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骆驼和羊》教学设计

2025/09/16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骆驼和羊》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和羊》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1)看懂图意借助图画理解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能力训练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扩展思维,想象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写下来。

(3)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

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牛的话。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看图,观察想象来理解课文。

2.以自己为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句。

3.以讨论、总结的方式来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出课题。

⑴出示关于两条关于骆驼、羊的谜语。

⑵板书课题《骆驼和羊》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请你一边读课文第1自然段,一边思考,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生:骆驼和羊都认为自己长得最好,所以争论起来。

2、指导朗读。

⑴骆驼和羊是怎么争论的呢?请你用“------”画出骆驼说的话,用“~~”画出羊说的话。

⑵小声读读骆驼和羊说的话,想想它们说话时会用什么语气?

⑶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

⑷每组推荐两位同学分角色读骆驼和羊的话,大家评议。

如:

“长得高好”读出了肯定的语气,还特别骄傲。

“不对,长得矮才好呢”读出了不服气地语气。

“我可以……证明……”这句应读出自信肯定、又有些瞧不起羊的语气。

“我也可以……证明……”这一句应读出不服气,不认输的`语气。

⑸男女生比赛朗读。看谁读得最有语气。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图文结合理解第二句。

⑴小声读读第二句。然后从图中找到“围墙”,想想“围墙”是什么意思?(如:围墙是围绕园子建起来的墙。)

⑵边指图边提示第二句的内容。

师:园子里种了——

生:许多树。(一起回答,以下同)

师:茂盛的枝叶____

生:伸出墙外来。

师:茂盛的枝叶——

生:长得特别好的枝叶。

(教师相机板书)

⑶指导朗读。(谁能有语气地读一读这一句?)

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

3、图文结合理解三、四句。

⑴从图上哪些地方能看出骆驼很容易就吃到了树叶?

⑵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四句,边读边想边画出羊吃树叶的动作。(如:抬、扒、伸)

⑶看图说说“扒在墙上”的样子?

(如:羊用前脚使劲抠着墙,生怕脚滑下来。它上半身的力气都用在墙上了……可怎么也够不到树叶,真急人。能简单说出所看到的就可以)

⑷谁能把骆驼和羊吃树叶时的样子有语气地读出来。

⑸骆驼用这个办法证明____

生:高比矮好。

(教师相机板书)

4、指导朗读第五句。

⑴想想骆驼现在是什么心情?(很得意)

⑵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骆驼的心情吗?

“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

5.“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不肯认输”是什么意思?

如:不想承认自己失败了。

6、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总结学法引导学生自学。

2、羊用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看法对。根据学法小组自学。

思考提示

⑴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

⑵羊怎样走进园子吃青草?

⑶骆驼在

门前有什么表现呢,请你画出表现骆驼动作的词。

3、小组自由学习讨论,教师随机指导。

4、学生汇报。

(1)生:骆驼和羊来到又窄又矮的园门前。

师:看图把又窄又矮的门和骆驼的身子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门还没有骆驼的身子宽,骆驼前后腿之间形成的半圆都比门宽。)

(这个又窄又矮的门还没有骆驼腿高呢!)

(2)生:羊大模大样走进园子。

师: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怎么理解“大模大样”这个词?

(羊走进园子时一点也不费劲,它很得意,因为它知道骆驼进不去。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大模大样的意思说出来就可以。)

师:有语气地读一读第二句。

“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

(3)生: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

表示骆驼动作的词有“跪、低、钻”。

师:有语气地读读第三句话。

(4)小组比赛朗读第3自然段,看谁读得最好。

[四]学生讨论:

1、自由讨论到底高好还是矮好呢?说说你的理由。

2、可能有以下4种观点:

⑴高好。因为长得高才能吃到从围墙里伸出来的树叶。

⑵矮好。因为个子矮才能走进又窄又矮的园门。

⑶都好。理由同⑴、⑵。

⑷都不好。长得太高钻不进园门,太矮也吃不到树叶。

3、同学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在第4自然段中老牛把你们的看法做了总结。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老牛是怎样评理的呢?(生读课文有关句子)

2、老牛的话是什么意思?理解:“长处”、“短处”

3 你能用不同的句子说一说吗?

