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650字
老地方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650字(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虫记》读后感650字 篇1
法国著名喜剧家罗丹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
他是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汇集一切智慧与才华,完成了《昆虫记》这部世界著作。小时候,我一直认为《昆虫记》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百科全书,却不知,法布尔先生揣着对生命无比热爱的心,对自然的无比尊崇,和渴望真理,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把《昆虫记》写成了一本栩栩如生的散文集。它仿佛让我们吃下了“缩小药丸”,通过葱翠繁茂,阳光曼舞的绿荫小道,聆听昆虫们的曼妙歌唱,走进它们奇妙活泼的小世界。
一切生物在法布尔的笔下都被赋予了人的性格。舍腰蜂对待事情认真仔细,吃苦耐劳,执着坚定,而且热爱家庭,具有责任心;被管虫有着巧妙的手艺,织出的衣服漂亮美丽,还是一位刚强细心,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孩子的伟大良母;黄蜂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尽职尽责守卫家园;蜘蛛如同一位聪明的几何家,用才智在蜘蛛网上书写着“数学题”;蝉和蟋蟀则是天生的歌唱家,向往光明,乐声仿佛点点入耳,陶冶心灵。《昆虫记》的语言优美,修辞得当,法布尔先生用雄厚娴熟的文笔,创造了一个精彩的生命自然界。
当然,《昆虫记》还富有一定的哲理性。蜜蜂有着准确无误找回家的本能,而蚂蚁则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回回家的.路。舍腰蜂有辨别力,却无法意识到别人的行为,只是耗力耗时的徒劳忙碌。
作者在《昆虫记》中说道:“如果动物只有单纯的本能,那么它们便没有能力去应付大千世界,应付大自然环境的变化,环境要经常有所变化,意外的事情有很多,正因为如此,昆虫需要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来教导它。”人也是如此,我们只有不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一种能力,才可以随时应付如今残酷变化的社会。
法布尔还用实践去反驳了书上的观点:小被管虫们并没有吃掉它们死去母亲。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具有这种质疑的精神,同时,大千世界,需要我们去细细发现,探索未知。
《昆虫记》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歌颂,同时也从侧面透露出人性的黑暗。作者十分憎恨蚂蚁,把它比喻成“强盗”。它们浩浩荡荡去侵犯蝉的住所,红蚂蚁还用不道德的方法去掠夺黑蚂蚁的儿女。这何不反映了当今部分人们的贪婪和弱肉强食的社会?
“我亲爱的虫子们,一旦你们……”一旦读起这个片段,我就会再次陷入那个蝉则千转不穷的夏日,枝叶落下斑斑光影,罩着底下那些可爱安眠的小昆虫们。这时,我的心中会不禁泛起无限的感动。
法布尔,这位“昆虫之父”,通过《昆虫记》,让我们最终明白:在这个世界,人和自然要和谐,人与动物需要友谊。只有学会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界中的大小生命,人类才会有光明的坦途!
《昆虫记》读后感650字 篇2
螳螂,那貌似真诚的外表,那高举着似乎是在祈祷的手臂,不管怎么看,螳螂都是一个温柔的小动物。可是,读了《昆虫记》之螳螂后,我才知道了螳螂的真面目。
这篇文章讲了法布尔在观察螳螂时的发现。原来螳螂并不是一个温柔的动物,而是一个温柔与残忍并存的动物。它用自己的两条前腿来捕杀猎物。无论什么比它小的东西经过它的身边,它便原形毕露,用它的凶器加以猎杀。螳螂甚至能用自己的身上的武器,来对付捕捉自己的人类,给他们造成麻烦,让人类难以对付。要捉住这个小东西可得费不少功夫。
文中讲述了螳螂与蝗虫之间的战斗,螳螂摆出了一种张牙舞爪的姿态,随时准备与那只灰颜色的昆虫决一死战。螳螂用眼睛瞄准了它的敌人,死死的盯着它的俘虏,哪怕那只蝗虫轻轻移动一点,它就立即转动一下它的眼睛,分明是为了加重对方的恐惧心理,从而给对手以更大的压力,让对手在战斗打响之前就让敌人因为恐惧而处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结果,那只蝗虫被吓得直接去送死,被螳螂吃掉。看来,螳螂虽然个头不大,却懂得运用心理战术,真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家。这完全迎合了孙武在《孙子兵法》里写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呀!
