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梅花魂教学设计

2025/09/25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梅花魂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摘录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并揣摩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指导结合法。

学法: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以点带面的学习法。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特点以及赞美梅花的诗句。

2、了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诗句。

3、了解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气节的人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梅花情怀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每当看到这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回忆走近外祖父,去解读这位漂泊异乡的老人的梅花情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作者与外祖父之间发生的五件往事,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看来,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也把它们归纳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二、以读促悟,体会梅花情怀

(一)体会爱梅之心。

1、你认为这五件事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能体现外祖父爱梅花的句子画出来,圈点批注。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相关部分。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一份多么真切的爱梅之情哪!请你读出外祖父的这份“分外爱惜”!

(——指名读——小组读)

3、还有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特别喜爱梅花呀?“我五岁那年……什么稀罕呢?”

是啊,这么慈祥的外祖父竟然会大发脾气。这一字一句,甚至连一个标点,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一段感人的情怀。从祖父的话语、动作、神态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刮、慢慢地专心致志地抹,在老人看来,这仿佛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件——稀世珍宝。——指名读(读出对梅花的珍爱之情)

谁能读读外祖父训斥我妈的话,其他同学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反复读)(指导:你是在“训斥”吗?你拉下脸来训斥了吗?)

(诶!这是一个——反问句,言下之意是说——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外祖父为什么不直接这么说,而说:“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你觉得这句话的重心在哪里?(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小结:你们能够透过动作、语言、神态理解人物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内心,真会学习。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场景,去感受老人对梅花那份深沉的爱吧。——请同学们齐读本段。

(二)感受爱梅之因。

1、过渡:是呀,不就是一枝画梅吗?有什么稀罕的呢?当时年幼的我并不明白外祖父为什么如此钟爱梅花,你明白吗?

请好好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学生自由读。

2、外祖父为什么这么钟爱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这梅花是怎样的一种花呀?

(1)指名读。你发现在这几句话中哪几个词用得多?(愈……愈……愈……愈……,最……最……最……),从这几个词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看,这就是风欺雪压中依然昂首开放的梅花,这就是百花凋零时依然吐露芬芳的梅花,看到它,你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它的品格?(昂首开放,坚强不屈)

多么坚强的梅花啊、谁能读出梅花的傲然开放,坚强不屈?——指名读——再读。

(3)小结:这种风欺雪压中依然坚强不屈、迎难而上的精神就是——梅花魂(板书:梅花魂)。原来,外祖父爱梅花就是爱梅花的精神啊!外祖父爱的仅仅是梅花的精神吗?他爱的还有什么?

3、交流。“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1)是啊,中国人有着梅花的精神,那就是——“管历尽多少磨难……不肯低头折节”。

(2)正如外祖父所说,我们中华民族的确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在磨难面前,在敌人面前,甚至在死亡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他们是最有骨气的人,你知道有哪些这样的人?——学生说——请大家看屏幕

(3)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像这样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人。我们的炎黄子孙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所以,在老人眼中,梅花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梅花之魂就是中华民族之魂。(板书:民族魂)

(4)同学们,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好,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谁来读?——男生齐读————全班齐读。

(5)外祖父这么爱梅花,那他为什么还要把这幅他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我?

(6)外祖父期盼莺儿做一个有梅花品德的人。所以他告诫莺儿“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7)老师小结:其实,这段话不仅仅是外公对莺儿说的,这更是他老人家自己心灵的独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原来,老人爱梅情怀的后面藏着的其实是一颗心,一颗怎样的心?——一颗爱国心,一颗中国心。(板书:中国心)

4、好,同学们,拿好书,让我们带着对梅花,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赞美之情好好地读读这一段。

5、过渡:同学们,老人对祖国如此热爱,可是,他却身在国外。每当想起自己深爱的祖国,老人不免一次又一次流下了热泪。课文中几处地方写到外祖父流泪?

(三)、以外公三次流泪为引子,体会思乡爱国之情。

1、第一次流泪的情景我们已经学了,请大家回忆一下,外祖父是在什么情况下流下的怎样的泪?

2、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其他两次描写外祖父流泪的句子,看看外祖父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流的泪?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找完后,大家可以先讨论交流一下。

3、孩子们,泪是情感的标志,你是否读懂了老人泪光中蕴涵的深情呢?谁来说说老人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流下了怎样的泪?

第二次:我们要回国了,老人却不能回,流下了伤心的泪。

4、请同桌间互相读一读外祖父第二次哭泣的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因为种种原因,自己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永远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心里当然十分悲切。)

5、那第三次呢?指名生说。第三次:我们回国时,外祖父来送别,流下了遗憾终生的泪。

6、引:让我们把回忆的镜头切换到码头送别的那一天。

出示第13、14自然段。——师范读

(1)孩子们,你们发现今天的外祖父和往常有什么不同?

