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导入
1、(点击课件:奥运会标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知道奥运会的哪些知识呢?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他每4年举行一次。能举办奥运会就显示了国家强大的实力,因此,很多国家的城市都想申请举办奥运会。1993年,我国北京申办奥运会以2票之差输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非常可惜!但中国人民没有泄气,不北京继续申请举办20xx年的奥运会。在20xx年7月13日,申奥城市选举的那一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最后的结果。晚上。消息终于传来:(点击课件:我们成功了)
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的伙伴吧!(学生互相说)
3、指名读。问:为什么这样读?
全班齐读课题
二、自由初读课文
我们成功了!多么令人自豪和激动啊!就让我们进入11课,在课文生动的语言中感受这种自豪和激动吧!请翻开书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三、自学交流
1、相信大家都从课文当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那就让我们放飞手中的气球庆祝这次成功吧!(点击课件:生字气球)
⑴这些字宝宝你们都认识吗?我们来做个口型猜字游戏。
⑵(点击课件:出方框)看方框里的字,你们发现了什么?读这些字。
老师带写扬字(生在书上描红并写三个)
出示2个同学的字,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什么建议?
2、字宝宝们都找了朋友组成了词语,你们还能和这些词语交上朋友吗?(点击课件:出示词语)
自由读,指名带读。读对了,就将这个字奖给他。
3、字、词宝宝们要回家了。请你们在书上找到含有这些字词的句子读一读,那就是他们的家。指名读
4、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4位同学分别读。
评一评:你喜欢听谁的朗读,为什么?
四、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1、同学们学得可真好。看得出,申奥成功的喜悦点燃了你们更好学习的激情。和你们一样,当得知申奥成功的喜讯,北京市民们也抑制不住自己了。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点击课件:北京街头)
告诉大家,他们在干什么?请用~~在第1自然段找一句描写了这一组图的意思的话来。
(点击课件出现句子)
谁来读?
你们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好,但做出了同样的事情。)
下课了,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干什么?(点击)你还能用不约而同说话吗?
(点击课件,字变红)谁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你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申奥成功了,你快乐吗?那你来读读看!(指名读,全班读)
你还知道什么时候,哪儿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的教室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瞧,你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微笑,发言声音是多么响亮。让我们共同来读这句话吧!
2、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不北京城到处一片欢腾。看看书,作者选了哪两个最主要的地方来写?
(点击出图: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天安门广场上怎么样了?你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情景?
说得真好。(出句子)
谁来读?为什么这么读?
是啊,几十万人啊。人山人海!我们全班来读一读。
(点击出图:中华世纪坛)
这是中华世纪坛(点击出句子)
谁来读?
看着图,结合自己在电视上看到、听到的,想想人如海,歌如潮是什么意思?
谁来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读,全班读)
五、表演课文
1、人们聚在一起欢庆这快乐的时刻。你们想不想加入他们欢庆的行列?请一小组为单位,选择第2或第3自然段演一演吧!
2、哪一组的同学愿意来欢庆这快乐的时刻?(生表演时讲解一个一遍遍。一遍遍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
六、总结
1、同学们,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的确是一个不眠之夜。祖国的每一个儿女都在为申奥成功而感到自豪和记激动。申奥成功了,中国成功了。20xx年,全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将齐聚中国北京,参加奥运会。你们有信心让奥林匹克的旗帜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吗?
那就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生读第4自然段)
2、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生齐读:我们成功了)
七:拓展
1、看了今年的奥运会吗?你知道了什么?
20xx年,他们将自己的.家门口参加奥运会,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你有什么话要对全世界说吗?
2、我们国家力争把20xx年的奥运会办成一次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为此北京乃至全国人民都作出了极大的努力。那么北京奥运会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呢,同学们可以去收集一些资料,我们下节课交流。
一、导入
1、(点击课件:奥运会标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知道奥运会的哪些知识呢?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他每4年举行一次。能举办奥运会就显示了国家强大的实力,因此,很多国家的城市都想申请举办奥运会。1993年,我国北京申办奥运会以2票之差输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非常可惜!但中国人民没有泄气,不北京继续申请举办20xx年的奥运会。在20xx年7月13日,申奥城市选举的那一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最后的结果。晚上。消息终于传来:(点击课件:我们成功了)
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的伙伴吧!(学生互相说)
3、指名读。问:为什么这样读?
