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提醒幸福》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提醒幸福》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提醒幸福》教案 篇1
小学《提醒幸福》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提醒幸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提醒幸福》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提醒幸福》一课是职高基础版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理性的散文。这篇课文针对生活中人们过多关注风险,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勇敢地提出勿忘幸福,提醒人们什么是幸福,告诉人们如何寻找幸福、享受幸福、珍惜幸福,启示人们进而去创造幸福。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要提醒幸福”。
二、学情分析
职高的学生,学习基础和逻辑分析能力相对来说稍有欠缺,需要教师的辅导;尤其是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经历了他们自认为“失败”的中考,学习情绪略有消沉,教师有必要鼓励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尽全力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和课文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2、体会幸福之所在,学会“提醒幸福”,从而珍惜幸福,享受幸福。
四、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我们强调,职高语文教学,应贯彻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师生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去发现、探究、创造、生成,教学相长,完成人本塑造,达到教学目标。
2、说学法
新课程积极倡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在不停地与教师、与学生、与作品、与生活对话中,就会不断地使自己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就能凸现自己作为言语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五、教学过程
(一)、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
(二)、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生活中的幸福
(三)、新课学习
1、教师引入
什么是幸福?怎样享受幸福?幸福为什么要提醒?人的幸福观,应该是什么样的,请您打开课文仔细品味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不经过教师“传递”,直接去阅读文本,达到对文本的自我理解与感悟。
2、对话交流
①、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请同学们用“幸福是……”的肯定判断句式,改造课文中的相关语句。看看课文中有多少个句子可以被改造。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或个体)的互动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群体学习活动。学生与学生对话,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良好作用。因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趣味、看问题的角度等的不同,学生对文本思想和言语的感知不同,让学生相互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思考、疑惑等都说出来,甚至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辩,都非常有利于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和学习品质的锻炼。
②、师生之间的对话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一遍,思考前面提出的三个问题:什么是幸福?怎样享受幸福?幸福为什么要提醒?并寻找作者给幸福下的定义与解说,每人至少找出三条。让学生仔细品味作者的幸福观,进而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设计意图: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交流活动。教师虽已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唯一传授者,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服务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设问题情景,围绕主题不断引出对话话题,与学生公平辩论,采用一切机智和手段,最大程度地激发起他们的强烈对话欲望,激发起他们的'问题观点交流冲动和热情。
③、师生与作品对话
话题1:文章题为“提醒幸福”,为什么在开头部分写了相当篇幅的“提醒苦难”?这一部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话题2: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毕淑敏却只是要大家及时把握幸福,享受幸福,那么她是不是只看重眼前的欢乐,而不去管将来的愁苦呢?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习语言,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学习文本,不仅在借助文本学习语言,同时也在学习作者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技巧,学习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探究其写作文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其目的在于超越文本,理解作者的幸福观,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3、链接生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话题:
话题1:有这么个笑话,从前有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开伞铺,大女儿开染坊。天晴了,老婆婆要着急,因为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下雨了,老婆婆又要着急,因为那个开染坊的女儿会晒不干布。后来有人对老婆婆说:“你真是幸福啊,天晴了,你的大女儿赚钱,天阴了,你的小女儿能赚钱,你真是幸福的老婆婆呀。”老婆婆自己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开始天天快乐了。
本来觉得很伤心的事,换个想法就不同了,你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事?
话题2:作家说幸福的感觉只在心灵,享受幸福要着眼于眼前的欢乐,那么当前的幸福感受和长远的理想有什么关系呢?还要不要去追求未来呢?
