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狐假虎威公开课课件

2025/09/18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狐假虎威公开课课件(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狐假虎威公开课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生词,能够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从中受到启示。

3.感受成语故事的语言特点,重点感受狐狸和老虎的对话描写,为生动表达做好准备。

4.续编故事《狐假虎威》,要求有生动的角色对话描写、动作描写,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富有教育意义。

教学重点

生字生词,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成语含义。

教学难点:

感受成语故事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生动地续写故事。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直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通过题目猜一猜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两个动物之间?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成语的意思)

3.你了解狐狸吗?你了解老虎吗?

4.这个故事中的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出示老虎逮住狐狸图)孩子们猜猜看,狐狸的结果会怎样?(欲擒故纵,为孩子们感受故事情节的出人意料做好心理储备。)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读课文,圈画难读的字。

2.出示文中生词,以词带字。

(1)爪子 违抗 走一趟

茂密的森林

(红字为生字,注意“违”的读音)

(2)狡猾的狐狸 骨碌一转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指导“骨”的读音,出示字典中骨的两个读音及意思,引导理解:

gū 指花蕾。如:花骨朵;也形容快速转动的样子,如:骨碌碌。

gǔ 指人和脊椎动物体内起支撑身体、保护内脏作用的坚硬组织。如:骨头、肋骨等。

顺势指导“骨碌一转”的'意思;用表演的方式引导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意思。引导孩子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词语,促进理解。)

(3)老虎的威风 多大的胆子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读词语后,指导学生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促进理解。)

3.归类词语,回归故事内容。

狡猾的狐狸 骨碌一转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这组词语是描写狐狸的。

老虎的威风 多大的胆子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这组词语是描写老虎的。

透过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狐狸的化险为夷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

4.多么有趣的故事,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用不同的读书符号标画狐狸和老虎说的话。

三、抓住对话,感悟故事。

1.狐狸被老虎抓住了,狐狸是怎么说的?出示狐狸说的话: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1)教师扮演老虎,学生表演狐狸,读出“扯着嗓子问”的感觉。

(2)教师采访读的投入的孩子:你为什么这样扯着嗓子跟老虎说话,你不怕它把你吃掉吗?

(用角色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故事,感受狐狸的狡猾)

2.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怎样了?理解“一愣”的意思。

3.狐狸又是怎么说的?出示: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1)狐狸用什么来欺骗老虎?“老天爷”是谁?

(2)如果老虎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吃掉狐狸,会有怎样的结果?

(3)老虎敢吃掉狐狸吗?

(4)“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意思是说?(我看你没有这么大的胆子!体会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

(5)此时狐狸的内心一定非常?读出狐狸的镇定与狡猾。(通过一步一步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渐渐走进了故事中,理解故事内容便很容易。)

4.听了这些话,老虎被?松开了?紧接着狐狸又?出示: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1)狐狸为什么摇了摇尾巴?

(2)它的内心一定?读出狐狸的骄傲与得意!

5.老虎跟着狐狸去了吗?谁在前,谁在后?板书:狐狸: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老虎: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6.指名读7、8段,学生表演狐狸和老虎的样子,体会狐假虎威的模样。

四、回扣成语,理解含义。

1.这就是著名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你知道什么意思吗?针对学生回答提示:

狐假虎威:字典中的意思是:

(1)假借、利用

(2)假定

(3)虚伪的、不真实的

这里是什么意思?(1)

2.“狐假虎威”也用来形容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3.狐假虎威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五、回归文本,感受语言,引导写作。

1.成语故事总能给人带来许多人生启迪,喜欢这个故事吗?

2.老师特别喜欢故事中狐狸和老虎的对话描写,提示语非常生动,话语也很吸引人。大家写故事也要学着这样来写。

3.出示写作要求:

故事新编:

聪明的孩子们,想象一下,当某一只小动物惊慌失措地大叫一声:“快跑啊!老虎来了,太可怕了!”老虎猛然醒悟,识破了狐狸的伎俩后,故事会怎样发展?狐狸又会想出什么新招呢?请你续编或新编《狐假虎威》。

4.同桌讨论,开阔思路,要求:故事情节要新颖生动,故事中有对话描写,故事能够给人带来启示。

5.学生电脑打日志。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很多,如何删繁就简、突出训练目标,我思考了很多,经过反复思考后确定本课训练目标集中于“识字读文——感受语言——学习写作”三环节,因为目标明确,所以环节简单了很多,教师学生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学生感受的较充分,教师教起来也轻松了很多,我想通过一课让学生有一得就足矣!

