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论语》读后感作文
老地方整理的一年级《论语》读后感作文(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论语》读后感作文 篇1
你们知道《论语》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孔子说:“学了处做人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一年级《论语》读后感作文 篇2
最近,我读了《论语》,当我读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时,不由全身一震。我孝敬父母了吗? 不孝敬父母的人如同狗和马。
可见孔子是多么痛恨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古时候有“小黄香,能温席”、包丞为母辞官,近代又有陈毅为母亲洗脚的故事。这些感人的故事,这些伟大人物的崇高品德,令我自愧不如。以前我很不注意孝敬父母,放学回家从不跟父母打招呼,动不动就耍脾气,甚至还对父母大呼小叫。现在想起来真是大错特错了。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古人孝敬父母,从一些生活小事做起,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做到:
1、要听从父母的教诲,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2、子女要体贴父母长辈,作子女的应该懂得要力所能及地多分担一些家务劳动,要善于理解父母。父母有时身体不适,作子女应该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
3、外出时要和家长道别,回家时先向父母问号,吃饭时,先请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
4、小学生不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学回家先到祖父母房间问安,帮他们做一些点烟递茶的小事,给他们讲一些校园里的所见所闻,吃饭时,先扶他们入座,恭恭敬敬地递上碗筷。
一年级《论语》读后感作文 篇3
《论语》一部集结孔子及其门徒智慧结晶的大书,蕴涵亘古以来不变的生活道理,给予我们无尽的启发。
小学时,每天上课前,老师都要我们念一段《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琅琅的读书声中,还掺杂着一些吵闹声、笑声,偶尔还有纸飞机飞过,在这样的情形下,每天不断重复的念着。那时,我还不懂《论语》里的任何一句道理,只知道这是每天例行的公事。
直到五年级,老师开始在早修抽空解释《论语》蕴含的道理,每天讲解一小段,而我听得似懂非懂,只知道这是至圣先师孔子所说的人生道理,总觉得需要亲自体会才较能了解。直到有一天,我把上学期的课本拿出来,重新看了一遍,突然觉得其中一篇当时不求甚解的课文,我已忘了作者真正的意涵,另一篇我曾用心思索、体会的文章,现在又有了新的体悟。这时,脑中浮现了小时候朗朗上口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又一句,我现在都了解了。
《论语》不再只是书里的一字一句,对我来说,在生活中常常可以找到它的踪迹,比如说:交朋友时就会想到孔子曾说过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我会注意朋友的个性,选择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要出门时,我会记得“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好去哪里,几点回家,不让父母担心。
就这样,我读《论语》,从生活中。
一年级《论语》读后感作文 篇4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共二十篇。它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一条条充满智慧、发人深省的语录。《论语》集中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首先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仁”;其次是人格的塑造即自我修养;再次是学习;最后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论语》中的思想博大精深,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用简洁的语言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朗朗上口的至理名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