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篇1
一开始,于勒在哈弗尔时,行为不正,一天到晚糟蹋钱。于是他的家人很恨他,恨他就算了,还把他赶到美洲去,真的很狠心。我认为于勒即使再坏,他的家人也不应该赶他走,应为于勒始终是他们的家人。但是,应为当时的惯例,于勒不得不去美洲,最后于勒被送到了美洲。
把他送到美洲后,于勒写信来了,说他过得很好,做了一些买卖。从此,于勒的哥哥就盼望着他回来,可见当时的社会多么的落败。一个人这样可怜,却只因一些钱又被这家人这样的惦记着。
再后来,这一家人出去玩在船上看见了于勒一副凄惨像,只是想到逃离他,一点也不想把他带回家去,可能是应为他没有钱吧,后来若瑟夫以给小费的方式给了于勒10个铜子。
看来在人群中,大多数人都贪图荣华富贵、见利忘义,但也有人是好心善良的。我多么的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是善良的人,那么世界就和平了,不可能有战争,结果就是世界变得美好。
在那时的社会还是有缺陷的,他们的经济有限,家庭成员又多,所以大多数的家庭都不想要这种浪费钱的亲人。但是,毕竟是亲人,就不能体恤体恤之后,再为他们找一份工作,让他们安心工作呢?也许有些人是父母惯出来的,所以应该对他们好好的劝说,不能一味的怪他们。
在世界上,每个人都要宽容他人,原谅他人,接受他人,而不是让他们一错再错,不知错就改的人应该好好劝说,我相信他们会改正错误,好好做人的。
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篇2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凄惨而有爱的事情。
主人公以前是一个家境贫穷的人,一次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向他乞讨,他竟给了白胡子老头一个五法郎的硬币。他的`朋友觉得很惊讶,主人公就向他解释到他的家以前并非殷实,不过勉强度日而已。他有两个姐姐,母亲经常向父亲发牢骚,抱怨家里太贫穷。可怜的父亲总是很无耐,从不敢接受别人的宴请以免回请,连买日常用品也非常节俭。姐姐们自己做衣服,也要在价格上议论半天,每个周日我们全家都要衣冠整齐的到防波堤上去散步,每当瞅见从遥远的陌生地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巷口,我的父亲总要说他那句一尘不变的话:"唉!要是于勒就在这条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啊!""于勒是我的叔叔,他以前是我家的祸害。现在却是我家的救星,以前据说他行为不轨,就是说他曾经挥霍无度,他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遗产,挥霍殆尽之后,还大大减少了我父亲所指望的那一部分。
依照当时的惯例,他被送上一只开往纽约的商船到了美洲。过了几年,他小有成就,他写信回来这封信在我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把家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现在成了真正的好人,他说他已经做了一桩很大的买卖,他写信来说明天我就要出发到南美做一次长期旅行,可能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但是你也不要担心,我发了财回会来的。十年中,于勒叔叔都没来过信,不过我父亲的希望且在与日俱增,有一个人看上了二姐并要与她结婚,而且要到英国去小游一回。在船上看见了一个卖牡蛎的。父亲觉得他像于勒,便跑去问船长,得知他就是于勒。父亲便赶紧叫我赶紧把钱付给他,我多给了他0。5发郎。以为他这个样子在南美就像一个要饭的。以后我看见要饭的都会给他们一个5法郎的硬币。其缘故就在于此。
我认为主人公是善良的,而剧中的父亲不应该总是期待,我们应该向主人公学习。
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篇3
又是一个美好的下午。
阳光慵懒地洒向大地,隐约有着一种迷人的美丽。在这样的环境下看书,似乎十分惬意。我一个人静静坐在窗前翻阅着书本,蓦地,一篇文章映入了我的眼帘。
是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主要描写了菲利普夫妇看了信后与见到他们的亲兄弟于勒后的态度的变化,尖锐地指出了金钱能左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不例外。作者莫泊桑用了几个司空见惯的人物、情节,来表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主题,但却表达得深刻而又形象,值得我们思考。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近年来,社会在飞速发展,由于环境的影响,大多数人的金钱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许多人在价值目标上出现了追求金钱的倾向。他们重实惠、实用而淡化理想追求,重物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要知道,金钱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价值观、金钱观却是我们生活的导航。我们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如果每个人都把金钱放在第一位,后果将不堪设想。文中“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还应该明确一个观点:金钱不是万能的。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正确地认识到“亲情”。
人们常说,血浓于水,但在菲利普夫妇眼中,亲情似乎是可以用金钱买来的。当于勒写信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很“有钱”时,他们便众星捧月般地将他捧上天;而当他们亲眼看见于勒现在困苦的遭遇时,菲利普夫妇就对他置之不理,甚至要躲开他。亲情应该是无私的,应该是一种不求回报的奉献,感情是金钱换不来的啊!但到了菲利普夫妇眼中,亲情究竟成了什么?
我合上书本,一个人静静思索着。或许,许多人都会在金钱和亲情之间迷茫,但换做你,你会如何抉择?
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篇4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通过菲利普一家由原来讨厌、怨恨于勒,到后来听说于勒发了财又喜欢、崇敬于勒,直至在于勒贫困潦倒时又遗弃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目。 日记
在小说中,作家以辛辣的笑触讽刺了菲利普夫妇的贪婪吝啬,嫌贫爱富。当于勒花光自己应得遗产并大大战胜了菲利普应得的那部分时,他们视之为“混蛋”、“无赖”;当于勒被迫出走,在海外赚了点钱时人们立即对于勒寄以厚望,甚至每个星期天都去海滩等候于勒回来,为的是从他那里得到甜头,但当发现于勒不仅没成为富翁,反而沦落为卖牡蛎的小贩时,菲利普夫妇的市侩面目便暴露无遗,连善良的约瑟夫出于同情多给于勒十个铜子也要遭到克拉丽丝的斥骂:“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流氓!”最后,他们悄悄地离开于勒而去。
这面镜子照得多么清晰透彻啊!它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卑鄙的灵魂,更照出了资本主义的“庐山真面目”。走过一个世纪,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况究竟如何呢?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在美国个小孩拾了一万美元巨额,把它交还了失主。但他不仅没有受到社会的赞扬,反而被称为“最傻的人”,理由是拾到的钱应该归自己,不应该交还失主。这简直太荒唐了!然而这事实!这充分说明,“人不为已,天诛地灭”、“金钱至上”是资本主义社会天经地义的准则。“老”资本主义也好,“新”资本主义也罢,无一例外。
《我的叔叔于勒》确实是认识资本主义的一面镜子,它使我认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从另一面激发我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