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

2025/09/24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春天的雨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课题虽为“春天的雨点”,但内容并非写春雨,而是借春雨向我们讲述一件发生在春天里的平凡而感人的故事:乌罕娜老师为上课走神的学生达丽玛补课并冒雨护送她回家,达丽玛感受到老师的'爱以后,不仅认真听讲,而且在第二天早晨为老师送去了雨伞。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文章围绕两条线来写:一为达丽玛“溜号”——“羞红”——“发誓”——“专心”——“感动”——“送伞”;二为乌罕娜老师“发现”——“补课”——“放心”——“护送”——“感动”。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将师生间细腻、真挚的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目标:

1、识字15个,认识多音字“调、蒙”。写字11个。

2、练习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激发学生爱师之情,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借助描写乌罕娜老师言行的语句,体会达丽玛的变化,感悟老师对学生无私而真挚的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并使学生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春天的雨点儿,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的生机,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这段话。懂得“春天的雨点”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拼音、字词卡片。

2、课件。

课件1:空中——春雨绵绵,配雨声;地上——绿草茵茵,野花盛开。

课件2:乌罕娜老师上课、补课、冒雨护送达丽玛回家的情景图。

课件3:课文插图配动态的春雨降落(雨滴由普通型逐渐过渡到心形、配雨声)。

课件4:动态演示“溜、忍、蒙、蓬”这4个易错生字的书写过程。同步配画外音:“溜”字不要丢了点;“忍”字刀上要加点;“蒙”字中间不要少一横;“蓬”字是上下结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1,谈话揭题。绵绵的春雨,如针如丝,轻轻地滋润着大地,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听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春天的雨点》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桌合作,互查课文朗读。比比看,谁能帮助对方,谁能赢得对方的赞赏。

(1)学生互读互查互教,教师巡视。

(2)了解情况,给予鼓励。检查结果如何,如果你的同桌把字音都读准了,就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夸夸他。

2、落实识字情况。同学们互相检查朗读时,你发现哪个字音比较难读,哪些词语容易读错?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举起相应的字词卡片,让其带读,并相机指导多音字“调、蒙”的正确读音。)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春天的雨点》是浙江省小学义务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人记叙文。文章记叙了乌汉娜老师为上课走神的学生达丽玛补课并护送她回家的事,赞扬了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这位学生的崇高的职业道德。

2、教材特点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两条思路写。一为达丽玛“走神→“知错后悔”→“发誓”→“专心”。二为乌汉娜老师“发现”→“补课”→“放心”→“护送”。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文章对乌汉娜老师这个主要人物,主要通过外在行为、语言、神态来描述,很少提及她的心理活动、思想认识。要让学生感受到乌汉娜老师的优秀品质有一定难度,需作推测和想象,才能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

3、重难点分析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运用读书记号阅读课文,本课中将继续进行训练。课文中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崇高精神是本课的中心,故本文的重点是抓住描述乌汉娜老师的有关句子来了解乌汉娜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优秀品质。同时,文中对达丽玛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述也不容忽视。达丽玛从走神——专心致志听讲这一变化的过程,恰恰具体地反映了乌汉娜老师付出的爱产生的巨大作用。文章的难点是课文结尾部分的理解。它以散文的笔调,以象征、比喻的手法点出主题,总结全文,含义深刻。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掌握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3、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读书记号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的词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的点睛之语。

四、教法、学法

教法:以读代讲、读写结合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中来,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

学法: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探求新知,在自学的基础上能质疑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身的语言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教学设计

《春天的雨点》是一篇歌颂老师的文章。语言朴实清新,但人物形象相当丰满。要让四年级学生在这些看似寻常的事件中体会到老师的关心爱护,需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仔细品味,体会含义。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落的基础上,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下面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句。

读课题后,要求学生快速找到课题所在的句子。出示重点句:“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围绕重点句分两步走:

1、让学生质疑。通过质疑理解“萌发”、“生机勃勃”的意思,读懂第一个春天的雨点指春雨。

2、设疑:为什么说“春天的雨点仿佛落在达丽玛的心里”?这春天的雨点指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全文,引起悬念。

