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系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家校联系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 篇1
学校与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动都是让孩子们能够幸福成长,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和谐统一发展,教育才有可能发挥其的育人效益,更好地促进孩子幸福成长。
然而所有这些宏观的`道理都应该从微观的细节入手去做。杨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地给我们介绍众多细节。“五个一”每一个“一”都是细节,都可能被忽视。需要家长和老师都重视起来。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说明,古人早已认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是一体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难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孩子有着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能做到以情动人。另外,父母和孩子的接触时间最多,了解最细,所以父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而学校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师也经过专业训练,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有计划、有系统,从而更专业地培养和教育孩子。所以,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长,如能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幸福成长。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 篇2
家校联系的主要形式:家校联系本,下面就家校联系本的使用心得说一下。 家校联系本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起了一条密切联系的纽带,它既是父母与教师交流的阵地,也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初中的孩子自制能力还比较弱,所以从新学期开始,我就坚持使用家校联系本,让学生把每天的回家作业抄到家校联系本上,以便父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每天的回家作业。
虽然有了家校联系本,可是仍有不少孩子在家写作业的态度不够认真,字迹潦草,不端正,错误率高,还有更甚者是不做作业或只做一半的,颇让我感到头痛。看来,有很多父母不够关注,为了让家校联系本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于是在一次父母学校活动中,我提出了让父母帮助检查孩子每日的回家作业,并签字。 父母们刚开始倒也很配合,二十五本本子,二十五个签名,一个不少,孩子的回家作业一下子赏心悦目起来。可是,过了两个多星期,我发现孩子的作业又开始有些退步了。我强调孩子们一定要记着提醒父母先检查作业再签名。但效果不大。
语文老师向我反映——有的学生回家作业很不认真,错误率也很高。该生是班上成绩较好的学生,平时也很聪明活泼,我打开他的语文作业本,发现近几天他的本子上每天都有很多错题,语文老师说课堂上的表现还是很好的,怎么一回到家就发晕了。回想起这几天的语文回家作业,他的字也有退步。于是问他,他承认这几天因为想和已辍学的几个原来的同学一起玩游戏,所以做作业都很不认真。
那联系本上的签名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么明显的错误,明显的退步,孩子的父母不可能不发现。于是,我打电话给孩子的父亲。孩子的父亲却说自己忙都好几天没检查孩子的回家作业了。
我叫来那名学生,他承认了是自己代签的。他说:父母忙于干农活,不签名又怕老师批评,所以才自己签的。而且他说其实班长也是自己签名的。班长说:刚开始几天,妈妈每天都检查作业,可自己每次作业都很认真,妈妈很满意,所以后来就同意让她自己检查,自己签名了。我有些惊讶,再去翻翻那叠家校联系本,竟发现了很多稚嫩的笔迹,学着父母的字迹,不仔细看是不会注意的。看来,有必要和孩子们谈谈了。我把家校联系本的作用和签名的意义向孩子们说了一遍。看着孩子们似乎都明白了我的用心,我放心了。
但是后来我发现有家长反应,家校联系本成了父母的“家庭作业本”,成了父母的负担,在质疑声中,我不禁开始怀疑:父母签名有必要吗?直到有一次与几位父母闲聊时,父母们建议:对学习自觉的学生可以实行“随意制”,若有时间就签个字,以表示对孩子的学习有所了解,而对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则与父母联系,加强监督,这样推出之后,受到了父母们的支持。为了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还建议父母写一写在家的表现,当收到父母的反馈时,我总是及时处理,而孩子在学习上有了放松,我也及时写到联系本上,看着那些调皮的孩子们收敛起玩心,认认真真地学习时,我便觉得即使辛苦点也是值得的了。
可是没过多久,对做作业不认真的孩子,父母们的拜托声越来越多,让老师多和孩子说说,让孩子做作业认真点。而我又向父母们了解到:有些孩子经教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及时改正,可有些孩子会撒谎,回家作业不抄完整,把本子藏起来,不给老师父母看,或者把本子上父母写给老师的留言擦干净,更有甚者,与父母谈条件,哭鼻子不让父母写。
我没料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当我再去翻阅这叠家校联系本时,我惊讶——曾几何时它竟沦为我与父母之间的“告状本”,父母告状,我告状,推来推去的责任。
反思:因为这样的沟通是公开的,孩子们在传递的过程中也会看到,在批评声中,孩子们渐渐丧失了自信,同时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他们少一些抵触情绪,有勇气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并甩掉不必要的包袱,轻松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呢?我的家校联系本面临又一次的改革。
吴仪是个很乖巧的孩子,虽然父母很少在家,可她的学习成绩向来很好。那天,吴仪的妈妈在联系本上写道:老师,我很少在家,所以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如何,能详细的告诉我吗?她是我最喜爱的学生之一,所以我在联系本上给予了她很好的评价。没想到,第二天,不太爱说话的'她竟好几次主动来和我说话,课堂上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我感受到了赏识的力量,于是我又在几个成绩教好的学生身上进行实验,发现她们在看到联系本上的“赏识”后,都有了明显的表现,学习上也更为积极主动了。我不禁暗自高兴。在父母学校活动中,与父母们一商议,便决定联系本上的留言改以前的批评式为赏识式,尽量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孩子的细微进步都不放过。即使是提要求,也以“希望”的方式提出。 试行了一段时间,发现孩子们在家长的表扬和老师的鼓励下,学习越来越有自信了,不少父母反映原来检查孩子的作业,孩子总是很不情愿,现在,孩子总是会主动地让父母看自己的作业本了。而且我还发现孩子们总是翻看彼此的联系本,暗自较劲呢!