出示句型:……只看到……而看不到……(学生能谈出1、2点就可以)

生:老牛是在批评它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缺点)。

生:老牛是在批评它们,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优点)。

生:老牛是在批评它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看到不到自己的短处(缺点)。

生:老牛是在批评它们,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缺点)。

4、你认为怎样做才对?(出示:___,这才是对的)补充完整,注意不要与别人说的一样。

5、如果你就是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谈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我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生:我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是不对的。

生:我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是不对的。

生:我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6、如果骆驼和羊再次相遇会怎样?

生:它们会互相帮助,用我的长处弥补你的短处,用你的优势弥补我的劣势。

7、你能续编一段故事吗?

学生自由发言

[六]拓展思维

1、大家想一想,在你所认识的动物中,它们行为往往都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你能用两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来说明只要互相帮助,就能把事情办好吗?

如:鸡和鸭可以互相帮助。

2、平时生活中同学之间有哪些事可以互相帮助?

学生自由发言

(三)小结

(四)作业设计:

续写故事: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

《骆驼和羊》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组成的词,并认读“肯、脖、输、跪”四个二类字。

2、能把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

3、通过看图和学文,教育学生懂得全面看待自己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二、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短处和同学的有哪些长处。

2、《骆驼和羊》的幻灯片、本课重点段落的幻灯片、词语卡片。

三、教学流程:

( 一)看图导入:

同学们,(指着投影出现的骆驼和羊的图)画上画的是什么?它们长得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就因为一个长得高,一个长得矮,两人都认为自己的高好,自己的矮好。于是就发生了比一比的故事来了,大家想不想知道?(齐读课题:第十五课《骆驼和羊》指导读好“骆驼”一词。)

(二)读文、看图、初知内容

1、请听故事。——(听课文录音,起范读效果。)

2、自由读,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全文有几段?有几幅图?每一段和哪一幅图对应?

3、检查并认读生字新词:骆驼、他们俩、围墙、茂盛、摇头、很窄、大模大样、评理。

4、分组、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感悟词句

1、看各张投影片,思考: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预设学生心理:他们为高好还是矮好而争论,都在夸耀自己的长处互不服气,所以争论起来。)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他们俩的傲慢、肯定的语气。

4、指名感情读第一段的两句话:

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比矮好。”

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比高好。”

5、听了同学那么有感情地朗读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读这两句话,提出问题。)预设学生问题:骆驼怎么证明高好?羊又是怎么证明矮好?他们各自怎么证明自己的长处的?

6、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骆驼和羊怎么证明自己的好的'。划出骆驼和羊证明的地点和动作。

7、四人小组表演骆驼和羊证明的方法。其它组评议,体会、感悟“围墙、茂盛、扒在、脖子、摇头、不肯、认输、又窄又矮、大模大样、跪下、钻进”词语的含义。

(四)拓展与巩固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2、同位互说,全班汇报说,说说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

3、总结谈话。我们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这样就会使我们自己变得更好,做事更出色了。

4、他们俩争过不停,后来要找谁评理呢?好,我们下节课来看看老牛是不是也这样说的?

(五)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骆驼和羊》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本课9个生字:“做、证、园、伸、举、肯、步、牛、各”;积累部分词语,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写“园、证、牛、各”。

2.朗读课文,能在老师指导下读出动物的不同语气,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3.学习认识“大口框”,在描写过程中掌握全包围结构汉字的笔顺规则。

4.培养学生静心倾听的习惯和用规范、完整的话表达意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并学习“月字旁”。正确描写“认、评、证、说”。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

教具学具

生字卡片、骆驼和羊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出示图片:骆驼和羊)它们是谁?