话题3、请同学们课间十分钟用“幸福像……”的句式说一个比喻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话题来引导学生学会由课本向课外阅读迁移,由课堂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迁移,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走进生活,与丰富多彩而复杂纷繁的现实生活直接对话交流,从生活中筛选和获得活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又超越现实生活,走向现实与艺术结合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好天地。
小学《提醒幸福》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查工具书,积累掌握下列词语。
姗姗 怅然 甘霖 希冀 踌躇 枕戈待旦 惴惴不安 谆谆告诫 无足挂齿 南辕北辙 瞻前顾后 相濡以沫 熠熠夺目 袅袅婷婷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排比句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和感悟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三)德育渗透点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幸福、珍惜幸福,树立起人生正确的幸福观。
(四)美育渗透点
辩证地看待问题,敏捷、正确、深刻和完善地认识事物,感受智能美。
二、学法引导
运用讨论法,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再用朗读法体味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最后通过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认识作者.写作的出发点——现实生活中提醒灾难的现象太普遍,有必要医治人的心灵和习惯性思维。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希望人们更多地享受幸福、珍惜幸福的感情,我们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体味文中关键词句,特别是其中的比喻句、排比句的方法来解决。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
①生字词;
②画有半杯水的图画;
③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开始上课时请同学们谈他们体会到的最幸福的一件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课后摘抄有关幸福的名言。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生活洒满阳光,充满幸福,同学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无疑不止一次地体会过幸福,老师想先听同学们谈谈你体会到的最幸福的一件事(要求简洁作答)。
同学们所说出的这些,已经够多,够幸福了。还有没有我们没有体味出的幸福呢?什么是幸福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散文《提醒幸福》。
(二)明确目标
1.掌握自读提示中列出的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着重体会比喻句的`含义。
3.把握作者倾注于文中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幸福的含义。
(三)自读指导
1.扫清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快速阅读课文,注意理解下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姗姗怅然甘霖希冀 踌躇枕戈待旦惴惴不安谆谆告诫无足挂齿南辕北辙瞻前顾后相濡以沫熠熠夺目(少)袅袅婷婷
2.朗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准字音,准确把握语气语调和感情。
3.在朗读的基础上,同学们讨论。
(1)文章的标题是“提醒幸福”,“提醒”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提醒”本来的意义是“从旁促使别人注意或指点别人”,在这里的含义是“自己千万注意”。
(2)我们习惯于“提醒灾难”的结果是什么?找出关键的词语和句子。
词语:忽略、枕戈待旦、祈盼、辜负、姗姗、怅然
句子:
①灾祸似乎成了提醒的专利,把提醒也染得充满了淡淡的贬义。
②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总结:这些习惯中的提醒,使我们懊丧,错过了应享受的快乐和幸福。从此,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幸福,提醒幸福。
(3)幸福到来的时候,我们充分享受幸福就行了,为什么还需要提醒呢?找出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来体会。
词语:谆谆告诫 无足挂齿 南辕北辙 标本
句子:
①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②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的训练。
③人们常常只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时,拣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她。
④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总结:幸福稍纵即逝,我们要提醒、警觉,还要有敏感的心灵来感受,作者说得多么形象生动!
(4)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享受幸福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完”,勾画出下列语句来认真体会。
词语:悄悄地扑面而来,平和之心、朴素、在暗淡中降临、乔装打扮、茸茸的绿意、香喷喷的面包、不要踌躇
句子:
①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②我们要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
③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④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总结:在这一部分里,作者使用大量的比喻句、排比句和排比段,倾注了她全部身心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享受更多的幸福。通过细致的阅读体会,我们对于幸福的理解扩展了,加深了,幸福已经不再仅仅是得到和收获了,它还应包括失败、挫折、给予和奉献等等,而且后者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幸福的名言,不少于三则。
(五)随堂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并释词。
1.怅然
2.惴惴不安
3.谆谆告诫
4.相濡以沫
二、作者认为幸福是有它的征兆的,请选出不属于征兆的一项 ( )
A.幸福和灾难同行,痛苦之后必有幸福。
B.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
C.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它披着本色的外衣。
D.幸福伴随健康的心理而来。
三、提醒是多方面的,或提醒灾难,或提醒幸福,作者却大声疾呼提醒幸福,这不片面吗?为什么?
小学《提醒幸福》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幸福”的含义,认识到幸福就在身边,学会发现并珍惜生活中的小幸福。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幸福瞬间,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幸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感恩与分享,让幸福成为生活的常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幸福的真谛,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幸福。
难点:引导学生将对幸福的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学会提醒自己和他人幸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幸福瞬间的图片、视频)
《提醒幸福》课文打印稿或电子文档
学生分组材料(用于小组讨论)
幸福日记本(每位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简短而温馨的故事,如“小兔子找到幸福”的寓言,引出“幸福”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呢?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发现过幸福的瞬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提醒幸福”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提醒我们珍惜幸福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并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
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提醒我们要幸福的?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分段阅读:选取课文中的几个关键段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阐述幸福的。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该段落中幸福瞬间的理解和感受。
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幸福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0分钟)
幸福瞬间分享:请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幸福瞬间,可以是家人的关爱、朋友的`帮助、老师的鼓励等。
观看视频/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幸福瞬间的图片或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幸福宣言:引导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幸福宣言”,表达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5分钟)
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强调幸福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珍惜。
作业布置:
完成一篇题为《我的幸福瞬间》的小作文,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一个幸福时刻。
每周记录一次“幸福日记”,记录下自己一周内发现的幸福瞬间,并尝试提醒家人或朋友也去寻找和珍惜幸福。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幸福的内涵,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幸福、珍惜幸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课堂充满温馨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