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好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心得
老地方整理的教育好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心得(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好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心得 篇1
孩子们在区角玩游戏时,起初孩子们还能够认真的玩耍,但是过一段时间,有的孩子就不耐烦了,有的孩子在一起抢玩具、夺玩具,有的玩够了就扔过来扔过去。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拍着手,把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使劲的训一顿,强硬的使他们安静下来。但是这种强迫孩子的方式使孩子难以接受,毕竟他们只是3岁左右的顽童,挫败了孩子的自信心。怎样才能使孩子安静的玩玩具呢?
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走到他们中间,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玩玩具的时候,要轻拿、轻放,不要扔,碰着玩具也会痛的。”我再表扬几个表现好的孩子“你们看扬扬小朋友多懂事,拿玩具的时候可轻了,玩的多好。再看看晓灿,玩具摆的多漂亮。”这样一说乱扔乱抢的孩子就会安静的玩自己的`玩具,也会向同伴学习。
教师的责任是:尽自己的努力教育好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环节,只要我们多花一点心思,就会让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从而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更过的乐趣。
教育好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心得 篇2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那么,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处于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那么对于幼儿来说,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的进行练习和强化。
作为幼儿老师,为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我们给了孩子更多的任务,比如:游戏专心,善于思考,专心听讲,爱说敢说,握笔写字,注意倾听等多方面。
一、首先让幼儿养成游戏专心听讲专心的习惯。无论是游戏还是上课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他们专心仔细游戏和听课;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仔细听课;运用幼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保持幼儿良好的注意。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幼儿听的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养成会玩,会听,玩出兴趣,听出门道。
二、让幼儿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去发现问题,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知疑、质疑、释疑的思维过程。激发幼儿质疑问难的兴趣,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幼儿教育中质疑问难的主要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质疑问难,释疑解难,并逐步养成习惯。
三、让幼儿养成爱说敢说的习惯。教师必须和幼儿经常沟通情感,让幼儿乐于说,让学生大胆说,打消顾虑。教师并且酌请提问,让幼儿踊跃说,并发给小红花等鼓励,让幼儿争着说。
四、让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我们研究过的一项课题。听是学和说的'“奠基石”,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掌握人际交流、沟通的技巧。而如今,幼儿园的孩子中有许多孩子不乐于、不善于倾听,这直接影响到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及课堂听讲程度,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刻不容缓。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学会主动关心周边的事物,提高自主表达与倾听能力。通过这些游戏和活动,使得孩子们听的特别认真,并且孩子们能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活动使每个小听众都有了自己的工作,让他们没有局外人的感觉,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倾听兴趣,提高了倾听的效果。
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刚进入幼儿园学习,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又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形成和巩固的,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身心发展的优势,结合日常教学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孩子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并与家长们积极配合、家园共同努力,使幼儿们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环境,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好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心得 篇3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要使孩子学习好,第一件事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在上学之初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系到他一生能否取得学业成就的大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家、校配合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俗语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做起,从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开始。为此,作为正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小学生的父母,我们从小学开学之初就十分注重培养钟俊杰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起来,我们着重培养孩子养成下面五种学习习惯:
第一、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父母必须认真地看待孩子学习这件事。孩子上学以后,要给孩子准备一张书桌,或者相当于书桌的适合孩子学习的'专用的地方,决不能让孩子今天趴在床上应付,明天又在椅子上凑合。还要为孩子安排一段温习功课的时间。小学生放学比较早,放了学可以适当让孩子在外面玩一会儿,然后再回家开始学习,最好不要拖到晚上。每天到了孩子学习的时间,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孩子就会把学习当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每到学习时间,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再也用不着父母的提醒、叮嘱和责骂了,孩子会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专心学习,还得培养他做什么事情都紧张、敏捷、集中精神,绝不慢慢悠悠的好习惯,做事认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要让孩子知道,边玩边做作业,并不能减少作业,也不会玩得更多,而且作业没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只有尽快认真地完成作业,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时间才能多一点。这一点既要讲给孩子听,也要在行动上约束他。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而且坚持不动摇。紧张、认真的习惯潜移到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而懒懒散散、敷敷衍衍的孩子,不仅事情做不好,学习也学不好。
第二、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是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由于孩子刚入学,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父母给以督促和指导。虽然工作很忙,但孩子一到五年级的作业我们家长都有有为他签名,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虽然辛苦了一点,但在检查与签名的时候如果孩子做作业中遇到困难,父母只能给以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找到答案,但家长决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孩子要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不怕困难的坚毅精神,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做到。
教育好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心得 篇4
儿子上小学已经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作为家长可以说是每天都在担忧和困惑中度过,担忧孩子如何才能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困惑的是如何转变和适应小学生家长的角色,更好地配合老师早日把孩子引导到正确学习和成长的“正轨”上来。
众所周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好习惯一直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目标,下面我就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这里简单交流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研究表明,出色的孩子都来自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家庭。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
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对儿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自儿子一岁多开始,就开始买《婴儿画报》、《幼儿画报》、《东方娃娃》等儿童期刊读物,每天睡前读给他听,到儿子两三岁的时候,由于男孩天性使然,儿子逐渐表现出对西游记、哪咤闹海、葫芦七兄弟等神话故事的喜爱之情,每天都要缠着读给他听,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内容总是津津乐道,看到儿子兴趣浓厚,我开始慢慢引导他说给妈妈听,没想到他拿着书一边翻一边讲给我听,竟然把一本故事书的'内容从头到尾全都复述出来了。
不知不觉,儿子逐渐爱上了看书和听妈妈讲故事,出门的时候看到与听过的故事情节相关联的情景都会兴奋不已,随口就能说出某些曾经读过的词汇和成语,到书店看书、买书更是经常的事了。这种习惯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儿子主动和我约定,每天睡前半小时都是和妈妈共同阅读的“亲子时光”,尽管儿子现在还不能自主阅读,但既然儿子喜欢,我也就乐于接受了,对于他喜欢的故事读的更是不计其数,儿子有时戏称我说:“妈妈是我的免费复读机,”偶尔我有偷懒不想读的时候儿子还会说:“好书要读一百遍,你懂吗?”