2.揭示课题:12骆驼和羊

3.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1.看图,听录音,想一想: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2.学生交流,(出示第一节)学习生字:“矮、证”

(1)矮:注意字形,尤其是左半部。

(2)证:开火车读,注意后鼻音。

3.骆驼和羊是怎么争论的呢?请你用“------”画出骆驼说的话,用“~~”画出羊说的.话。

4.四人一组,小声读读骆驼和羊说的话,想想它们说话时会用什么语气?

5.每组推荐两位同学分角色读骆驼和羊的话,大家评议。

6.学习第2、3节。

(1)轻声读2、3节,边读边想:骆驼和羊各做了一件什么事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

(2)交流。小组自主学习生字:园、伸、腿、肯、认、输。

(3)反馈:园、肯:注意读准音。

腿:指指你的腿,书空这个字,认识“月字旁”说说还知道哪写“月字旁”的字。师写,了解“月字旁”的字大多与人体有关。

伸:读准音,作动作。

输:注意右半部分书写。

(4)从图上哪些地方能看出骆驼很容易就吃到了树叶?

(5)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四句,边读边做羊吃树叶的动作。(如:抬、扒、伸)

(6)谁能把骆驼和羊吃树叶时的样子有语气地读出来。

(7)骆驼用这个办法证明(高比矮好)

(8)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9)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羊用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看法对?骆驼在门前有什么表现呢,请你画出表现骆驼动作的词。(跪、低、钻)

(10)小组赛读第3节。要求:比一比,哪组读得最有感情。

7.学习第4节。

(1)骆驼和羊都不肯认输,所以只能找老牛评理。读读第4节,看看老牛怎么说?

(2)学习生字:评、理

评:读准字音(后鼻音)

理:注意字形。

(3)读读老牛的话,说说老牛的话是什么意思?理解:“长处”、“短处”。

(4)你能用不同的句子说一说吗?出示句型:……只看到……而看不到……

(5)(出示:,这才是对的)补充完整,注意不要与别人说的一样。

(6)如果你就是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谈话,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演一演)

(三)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游戏:看谁眼睛亮。(读字)

3.游戏:羊儿吃青草。(读词)

4.出示四个字:证、评、说、认。比较四个字的异同点。

5.小组合作自学:

(1)想笔画、划笔顺

(2)看位置,认重点

6.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教学板书

10骆驼和羊

骆驼长得高好吃到了树叶

羊长得矮好走进园子吃草既要看到长处,又要看到短处

老牛各有长处和短处

本课第2、3节的句式基本结构相同,因此这两节内容就可有所侧重地去学。我让学生找出骆驼和羊不同的动作来体会它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在这一过程中,朗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羊吃树叶的不易,进而感受到骆驼在这方面是占优势的,因此骆驼是很得意的。反之,羊也有自己得意的时候,而那时又是骆驼沮丧的时候。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骆驼和羊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最后老牛的话也就容易理解了。

扮演角色表演故事情节,学生兴趣较浓,让学生从自主参与学习中主动感悟了文章蕴含的道理,“想——说——做”深化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突出了教学重点。

《骆驼和羊》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自然段的方法,读懂课文,明白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这个道理。

3、指导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及以图促进理解语言的能力。

4、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在预习时能找出本课生字的形近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讲的道理,看懂图画。

2、多种识字方法的运用,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3、理解词句,理解老牛的话,学会全面地看问题。(难点)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共有三幅图。课文的第二、三、四段分别与之对应,显得生动、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时,首先可从图入手,了解故事梗概。接着,边读边思,理解第一自然段。然后,图文对照,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注意抓住重点词语加以理解。最后,观察图画,突出重点段。通过看图、学文,思考提问,理解课文含义,并反复诵读,练习背诵。

教学准备:

1、挂图三张。

2、剪画,骆驼、羊(两面可用,骆驼腿能弯曲脆下)。

3、生字、词卡片。

4、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我们在第六课曾经学过了《坐井观天》,它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回答,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骆驼和羊》(板书课题)也是讲通过它们之间的一场争论,明白了一个道理的故事。

二、指导看三幅图,每幅图上讲谁在干什么?(第一幅图讲骆驼在吃墙上面的树叶,羊趴在墙上怎么也吃不着;第二幅图……)提问:课文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呢?