螳螂不仅吃比自己小的昆虫,甚至也吃自己的同类!在同类自相残杀的'时候,那些“观众们”却看得饶有兴趣,甚至有的还跃跃欲试。同类在残杀自己的同胞时,面不改色心不跳,十分泰然自若,仿佛残杀同胞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螳螂甚至还有食用它丈夫的习性。雌螳螂在把她丈夫吃完时,只会留下两片薄薄的翅膀。在我们人类看来,残杀同类是极其残忍的事情,是决不允许的。但是,螳螂是为了后代的繁衍,才不得不这样做的。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有些动物虽然很小,但是它们却有自己的智慧,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它并不比我们人类相差多少。
《昆虫记》读后感650字 篇3
灯下,我静静地独坐在桌前,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光影。轻轻合上手中的这本《昆虫记》,细细回忆着其中的描写,我的心中震荡,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这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篇奇妙绝伦的乐率,一件自然科学的无价之宝。它详尽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习性,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法布尔将情寄于笔中,耗费了一生时光观察昆虫,鲜活生动地展现出这些小生物独特的一面。其行文活泼生动,语调轻松幽默,充满了情趣。
在法布尔的笔下,昆虫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生物被无限放大,带领我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例如放声歌唱的蝉,善于捕猎的蜘蛛,机智的螳螂……昆虫们形态各异、妙趣横生,但令我比较感兴趣的一篇便是蝉了。当夏季来临,蝉与我们的生活十分接近。当你在树下乘凉时,你听过树叶之间会传来一种令人有些讨厌的叫声吗?那便是蝉的叫声了。当夏天来临,生活在树上的蝉儿,不管白天黑夜,都会齐声响它们之间的乐曲,自我陶醉于歌声之中。这样喋喋不休的叫声虽有些令人讨厌,可是我们不得不为它们的生命发出同情与感叹,被它们这样乐此不疲却心酸的歌声深深打动。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却又是热情的。
不要以为科学离我们远,法布尔用《昆虫记》让我们知道科学就在身边。只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看待生活,便可以明白自然科学处不在。昨日我为阳台上的绿植浇水时,瞥见一只蚂蚁正在一只死毛毛虫的尸体旁徘徊,似乎在懊恼无法搬动这一顿大餐回去和同伴们分享。过了一会,又来了几只蚂蚁,只见,不远处,一只只蚂蚁从别处赶来,它们齐心协力,在我不可思议的目光中把那只比它们大好几倍的毛毛虫给举了起来,小心翼翼地向自己的窝里走去。我惊得目瞪口呆。在我眼中,蚂蚁这种昆虫根本微小得不值一提,没想到它们竟然也有如此大的力量!我不由得感慨,小蚂蚁的'团结与合作又给我上了一课上了一课。
昆虫,这些自由穿梭在天地之间,自古以来就与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却极少引起我们的关注。在我们的认知里,它们是那么卑微,那么弱小。读过《昆虫记》,我才知道原来昆虫的生活也能如此多姿多彩。生活习性、劳动、婚恋、繁殖和死亡,一切都如我们人类生活一般正常进行着。这让我心中有深深的感动,我们人类前不是一个孤独的存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括昆在内),都紧紧联系在一起。生命是平等的,昆虫在属于它们的世界中,或是乡村山野中,或是热带雨林里,又或是街道旁的一棵树上……它们幸福又精彩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昆虫的生命也应该受到人类的尊重保护。
读完《昆虫记》,我受益匪浅。它的描写细腻平淡,蕴含了法布尔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
《昆虫记》读后感650字 篇4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是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读了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好多有关昆虫的知识!如:蜣螂是如何把另一只蜣螂的粪球抢走的,螳螂是怎样产卵的等等,我都觉得非常有意思,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好像在听故事,毫不费力就在昆虫世界游览了一圈儿。
这本书主要是讲各种各样的昆虫的习性、制作巢的方法、产卵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捕食的过程等等。
我觉得这本书中讲的几个昆虫中,最傻最笨的,就是蝉了。在蝉产卵的时候,有一种比蚂蚁还要小的小虫子,也会在那一堆里产上它的卵,而这种小虫子发育要比蝉快好几个月,这种小虫子的幼虫便拿蝉的卵作为食物。其实当时那些小虫子就在蝉的脚边,蝉也看到了,如果蝉会轻轻地一脚把那些小虫子踩扁,它的孩子也不会被这些小东西给吃掉了。另外,螳螂是最无情的,它竟会六亲不认地把它的亲人吞食掉了,而且它在一个地方产下卵后,便再也不回来了,也不管自己的亲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长!
