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泊船瓜洲》。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生答:瓜洲)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二、板书诗题,读题。
1.过渡: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2.用自己的方式读古诗。
3.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4.指名答。(我觉得它写得很美、我觉得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三、诗句赏析。
1.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
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吧。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可为什么诗中只有一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一下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6.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7.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的高山。
学生口述。
8.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手指课题“船”字)(生答: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
(生答:绿色),让作者那么明显地感受到──(生答:春天到了、来了)。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引导从课题的船停靠在“瓜洲”“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五、布置作业。
学会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秋思》和《长相思》。
一、谈话导入。
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他们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指导朗读。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首读一读,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题,你发现什么了?指名答。
4.那么,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三、品读感悟。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课件出示两首古诗。默读,划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哦,原来诗人来到了──(生答:洛阳城)行色匆匆的他看见──(生自由回答)而拂面而来的是阵阵──(生答:秋风),这秋风是那么的(生答:凉爽、舒服、惬意),让他禁不住地提笔──(生答:写家书),提起笔来才发现要写的──(生答:要写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真是──(生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小结: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四、继续品读。
1.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这又一次的开封、密封的过程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生答: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这真是说也──(生答:说不完)道也──(生答:道不尽)。
3.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理还乱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4.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这都是──(生答:借景抒情)。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达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的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生答: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么感人的诗吧。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2
《木笛》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是江苏作家赵恺《木笛》的三部散文小说中的第一部。是北京版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作为精读课文,分两教时上的。在人教版中是第九册中的选读课文。原来,就是打算替换《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后因网络关于取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反对声过高,才保留了《狼牙山五壮士》,而把《木笛》当作选读课文保留的。
这篇课文是很多名家都爱上的一篇好课文。课文描写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到乐团参加终试时,因为当日正值“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拒绝吹奏欢乐的.乐曲而被取消考试资格,后来又被破格录取的感人故事。我把它作为一教时来学习。根据我的理解,遵循略读课文和本课的特点,决定以感情线贯穿全文,在策略上采用抓住重点句,回环学习,在理解和感情上不断增量的办法。
教学目标:
1、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反复揣摩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感悟他爱国的情怀。
3、感受朱丹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开门见山 直接揭题
1、 出示课题《木笛》。图片解释木笛。
2、 根据课题,你可以提哪些问题?(简单归纳)
3、 那么让我们走进课本,聆听那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 初读课文 初知大意
1、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直奔笛声,正确朗读笛声
1、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指名朗读,指正读音,读通句子。齐读句子。
2、师:我们都听到了,孩子们也听到了,他们仿佛听到的是怎么样的笛声呢?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交流理解。
四、揭开历史,再次感知笛声
1、图片呈现,教师解说南京大屠杀。看到这些血淋淋的数字,你想到的是什么?感受到的是什么?(板书国耻)
2、朗读朱丹的笛声。
3、师生对读考场上朱丹和大师的一段对话。
4、、这里,朱丹放弃了什么?他在坚守什么?你想对朱丹说些什么吗?
五、临近石碑,聆听生命心曲
1、找到并画出临近石碑孩子们手捧红烛悼念亡灵是句子。
2、教师引读句子。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4、师生配乐齐读朱丹的笛声。
5、师:同学们,这笛声,为何而泣?又向谁倾诉?在请大家提起笔,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两句话。(配乐)
六、感悟梅花,奏响爱国乐章
1、找到课文中描写有梅花的句子。
2、阅读理解,体会写法。
3、全班再次齐读朱丹的笛声。
七、总结拓展,铭记爱国之魂
1、探寻大师惊人举动的原因。
2、补充原文对话。(板书国魂)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浅显而又向上的儿童时,全诗描写了牧民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牧民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要点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种培养语感。
2、鼓励学生积累优美的段落、词句,可以背,也可以抄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马背小学》。齐读课题。
2、由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马背小学非常感兴趣,那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讲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生字。
(2)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交流,讨论。
(1)马背小学在哪?
(2)马背小学与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解答。)
3、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看看你从中还了解到什么?
(我的美好愿望及对马背小学的喜爱)
4、那你喜欢马背小学吗?速读全诗,找出你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小组组员听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指名读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后,请同学为他的朗读加以评价。
6、看样子同学们对于课文的朗读都有自己的见解,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文,读出你的理解。(配乐朗读)
三、总结,拓展:
1、马背小学虽然没有我们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但那里的孩子们仍然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你还了解哪些有关马背小学的事情?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2、马背是牧区孩子童年的“学校”,你的“童年学校”是怎样的?
3、你能仿照课文,描写一段或者几段你的“童年学校”。
4、交流,修改。
四、作业:
1、完成并修改小练笔。
2、把马背小学介绍给你的朋友。
课后小结: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这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小诗,本文教师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大胆想象,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读美课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4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