三、初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看图的内容分别是由哪几个自然段叙述的。

2、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轮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完评议。

3、三幅图各讲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精读,分段理解。

1、出示骆驼和羊剪画。骆驼和羊它们相比之下有什么突出的'不同?(板书高、矮)看课文怎么说?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骆驼和羊为什么事争论起来?画出有关句子,指名答(板书:好好)。

(2)这两句和第一句有什么关系?(因为骆驼长得高,他就说长得高好……)

(3)他们要各做一件事证明自己说得对,他们说这些话时语气是怎样的?读一读,读出来。

3、指导读出重音。

4、这一自然段写什么?

五、作业:自学骆、驼、俩三个字,注意读准“俩”的音,给生字找形近字。

第二课时

一、继续精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写什么?他们各自怎么证明的呢,读二、三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讲什么?(骆驼做了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羊不服输。)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出示小黑板)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怎样做、怎样说。

(1)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板画围墙、墙头伸出茂盛的树叶。)

(2)他们怎样做?贴出骆驼和羊的剪画,理解“一……就”(指导读出轻松语气),理解“老长,还是”(指导读出费劲语气)(看图对比理解)这几个重点词、句说明什么?

(3)他们怎么说?争论有结果了吗?

(4)指导读自然段,读出重音。

(5)小结:学这一自然段,我们用了带着问题读,通过理解重点词从而理解重点句的方法,是否可以这样学第三自然段?

3、自读、画重点词、学习第三自然段。这自然段讲什么?

(1)他们来到什么地方?板画围墙的另一段。

(2)他们怎么做?读句子,移动翻转骆驼和羊的剪画,贴在相应位置。理解汇报重点词:“大模大样、怎么也”(我画的重点词是大模大样,这个词的意思是……说明……)(我画的重点词是怎么也……)(结合图对比理解)。

(3)他们怎么说:结果怎样?

(4)有语气读,评议。

(5)小结:他们各自证明了自己的看法,但都不肯认输,怎么办呢?(去问老牛)。

4、看图3,再读第四自然段。老牛怎么说:出示字条“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1)“只看到自己的长处”,“长处”是什么意思?是针对前面哪两句话说的?也就是针对谁和谁说的?

(2)请自己理解“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3)为什么说“这是不对的”?

5、小结:我们也和骆驼、羊是一样的,有长处,也有短处,条件不同,长短处也可能互相变化,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做?

二、作业:自学情、围、枝三个字,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第三课时

一、熟读全文,思考: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想?指名背课文最后一段。

二、学习生字。

1、读词卡、字卡,检查是否认识。

2、听写六个自学的生字。

(1)检查:写得对不对?

(2)写得好不好(有没有按田字格写)。

3、重点指导字教学:

(1)“事”,看老师怎样写(板书在田字格中),边写边说:“一”,下。

(2)“事”字怎样记?答后在本上书写。

(3)“墙,茂盛、腿”逐一教学,过程同“事”。

4、课堂自学“摇”,汇报。

5、用卡片开火车给本课生字组词口头造句。

三、完成作业:课后二、四题,默写最后一段。

四、总结:学《骆驼和羊》这课,我们明白了“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学习课文时,我们是图文对照,找出骆驼和羊是怎样做的、说的,老牛是怎样说的的句子,通过重点词理解。这个方法可以用在学习写人物故事的课文中。

五、作业:

自读《自读课本》第14课,画出天鹅、梭子鱼和虾是怎样做的句子,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