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2025/09/24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动物外形的美和捕食动作的敏捷利落。

2.了解对陌生事物观察的顺序(由表及里)。

3.知道只有细致观察,才能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二、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孩子们,认识老师吗?想认识老师吗?那认识一个人首先要干什么?(看她的长相,也就是观察她的外貌。)那老师站在这里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看来你们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孩子,有一个小朋友也跟大家一样,看看善于观察的他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15课《搭船的鸟》,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课题写到黑板上。板书课题:搭船的鸟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要想读懂课文首先要过字词关,那接下来老师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打败拦路虎?

1.出示字词,认读。

船舱船篷蓑衣摇橹(船)

彩色翠绿翅膀长嘴漂亮(鸟儿的外形)

冲进水飞起来衔着鱼吞下去站在(翠鸟捕鱼)

2.善于观察的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二)精读悟法

1.课文的题目是《搭船的鸟》。这只搭船的鸟叫什么名字?(翠鸟)这个名字,作者是怎么知道的?

(母亲告诉我)

原来,不懂就要问,用耳朵听,也是留心观察的.好办法。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能认真听老师讲,能遇到问题就问。

2.关注翠鸟外形(第一印象)

(1)我是怎么注意到这只翠鸟的?

(看到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雨停了,满眼的青翠,作者可以观察的东西很多啊,为什么偏偏是这只小鸟进入了作者的眼中?(彩色的、漂亮的)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么描写这只小鸟的漂亮的?用笔把相关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

(彩色、美丽、翠绿、蓝色、红色……)

(3)如果老师把这一段改一改(去掉具体描写),你觉得怎么样?(体现不出翠鸟的美了)成为一只普通的鸟,也许作者就不会去留意它了。所以,观察的第一步,就是做个有心人,去留意一些身边好看的、好玩的事物。

(4)那只彩色的小鸟有多美丽?你能看着图片来说一说吗?(学生说话)

(5)出示课文。你看,作者是从它翠绿的羽毛、蓝色的翅膀、红色的长嘴等几个方面来写它的美丽的。所以,要把翠鸟的外形特点写的很具体,光留意够不够呢?因此我们需要细致地观察它。

板书:细致观察

(6)小结:正因为这只小鸟很漂亮,所以作者才注意到了它。对于一个陌生的事物,我们总是先关注它的外形,这就叫第一印象。

(7)朗读指导,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把你对这只翠鸟的认知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3.关注捕食动作的利落(第二印象)

(1)如果这只小鸟在船头上停了一会儿就飞走了,作者可能很快就把它忘了。可是,就在作者想的时候,这只小鸟又干什么了?(到水里捕鱼)

(2)翠鸟是怎么捕鱼的?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它同学拿起笔,把动词找出来。(冲、飞、衔、吞)

(3)读着翠鸟捕鱼的这些动作,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它吗?或你想对它说些什么?(你怎么知道水里有鱼的?翠鸟,你的动作真快啊!我特别崇拜你!……)

板书:动作利落

(4)动作的利落,是这只翠鸟留给我们的第二印象。再次齐读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细致观察之后对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描写。

(5)引读:看着翠鸟这么潇洒地捕鱼,我听到母亲告诉我——我想到了——

4.小结:

(1)著名作家郭风在去乡下的船上,看到了一只搭船的鸟。作者是怎么注意到它的?(漂亮的外形引起他的注意---第一印象)

(2)除了外形,作者还观察了它的什么?(利落地捕鱼:第二印象)所以,这只搭船的小鸟,就留在作者心里了。

(3)那么,作者为什么先写翠鸟的外形,再写它的捕鱼呢?可不可以倒过来?(不可以,人们观察事物的顺序,都是由表及里的)

过渡:只要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下来我们再读郑振铎的《鸬鹚》,进而掌握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

(三)略读得法

1、读《鸬鹚》,鸬鹚给作者留下的第一映像是什么?你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

2、第二印象:

(1)继续读课文,鸬鹚留给我的第二印象是什么?

(2)找出描写鸬鹚和渔人动作的词语,想象鸬鹚捕鱼时的场景。

(3)翠鸟和鸬鹚都是捕鱼高手,那它们的捕鱼有区别吗?

(四)小结

生活中这样的动物、植物、美景有很多,需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从而进行留心观察并能够及时的记录。

三、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鸬鹚

第一印象:外形美丽整齐待命

第二印象:动作利落动作娴熟利落

由表及里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篇2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统编教材中首次呈现的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观察”。本单元语文要素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搭船的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作家郭风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重点描写“翠鸟外形的美丽”和“翠鸟捕鱼动作的敏捷”。作者用他善于观察的眼睛,细致有序的描写手法,让我们看到了一只美丽又充满灵性的翠鸟。

作为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体会“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进行的细致观察,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本单元序列性强,考虑到三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教学时可以提供“观察记录单”,动物视频、图片等,引导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观察,为习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9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9个词语。

(二)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外貌所做的观察。

(三)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尝试观察身边的事物,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单,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1、提示习作单元,学习篇章页。

启发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五单元是个很特殊的单元,这是一个习作单元。读一读篇章页,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单元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2、浏览单元目录,明确单元学习要求。

(1)教师引导:就如篇章页所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浏览目录,你发现本单元的文章作者都观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物?引导学生浏览单元目录,了解本单元课文的观察对象和单元习作内容。

(2)教师小结:这个单元,我们要通过学习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来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还要学习观察,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只要留心观察,你也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美。