全班齐读课题
二、自由初读课文
我们成功了!多么令人自豪和激动啊!就让我们进入11课,在课文生动的语言中感受这种自豪和激动吧!请翻开书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三、自学交流
1、相信大家都从课文当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那就让我们放飞手中的气球庆祝这次成功吧!(点击课件:生字气球)
⑴这些字宝宝你们都认识吗?我们来做个口型猜字游戏。
⑵(点击课件:出方框)看方框里的字,你们发现了什么?读这些字。
老师带写扬字(生在书上描红并写三个)
出示2个同学的字,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什么建议?
2、字宝宝们都找了朋友组成了词语,你们还能和这些词语交上朋友吗?(点击课件:出示词语)
自由读,指名带读。读对了,就将这个字奖给他。
3、字、词宝宝们要回家了。请你们在书上找到含有这些字词的句子读一读,那就是他们的家。指名读
4、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4位同学分别读。
评一评:你喜欢听谁的朗读,为什么?
四、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1、同学们学得可真好。看得出,申奥成功的喜悦点燃了你们更好学习的激情。和你们一样,当得知申奥成功的喜讯,北京市民们也抑制不住自己了。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点击课件:北京街头)
告诉大家,他们在干什么?请用~~在第1自然段找一句描写了这一组图的意思的话来。
(点击课件出现句子)
谁来读?
你们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好,但做出了同样的事情。)
下课了,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干什么?(点击)你还能用不约而同说话吗?
(点击课件,字变红)谁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你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申奥成功了,你快乐吗?那你来读读看!(指名读,全班读)
你还知道什么时候,哪儿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的教室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瞧,你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微笑,发言声音是多么响亮。让我们共同来读这句话吧!
2、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不北京城到处一片欢腾。看看书,作者选了哪两个最主要的地方来写?
(点击出图: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天安门广场上怎么样了?你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情景?
说得真好。(出句子)
谁来读?为什么这么读?
是啊,几十万人啊。人山人海!我们全班来读一读。
(点击出图:中华世纪坛)
这是中华世纪坛(点击出句子)
谁来读?
看着图,结合自己在电视上看到、听到的,想想人如海,歌如潮是什么意思?
谁来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读,全班读)
五、表演课文
1、人们聚在一起欢庆这快乐的时刻。你们想不想加入他们欢庆的行列?请一小组为单位,选择第2或第3自然段演一演吧!
2、哪一组的同学愿意来欢庆这快乐的时刻?(生表演时讲解一个一遍遍。一遍遍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
六、总结
1、同学们,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的确是一个不眠之夜。祖国的每一个儿女都在为申奥成功而感到自豪和记激动。申奥成功了,中国成功了。20xx年,全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将齐聚中国北京,参加奥运会。你们有信心让奥林匹克的旗帜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吗?
那就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生读第4自然段)
2、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生齐读:我们成功了)
七:拓展
1、看了今年的奥运会吗?你知道了什么?
20xx年,他们将自己的家门口参加奥运会,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你有什么话要对全世界说吗?
2、我们国家力争把20xx年的奥运会办成一次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为此北京乃至全国人民都作出了极大的努力。那么北京奥运会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呢,同学们可以去收集一些资料,我们下节课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并书写,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环境人类生活相关,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学习比喻句“……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中的生字“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澈”组词:清澈……。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读课题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或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或同学,把字音读准确。
3、从课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再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⑴ 同桌互相读、听,互相订正。
⑵ 指名认读。
⑶ 用生字卡片进行全面检查。
5、再读课文,边读边用序号标明自然段。
三、指导读好课文
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⑵ 老师引读,让学生了解内容。
⑶ 指名读、评,全班齐读。
2、读好二、三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二自然段,找出描写两岸风景的句子:(边读边勾画出来)
⑵ 名读勾画的句子。
⑶ 桌互读第二自然段。
⑷ 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⑸ 由练读,找出表示小洁心情的句子。
⑹ 名读、评,全班齐读。
⑺ 自由练读二、三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四、五自然段:
⑴ 小声读 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洁想干什么?结果怎么做的?
