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优秀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走月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月亮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生:好听)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走月亮》(板书课题7《走月亮》)走月亮是什么意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
照亮、阿妈、洒满、香味、灰白色、抱着、运载、温暖
二、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听课文朗读录音告诉我你此时此刻的感受。(生谈感受: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我认为这篇课文写的很温暖;太美丽了;我感到母女的感情特别深;我感受到了快乐……)嗯,你们说的可真棒!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来体会它的美吧(学生自由读课文,感悟美丽)。
有的同学觉得这篇课文很美,在柔和的月光下,这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一定有很多地方吸引了你,快快与你的小伙伴来分享吧。谁第一个带我们去感悟它的美?(学生汇报):
(1)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出示小黑板)
师:你为什么觉得它吸引你?
生:月亮圆圆的发出柔和的光,把一切事物照得特别美丽。
师:这么祥和的山村月夜应该怎样读呢?
生:声音应洪亮,大点声。
师:是需要大声读吗?
生:应该温柔点,小点声。
师:你们自己试一试吧。(学生自己试读,指名读)
师:谁还想读?想一想这月光还有可能照亮什么地方?
生:有可能照亮荷塘;有可能照亮小溪;有可能照亮草地……
师:多美呀,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生:卵石间有很多小水塘,月亮照在小水塘里,水塘里的水紧紧地抱着月亮,好像妈妈抱着我一样)
师:多温暖呀!那这句话“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是怎么感受的?
生:溪水在流动,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在秋风的吹拂下漂到了溪水上空,随着溪水飘啊飘,月光洒在溪水里,溪水流动月光也跟着动)
师:这迷人的夜晚,动听的旋律,读读它蕴含的感情吧!生读文有的同学说感到母女的感情特别深,那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哪吸引了你?
(3)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生:卵石间有很多小水塘,月亮照在小水塘里,水塘里的水紧紧地抱着月亮,好像妈妈抱着我一样)
师:多温暖呀!
(4)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生:我感到很温暖,很幸福,很快乐。妈妈拉着我就像美丽的月亮拉着小星星;我感到了他们的母女深情)
师:说得可真不错,你能再读读吗?生读这一段。
师:自己再读一读,看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感觉。(生自读)
师:谁愿意给老师和同学们再读读?(学生读)
师:文中还有没有吸引你的地方?
(5)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句话:“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树叶作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你能体会到什么?(生:白天和妈妈在一起,晚上还和妈妈一起去走月亮,很快乐)
三、小结
这诗情画意的文章,把我们带入了爱的天堂,到处充满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让我们再一次细细品读课文吧!(学生配乐读全文,指名读文)
师:读完这篇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呀?
(生:妈妈,我爱你!妈妈我也想和你一起去走月亮;妈妈我们之间的母子情最深……)
师适时地给以表扬说到亲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么的温馨、幸福和快乐。
四、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摘抄在你的小本本上,或者是把你和妈妈在一起时发生的最快乐、幸福的事情记录下来。
走月亮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3、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把画好的想象画带来。
教学赛程:
一、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问: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
今天我们恰好要学习一篇有关月夜的文章—《走月亮》。(用多媒体出示课题)现在我们就来穿越时光隧道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夜晚!
二、欣赏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
1、把文章中每一场景都表现出来,并配以《月光曲》的背景音乐,老师边放课件边按原文诵读。
2、问:欣赏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三、伴乐朗读,品味语言美。
1、指名逐段朗读。(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出示文字。)
2、请学生来评价,教师加以指导。
运用音乐,把学生带入一种夜晚般的意境,更自然的融入课文内容。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直观,形象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各种感官上都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巧抓时机,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有感而发的谈感受,培养说话的能力。
回顾课文内容,在音乐的熏陶下,感悟优美的.语言描写,在读中品味。
四、以画促学,自主探究。
1、小组交流
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些描写呢同学们都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用画表现了出来,那就在小组里展示一下吧!同时向组里同学介绍一下你都画了什么课文内容,为什么喜欢这些内容?
2、全班交流
找学生到讲台(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画,先配图朗读一下相关课文内容,再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请其他同学评价并与展画的同学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夜景的优美,作者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与夜晚散步时所获得的无限乐趣。
五、调动情感体验,谈感受。
1、你有没有欣赏过美丽的夜景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完后可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播,其实美好的景观,美好的情感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体验就会发现。
六、扩展阅读,延伸感悟。
选择《童年书架》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盼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
《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海滨夜景。《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七、小练笔。
这节课即将结束,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和想法,赶快把他写在《日积月累》的笔记本上,字数多少不限。
营造自主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想象力,学生画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因为他们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取舍。小组内交流可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有交流的机会。全班交流也是营造语言表达的环境,是口语交际的良机。
以学生真切的生活体验为起点,使他们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相联系,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选择与课文内容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学习,可拓展学生视野,是课内学习的有益补充和深化,使学生去实践完全的自主分析。
厚积而薄发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刚刚学完课文后,学生心里会积蓄许多感想,这时抓住时机让学生去及时行笔定会有话可写。写的过程可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
走月亮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鹅、卵”等8个生字,会规范书写“淘、牵”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鹅卵石、风俗、田埂”等词语。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会认“鹅、卵”等8个生字,会规范书写“淘、牵”等15个生字。正确2.理解“鹅卵石、风俗、田埂”等词语。
难点: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
指名谈感受齐读齐读课题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éluǎnsúyuèsuìdùshuò鹅卵俗跃穗镀烁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自读课文指名读要求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组词开火车读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介绍云南洱海。
洱海,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位于云南大理郊区,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那么课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是四次。
(2)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次(1-3)是在小路上走月亮。?第二次(4-5)是在小溪边。?第三次(6-7)是在田埂上。
第四次(8-9)是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了许多地方。
生了解相关资料分自然段读自主分段指名汇报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仿写词语。
闪烁——闪闪烁烁()—()()—()
2.比一比,组词语。
淘(淘气)
稼(庄稼)
俗(习俗)
稻(水稻)
萄(葡萄)
家(大家)
谷(谷子)
滔(滔滔不绝)
走月亮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2、积累语句,背诵课文,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3、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整体感受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张老师一起美美的读了读《走月亮》,这节课我们再一次与作者和他的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一走月亮。
师:下面老师先来读一遍课文,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畅所欲言谈听后感受。
二、品词析句,把握文章情感。
师:好,下面带着你的感受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最喜欢文章哪个地方?为什么?可以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A、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
“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
照亮了,照亮了。”
1、师:为什么喜欢这?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觉得我的家乡很好看,很美。
2、师: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能照亮?(手电筒、太阳、灯塔)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
生:更柔和,更浪漫。
师:好,孩子,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3、师:太柔和了,这月光一下把作者带回了故乡,月光照亮了远处高高的点苍山,近了,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更近了,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同学们,还没有完,你说这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呢?
