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11的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11的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11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有关知识。
2、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3、使孩子了解自防自救知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事例《深水玩耍,水草缠身而亡》、寻找一些图片资料
一、活动导入
1、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现在是春末夏初,天气渐渐变得热了,你们热了怎么办?
2、去年有好几个小朋友因为天气热就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
3、教师:"你们喜欢游泳吗?会游吗?
二、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我们怎样才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
2、教育幼儿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3、教育幼儿在来园、离园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河游泳。
4、我们还小,很多小朋友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人不慎掉进河里、池塘、水井里等,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5、教师谈谈事例《深水玩耍,水草缠身而亡》这个悲剧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
(1)这几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
(2)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3)教育幼儿知道深水中经常有高大水草或大石块,若有水草缠身或被大石块夹住脚就会有生命危险。
6、观看溺水事件图片,请幼儿讨论说说应该怎么做?并引导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幼儿园11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学生应该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知道这些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读会写11—20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十,2个十是20。
过程性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与别人交流。
3、初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感知计数单位“十”和“一”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红花和智慧星。今天发言积极,声音响亮的小朋友,希望老师奖什么?师:老师告诉你,这样的一颗智慧星可以换得10朵小红花哦。师:现在,红花和智慧星,你更喜欢什么?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举行校运会了,你参加了什么运动项目呢?(生自由发言)师:(课件出示运动员号码)这是运动员号码,里面有你认识的数码?(生自由发言)师:如果你是体育委员,你会把这些号码排排队吗?你打算怎么排?(生自由发言,排完后顺着读,再倒着读)师: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认识11~20这些数宝宝。(揭示课题)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师: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参加校运会,黄老师告诉你们,在校运会上比赛得名次,除了得金牌、银牌、铜牌,学校还奖励一些学习用品哦。
1、认识计数单位“十”。
师:瞧,这是铅笔(出示12枝铅笔)谁来猜猜大约有多少枝呢?每人心里猜一个数。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让我们数一数)师:明明有12枝铅笔,为什么同学们猜出那么多不同的答案?(看不清楚)
师:谁能有好办法摆一摆,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有12枝铅笔呢?师:黄老师觉得,只要肯东东小手,动动脑,办法总会有的。下面,请拿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小棒,用12根小棒代替铅笔在桌子上摆一摆。(要求数出12根小棒,其余放在一边)
师:(操作反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生自由发言)师:(课件出示)同学们真棒!想出那么多不同的摆法,你觉得最好的是哪种摆法,为什么?
师:(小游戏)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好!(课件出示三幅数目相同,但摆法不同的小棒图,每幅都一闪而过,再让生猜猜每幅图上有几根小棒。)
师:为什么你们能很快地说出第三幅图上摆的小根是多少根?(生自由发言)
师:黄老师告诉你,通常把数出来的10根小棒用一根橡皮筋把它捆成这样的一捆。(师边说边演示,生动手捆桌面上的小棒。)
师:(课件动态演示)这一捆有几根小棒?一根小棒表示1个十,10根就表示几个一?我们把10个一捆成一捆,那就等于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讨论:现在谁能发现10个一和1个十有什么关系?(同桌讨论)
师:小结:不管是10个一还是1个十都是这捆小棒,因此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全班齐读)
师:“十”在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比如:一盒铅笔有10枝,是一个十;一盒钢笔有10枝,也是一个十;一筒羽毛球有10个……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
2、进一步认识十几。
师:(课件出示)这样的一捆小棒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课件出示):依次出示15、13、11根小棒,说一说:()个十和()个一是()强调:11这个数中的两个1表示的意义不同。师:你还能像这样摆出十几根小棒吗?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动手摆)
师:谁来说说你摆了十几?是怎么摆的?(先个别说,然后同桌互说)
3、认读20
师:(课件出示19根小棒)现在摆了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呢?
师:你能很快地摆出20根小棒吗?哪种摆法能清楚地看出这里有20根?
师:刚才只有一捆呀,怎么多了一捆呢?这捆从哪来?