(二)抓重点词句,学习一、二自然段。

教师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找出最能表现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句子,并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2、达丽玛当时是什么表现?她会怎么想?用做好读书记号。交流第一个问题时,应抓住“发现”这个词语,能从42双眼睛里发现达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可以看出老师眼睛的敏锐和对学生的关切。让学生通过读、划、想、议,学会怎样质疑,为下文的学习作好辅垫。这个环节是“扶”的过程。案

(三)继续质疑,学习三、四自然段。

让学生先默读课文,了解乌汉娜老师是如何给达丽玛补课的,再让学生模仿上述的学法质疑问难,并用——?做好读书记号。教师用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用“——”划出最能表现乌汉娜教师关心爱护学生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达丽玛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读、划、想、议。

交流第2个问题时,插进有感情朗读训练,从达丽玛“发誓”及动词“印”让学生懂得乌汉娜老师的行为已经深深感动了达丽玛,她决心要专心致志地听课。接着,让学生继续寻找还从哪里看出达丽玛学习专心呢?从达丽玛的行动上。但课文没有正面描述达丽玛是怎么做的,而是通过师生对话表现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针对“是的,她只听到……哪注意到闪电、雷声?”投影出示填空:“是的,她只听到,没听到,只看到,没看到。”针对师生对话,进行有层次的练读,通过“惊奇、激动”等词的`品味,让学生知道乌汉娜为了达丽玛的进步激动不已,她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了收效,从而感到老师对学生的爱。

(四)图文结合,学习第五自然段。

让学生看图学文,自学第三大段。读乌汉娜老师护送学生回家的句子,抓住动词,体会慈母般的爱。重点解决省略号的作用和重点句的含义。在这里可安排让学生练笔: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达丽玛会想(说)些什么?此处训练,不仅使学生对乌老师冒雨护送学生回家的精神由衷感动,认识到要专心学习,掌握本领才是报答老师的最好方式,而且读写结合,实施了有效的训练。

接着,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齐读重点句,讨论:春天的雨点指什么?草原上勃勃生机又象征什么?投影出示填空进行小结:春天的雨点比喻(老师对学生的爱),达丽玛在爱的滋润下,像草原上的春草一般(茁壮成长)。

(五)总结全文。

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你有没有像达丽玛这样的经历,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把自己的点滴体会写下来,做好读书笔记。

《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达丽玛上课走神,老师怕她落下功课就放学后为她补课。她看到老师认真的为自己讲课,嘴唇干了,嗓子哑了,就暗下决心好好听讲,连窗外下起雨都不知道。老师用衣服为达丽玛遮雨送她回家的故事。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生字15个,读准发音,记清字形。学习多音字“调、蒙”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用法。

2、学会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4、学习在学习阅读中联想,培养良好的想象能力。

5、积累词语,灵活运用。

6、能够具有根据需要搜集图片和资料的能力,并且学习整理资料、运用资料。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15个,读准发音,记清字形。学习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用法。

2、学会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能够具有根据需要搜集图片和资料的能力,并且学习整理资料、运用资料。

教具准备:

录相机、录相带、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录音带、生字卡片、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春天的雨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新课:去过草原吗?

2、老师做过度性引语:今天我们到大草原上去认识一个小女孩

3、出示课题:春天的雨点

二、讲授新课:

(一)观看影片,加强直观印象。

1、播放草原风景片。提要求:认真看影片中每一个画面,

2、看到这里,你认为草原的景色如何

3、大面积提问。

4、学生读书,老师巡视。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指学生回答。

4、指学生分段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1、经过刚才分小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出示挂图:看看图中人物,联想一下老师和唔罕娜在说什么?

3、课文讲了几件事情。

4、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老师巡视帮助。

5、小组内合作读最后四小节,读完后自己互相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6、读完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大面积提问)

三、课堂小结:

1、春天的雨点指的什么?

2、课文讲述了什么时间,地方的哪几件事情?(大面积提问)

3、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的写法,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春天的雨点》一课的生字。

二、讲授新课:

(1)巩固旧知识,

(2)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1、出示生字卡片:

2、随机抽一组学生读生字卡片。

3、出示词语卡片:

羔羊、朦胧、发誓、搂住、蓬勃等

4、全班齐读词语,指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认识新生字,

记忆新生字。

1、出示投影:羔、跪、号等

2、你认识这些生字吗?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3、指学生领读生字的发音。(老师着重指导“调、蒙”在使用中的发音)

4、对这些新生字你记忆的好方法是什么?先自己考虑,然后说给同位听一听!