读过这本书我很佩服法布尔的,因为他不怕困难,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法布尔每次出去,都要装两口袋昆虫回来,而且会加倍地保护们。
法布尔这种对科学的向往的精神,把他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平时学习也像法布尔这样努力、坚持不懈的话,那一定离成功的彼岸不远了!
人生得意,读了书,你不至于忘形;人生失意,读了书,你不至于沉沦。读书,真的会是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你读过书了吗?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文学著作。这本书,不仅十分具有文学魅力,还是科学的结晶呢!这本书生动而又传神的将这一个个的昆虫描写的是那么细细入微。
当我读到这些题目时,我感觉是那么好笑——小心翼翼[注: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歌手,天才的纺织家······不过这些题目不仅仅让人觉得好笑,也让人们感觉到文学的魅力。当我读到法布尔花一天的时间为用来观察昆虫的时候,终于明白,他为什么会将昆虫了解得那么详细剔透。我想,我们学习也需要那种为了自己能够真正学习到知识而不怕苦,坚持不懈,肯下功夫,一丝不苟的精神。那样,我们也会成功的!
而且通过读这本书,我也知道了,一篇好的文章不仅需要精彩的语句,还需要幽默的语言,这样才会使文章活灵活现。不过使用拟人或比喻是最好的选择。
法布尔,一个昆虫科学家,但他写的文章却使我们感觉到他的文学是如此的优秀。我们也要学习他这样文学与科学一共结合的方法。bye!
《昆虫记》读后感650字 篇5
法布尔的《昆虫记》不仅仅是一本严谨的科普文,更是一篇有关昆虫生命的乐章,讴歌了昆虫的趣味,谱写了大自然的乐章。-------题记
大家都在说法布尔是一位追求哲理的科学家,一位最新思考的哲理家,但他更是一位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学家-------昆虫界的荷马。他写出了盎然的虫趣,表达了对昆虫的爱。
法布尔对昆虫的爱,无不体现在他那细致的观察上,丰富的想象与思考能力。他那文学家的资本,将他笔下的小昆虫们描写的淋漓尽致。如那拥有母爱的蟹蛛:那臃肿的肚子形似金字塔身,而底部的两侧都长着驼峰形的凸起。有一些优雅的蟹蛛还在腰上带着许多粉红色的镯子。大量的修辞手法,让人感觉他们就像华丽的富人,这不就是一个文学家的成功吗?
当然由昆虫学家和文学家结为一体的一个文学家不仅仅在对昆虫的外貌上描写的突出,也着重于昆虫们的个性动作。
米诺多蒂菲,这种被称为昆虫界的劳模,为他们的儿女献出了一生。这当中的虫趣只增不减。他那里流畅又存有个性的动作成为了乐章中的音符,随法布尔一起演绎生活的趣味:他稍稍弯下身去,将三叉戟插入粪球这样一来粪球便卡在新月形的工具中米诺多蒂菲爸爸运送粪球的方式是那样的与众不同,用那看似极为可怕的三叉戟插入粪球,再用前臂将粪球锯断。动作是那么的准确又不重复,将他那独有的`个性一一描述。那平凡的动作在法布尔的笔下是那么的别有一番风趣。罗曼·罗兰是掌握无数小虫子秘密的大师。看来并非有错。
乐谱的构成当然不止有音符和独特的旋律,最重要的是歌的灵魂。那迥异的生活习性之趣不就是法布尔给的灵魂吗?
蝉-------这个将大半辈子花在地下的家伙,做了四年的黑暗苦工。他将建筑自己家的泥土用尿液夯实在自己家的墙壁上,形成一个畅通无阻的小洞,从而通往外边的大世界。法布尔将其过程一一探究,找出其中的真理,对于这个文学家而言,花大量的时间去看一个工程师建房子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比起蝉,螳螂这个祷告神明的占卜师可就残忍多了。对于为什么雌螳螂多而雄螳螂少的原因我想法布尔这个爱探究真理的科学家肯定用了大把的时间去探究透彻了!对于新婚之夜的螳螂们。原本温柔的雌螳螂就变成了一只凶神恶煞的老虎竟然将自己的丈夫直接吞噬:先是将丈夫的头颅,继续吞噬直至丈夫的翅膀像落叶一般落下。这种野蛮而又残暴的习性真是讨人不喜欢。可却偏偏吸引了法布尔的注意力且获得了他的喜爱。
在大自然当中,昆虫也会经历死亡,可法布尔却用书来讴歌他们,写下他们在大自然中的神奇乐章从而永存于世。这盎然的虫趣从中体会,也就意味深长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