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父与子读后感

2025/09/16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父与子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与子读后感 篇1

这是一部创作于80年前的漫画,却至今仍然广受世界好评,对于很多小孩子来说,《父与子》可以说是他们童年的共同回忆。就说我自己,第一次看父与子漫画,是来自简笔画册的背面(是的毫无疑问是盗版的)但即便如此,这部漫画依旧给我很深的印象,精炼的四到八格的有趣故事,一对天天在一起玩耍的父子,再到没有语言隔阂的无字叙述手法,当然了,你可能还是无法理解《父与子》这部漫画为什么会如此“长寿”,长着大胡子、挺着大肚子的光头父亲,留着刺猬头、叛逆又迷人的淘气包儿子,这一对父子为什么总能像好朋友一样快乐相处?为什么他们的故事火爆全球?为什么亿万父母从书中的亲子沟通方式中获得启示?其实,只要你翻看这本漫画,你就能找到答案。一张张小小的漫画,填满了父与子的欢声笑语,一句句真挚的话语,充盈着父与子的天伦之乐。

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作者画这部漫画,其实是为了他的孩子而画的,这部漫画所包含的,是他对他3岁的孩子深沉的爱,这位来自德国的埃·奥·卜劳恩先生,被人们称为德国国宝级漫画家,全球公认20世纪最伟大的漫画家之一。他自小就有着很高的美术天赋和基础,在他31岁时,为自己孩子创作的《父与子》漫画开始在《柏林画报》上刊载,卜劳恩对3岁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爱,浸透在每一幅画中,温暖着每一位读者,连载期间收到数百万热情读者来信。十年后,他因被纳粹迫害而自杀身亡,他在给妻子的诀别信中写道:“……我为德国而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抚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这本漫画,成了他给自己孩子的唯一的礼物,那个秃头的大胡子爸爸,慈祥而幽默;那个留着刺猬头的淘气儿子,调皮又可爱。这本被誉为是德国幽默象征的漫画,不着一字,却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

我们常说父爱如山,而父爱又不似母爱一般为人们所大力歌颂,以致越来越多的`人们忘记了父亲的爱,看看《父与子》里这对有趣的父子吧,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搞恶作剧、一起犯傻、一起出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除了哈哈大笑之余,我们是否能够想起来自己家里的孩子还有老父亲?可能我没什么资格说“如何做个合格的父亲”这种严肃的话题,但是我想说的是,做个“好”父亲、“好”儿子其实很简单,你看看那对父子是怎么做的,就知道了。

《父与子》的故事之所以能至今仍为世界大众所喜爱,自然是因为这本书在有趣搞笑之余,还让我们能够理解亲情和父爱,还有这份感动,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去看看。

父与子读后感 篇2

这个暑假,我读了《父与子》这本书,虽然这本书没有文字,只有图片,但这本书还是那么受我的欢迎。说真的,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心里就想:这书没文字就单单一些图片,这简直就不是书。可妈妈说这是这本书是好书,一定要买,没办法“母命难违”。

回到家,我开始看起了这本书,书中的这位父亲长着一大把胡子,光秃秃的脑袋瓜儿下面长着一个与头不相称的肥大的身子,身上穿着一件百年不换的黑马甲和一条腰身宽大的白裤子。一双比圆圆的眼睛里,张着两只比芝麻还要小的眼珠。只要看一眼这位长相滑稽的父亲。我突然醒悟到,我之前的猜测是错的.,这是一本好书。因为这里面的小故事,都是我们身边的事儿,著作用有趣而滑稽的艺术把它给夸张化了!如:《引书如室》,傍晚,该吃晚饭了,父亲、母亲都坐在了饭桌前,可儿子哪儿去了?于是,母亲便命令父亲去找儿子!父亲挺着大腹便便的肚皮,去找儿子。这时候,儿子可正趴在地上看有趣的小人书呢!看到父亲的来临,儿子仿佛接到了“圣旨”,马上便走出了房间。咦?餐厅怎么又缺了个人?哦,让我数一数:妈妈,儿子,还少了谁呢?当然是正在书的前面趴着的父亲啦。这时候的父亲象一个老顽童,全然不顾妻儿正在餐桌前饿得“咕咕”叫,沉浸在小人儿书里,看到精彩之处,还在地板上飞快地跺几下脚呢!肥肠满肚的肚子把屁股压得撅得老高,拖着腮帮子的双手,可真有趣。