师:在月光照亮下的作者家乡变得(更美丽,更宁静)板书。
师:好,谁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师:真美,这么美的.景色,我起头一起背一背,看是不是记在了心里。
设计意图:本段通过“三读一背”来指导学习,体会月光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家乡美。让孩子初步感知排比句的用法以及作者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
B、学生找到文章第四自然段:
1、品读“流着”
师:好,还有哪些景色你觉得很美,你很喜欢?生找到第二段。这一段里你觉得哪的景色你最喜欢?
生:我喜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抱着一个月亮!
师:嗯,真是,这香味怎么还会流呢?
生:可能花瓣落到了水里,水就有香味了,因为溪水在流,所以香味也就随着溪水在流动。
2、品析“抱”,体味景中带情,情寄予景的写作手法。
师:太美了,这条细细的小溪里有花香,有月光,还有什么?
生:有水塘、还有月亮。(师板书:水塘抱月)
师:每个水塘里还抱着一个月亮,水塘多不多,月亮多不多,有几个小水塘就有几个月亮。多美的景啊,谁来读一读。
师:孩子,老师发现你读“抱”字的时候特别有感情,这个抱字让你感觉到什么?“水塘抱月亮”让你想到了谁?(妈妈)作者看到小水塘和月亮也马上想到了他的妈妈,想到了他和妈妈白天(在溪边洗衣裳,坐小船)谁喜欢这,给我们读读,带给你什么感觉?(很美,很快乐)
师:孩子们,看来和妈妈在一起总是那么快乐,你有和妈妈在一起特别快乐的事吗?
3、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文本。
师:可是刚刚我们说了,这篇课文是作者长大以后回忆他的妈妈时写的,当时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乡,十几年没有见过他的妈妈,孩子们,如果让你一年不回家,见不到妈妈,你什么感觉?脑子里天天都在(想妈妈)。那对于十多年没有回过家没有见过妈妈的作者来说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那你们再读一读这一段,你看看作者写到这心里还充满了对家乡,对妈妈的(思念、怀念)谁来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师:读得真好,这小溪边,小水塘里,花瓣,纸船、其实都运载了妈妈对我的(爱)运载了我对妈妈的(思念)。
4、虽为散文,却带均有韵脚,指导学生读出韵文的味道,便于背诵。
师:同学们,刚刚你们读的时候,我在这一段里还发现一个小秘密,你们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带韵母ang
师:每句话末尾的字读起来感觉像读一首诗歌,朗朗上口,很押韵,不仅写的很美,还很好记。我们一起再读一遍,把它记在心里。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朗读,初步感受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到后来感受到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令学生打开文本,嫁接生活,读出不同的感悟,由景美升华至情深。
C、文章最后一部分指导学生自学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品景、品情的方法,下面这一段请你自己来学习体味一下月光下的景,月光下的情,试着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边读边想画面,看看你能不能背下来?
师:谁先来?波光粼粼,月光闪闪的溪岸,真美。谁还来读。
师:你感受到什么?生:特好看。
师:谁还想读。
师:月亮妈妈牵着星星宝宝走啊走,你感觉到什么?(妈妈的爱)
师:说的真好,谁能试着背一背(看大屏幕背诵)
生充分背诵。
师总结:嗯,我闻得见妈妈的气息,妈妈的气息是什么气息呢?(家的气息,温暖的气息,爱的气息)
师:走月亮,我和阿妈走月亮,不仅走出了月光下的美景,还走出了月光下我和阿妈浓浓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不同段落的学习、品析、朗读的目标,做到讲解详略得当,每一段的品味都带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起来更高效,更扎实。
三、拓展、写作训练
师:这篇文章读起来字字皆美,这么美的一篇文章还被入选了“全球经典美文之一”,有记者采访吴然,问他是否还记得当初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呢?
吴然:把小时候与妈妈一起月下散步的情景一口气写在了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师:看来我们不光要留心生活,热爱生活,还要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师:下面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先来说一说你和妈妈在一起感觉最温暖,最快乐,最难忘的事,然后写一小段在小本本上。
师:课下作业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摘抄在小本本上,收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采访将作者的写作动机呈现出来,并用写作大家的好习惯影响孩子们,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