⑵ 指名答,想一想,当时小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再请同学演一演。
⑶ 自由练读四、五自然段:
① 分四人小组练读课文。
② 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1、朗读文中写景的段落:
你想不想也做在这条船上,和小洁一起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呢?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学生各自练读美景部分,指名读,师指导读。
2、通过动作,体会心理:(字读三、四段)
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而体会到什么?应怎样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
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
加上动作表演读,指名上台表演。
3、自读最后一段。讨论: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六、拓展活动
1、读一读这句公益广告:“我是一株小小草,请你注意你的脚。”
2、试着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公益广告词。
我是_____________,请你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
4、全班进行交流。
二、学习比喻句“……像……”
1、读出课后练习中的两个比喻句。
2、想一想,在我们以前的`课文中有没有像这样的句子:
回忆:大象的腿像根柱子。
圆圆的荷叶像停机坪。
……
3、照样子指名说比喻句。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分组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3、指导书写课后生字:
注意:“觉”字下面的“见”不要写成“贝”。
“船”的“舟”变成偏旁时横要变成提。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同桌互相背诵。
2、指名背诵。
五、实践活动
在教室开展“弯弯腰,拾起一片纸”的活动。然后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以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2、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并辨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3、批判质疑,评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透彻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2、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批判质疑,评读文章,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教学设想】
本文是对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所写,写作对象明确,意图清晰,针对性强。实为启迪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的绝好教材。因此,充分读懂原文,挖掘文章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当为学习之重。同时,文章论述问题深刻,理论性强,运用批判阅读的方法和质疑、评判的态度对文章进行分析,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论点突出,论述严密,事理充分,因此学习其写作手法,也能为学生阅读和写作同类文章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媒体】
PPT
【教学方法】
发问与质疑式阅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美国《中学科学活动设计与示范》的作者乔治.C洛比尔曾在该书序言里说:“科学上的失败只属于不愿再试一试的学生”;又说:“对于学生来说,科学应该是一种从无知到已知的再发现。学生不像海绵──他们不会自动吸收知识。他们是人,他们应该通过第一手的、自己动手操作的经验来学习。”你认为这段话与科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所倡导的观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找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引例证明,从而归结引申到科学探索活动中“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和把握课文内容
(研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问题:作者谈论的话题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用什么方法加以证明的?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明确:
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
论证:
1、提出论题: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第一自然段)。
2、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2~5自然段)
3、理例结合,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6~12自然段)
4、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极其重要意义。(第13段)
论证方法:讲道理、举事例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对话,评析文章
准备:课前预习给出下列三个问题:
1、怎样全面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2、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指出的中国传统教育和文化背景下格物致知精神的缺失?
3、怎样理解作者衷心倡导的科学实验精神──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深远意义?
指导学生仔细透彻地研读课文,自行提出问题,多渠道查找资料,编写短文或发言提纲。可以以同观点小组结合的形式,合作写文。
参考提示:对下列每一个问题,你分别持什么态度?是全部赞成、部分赞成还是完全反对?可以用举事例或讲道理的方法来清楚地阐述见解,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A、关于作者的论点:对中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来说,格物致知的精神非常重要。
B、关于对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批判: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王子明“格“竹子的例子就是明证。
C、关于作者的论断:“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课堂实施:
第一步骤:小组交流,选出见解最独到、观点最鲜明、表达最通畅的发言或文稿。
第二步骤:全班交流,相同观点的整合和不同观点的碰撞;鼓励求异思维,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以及批判性的阅读。
(课堂讨论、交流,辨明道理,把握文章命意)
教师介入讨论及小结。
四、延伸拓展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下:培养格物致知精神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课外阅读《发明的故事》中《最重要的是思想》一文,比较两篇文章所强调的科学精神有何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试以《我所追求的科学精神》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水的浮力》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自然常识》第四册第4课。本课在学生认识了沉和浮的现象之后,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
三维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浮沉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水中浮着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
实验:浮在水面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塑料、橡皮、铁钉、钥匙、积木、弹簧秤、皮筋、空塑料瓶、铁块、橡皮泥等。
2.ppt动画出示各种水的浮力应用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2、出示课件,学生观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
3、教师演示浮、沉的图片 引出:浮 沉
4、学会手语“浮、沉”。
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
1、引导做实验1,研究物体放入水中的沉浮情况
(1)请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材料,并介绍。
(2)实验前要求:请同学们把材料一个一个轻轻地放入水中,一边做一边把实验结果添在实验记录表里,实验完毕把手中的材料分类。
(3)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组讨论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下沉?
(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2、做实验2,研究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来研究泡沫塑料为什么浮在水面上。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a、将泡沫塑料放入水中,反复轻按,感受手有什么感觉?
b、将泡沫塑料等压到水底,手一松,有什么现象发生?
(3)汇报实验结果。
(4)交流讨论:手的感觉及泡沫塑料等被压入水底又浮上来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小结: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叫浮力。(板书课题:水的浮力)
三、作业P13的学说话。
1、课件显示。
2、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四、小结
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会浮在水面上;有的会沉在水低。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收到水的浮力。
五、拓展思考
用弹簧秤分别称物体在水中和空气中的重量,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水的浮力
浮
沉
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