在看这本书时,我会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也可以说出其中大概的内容,这就说明他可以看明白图意。说到这,你们肯定会问,不是说这书没文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是的,正因为这书没文字,才让我看着上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把他内在的语言转述给别人听,发展了语言思维,真是一举两得。书中很多故事都能使读者在幽默的同时体会出更深层的寓意。使人明理。书中的《现实的教育》就是讲了父亲在看一本《教育不能体罚〉的书,可儿子却在旁边大喊大叫,被父亲打了一顿;《恩将仇报》则叙述了父子从蟒蛇口中救下了豹,却被豹所追赶;《独创的鱼网》描绘了父子俩发挥想象,用衣服编成网,捕了很多的鱼;《袋鼠的友谊》就教育人们要和动物友好相处。

我要谢谢这位德国作家埃·奥·卜劳恩:“是你带领着我们走进了幽默漫画的世界。”

父与子读后感 篇3

四月——书香之月,大街小巷里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书香之气。在这个神圣的月份中,我有幸拜读了外国作家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的著作《父与子》。

《父与子》描写父辈与子辈的冲突。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批上了时代的色彩。巴扎罗夫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的年轻一代——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巴威尔和尼古拉则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的老一代人。当然,在对待年轻人的态度上,父辈中的人们态度各有不同:尼古拉表现得比较温和,希望能理解子辈,想跟上时代,但是却不太成功;巴威尔则固执已见,信奉贵族自由主义,对年轻人的反叛耿耿于怀。父与子的冲突在狭义上表现为巴威尔和巴扎罗夫之间的对立。由此,在巴扎罗夫身上塑造了时代“新人”的形象。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感触。深深地被文中的激进分子巴扎罗夫的思想言论所钦佩,但又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我觉得,巴扎罗夫是精神上的强者。你看,他充满自信,生气勃勃,具有锐利的批判眼光。他和阿尔卡狄家的仆人们和睦相处,可这并不妨碍他批判老百姓的'落后迷信;他是行动的巨人,在抨击贵族泛泛空谈的同时,自己首先从小事做起;他注重自然科学研究,他的行动有价值取舍标准:“凡是我们认为有用的事情,我们就依据它行动。”

这就是巴扎罗夫,一个英雄般的人物,最终却在爱情挫折的面前止步了。作家屠格涅夫让他的主人公在面对爱情挫折后一味地消沉,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死亡。昔日那位在贵族庄园所向披靡的勇士竟无力使自己最终摆脱消极悲观的情绪,而英雄垂暮。

让我在无比惋惜之中深深折服于作家构思的真实、真情和真性。任何人都逃不开感情带来的酸甜苦辣。英雄不也是人吗?他更有着炙热的儿女情长。书中让我看到了“人无完人”这一面,再刚强的人,也总会有弱点——而巴扎罗夫的弱点,就是情感。

书的结局中,巴扎罗夫死了,可这又有什么关系?他所做的一切,足以证明,他是一个“英雄”。巴扎罗夫身上尽管有瑕疵,但他仍以不同凡响的艺术个性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在俄国文学史上他是第一个俄国“新人”形象,率先传达出平民知识分子已成为生活主角的时代信息。

我觉得他们俩都是英雄,都是缔造、捕捉新时代降临的奋勇开拓者。一股源源不断的正能源已在我心中沸腾起来!

父与子读后感 篇4

今天看完了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的确触动了心弦…

这个故事的主要背景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的贵族统治的俄国社会,当我看到书的题目时,我以为讲的是处理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但当我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他讲的是父辈与子辈的隔阂、代沟。巴扎罗夫代表的是新一代进步分子,帕威尔则代表的是老一代固执的.旧思想分子,他们的冲击、矛盾以及巴扎洛克最后悲惨的命运便充分体现了这个俄国社会的现实状态…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巴扎罗夫与帕威尔的对决片段,巴扎罗夫是虚无主义思想,他否定一切,批判一切,对一切事情都有他自己的见解;恰好,帕威尔的贵族思想根深蒂固,他对巴扎罗夫的讽刺感到不满,他经常与他辩论,而巴扎罗夫总能说出否定的言语,这种反抗行为激怒了他心中的怒火,想用决斗这种愚蠢的行为来一决高下。当我看到这里时,感到不可理喻,以为只是言语上的决斗,没想到是用真枪实弹来决斗,人命关天,何能儿戏?也许是当时和现在时代的不同,观点不同吧。巴扎罗尔自然也觉得它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是一种腐旧思想,无奈接受,就当陪他玩玩。这次决斗,巴扎罗尔取得了胜利,他打中了帕威尔,不过,若是帕威尔胜利,只会以骄傲的神情扬长而去,然而,巴扎罗尔并没有这样做,也许是一种进步的人性思想,丢掉了那种令人作呕的面子,立马丢下枪去帮助他。帕威尔倔强的说不用他管,虽然最后仍然接受了他的帮助…

