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百岁人生》读后感

2025/09/19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百岁人生》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岁人生》读后感 篇1

百岁人生下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以现在医疗领域的进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未来自己的百岁生活。但即将到来的长寿时代,我们仍然以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是可以应对的吗?并不是,这本书警醒我们,百岁人生会对我们的工作、教育、家庭格局、思考方式、生活方式都带来巨变,我们应该为之提前规划。

首先,百岁人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挑战?

第一,健康。虽然我们能活到一百岁,但前提是我们能够精神矍铄、不病痛缠身;第二,财务。退休后的养老金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其实际购买力实则下降,另外,低生育率下,公共财政负担更重。更需要自己做好退休后的养老金储备;第三,职业。人工智能环境下,简单的机械劳动将被取代,专业+不可替代性+通识成为新时代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素质。第四,婚姻。百岁人生下,婚姻的适配性和可选择性凸显。消费和精神上的互补、情感上的寄托成为新时代人们的婚姻追求。

我们作为个体,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

首先,健康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住在健康的地方,规律饮食,维持和谐的家庭、友谊、亲密关系,增加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保证我们的身心健康;

其次,财务方面。通过未来的需要改变我们现在的计划和决策,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和财务状况,提升自己的金融知识,让自己财务健康和增值;

再次,职业方面。拿出时间来重新学习和掌握新技能,终身学习是必然的趋势;

最后,婚姻方面。我们需要让自己快速成长,培养自己的经济能力、独处能力、关爱他人的能力。过好自己一个人的生活的同时,逐渐学习过好两个人及一家人的生活。

百岁人生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以便在变化如此之大的时代,适应并很好地生活下去。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做好准备,迎接百岁生活!

《百岁人生》读后感 篇2

这本书是家人送给我的,读后感就是一个字“钱”,我这人比较直白,说到底就是你是否规划自己的人生,是否能适应新的发展,老龄社会将是常态,国家能管的只是基本生活水平,剩下的就靠自己早规划早行动,把钱挣到还要理好才行。

再联系看完的三本简史,对世界有了新的理解,觉得自己年轻时的狂妄实在是太幼稚,这等有时间再跟大家分享。今天我也不多说了,上点干活,2套表格,相信对大家有点帮助。

一套是我家用的财务报表,另一套是把手头的保险手册制作成文件,这两份表格的功能不同,家庭财务报表主要是日常的财务分析,可以了解钱到底花哪里去了,该不该花,怎么没的,该如何规划每年的计划和遵守计划;保险的表就是对自己家庭的保障有个直观的了解,找找自己需要加强的弱点,最少也要用保险对冲一大部分负债才好。

表格里的公式由于没有数据,所以有些公式需要各位自己手动输进去就可以正常使用,不需要的部分删除即可。

话说规划是否重要呢,这么说吧,我刚工作那会工资大概是父母和哥哥的合计吧,但是太能花,结果居然是月光族。身边聪明的小伙伴不声不吭,后来早于我买房了,话说不理财、不规划真是耽误我提前成为负二代(这年头不借银行贷款买房买车的实在太少,就跟做生意的一样,越有钱越是负债高,越是有风投)。

《百岁人生》读后感 篇3

当我们可以活到一百岁,三段式的人生会成为过去式,而多段式人生一定需要终身学习来陪伴。

必须迎接变化,不断归零,阶段性重启,挑战自我 而不是固步自封。

百岁人生不是一个模式的时间延长,而是多个模式更迭。

三十岁之后七年就是一生,因此百岁人生意味着我们会过十辈子,这就是假如有来生。

在空间亦如此,我们不会在一个城市,一个单位呆一辈子,周游列国不再是奢望。

所从事的行业(专业)也会多样化,因为行业的周期在缩短,铁饭碗经常会回炉重造,因此主动回炉自己比被行业抛弃更重要。

百岁人生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煎熬的。不过我们能做的其实是,把握当下,做好眼前,并坚信终生学习,不断的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识储备,不管自己能活百岁还是超过这个年龄,都无所惧。做一名终生学习者,接受新的知识和思维,迎接不同的生活阶段。

《百岁人生》读后感 篇4

我大约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写这篇书评,原因是我的无限卡限时三天,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刚好是到期前最后的时刻。这大概也是一件好事,逼着我放下手头的事情,把这本书看完,把这篇书评写完。

拿着无限卡,翻了不少的书,这本书可以说是这期间读的最好的一本书。

这本书一上来就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就是随着医疗、技术、教育等水平的迅猛发展,人的人均寿命在逐年增加,只要自己不作死,我的同龄人活到接近100岁大约有接近50%的概率,我的孩子辈活到超过百岁的概率超过50%(可能受到生活在哪里的影响,但不影响趋势)。然而,同时随之而来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活得那么久,有钱花吗?有身体吗?有朋友吗?有爱吗?有幸福吗?欣慰的是,本书给出的答案是:这个,可以有。

这是一个改变认知从而可以改变行为的预言,只要你肯接受甚至主动改变自己的人生规划。

以前读过许多时间管理的书,也做过各种尝试,比如重要紧急的事情先做,SMART目标制定等等,但是做着做着,就会不可避免的碰到问题,为什么要管理你的时间?什么才是重要的?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

时间管理,目标管理乃至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包括精力管理,优先级管理,等等吧,大量篇幅着眼于具体方法,如果能贯彻,或多或少能够提高做事的效率乃至效果,但是如何解决心中的困惑和前行的动力呢?

成功学方面有很多不错的书也在试着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往往诉诸于煽情,不免流于片面和短视。也读了一些哲学方面的书,很深奥很玄妙,但对于这个问题往往又似乎隔靴搔痒,远水不解近渴。

这本由一个心理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写的书,既有人生大图景,又有具体小实操,对于目前的我,挺解渴。

写到这,无限卡已到期,大部分章节已被锁定。但是没关系,对于本书核心理念,还有些印象。基本上,长寿伴随的长长的日子,不好过,怎么破?目标是:有钱、有身体、有亲友,有追求,有影响、有价值。途径是:积累有形资产(钱、身体)和无形资产(爱、友情、关系网、学习认识和自省能力、创造力等)的投资组合,方法是:通过终身学习,平衡生产资产、活力资产和转型资产,不断超越、创造价值、实现自我。

说着说着好像走到尼采的路子上来了,但是显然没尼大师那么疯狂,也没叔本华大师那么悲观和出世,似乎可能比他们活得更宁静致远有奔头。

“绝大多数与长寿有关的辩论都在谈论财务和养老金问题,但为百岁人生做打算不仅仅是要维持财务稳定。如果你的技能、健康和情感都消耗殆尽了,你的事业也不会长久,你也不会在财务上取得成功。同样,如果没有坚实的财务支撑,你也无法将时间投入那些财务之外的关键事务。要在短暂的人生中达成平衡是艰难的,尽管这在寿命更长的人生中会更为复杂,但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这种平衡。 ”

这大概适用于大多数人,超越时代的天才和疯子可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