只看到局部而下结论,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如一个学生成绩不好就说不是好学生?还要看其方面----体育、唱歌、热心、遵守纪律。从多方面了解才是公平(做人做事)
(三)找
1、例2下面做一做(小组合作方式:先自己想;和同伴说;用什么方法能想出尽可能多的结论;记录共有几种;想的多的小组或有创意的小组每人一个奖品。可把学具发给学生,借助学具去找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2、总结: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不但想的多而且还不漏不重。
3、出示几个平面图(让学生应用分类讨论方法找),想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三、欣赏
1、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2、配乐朗读
不同角度看不同的景象(准备两个图)
3、看书回顾讲的内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问老师或同学。
四、对照反思训练单进行反思
反思训练单:
1、我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了吗?
2、我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吗?
3、我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吗?我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了吗?
4、我学得快乐吗?我收获数学之外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吗?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学会从一个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从三视图推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建构学生的空间思想和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
用动态的思想让学生理解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一个到三个正方体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剖析。强调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观察要点:平面投影思想。引导学生会看会画简单的三视图,画三视图的一些原则。
二、从四个正方体入手,让学生先按要求摆放,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建构四个正方体的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对立体图形进行认识。
三、用动的形式,对四个正方体从一个方向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添加思考。
四、给定立体图形画三视图、给定三视图,尝试绘出立体图形。
先摆一摆右边的物体,再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各是什么形状?下面的形状各是从哪面看到的?
五、训练。
教学反思: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察物体,学生也一样,要想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之间要和谐统一。多角度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历有效的'知识探索,在教师的主导下建构系统的知识。探究后的思考总结和探究的过程同样重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做到动静结合。再一个要做到的是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个过程的统一,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和拓展实践领域。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4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