在引导学生读词语时,我将词语进行了归类设计,既便于学生朗读理解,又为学文做好了铺垫,同时,读词语便绘声绘色,学生是很容易走进故事里去的,缓解了理解上的难读。

在引导学生感悟故事内容的时候,我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狐狸与老虎的三次对话引导朗读体会,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读、抓住“扯着嗓子”、“老天爷” 等关键词语理解读等方式,让孩子们一步步理解了狐假虎威的过程,并对对话有了较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为学生的写作做好了铺垫。

第二节课上孩子们写的故事很生动,对话描写精彩,故事情节富有想象力,还能给人带来启示,说明我的引导还可以,学生的表现永远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

通过本课教学,只想让孩子们喜欢上成语故事,喜欢上编故事,仅此而已。

狐假虎威公开课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不能欺负其他小朋友。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两张;动物图片:狐狸和老虎;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图片

“小朋友看,谁来了?"出示老虎和狐狸,请小朋友用好听的词来形容一下。(如:狡猾的狐狸、凶饿的老虎等)

2、有一天,老虎抓住了狐狸,你们猜猜看,老虎会对狐狸怎么样呢?(幼儿自由讨论)

3、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两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听听,老虎抓住狐狸后,到底是怎么做的?

(1)听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老虎抓住狐狸后,狐狸会对老虎说些什么话呢?老虎会相信狐狸的话吗?请你找一找哪张图片讲的是这个内容?

(2)听故事后半部分

提问:小动物看见老虎会怎么做呢?为什么?哪张图片讲的是这个内容?我们一起来学学,狐狸是怎样走路的.?(大摇大摆)老虎是怎样跟在后面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4、我们一起听录音来讲一遍这个故事。

5、这就是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狐狸很狡猾,借着老虎的威风去欺负别人,为非作歹,所以给这个故事取名《狐假虎威》(让幼儿认一认)

6、老虎没有吃狐狸而是把它放了,为什么呢?

7、教育幼儿不要向狐狸、老虎学习,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不能欺侮别的小朋友。

8、现在我们把这个故事去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附故事:《狐假虎威》

森林中一只饥饿的老虎抓住了一只狐狸,老虎刚想吃它,狐狸怪声怪气的说:“你敢吃我?我可是天上派来的百兽之王。老虎听了不相信,狐狸又说:“不信你跟我走,看白兽见了我会怎样?”狐狸大摇大摆地走在前面,老虎跟在后面半信伴倪,东张西望。只见百兽都纷纷逃避,老虎以为百兽真的怕狐狸,所以就把狐狸给放了。

狐假虎威公开课课件 篇3

一、检查复习

出示生词卡片 认读生词卡片

二、导入新课

1、(出示狐狸、老虎的图片)。质疑:它们是谁?你对它们有什么印象?

(1)自由发言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们之间的故事。

3、板书课题。

(2 )齐读课题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听明白了什么?

(2)理解“窜”字的意思。

(3)出示挂图。

(4)指导朗读。问: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大家读一读,看谁能让大家感到紧张?

①汇报听后的收获

②讨论交流

③指读、比赛读、齐读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结果怎么样呢?

2、学习2—5自然段

(1) 理解“骨碌一转”

(2) ①学生上台做动作

(2)质疑: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说明了什么?

(3)理解:扯着嗓子

(3) 指导朗读

②尝试读

(4) 师做“一愣”的动作,③指名读引导学生理解“一愣”的意思。

(5) 质疑:老虎为什么一愣?

④联系生活实际,陈述原因。

(6)(出示挂图)师:第四自然段比较难读,你用什么语气来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呢?

(7)指导朗读

⑤加上动作朗读,⑥指名上台读。

(8)师松开手: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3、学习6—8自然段

(1)这时,你是狐狸,你会怎么做?①自由发言、交流,加动作朗读。

(2)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3)师:走吧!我们到森林里地看看!

