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线上语文课程观摩心得体会

2025/09/22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线上语文课程观摩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线上语文课程观摩心得体会 篇1

9月26日下午,我和xx以及两位年轻教师xx、刘xx参加了xx区第十三轮数学“送培上门”第五次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依然在夏溪初中举行。

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全体学员、导师以及教研员近五十人参加这次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三个步骤:听课、评课和安排后期任务。

学员们先后听了两堂九年级的同课异构研讨课。分别是夏溪初中的浦波老师和湖塘实验中学的吴红芬老师执教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两位老师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利用三角板和圆规尝试性作图感知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向学生自我构建过程转变,建立数学模型。两位教师教风严谨,讲解细致、到位,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关注学生的学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大家呈现了两堂精彩的九年级的数学新授课,深得学员一致好评。

在接下来的评课议课环节,学员们结合自己教学实际畅所欲言,谈想法、谈感受、谈经验和困惑。教研员于新华老师结合这两节课诠释了切线长定理的引入与解决策略,于老师强调要重视初中数学的直觉教学,先有直觉再有抽象,自然过渡切入要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遵循人的认知规律,探究与接受并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解题策略,于老师同时指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专业储备要丰富,教学要富有艺术具有前瞻性。通过专家的引领,学员们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拓宽了视野,受益匪浅。

xx学校的导师刘老师肯定了上学期送培活动中所有学员积极参与、活动有成效,同时对这两节课作出中肯、客观的评价,并联系自身教学实际答疑解惑,指出对知识结构、思维方法集中训练纵向深入发展,让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最后刘老师对后期工作作出新的安排和部署。

线上语文课程观摩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4月5-6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在临沂九中举办的全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支玉恒老师等专家和名师的报告与展示课。名师们那从容不迫的、行云流水般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以及他们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独到又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都让我深深的为之折服。在受益匪浅的同时也有颇多的感触:

首先,是简约大气的课堂教学。用支玉恒老师的一句话就是:用语文手段解决语文问题。“凸显阅读教学实效,引领阅读教学方向”一幅显眼的对联让我不禁重新认识阅读教学。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本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也得到很好地体现。在两天的学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些语文课堂就是我们身边的课堂,没有过多地追求华丽的形式,也没有刻意去运用多媒体去冲击学生的视线,更没有过度追求课堂的热闹。在每节课堂上教师给了学生足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智慧飞扬地在文本中自由翱翔;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都注重了品词读句,而非大段大段的讲读和引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又如支玉恒老师和武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靠着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和一支粉笔伫立讲台,仍然能挥洒自如,神采飞扬。

其次,是教师的课堂语言。听他们的课,你感觉不到他们是在跟学生上课,而是一种心灵的碰撞。教师的语言直击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心灵在每一次对话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对学生的评价也不是简简单单的,顺着学生的回答,名师会有意想不到的评价。让学生听了心情愉快,让听课教师听了,若有所思。如王振会老师执教的《称赞》,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王振会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让学生个别朗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通过老师的点评,让学生注意读好“真能干”“一个比一个”这些重点词,在这里巧妙地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老师引导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一个比一个聪明,一个比一个勇敢”,再让学生照此说“一个比一个……”说句子,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也特别扎实,切实体现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性。面对学生那生动有趣的`语言,使课堂充满情趣。面对学生那脱口而出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的课堂生成让在场的每一个老师折服。我常常感叹自己的课堂太过单一和枯燥,我想教师的课堂语言真是太重要了。

另外,就是教师语言的幽默风趣,如虞大明老师的报告以及所执教的《祖父的园子》,都是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学到了很多方法。武琼老师虽是已退休的老教师了,但话语间依旧是活力四射,课堂上更是魅力无穷。

再次,是教师的随机应变。

听这些老师的课,我常常觉得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记笔记。因为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让人很意外,课外知识的收集很丰富。不仅教给学生课本知识,更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让人觉得他们并没有事先设计好教案。对于学生的不同声音,他们都能巧妙的应答。尤其是支玉恒老师的课,更是让人带着无限的期待,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一波三折却又波澜不惊的大师风范,让人连连佩服。讲《地震中的父与子》,更是问出了一个看似不着边际的问题:你觉得这篇课文的题目怎么样?可不可以改一改改成什么当然,这从中也看出了支玉恒老师的对教材的把握,甚至是超越了教材。

一节节精彩的课听完了,但是脑海里的一个个精彩的片段还让我久久回味无穷。

是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的课堂教学可以说诠释和演绎了什么是“精彩”。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学习的大好机会。参加了这次活动,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他们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重新认识了阅读教学,指引了我在阅读教学中的方向。这样的课堂也给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因为有他们在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线上语文课程观摩心得体会 篇3

10月28日,青龙小学开展了小学高效课堂课即(两辅一主六步)教学改观摩课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彭吉芳老师、杜朝娥师等四个老师的课之后,收获颇多,尤其是她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的剖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当我听着这三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走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彭吉芳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怀。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有声有色地学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彭吉芳老师所执教的《麋鹿》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四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找准了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而也给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极大空间,学生的讨论有理有据、精彩纷呈;此外,胡纯才老师还善于开发课程资源,有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一日听课所得又岂止以上几点,但我想,光是这几点,是我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深刻领悟的。

线上语文课程观摩心得体会 篇4

xxxx年3月22日和23日,我校组织我到婺源参加“教育新视野,第一届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江苏、南昌、万年的几位名师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因此,我怀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想法,带着理性的思考,欣赏了生动活泼的现场教学观摩活动,和精彩的讲座,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理解。下面是我就谈谈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在这次听课过程中,我感觉六位老师的课都注重了教学情境的设计。例如,李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中用了1+1不等于2的例子创设情境:1元+1角、1时+1分等都不等于2,这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又例如南昌右营街叶青老师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课:课前师生先热身互动,叶老师课前让大家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学生发表想法,各抒已见,在交流谈话中接近了师生的距离,同时为新课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他们的练习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数石柱、数旗杆、帮助青海玉树栽电线杆等,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江苏省东台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周卫东教师的`《认识二进制》这节课是所听这些课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一节课,同时也是我最有收获的一节课了。

李国英老师的教学方法多样,能用多种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问题;亮点多、口才好、算理清楚、语言精练、设计制作的课件恰到好处、课上也很精彩。应该说,李老师的功底之厚,能力之深是显而易见的。李老师的计算课,总是能深挖算法、算理,深究其规律,领会其方法,训练其思维,让学生找到恰当的方法并且学得很明白、很透彻,学到的本领一生受用不尽。好的计算课能让学生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能培养学生归纳、推导、总结等能力,是新知识的巩固与深入。

华应龙老师是我敬佩的一位特级教师,不仅因为他精彩的课堂,更因为他高尚的人格。他执教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游戏公平》,并做了报告《师者若水》,华老师爽朗的笑声、幽默的话语、大气的设计以及课上师生其乐融融景象还是让人回味无穷,而听他的报告后更为他那“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的境界所感动。他在报告时自称“功力不够”,他在思考“当把自己的算盘打乱的时候,怎么去调整,上得非常成功。

回想起来,自己有时的教学,只注重了学生的成绩,也就是只注重了结果,缺少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听了这些老师们的课及报告后,感觉到今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也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这样让学生学得轻松快活、学的生动有趣。

比起这些专家老师,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有待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遇到有问题积极向其它骨干专家教师请教,经常总结反思,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看来,名师、专家之所以成名、成家,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对工作的深入研究程度可想而知的,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平常我太不注重学习与反思了,把公开课当负担,把工作当公式,因此我今后还要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