他的父母与他见面的场景也仍历历在目,母亲是一个非常和蔼慈悲的人,他特别疼爱自己的孩子,回来时只想盯着他看;父亲当然也爱他的孩子,只不过是一种较为含蓄理性的爱意。三年未见,自然满怀想念,孩子回来后,家里一切仿佛都增添了生机,停留短暂的几天后便追求自己的研究而走了,家里又变得灰暗了。不久,他又回来了,让家人喜出望外。然而,这一喜事,伴随着却是悲伤…巴扎罗尔在解剖一个尸体时,因没有防护措施,不慎感染,几天后便逝世了,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确实令人难过,这也意味着贵族之强大,新思想的追求民主的人士还是无法战胜贵族…

在他临死之前,他见到了他爱的奥金左娃,虽然她曾经也爱着她,但她的行为让我看到了理性,因为害怕感染,她站在离他很远的地方,并屏住呼吸。虽然我看到这里时的第一反应也是她怎么这么势力啊,但从一个进步思想来说,她做的没错,毕竟生命关天嘛…

每一代人都与上一代人有很大的隔阂,因为世界在发展,我们要做的不是保持,而是要随时代进步。就像巴扎罗尔所认为的,在那个时代,那些诗歌,那些浪漫主义有什么用,那些贵族思想明明就已然不能满足时代了,研究自然科学才是理性的,民主才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父与子读后感 篇5

《父与子》是一本选材于家庭故事的漫画,它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儿子淘气可爱,是一对世界著名的欢喜冤家。虽然这本书里没有文字,但其有趣的漫画,却让人更懂得了漫画的内容。连环画用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父与子是一对可爱而有趣的人物。他们善良、正直、真诚和宽容,懂得生活,有幽默感。他们对生活中的奇遇或凡人小事,总是抱着乐观的态度,平和的心情,有时甚至显得天真,去消释矛盾,去自寻其乐。这部漫画以深深的父子情感动了数亿读者,但其间又不失搞笑之风。那就让我来介绍父子俩吧!

爸爸这位爸爸深爱着自己的儿子,虽然没有真正为我们说明,但在他的每一个举动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他非常善良,也非常幽默,同时带着一种傻乎乎的感觉,让人一见到他就有一种想笑的冲动。他们由平常开始,过着快乐的生活。车子坏了用脚蹬着走。儿子打翻了墨水瓶,父亲要打他,可他发现儿子裤子破了,就先帮他缝补裤子。儿子以为没事的时候,缝补完了还是照样打他。还有一篇《哄儿入睡》,父亲用尽了各种方法,哄他的儿子睡觉,可儿子十分顽皮,不管父亲怎么哄,他就是精神十足。最后,父亲哄得筋疲力尽,倒在儿子的身边睡了。这时候,儿子也搂着父亲的脖子甜甜地睡着了……

儿子这是一个聪明、淘气的小男孩。他时常会“捉弄”老爸,但同时他又会使用他的小聪明替爸爸解决问题。但有时却会被爸爸“误解”,招来一顿痛打。他爱他的爸爸,当他的爸爸受到别人嘲笑时,他总会替他的爸爸打抱不平。爸爸吸烟被儿子以为着火了,马上就取一桶水泼过去。还有一个让家长签字的绝招,儿子问父亲:“你能蒙着眼睛写自己的'名字吗?”结果父亲上当了。儿子把试卷给蒙着眼睛的父亲签字,签完了,父亲还在为自己能蒙着眼睛签字而骄傲。这个小男孩虽然有一点小聪明,却总是想找机会不学习,他和我一样有着纯真的遐想,有着无限的幻想。

可见真是父子情深啊!看着看着,我不禁也想起爸爸哄我入睡的情形,我也甜甜地笑了,因为我也有深爱我的父亲,我感觉很幸福呢!人生的路上多了一个同伴,也多了一个挚友。儿子总是在父亲的陪同下走好他的前半生,父亲总是在儿子的陪同下走完他的后半生。

人生的旅途总是要伴随着成熟和稚嫩、欢乐和懊恼、成功和失败,之所以这样才使得人生更加神秘和丰富多彩。

我们每个人,不论是小孩或大人,只要具有幽默情趣与平和的心态,生活中怎能没有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