3、导入《搭船的鸟》的学习。

(1)板书课题,引导读题:搭船的鸟。(板书课题时在田字格内范写“搭”字,指导识记书写)。

(2)教师引导:这只会搭船的鸟可能是一只什么鸟?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3)指导正确书写“翠、羽”。

引导观察“翠”和“羽”,发现“翠”的上部和“羽”的不同之处;重点指导“翠”的书写:“羽”字头,但是“羽”的第一笔、第四笔都去钩。

4、引导据题质疑,教师归疑。

(1)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教师归纳学生疑问:作者观察到的究竟是一只怎样的翠鸟?它为什么要搭船?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察结果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读课题时提出的两个疑问。

2、初读反馈。

(1)检查词语“父亲、嘴巴、沙啦、鹦鹉、静悄悄”的认读及“嘴、亲、父、沙、啦、响”等6个字的书写。

指导要点:读准多音字“啦”。随机指导“嘴”字的书写:“口”窄小,底部在横中线;“此”宽扁,“角”窄长。

(2)引导交流: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鸟?你知道它为什么要搭船了吗?

交流中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翠鸟外貌美丽、会捕鱼,很聪明。

3、默读课文,聚焦“观察”,了解观察结果。

(1)借助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默读思考: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预设:①翠鸟。引导学生读读找到的句子、段落。

预设:②船夫。指导学生读好“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注意停顿。)

拓展:课文中还有很多和“船”有关的词语,出示——

船头船篷船橹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指出图片中的“船篷、船橹、船头”。

预设:③雨。读读相关句子,了解作者还在用“耳朵”观察。

(3)教师小结:我在平常的一次去乡下的路上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物,重点观察了翠鸟的外貌和捕鱼时的动作,还知道了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随机板书:看、听。

4、指导书写“母亲、外祖父、雨点、船夫、用力、船头、翠鸟”等7个词语。

(三)了解“我”对翠鸟外貌所做的观察

1、学生按照提示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学习提示: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翠鸟?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预设1:从描写颜色的词语中看到了一只漂亮的翠鸟。

(1)引导学生关注描写颜色的词“彩色”“翠绿”“蓝色”“红色”,感受色彩的艳丽。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作者观察了翠鸟不同部位(羽毛、翅膀、长嘴)的颜色。

(3)朗读感受翠鸟的色彩艳丽。

预设2:从“比鹦鹉还漂亮”这句中感受到翠鸟的漂亮。

(1)引导观察鹦鹉:鹦鹉不同部位的颜色是怎样的呢?出示鹦鹉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鹦鹉不同部位的颜色。

()的羽毛的.()翅膀

()的长嘴()的()

(2)教师小结:我们学着作者的样子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了鹦鹉各个部位颜色的不同,感受了鹦鹉的漂亮,翠鸟可比鹦鹉还要漂亮!

(3)朗读感受翠鸟的色彩艳丽。

3、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翠鸟的美丽。

4、指导书写翠绿等2个词语。

(四)了解“我”对环境所做的观察,进一步感受翠鸟的美丽

1、启发思考:作者是在去乡下的路上见到这只美丽的翠鸟的,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是一趟怎样的旅行?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预设:这是“平常的旅行”。

引导抓住“天下着大雨”、雨点“沙啦、沙啦”地响、“坐在船舱里”体会旅途的平常,了解作者对环境所做的观察。

3、教师引导:就在这平平常常的旅途中,一只漂亮的翠鸟突然出现在我的船头。(出示插图)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突然出现在船头的翠鸟带给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带来的惊喜。

4、朗读第一、二段,感受翠鸟的美和给自己带来的惊喜。

5、教师小结:一次平常的旅行,却因为有了翠鸟的出现变得趣味盎然。

(五)尝试观察身边的事物

1、出示不同类型、不同姿态的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貌。

2、引导学生同桌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

3、写一写:把自己的观察成果写一写。

4、全班交流,反馈评价。

引导评价:你最喜欢哪个同学笔下的小动物,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将评议重点放在有没有对小动物的外貌进行细致观察。)

5、课后延伸:课后观察一种小动物的外貌,用关键词或短语把自己的观察所

得记录在“观察记录单上”,也可以用照片、视频来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

(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了作者对翠鸟外貌所做的观察,感受了翠鸟的美丽,也初步体会到留心观察的好处。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感受作者对翠鸟动作的细致观察。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书写羽、翠两字。

3、学生反复诵读,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4、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音频、翠鸟捕鱼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讲到作者和妈妈坐船到外祖父家去,接下来我们一起搭上作者的船去看看沿途的风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搭船的鸟》

(二)初读课文,感受情感。

听朗读,思考问题:

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生答)

雨天船上的场景、翠鸟的外貌,以及翠鸟捕鱼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样的鸟?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吧!

这是一只比鹦鹉还漂亮的鸟。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补充翠鸟的相关知识。

再次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出喜爱之情。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4、那么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捕鱼)

5、翠鸟捕鱼的情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动作敏捷)

6、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从“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体会翠鸟的动作敏捷。

7、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更加具体的理解翠鸟的身手了得。

8、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之一。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四)扩展延伸

指导写作手法的运用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六、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羽、翠”

2、教师指导书写,学生练习

七、作业布置

1、请写一个有关翠鸟的谜语,表达你对翠鸟的喜爱。

2、留心观察一种自己熟悉并喜爱的鸟,抓住它的外形、觅食栖息、飞行中的一个方面,用一两段文字描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