小结:头发乱了也无暇料理,因为老人的心里思念着——

面容一下子衰老了许多,因为老人在伤心啊!他为什么伤心?

(2)在船快开的那刻,泪眼蒙眬的外祖父递给我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你觉得他递给我的仅仅是一块手绢吗?是什么?

(3)说得多好啊。同学们,这是一颗怎样的思乡心,是一片怎样的爱国情哪!老人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爱震撼了我们,也震撼了作者。作者将这份沉甸甸的思乡心,爱国情凝聚成了三个字,那就是(指课题)——梅花魂。老师觉得,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爱,也凝聚成另外三个字(指课题)——中国心。

7、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再一次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8、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前后呼应,首尾连贯,对比朗读,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寄托情怀

老师这有一首跟老人有关的诗歌——乡愁,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师先诵读一二节,再引导学生一起读)

四、总结谈话,升华情感

梅花,她是我们民族的气节,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象征!无论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只要心中有“梅花”,就会添一份信念,添一缕幽香!让我们再次深情地齐读课题——《梅花魂》。

五、拓展实践

1、当莺儿和母亲回到祖国之后,外祖父一人身处异国他乡,他会做些什么来寄托他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了外祖父……”为开头来写一段话。

2、摘录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背诵。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2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今天我们来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解“魂”。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中指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语句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三、全班交流

1、课文写了5件事:

⑴ 外祖父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

⑵ 他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⑶ 他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了。

⑷ 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外孙女。

⑸ 船快离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这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身在异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语句:

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⑵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

⑶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⑷ “轻轻、慢慢”。

(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

⑸ 为什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了”呢?

(这充分体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

⑹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体会梅花坚忍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

⑺ 自读15段,领悟外祖父爱梅花是因为他想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充分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把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

五、总结、扩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梅花魂”?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中心)

【评析】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感情朗读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独立学习新课内容,熟读课文,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字词障碍。课堂上根据课后思考题,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课文,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在文中批注勾画等方法体会思想感情,并从中领会“梅花魂”的含义。教学中注意抓词句深入体会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语。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

[学法]

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一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挂图。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重点:理解全文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仇;

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总结方法,帮助学习第一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扶”学,培养能力。

1、默读第一件事:吟诗落泪。

2、思考讨论: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中国心

4、赠送梅图

5、递梅花巾

照应

教案简析

教者从课题“梅花魂”着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内涵为突破口,寻找贯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这样的教学构想,抓住了课文的关键,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先指导他们理解体会课文的难点:老人爱梅花是爱祖国的表现。扫除学生自己阅读上的障碍。再放手让他们从文中的几件事中,寻找表现老人爱祖国、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内容。体现阅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者在教学中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起到了很好地作用。针对本文内容含蓄、思想性深刻的特点,教者又采用了情感朗读来配合教学。让学生从读中悟情悟理。加之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一定能透彻地理解全文。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析】

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以故乡的梅花开了,引起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怀念,通过五个小故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跃然纸上。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应该渗透过文字的躯干,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梅花魂》是篇思乡爱国的文章,整篇课文设计: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交流,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同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在落实工具性的基础上体现人文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12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重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

感情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

学法:

1、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以点带面。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大家见过梅花吗?(出示一组梅花图片)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交流梅花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梅花有魂吗?这里的“魂”是什么意思?(理解题目字面意思)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扣题质疑。出示对理解课文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

(1)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出示词语):

缕缕幽芳 颇负盛名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玷污

大抵 欺凌 训斥 秉性 眷恋 衰老 手绢

(2)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概括初读收获)

三、感悟探究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外祖父心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出示第13自然段“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指名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相关语句,也可以自己想。)

(2)这多么像中华民族的精神啊!齐读“几千年来不肯低头折节。”我们中华民族涌现过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岳飞、文天祥、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等。略述江姐事迹,配乐《红梅赞》)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梅花精神依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子弟兵战士抢险救灾,白衣战士抗击非典等(出示图片),此时你对梅花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理解梅花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板书:民族魂)

(3)出示“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祖父只是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吗?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4)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爱国之情)。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白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师朗诵课文,生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段,结合言语表达、朗读指导,体验感情。)

(1)出示“每当读到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a、外公为什么落泪?

b、读到这些思乡诗句,外祖父会想些什么?

c、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2)出示“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从中体会到什么?

b、哪些词语体会到爱惜墨梅图?

c、为什么这样爱惜一枝画梅?

d、怎样读老人的话?

(3)学生自由选读受感动的地方,并说为什么感动。(方法迁移运用,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

四、积累练习

把最受感动的语句摘录在摘抄本上。

【板书设计】

22、梅花魂

民族魂

中国心

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