我们的家校联系本终于变成了受老师、学生和父母都喜爱的“赏识本”,它帮助孩子扶正成长的方向,是用心的交流,传递着父母与教师的爱,是甜蜜的赏识,建立起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花园,让孩子能更自信、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 篇3
在当今时代,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1992年美国城市人寿保险公司所进行的年度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缺乏家长参与对学校教育是个“严重的威胁”,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也理所当然。
总的来说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教师可以把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日常活动告诉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经济、生活情况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校鼓励家长对学校提出要求,把家长所了解的情况、关心的.问题和心中的想法告诉学校,学校也不断地通过交流渠道对家庭教育的模式和过程不断地指导,双方在互动中获益,交流中发展。所以没有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是没有针对性,没有个性的教育;没有学校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更是盲目自发的教育,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
(一)从家长的角度来看
1、家长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学校教育。
2、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总是有教育宗旨的,最根本的便是德智体美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读书,升初中、高中考重点大学,其他的概不参与。其实,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孩子读好书,更要让孩子做好人。做好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合力,学生缺一节课可以补回来,但思想上有一个盲区,恐怕要纠正过来不容易。因此,学校的课程和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做家长的不合作,限制孩子参加学校的活动,或没有重要事情也让孩子缺席的化,这就影响到学校对课程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家校合作关系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凡事绝不能以谁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在学校管理者、家长、教师这三者中,他们之间的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一,大家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可以彼此谅解,达成共识。关键之二是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关键之三是与家长合作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老师要有诚心和富有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
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家庭,作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家校联系心得体会 篇4
每个家庭都是一块“试验田”,每个神奇的小生命都是优良的种子。孩子的点滴成长需要家长细心的浇灌、正确的指引。走进孩子的心灵,排遣内心的孤寂,耐心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在全国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日里,有几天,孩子满面愁容地对我说:“妈妈,我想我的同学们,我多么想去学校上学。”说着说着便泣不成声,看着孩子伤心的样子,一时间我不知该如何安慰他。其实,这何止是一个孩子孤寂的心灵诉说?我紧紧地将孩子拥抱在怀里,轻轻地拍着他的双肩,待他稍微冷静之时,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妈妈理解你的心情,全国的小朋友都和你一样乖乖地呆在家里,我们这也是为阻击疫情做着自己应有的`努力,如果每个健康的人都熬不过这段寂寞的岁月,不能在家平安生活,那些正在前线冒着生命危险并肩作战的白衣战士不就前功尽弃了吗?这样,无情肆虐的新冠病毒不是更加猖狂,不可战胜了吗?如果你想念老师同学,可以给他们打电话,或视频聊天啊……”孩子眼里噙满泪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一个月的寒假之后,本该是孩子重返学校,奔跑在美丽宽广的操场;或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与老师同学共同学习的时光,可突然间,让孩子超长时间呆在家,让他们既不适应又有些恐慌,然而不适应的岂止是孩子!
因此,在那段危机四伏、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我深深地铭记落校长讲座里的疫情之下中国家长重塑十大教育观念: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思辨教育、医学常识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死亡教育、合作教育、善良教育、亲情教育、新财商教育、全球教育。努力给孩子上好当务之急的五门课:科学知识课、风险意识课、亲子体验课、命运共同课、爱的教育课。
除此之外,我常常陪孩子下棋、听新闻、听音乐、读书、练书法、做运动。让孩子寂寞的心灵得到安慰,过得充实;让孩子居家的生活与学校生活一样有节奏。
教育无小事,我竭尽全力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让事事、时时、处处都成为和孩子沟通,引领孩子成长的契机。让孩子在父母浓浓爱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生活,让孩子感受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
守护亲情、守望幸福。待到绿遍山原,山花烂漫时,我们一切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