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台阶》说课稿

2025/09/23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台阶》说课稿(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台阶》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台阶试验是九年级中考体育考试科目之一,占分较重,训练较难。台阶试验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数。台阶试验指数值越大,则反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越高,反之亦然。具体情况视被测人的身高、体重和肺活量而定。经常参加有氧代谢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其表现为在完成台阶试验定量负荷工作时脉搏搏动次数下降,在试验结束后脉搏的搏动次数恢复到安静状态使用的时间缩短,台阶试验指数增加。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学生比较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运动动作,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多种运动基本技能,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专长,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依赖性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和他人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三、教学目标

1、技术技能目标:掌握台阶试验练习方法,并能测定自己的脉搏指数。

2、情感目标:通过有效的学习练习,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完美的身材,建立自信心,享受成功的乐趣。

3、教学重点:上下台阶,膝、髋关节都应伸直

4、教学难点:跟上2秒上下一次的节律进行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前准备:

(一)、课堂常规

1.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场地

2.由体育委员集合清点人数,向老师报告

3.师生问好

4.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及目标

5.安排见习生,准备上课

(二)、准备活动

1.围绕运动场慢跑两圈

2.徒手操:

A.头部运动

B.扩胸运动

C.振臂运动

D.体转运动

E.腹背运动

F.弓步压腿

G.侧压腿

H.活动踝腕关节

环节二、知识呈现:

1、动作名称:台阶试验

2、测试方法:初中男子台阶高40厘米,女子35厘米,做踏台上下运动,测定测验前安静时的脉搏。上下台阶的'频率30次/分,节拍器的节律120次/分,按节拍的节律完成。

3、动作要领:从预备姿势开始,1被测试者一只脚踏在台上,2踏台腿伸直成台上站立,3先踏台的脚先下地,4还原成预备姿势。上下一次的速度2秒,时间3分钟。做完后,坐立测量运动后1分至一分半钟、2分至2分半钟、3分至3分半钟的3次脉搏。

4、动作重点:上下台阶,膝、髋关节都应伸直

5、动作难点:跟不上2秒上下一次的节律进行

环节三、新知巩固:

1、教师指导学生

2、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做法

3、教师指导学生集体练习

4、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

5、对学生做出鼓励和表扬,提出希望

环节四、课堂小结:

1、集体集合放松

2、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情况

3、布置课外练习

4、师生下课

环节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看示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方法学习了台阶试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练习,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动作不到位、不能坚持练习,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台阶试验的重要性,应在以后的课上多强调七重要性及多示范指导。

《台阶》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台阶》是一篇以父亲为描述对象的短篇小说,现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本文以父亲为主要描述对象,但此文并非表现父亲的作品,而是在表现一代农民形象,具有农民的老实厚道、要强、勤劳、朴实等品质外,这位父亲更是一个用劳动证明自己存在价值从而赢得别人尊重的人。这一点也正是他有别于普通农民之处。另外,全文以儿子的眼光关照父亲,除饱满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间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时代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

二、说教法

从台阶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切入,了解内容,初识人物,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读。在合作探究中相机点拨与引导,使学生更深地理解文章主题。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反复读小说文本,充分地熟悉情节,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长和离学生生活较远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

三、说学法

《台阶》是一篇语文平实但内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对它的主题有着不同的解读,特别本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农民,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流程

(一)导入:由台阶的图片导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再引入课文,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

(二)初步感知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几种台阶?

2、台阶是不是作者此文描述的主要对象?

(这个步骤,使学生明白全文围绕父亲与台阶的关系展开,为后面的深入探讨做好铺垫)

(三)揣摩妙点

从父亲与台阶的关系入手进一步揣摩文章的妙处。

1、父亲与三级台阶的关系(由此导出父亲造新台阶的愿望)

2、父亲与九级台阶的关系(由此步骤引导学生分析造台阶准备的辛苦,体会造好后感觉的.不自在,并最终自然引出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四)探究主旨

新台阶造好了,父亲为什么不自在了?

(在学习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劳动是父亲的生命,他用劳动证明自己的价值,赢得他人的尊重)

(五)拓展

作者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塑造父亲的?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探寻,以朗读后品析的方式进行,注意体会敬佩与辛酸两重情感)

《台阶》说课稿 篇3

《台阶》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台阶》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台阶》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台阶》,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小说以“台阶”为线索,叙述了一位勤劳“父亲”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己的三级台阶的房屋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这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与同情,是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透视那个特殊年代中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台阶》正是诉说着处在社会底层的“父亲”们的辛酸与追求。《台阶》一文,上承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主题和同册第五单元“感受亲情”的主题,后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体悟人生中的关爱与温情”的主题都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人文意识和情怀,他们是想启示学生只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富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关注社会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们。

二、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情感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具有传统美德的谦卑精神。培养学生面对人生困苦时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2、知识目标:

(1)理解、揣摩关键性的词语。像:“尴尬,微不足道”等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2)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怎样以“台阶”为线索,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深入实际、观察生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发表见解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父亲这个农民的典型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难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四、教法与建议

教法:诵读法、点拨提问法,情景设置法,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用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1、默读法:指导学生在课后熟读课文,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思想。

2、点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3、情景设置法:利用多媒体,图片等创设出文本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文情境中。

五、学法与要求。

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们的身影,今天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揩(kāi):擦、抹。凹凼(dàng):凹落而成的水坑。尴尬(gān gà):神色、态度不自然。烦躁(zào):烦闷急躁。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2、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从人物形象入手默读课文。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台阶高、层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2)、找出文章中表现了父亲的哪些品质?勤劳、朴质、善良、执着、抠门、小气。

抠门,小气是为了修屋,农村特定的环境逼迫父亲必须积铢累寸,一点一点攒钱,才能实现心中的目标。父亲身上有关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愚公移山的精神。

3、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得出结论。通读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点,可以解决文章的重点难点。幻灯片展示问题:(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很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新屋的`?每天捡砖捡瓦、塞角票、冬天砍柴卖柴,一点一滴的攒起来盖房子的钱。用这样的细节说明了父亲为建造新房的辛苦。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样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人也感觉不自在了。

师补充:新台阶砌好了,父亲的理想实现了,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同时也说明父亲身上具有的谦卑精神,他不愿意用高高在上的眼光去看别人。

(4)、可作者为什么要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而不去突出表现父亲的终年辛苦呢?师:台阶的描写由过去到现在,从旧到新,从低到高的过程就是父亲一生辛劳

的浓缩,从台阶上集中反映了父亲的各种品质。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拨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作者迫切希望落后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变,农民生活能够得到改观。

小结父亲的形象特点。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七、作业:

1、把课后词语加意思、造句写一遍。

2、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八、板书设计

台阶的意义:“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对高”

三级台阶老屋九级台阶新屋

要求:地位尊重

父亲形象:要强老实厚道

愚公移山的精神

坚忍不拔的毅力

台阶

嫌旧台阶低做新台阶

爱新台阶

颂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