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2025/09/16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端午的鸭蛋》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篇1

故乡是一个港口,出海千里的船口,终会回到他的怀抱;故乡是一棵大树,为小草.小花们遮风避雨;故乡是大海,千万条小溪奔向它……当你孤独时,故乡是你寻找关怀的对象;当你伤心时,故乡是你倾诉苦楚的地方;当你开心时,故乡是你共享欢乐的地方;当你成功时,故乡是你坚实而牢靠的后盾……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只有在这个养育你的地方,才可以找到心灵上的寄托,它永远是你的牵挂,你的根。

在《端午的鸭蛋》中,汪曾祺先生仅仅对家乡的鸭蛋就有说不完的乐事。那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写的呢?人家都说“爱屋及乌”,所以当你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片赤诚之心时,你便会爱上它的一草一木。它的一切都将是你心中的珍宝,所以汪先生才会钟爱家乡的`鸭蛋以甚于对它有写不完的趣事。

“当有人问他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现鸭蛋!”可见作者故乡的鸭蛋很有名,它在作者心中足以代表故乡。与别处的鸭蛋相比,作者家乡的鸭蛋更加美味。

高邮的鸭蛋而且平淡有味。在吃鸭蛋时,作者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幽默的写出了鸭蛋的特点,充满生活气息,亲切而自然。

作者把一切的爱都集中在一个个小小的鸭蛋上,单是一个小小的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很深。每次看到都会忍不住想到那远在一方的她,那个给了我一个难忘,快乐的童年的她。

虽然她不能代表我的故乡,但她在我的心中却代表我的家乡。

她是奶奶家门前一棵高大的粗壮的梧桐树。从我记事起她就已经很高大了,她的树头很茂盛,将大半个屋顶都遮住了。那一个个比巴掌还大的叶子,层层地铺叠着,爷爷常说如果雨下的不是很大,那么这棵大树可以挡风遮雨。

当爷爷奶奶都下田时,我就坐在大树下,在地上画画,画树叶,画小人……有时还跑来一两只小鸡,便开始了老鹰捉小鸡……在她的保护下,我可以安心地玩乐。

有时候也会有小伙伴陪我一起,我们便在大树下跳跳绳,跳格子……她似乎也在和我们一起欢呼呢!放学后,我都是搬着凳子到树下做作业,在她的监督下,我更加认真,细心的完成作业。当我开心时,她随我欢呼;当我伤心时,她给我温暖的怀抱;当我成功时,她给我忠告;当我失败时,她不断给我信心……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在她的看护下,我渐渐长大。对于我来说,她已不再仅仅是棵树,她就像亲人一样。

离开她已有四年了,不知道她现在如何?还是像松一样立在那儿吗?给奶奶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吗?是她让我的童年不是孤独的,不是单调的,她成就了我一颗完善的心。我心目中的她与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中的鸭蛋是一样的,她是我心中的牵挂,是我的根。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篇2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剧作家,他的家乡高邮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在《端午的鸭蛋》等许多作品中,汪曾祺以满腔的热忱,向人们介绍了高邮的风土人情,充分体现出他对自己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读过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我能够感觉到,在作者小的时候,过端午节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在手腕上系百索子,做香角子挂在帐钩上,贴五毒和符子,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王字,放黄烟子熏五毒,用黄烟子写草书的“一笔虎”,午饭吃“十二红”的菜,特别是从煮熟的鸭蛋中挑出淡青色的挂“鸭蛋络子”,什么时候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掉,再用洗净的鸭蛋壳,在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里面玩。可惜我没有过过这样好玩的端午节。我们过端午节时好像和平时星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只是要吃粽子,街上有一些卖东西的,好像也是百索子、香包之类的,但是爸爸妈妈从来也没有给我买过。

从《端午的'鸭蛋》里,我还知道了高邮有名的特产——咸鸭蛋,还有成批输出的双黄蛋。作者介绍说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都冒出来了”。奶奶经常从老家带咸鸭蛋过来,蛋黄都是淡黄色的,但是我不喜欢吃。看了汪曾祺先生的介绍,我倒是觉得高邮咸鸭蛋一定非常好吃。什么时候我一定让爸爸妈妈带我到高邮去,顺便好好品尝一下高邮的咸鸭蛋。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篇3

《端午的鸭蛋》这本书包含了汪曾祺写的小说和散文。散文写了汪曾祺的几件家庭生活,写了几件个人经历,都是信手写来,文笔冲淡,似乎没写什么事情就那么娓娓写来。开篇几篇是他眼中的其他作家,如老舍、沈从文等。小说有着浓浓的水乡气息,芦苇、水鸭,读着读着就仿佛到了那里。想想我还没有去过南方,并不知道水乡是什么样子,如果以后去了,再回来看这本书,或许是不同的感受吧。因为那个时候岁月变了,心境定是也不同了。

汪曾祺的文字是从容的,每一个字给人整个的感觉是如水乡的水汽一样平淡无奇,又那么真实的笼罩着。当我读到“面对一丛花,眸子炯如火”和“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这两句时我是欣喜的。前一句使我想起一只猫在春日里赏花,两个大眼睛还映着花影;后一句使我想起深山里的野兔,竖着耳朵躲在草木深处。

想了解汪曾祺的生活可以来读这书,里面的`《受戒》《大淖记事》等是他的代表作。但我觉得前面的散文有些写的太随意了,有些内容也重复了好几次,真实归真实,总归无趣些。而小说喜欢他另外的几篇,像《晚饭花》,还有一篇以前读的我忘记了名字,里面好像写了一把锁。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篇4

在作者的故乡,端午节的风俗真是五花八门,例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等等。然而,最使人印象深入莫过于那诱人的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小孩儿们还用“鸭蛋络子”挂起鸭蛋,又给美味增加了很多明亮的色采。

而作者描摹的一切,在我童年的回忆找到了熟习的画面。我也是江苏人,与作者汪曾祺是老乡,而俗语说“无巧不成书”,我是江苏扬州人,而高邮是扬州市里的一个县级市,所以,我的童年自然也少不了高邮咸鸭蛋的香味。

每次吃咸鸭蛋时,妈妈总会轻轻揭开鸭蛋头的壳,用筷子向白嫩的蛋白里一戳,红油就一下子冒出来,这时候,妈妈就赶紧叫我来吸红油,吸得我满嘴都是,再挖开蛋白,则露出了红通通的鸭蛋黄,这类感觉已逐渐忘却了,不知甚么时候才能再吃上故乡的咸鸭蛋,我又不由后悔为甚么没有早点发现这生活中的出色呢?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十二红”,我模糊也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外婆也给我做过一次,除苋菜、虾、咸鸭蛋外,似乎还有菱角、红糖粽子、凉粉和红烧鹅,其它的`我也记不清了。原来童年进的我,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正在怀念这平日的时光呢?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想勉怀生活中出色,却因记忆模糊而感到一阵失落呢?

珍惜现在身边的出色吧,不要等到以后,失落地在回忆中翻箱倒柜。

此情可待成追思,只是当时已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