师:(看着小棒图)两捆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全班齐读)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2~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4、唱歌谣,找规律,掌握11—20的组成。(课中放松)
师:现在黄老师临时把它编成这样的一首儿歌:(师起头,队伍越来越大)
一个十,一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一
一个十,二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二
一个十,三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三
一个十,四个一,合在一起是十四
一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五
一个十,六个一,合在一起是十六
一个十,七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七
一个十,八个一,合在一起是十八
一个十,九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九
两个十,零个一,合在一起是二十
三、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同学们真棒!黄老师相信这个队伍在校运会上肯定很出色。对了,奖品还有尺子哦。
师:(课件出示尺子图)咦!怎么怎么少了一些数?你能把少的这些数说出来吗?
师:同学们越往右读,你发现什么?(生:数字越来越大。)
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数数游戏,小耳朵要听清楚数数要求哦。(全班齐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师:这把尺子有魔力的哦!它不但会变,而且会提问题考考我们小朋友哦(课件演示:让学生根据尺子来回答问题。)
四、游戏练习,巩固新知。
1、趣味猜数字。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出智慧星后面的数。
2、小手翻翻。师:拿出数学课本,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讨论: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五、全课总结,延伸新知。
师:小朋友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数字宝宝?还学到了什么知识?(自由发言)师:其实,我们今天学的这些数在生活中也经常用,经常出现。(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数)请小朋友们课后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板书设计: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1个十和2个一组成12
20里面有2个十
幼儿园11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作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听说你们数数的本领特别强,以前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谁能按顺序说一说。(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次出示课件0、1、2、3、4、5、6、7、8、9、10或者10、9、8、7、6、5、4、3、2、1、0)
预设生1:0、1、2、3、4、5、6、7、8、9、10
预设生2:10、9、8、7、6、5、4、3、2、1、0
师:如果我们倒着(或者顺着)数一数,会数吗?
预设生:会
师: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边拍手一边数数。
预设生:10、9、8、7、6、5、4、3、2、1、0或者0、1、2、3、4、5、6、7、8、9、10
师:真棒,看来孩子们都会数了。谁知道十后面是几呀?
预设生1:11
预设生2:13
师:你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11—20各数的认识。
(师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全班齐读一遍课题)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对数字的记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过的知识要不断的巩固和复习,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这复习导入新课正迎合了课标,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师:下面请孩子们看大屏幕,这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这是谁呀?
预设生:喜羊羊和灰太狼
师:对了,就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仔细听,今天呀,羊村要开运动会了,你们想知道有几名运动员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依次出示运动员图片并配音乐)
预设生:1、2、3、4、5、6、7、8、9、10
师:一共有几名运动员?
预设生:10名
师:你们瞧,还有谁来了(课件出示村长的图片)
预设生:村长
师:村长要给我们每一名运动员发一面彩旗,你们说需要准备多少根小棒来插彩旗呀?
预设生:10根
师:我们来帮村长数一数一共需要多少根小棒,(课件出示10根小棒)像这样一根一根的数需要十根小棒,一边数一遍摆,你们会吗?
预设生:会
师:好……
幼儿园11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会念儿歌《蓝宝宝、黄宝宝》,能用蓝颜料和黄颜料调出绿色的颜料。
2.尝试用语言表达己探索过程和结果,体验自主探索奇妙的和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大家一起看表演教师躲在黑板后面,用自制的蓝宝宝、黄宝宝、绿宝宝头像表演,边念儿歌《蓝宝宝、黄宝宝》。
二、探索、操作
1、出示蓝、黄两种颜料。
提问:刚才的表演里,蓝、黄两个宝宝抱一抱就不见了,变成了一个什么颜色的宝宝呀?
2、谁能来当魔术师,变个绿宝宝呢? 把蓝颜料到进杯子里,再慢慢加黄颜料一边晃一晃杯子,使杯子里得出色的颜料为止。(请一名幼儿上来演示,教师在一旁指导。)
3、教师介绍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并提醒幼儿在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4、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说自己的操作步骤。并让动手能力好的孩子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孩子进行操作。
三、我是魔术师能变出绿色的孩子都是厉害的魔术师,说说自己的怎么变出绿宝宝的。(有些孩子是先倒蓝颜料,有些还子会先倒行颜料。)
四、学念儿歌《蓝宝宝、黄宝宝》在幼儿会念儿歌后,时间还充裕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幼儿创编一些动作或按照一定的节奏念儿歌。
五、活动延伸回家后运用家里有的不同颜色的颜料做实验,看看能变出什么颜色,来园时和大家一起分享。
幼儿园11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禁令标志和场景,猜测情节发展的可能性。
2、理解违反禁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
2、小动物也喜欢旅行,你们看!今天天气真好,谁出门旅行了?数一数有几只小猫?