5、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6、指学生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

(老师着重带领学生记忆“调、蒙”两个字)

7、在小组内进一步交流自己记忆困难生字的方法。(进一步巩固记忆方法)

8、老师根据学生记忆生字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

学习生字的书写方法。

1、学生独立看书,自己先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

2、指学生回答。(三类: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

3、出示这三种结构的生字

4、小组内谈论一下,这些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5、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指学生说说这几类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7、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

(老师范写,学生模写,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8、学生独立观察其他的生字自学写法,老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9、学生独立学习完毕后,老师根据巡视的情况,指学生上黑板范写。(出示小黑板)

10、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并且在组内评选“书写最棒”和“书写进步最大”的学生。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个生字,同学们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把这些生字写的十分规范,同学们在不断的进步,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努力,把生字写的更美观。

四、作业设计:

制作生字卡片,卡片能体现出用新字组的词语。

《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 篇4

预习提示

自渎课文,做好读书标记,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能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教学目标

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褐力”等词语,理解“竭力、发誓”等词语的意思。

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通过理解重点句从而理解课文。

能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的内涵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揭题

生齐读课题。

听录音朗读课文

听一听,课文主要讲什么事的呢?边听边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标上序号。圈出生字、新词。

分段,按“发现、补课、护送”的思路把课文分成三大段。

教学生字:a.读一读,检查。

自己送一两个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誓、竭)

自读课文

请同学自己再读一遍课文,用“——”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平时在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是怎么解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读完课文后,把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我们共同来研究。

讨论不理解的地方。

老师也有不理解的地方,课文主要写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为什么要以《春天的雨点》为题目呢?不过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了课文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分小组学习。

分工(自己把课文读一遍,找出最能反映出乌汉娜老师关心学生的句子用“~~~~”划出,告诉组内的同学你为什么认为这是重点句,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一个重点句进行研究。)

组内推选一个同学朗读重点句,选一位同学做说明理由,另两位同学进行补充。)

汇报交流(抓住重点句进行探讨学习)。

例乌汉娜老师从一双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的眼睛走了神。

说理由。

说一说怎样理解“走神”“发现”说明了什么呢?

从“发现”一词可以看出乌汉娜是个怎样的老师。

指导朗读。

(“乌汉娜老师让达丽玛坐在自己身边,像是对着42位学生,又开始讲课了。”

说理由。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

朗读指导。

(乌汉娜老师忘记了一切疲劳,心头一阵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我放心了……”

说理由。

从什么地方看出乌汉娜老师的疲劳?

这两处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后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乌汉娜老师怎么想的?

指导朗读。

21岁的乌汉娜老师解开蒙古袍的衣襟,把10岁的达丽玛楼在身边。在绵绵春雨中,她送孩子回到家里,然后转身走了。

说理由。

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

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

课前复习

说说乌汉娜是个怎样的老师?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感悟达丽玛的品质

朗读全文。

在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达丽玛是个怎样的孩子?”(知错就改)

用“~~~”划出最能看出达丽玛知错就改的句子进行研究、感悟、交流。

例:放学后,孩子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回家去,达丽玛低着头走进了办公室。

从什么地方看出达丽玛知错了?

达丽玛低着头走进办公室,她心里在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

达丽玛望着老师亲切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发誓”什么意思?

达丽玛的誓言是什么?

你从达丽玛的誓言中感悟到什么?

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发过什么誓?

指导朗读。

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隆隆的春雷声!

句式改变,给句子个说法。

达丽玛只看见,没有看见。

从这句中感悟到什么?

指导朗读。

领悟题意

课题中“春天的雨点”在课文的`结尾出现了几次?

怎样来理解“春天的雨点”?

为什么说春天的雨点会落在达丽玛的心里?

(感受老师的爱犹如春雨一般,滋润着孩子的心里,使新一代茁壮成长)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全课总结

课堂检测

填空(不重复,尽量用本课学过的词语)。

()的眼睛()的眼睛()的眼睛

()的春雨()的春雨()的春雨

完成课堂作业4、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