为了让儿子在上小学之前尽快熟悉和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我买来了《直映识字》教材,和儿子一起商定了学习计划,大约用了半年的时间,儿子的识字量达到了1000字左右,识字量增加了以后,我有意给儿子借阅了一些介于绘本书和纯文字书之间的“桥梁书”,每天读给他听,有时他也能自己看。看到儿子乐于接受这种方式,我又下载了诸如《一年级的小蜜瓜》、《窗边的小豆豆》等音频故事,每天睡前放给儿子听,听了故事内容,儿子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憧憬,时常和我就故事中某些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故事情节进行讨论;与此同时还买来了《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读给他听,虽然这类书籍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没能激发起儿子浓厚的阅读兴趣,但也对这些经典图书多少增加了些许了解。
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持续坚持的过程,需要家长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在我们家里,床头、沙发、窗台上到处都有书,儿子想看的时候,随手拿来就看,有一次,在儿子自己看书的时候,我不合时宜的问了他一个问题,儿子生气的说:“你不要干扰我好吗?”我趁机说了一句:“你小孩知道什么叫干扰吗?”儿子气呼呼的说:“干扰就像是天上飘着的两个风筝,飘着飘着线搅到了一起,你明白吧。”听到孩子的解释,我心中暗喜,看来这些年给儿子读书读到嗓子哑也值了啊,儿子能把“深奥”的道理融合到身边简单的生活中来解读,这就是所谓的“理解能力”吧。
二、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
小学阶段正是确立自主学习意识、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自从一年级入学后,每天都有家庭作业,刚开始,儿子对于老师布置的书写拼音和数字的作业都能很快独立完成,但在做三维同步训练的时候,有时不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主要表现在:不愿读题、读“破”题、或者是没读懂题意就下笔做题,其结果可想而知,看到这种情况我心急如焚,忍不住对儿子发了几次脾气。一直到开学三周后,到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听仇老师讲要对孩子心平气和的说话,才悔悟自己方法不当,过于急躁。回家后,我慢慢尝试,委婉地告诉孩子在读题的时候要耐心一点,一遍读不懂再多读几遍,几天下来,效果就呈现出来了,做对了题,儿子也渐渐找到了成就感,有时还自言自语的说道:“哦,我明白了,应该照着这个例题做。”
对于拼音和“画眉鸟”这类读的家庭作业,儿子一般都能顺利完成,但在对待老师要求背诵的内容时,有些操之过急,读了两三遍就着急让妈妈听他背,结果背的很不流畅,有点挫败感。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耐心解释,让儿子先按照老师要求熟练念上六遍以后,再试着背,结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儿子毫不费力很快就能熟背了,试了几次,儿子像是尝到了某种“甜头”一样,慢慢这种习惯也就养成了。
在整理书包和准备学习用具的问题上,我一直是坚持放手让儿子自己做,晚饭后,每天提醒他自己对照课程表整理书包、削铅笔、带好家庭作业和老师要求准备的各种材料等,时间长了,儿子自己慢慢总结出了一条规律,每晚整理书包的时候,总是说:“不用看课程表,我也知道,语文和数学每天都得带到学校去。”
通过这一个月的小学学习,儿子确实有了可喜的变化,国庆假期逛超市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货架上“学生日记”样式的笔记本,儿子非要买一本说要记日记,回家后我就把这事给忘了,没想到晚饭后,儿子真就像模像样的做到学习桌前写起了日记,还不时的问我今天是几月几日、什么天气、某某字如何写等等问题,写了虽然只有那么三四行字,而且整篇下来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但在儿子的耐心“翻译”下,我还是勉强读懂了全部内容。
综上所述,以上观点仅是我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点点体会和感悟,一路走来,我也时常感到担忧、困惑、自责、惆怅,有时感觉措手不及,有时感觉没有方向。但一直坚信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在家切实做好对孩子的引导和培养,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并虚心向各位家长请教,相互加强交流学习。“储蓄”好习惯,摒弃坏习惯,继续陪伴儿子学习、改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