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看书心得
老地方整理的初中生的看书心得(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的看书心得 篇1
书的确是一个好东西,但是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这样想的,我觉得读书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事。
其实书可以帮你提高学习成绩,因此父母就会拼命地让你读书,复习书,预习书。我们当中有些人可能喜欢读漫画,读一些我们觉得很有趣的书。但是我们想要看这种书,那是万分之一的事情,这些书可是家长眼里的钉子,所以家长肯定会努力地拔去这些眼中钉。如果看漫画,一旦被家长逮到了,就会被请吃一顿“竹笋炒肉”,要不然就是来一顿混合双打。
可是不看学习的书,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在小学时,父母让我看书复习,我就会老老实实地看书,但是一旦到了六年级时,我对书慢慢地感到了厌倦。特别是在初一时,回到家连作业都不想做,特想直接躺到床上,蒙上被子好好睡一觉,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每当要考试,复习也就考试前一天,可是考试卷发下来,一旦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就会挨到父母一顿打。还会被家长好好训一顿,教育一番。他们每回讲的还都是一样的话,“要好好学习。”“你看人家怎么考的那么好,你怎么就那么差。”“你啊!就是看书看少了。”听的我都烦死了。有一些学生是学习成绩超好的,无论我怎么比都比不上,老师请他们起来回答问题,一个个都会讲的滔滔不绝、连绵不断,他们都是觉得看书有趣,真是不知道他们是怎样想的,估计他们是外星来的吧!感慨结尾
谁让我们是学生呢?真的很想快点结束这段学生生涯啊!
初中生的看书心得 篇2
逆境就是一首歌,我们应当静静地倾听;逆境就是一首诗,读懂它你会有更深的感触;逆境就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逆境就是是口井,即使你身陷其中,仰起头来也能看见一方希望的天空。
——题记
刚开始读《玻璃城堡》时,我很羡慕作者珍妮特一家能够在旅行中生活,生活中旅行,体验动物的温柔,植物的坚强,当然还有只属于珍妮特的特殊礼物——金星。小时候的珍妮特相信父亲早出晚归,是为了淘金来造城堡,而不是在酒吧赌场流连。渐渐地,珍妮特长大了,她也渐渐明白父亲对于酒精的痴迷已经超越了一切,她开始想要追求自己的玻璃城堡,于是她独自在家旁挖了深达一米多的大洞,却被家人当做垃圾坑,想要粉刷一新自己破旧的家,却被大雪毁得不堪入目。她开始想离开韦尔奇,去纽约,想摆脱对酒精痴迷到极点的酒鬼父亲,宁愿用仅有的钱买巧克力自己吃也不给孩子们买面包的母亲和奶奶厄玛。辛辛苦苦存了半年的钱却被父亲偷去买酒赌博,珍妮特也只能重新赚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珍妮特凭借这股在逆境之中的毅力,走出了韦尔奇,成为了知名记者。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霍金如果没有遭受疾病,他的思绪就可能不能遨游太空,就不会被尊崇为继爱因斯坦以来最杰出的的理论物理学家;贝多芬如果没有坎坷的命运,九大交响曲就不会震撼一代又一代;海伦凯勒如果没有度过那段无声,无光的寂寞岁月,就不能用不屈的心,用爱来拥抱这个世界;苏轼没有“黄州惠州儋州”,有怎么发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不羁。
这一个个鲜明的例子让我深刻意识到——处于逆境未必是件坏事,在逆境中,只要拥有坚定的志向,不懈的努力,逆境将成为成长的契机,也可能是成功的跳板。
初中生的看书心得 篇3
当秋阳斜照在窗台时,我刚读完《散步》,真是受益匪浅啊!
母亲年老,再加身体不适,很会考虑孩子的想法,如:文中词语:“信服”就能体现,当来到南方的田野散步时,母亲和我走在前面,她想的是怎样跟孩子们度过这美好的一天,没有个人不好情绪什么的,就因为有不自私的母亲,才有了这体贴的儿子,不是吗?文章的我很孝顺,如句子:“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作者时时刻刻爱着母亲!读到这里,我甚是羞愧,每次周末,我很少叫上母亲去散步,自己有五元,不曾想过与母亲分享,哪怕是两个面包,母亲生病时,几句安慰话就打发了,哪来的深情?哪来的感恩?而自己,一点干咳,就难逃母亲的双眼,后嘘寒问暖就觉得烦,母亲所做的,正如鲁迅说的:"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
文章中重点词是:“分歧和责任”当我读到这里,感到一家人其乐融融。我把双眼放大,看到当今社会部分成年后的叔叔虐待父母,不孝顺老人的画面,虽然韦唯《爱的奉献》歌声在大街小巷唱,我的长辈们,没有父母,哪轮到你们在这地球上拳打脚踢,没有父母,你哪来的心爱的妻子和活泼儿子,文静女儿?这些可能是没文化的叔叔,也有的叔叔和阿姨,读到国外回大陆时,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工作后买房给老人独住,是最好的报答了,父母恩情是报答不完的,父母独处,变成"空巢老人"
其实父母要的是平时的一句贴心话,不是等众人发怒时才心不甘才买房,说的这,我气没消,脸一直红红的,因为,这些话,送给他们同时,也是送给我的。此时我把头一偏,秋阳还照在我脸上,暖暖的。
初中生的看书心得 篇4
风筝,在空中飘荡,悠悠飞舞,向着蓝天,向着白云,展翅飞翔。他,追风筝的人。
静静翻过最后一张书页,不由一阵彷徨。那是心灵的震撼。是阿米尔不懈的追逐,是那份荡气回肠的手足情,还是这充满苦涩而又心酸的故事?只觉一阵感伤在心中回荡……
少年时代的阿米尔是阿富汗的富家公子,母亲早逝,爱的缺失让他的心灵变得残缺。在一次风筝大赛后,阿米尔无情的背叛了他情同手足的仆人哈桑,眼睁睁望着哈桑被人欺辱。从此,无尽的自责与悔恨萦绕在阿米尔的心头。为了躲避战争,父亲带着他逃往美国。成年之后,阿米尔痛苦与悱恻仍未清除。终于,他决心赎罪,重回故园,等待他的却是哈桑的死讯与一个隐瞒了二十多年的惊天秘密。他,阿米尔与哈桑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悲愤不已的阿米尔最终收留了孤侄。回到了美国,时隔几十年,他和一群天真的孩子,奔跑着,再一次追逐风筝……
书中所描写的真实情感依然让我无法忘怀。危急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担当责任时的推托自私,面对过去的自责与求赎……这样情感没有一丝杂质与虚伪,这是真空的人性,真实的现真。故事的结尾也许并不完美,没有华丽的辞藻,近乎残忍,却又揭露现实。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有些犯过的错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求赎、弥补。
阿米尔的胆怯与逃避令我心痛,正是因为他的懦弱导致了哈桑受人欺辱的悲剧。他却不敢接受现实,甚至设计赶走哈桑。无论生活怎样,我们终要面对,只是一味的躲避,恶语咒骂,又能如何?坚强,是精神的支柱,是跨越坎坷的信念,是通向成功的路径。失去坚强,心灵就永远一片黑暗沉寂的世界。多一份担当,就像漆黑的天空群星璀璨;多一份勇敢,就像枯黄的花藤繁花似锦;多一份坚强,就像贫瘠的土地绿草如菌!
生命就是那一片天空,望着远方的风筝,我们追寻,我们仰望,在追逐风筝的路途中,我们诠释着世界。这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彷徨,有困倦。我们趋行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中坚持。忧愁缠满全身,痛苦洒满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因为,我们是追逐风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