3、教师小结:11只小猫高高兴兴地排好队,出门旅游,他们会去哪里,看到些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观看课件。
片断(一):摘花,重点观察、揣摩小猫的心态。
1、小猫们走呀走,来到花园里,花好多,真漂亮呀!其中一只小猫看到花园边上竖着块牌子,原来这是禁止摘花的标志。
2、理解禁止的意思,红圈里面一杠这个标志表示禁止做任何事情的意思
3、为什么小猫们看到牌子还要去摘啊?他们这种行为对吗?为什么?如果大家都乱摘花会怎么样?
小结:随便乱摘花会破坏我们的环境,所以大家都要遵守规则,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美丽又干净。
片断(二):爬树。
1、小猫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棵大树下,队长说“小猫们,在树下休息会,吃点点心吧”,其中一只小猫发现了树边上也有一块标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标志?
2、这个标记是什么意思?他们看到这个标记心里会怎么想呀?
3、到底他们会不会爬树,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4、小猫们爬上了树,吃起了点心,树被他们压的好疼呀,我们能不能像他们这样做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你们猜猜看他们在树上会看到什么?
片断(三):进袋子、做苦工。
1、他们看到一个大口袋,大口袋里面会是什么呢?旁边的标志又有一个标志,你们猜猜会是什么标志。
2、看到这个标志之后,小猫们还会钻进去嘛?钻进去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3、小猫们为什么会被怪兽抓住呀?如果他们按标志的意思去做还会被抓住吗?
小结:我想小猫们一定很后悔它们当时的行为,如果它们当时都能遵守警示牌上的劝告,就不会发生被怪兽抓住的事情。那他们有没有办法逃出去呢?我们一起往下看。
片段(四):打败怪兽。
这是什么标志呀?怪兽会进木桶里吗?
片段(五):回家。
1、它们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做的?
2、为什么这次,它们听从禁止令的劝告呢?如果横穿马路,会发生什么事呢?
3、小结:经过前几次违反规则,造成后果,它们经受了教训,
所以在当它们来到一条宽宽的马路,看到路边竖着一块“禁止穿行”牌子,这时11只小猫都没有横穿马路,乖乖地爬上天桥,安安全全地回到了家里。
三、完整欣赏故事《11只小猫做苦工》。
完整欣赏故事。
复习故事中出现的标志,知道这些标志都是禁令标志。
四、扩展联想。
提问: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禁令标志?为什么要有这些标志呢?
小结: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自己做的事情,也违反了一些规则,从今天起我们来比比看,看谁是个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我在设计绘本教学《11只猫做苦工》前,首先针对幼儿守规则情况进行调查,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此绘本所富有的教育内涵,力使自然地渗透教育幼儿要注意警示牌,禁止的事情不能做的道理。并且我在教学设计中,做了两个版本的课件,给孩子以更大的想象空间,让孩子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又注重了故事的连贯性,让孩子能充分的自主讨论与思考、发表意见。
其次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气氛活跃,孩子思维敏捷发散。活动始终坚持以孩子为主体,整个活动气氛热烈、轻松自然。我有效利用绘本有趣、悬疑的特点来勾起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未知的事件大胆表达,孩子们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大胆表达分享,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孩子的发散思维得到充分锻炼。
再次注重孩子的语言表达和完整讲述。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幼儿连贯的讲述。教师的提问有层次,引导幼儿逐步理解和表达,符合大班幼儿的语言教学的目标,对于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好处,还有助于其思维的连贯性的养成,语言的完整性讲述。在出现争议性回答时,我都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在教育幼儿要遵守社会规则,爱护花草的道德教育做到了“润物细无声”效果,孩子能明白的说出小猫这样做破坏了草地,也违反了社会规则,还有很多孩子有着不同的理解表达,我在尊重孩子思想的同时,帮助孩子们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树立正确观念,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的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