②自由读课文,老师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

③表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样子。

(4)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意思。

(5)问狐狸,你什么要这样做?

④生表演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

(6)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 其余学生齐读

(7)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些什么?7、8自然段。

⑤参加表演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8)问百兽:你们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你们有什么感想?

(9)理解“纳闷”一词的`意思

(10)你们为什么跑?你们怕谁?

(11)师小结:所以,我们说狐狸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它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2)指导朗读

⑥尝试读

⑦齐读

4、学习第9自然段齐读第9自然段理解“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

四、师生共同总结

质疑:你喜欢这只狐狸吗?为什么? 讨论、交流

狐假虎威公开课课件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会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老虎、狐狸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课题

师:在茂密的森林里,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

过去,把狐狸逮住了。(出示插图一)

想一想,狐狸会被老虎吃了吗?(指名说)

书上是怎样写的,请小朋友读读课文2—5小节。(生自由读2—5小节)

二、学习课文2—5小节

1、狐狸被老虎吃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

2、再读2—5小节,用笔划出表示狐狸狡猾的词和句子。(学生读书,划词)

3、指名说(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说、狐狸说的话)

(卡片出示词和句子)

(1)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是在干什么?(想办法对付老虎)(想鬼主意)谁能来表

演一下?大家一起表演。

(2)怎样说才是扯着嗓子说?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说?(为了让老虎害怕)

(3)师领读两个词语(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

4、狐狸扯着嗓子说了几次话?(两次)

(1)第一次说了什么?(卡片出示:你敢吃我?)

①狐狸这样问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

谁来学着狐狸说一说?(指名读,师评价)

②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是什么反应?(老虎一愣)老虎怎么说?(卡片出示:为什么不敢?)

谁能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指名表演)

③老虎一愣,说明什么?(老虎开始上当了。)

④哪两个小朋友愿意读狐狸和老虎的第一次对话?(指名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

(2)老虎还没有完全上当呢,狡猾的狐狸继续编造谎言,狐狸怎么说?(出示卡片: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有几句话?最后一句是什么标点?(!)

大家来猜一猜,狐狸说这些话时语气会怎样,表情又会怎样?(不再紧张,有点得意了……)

来比比,谁演的狐狸最狡猾,能蒙住老虎?(指名表情朗读第四节)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这个“蒙”字是什么意思?(骗)这时,老虎心里在想些什么?

它相信狐狸的话吗?(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叫做“半信半疑”,出示成语词卡朗读后贴于黑板。)

5、分角色朗读2——5小节。(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三、学习课文6—8小节

1、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狐狸摇了摇尾巴又想了个鬼主意,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后找到第六自然段读一读。

指名读: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示小黑板: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2、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请大家读读课文7-8自然段,用笔划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语。(学生读书,划词)

现在你看到走在前面的狐狸怎么样?跟在后面的老虎呢?(学生回答后出示卡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分别贴在狐狸和老虎的图下)

3、指名读描写狐狸的词,边读边做动作。齐读,做动作。

4、指名读描写老虎的词,边读边做动作。齐读,做动作。

5、分组读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做动作。

6、森林中的百兽看到狐狸都怎样?(感到纳闷)“纳闷”什么意思?为什么感到纳闷?(因为狐狸跟往常很不一样)往常的狐狸是什么样子?(鬼头鬼脑)

7、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指导读这句话:睁大眼睛,显出害怕的样子。)

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出示插图)

8、小朋友,森林中的'百兽到底是被谁吓跑的呢?百兽们怕的是谁?

9、第八小节怎样读?(指名读)

10、师引读7—8小节

11、表演7—8小节

12、采访老虎: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怎么想的?(原来狐狸说的是真的。)

采访狐狸: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怎么想的?(果然不出我所料)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老虎被真的被蒙住了,受骗了,谁来告诉它真相。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老虎说两句。

2、课文是怎样写的?(出示: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背景:威风凛凛的老虎图)齐读

3、这句话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狐假虎威”,(板书)理解“假”,即“借着”。

4、小结: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五、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学完了这一课,你想对狐狸说什么?想对老虎说什么?

六、作业:

1、选用黑板上的成语造句。

2、回家把《狐假虎威》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