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心得体会 篇1
沟通是心灵的开放。再精巧的教学预设、再独到的教育策略,如果遇上心灵无法向你敞开的学生,一切都会成为泡影。如何做到与学生有效沟通呢?作为一位从教19年的教师、班主任及学生心理辅导老师,作者姜荣奎在《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中娓娓讲述了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与学生沟通的一个个案例。如何做到与学生有效沟通呢?读了姜荣奎老师的《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一书,我收获颇多。
书中讲述了姜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与学生沟通的一个个案例;同时,在每一个案例故事中都渗透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帮助教师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进而顺利达到教育目的。这本书无论是引领学生学会为人处世,还是引领学生学会读书学习,都可以说是老师的好帮手。细读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她的细心与耐心,姜老师在如何与学生沟通这个问题上,有她自己的想法、做法,书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姜老师的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学会了用智慧与学生沟通,有了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能够做到“慢教育”,给学生以成长的机会,怀着宽容与赏识的心等待学生成长。我希望我们的班集体是一个有温度、有感情的;我希望同学之间应该是相互关爱的,宽容的;我希望这个班级是和谐向上的。用爱感染学生,为构建文明、和谐和友善的班级搭起一座桥。爱心是具体的,是琐碎的。为了尽快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我努力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班级孩子们的名字。在一次班会课上我认真的把每位孩子的名字亲切的喊了一遍,他们很是惊讶居然为我鼓掌。借此机会,我告诉孩子们:来到学校,走进咱们六(4)班我就是你们的大家长。而你们就是相伴在一起学习、生活的兄弟姐妹。有什么想法课下都可以来找我说说,我不仅是你们的老师,我也愿意在课余时间成为你们的朋友。
班级里有个孩子叫马尹默,她比较内向,***妈和我交流过这孩子心思比较多,担心我不喜欢她。有一次放学***妈来迟了两分钟,我就搂着她的肩膀和她边走边聊天。这时她的妈妈也刚好赶来了,孩子就和我挥手再见。到了晚上她的妈妈居然给我发来感谢的'短信,她见到***妈之后她高兴地说:“妈妈,你看到没有高老师搂着我呢,看来高老师很喜欢我呢。”后来这孩子真的自信了很多。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动作都会给孩子带来惊喜。
沟通不是简单地和学生对话,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从书中我进一步体会到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只有以良好的感情,用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教育活动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技巧和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教学中不仅应该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最主要还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做人观念;传授文化知识是容易的,而在教导学生做人,及为人处事方面,教师则需要经常与学生在感情上进行沟通。
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心得体会 篇2
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与学生沟通才能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是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门教学艺术,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而学生如何与教师沟通才能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是在校期间学生需要慢慢掌握并逐步提高的一种社交技能,也是将来学生走上就业岗位的一种生存技能。
一、沟通要善于倾听
善于聆听是作为一名优秀中职教师必备的品格。一个不善于或者是不愿意倾听自己学生讲述的教师是自负的、不负责任的教师,同样的,一个不善于或者是不愿意倾听老师讲课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学生。作为教师,如何使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得到学生的认可、受到学生欢迎,第一步就是要先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就要先倾听学生的讲述,再从学生的讲述中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如知识结构信息、领悟能力、接受能力等相关信息,从而调整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的学,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因班施教。笔者在担任新班级教学或新课程教学任务的第一节课通常都作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课,首先会把自己的教学要求告诉学生,再倾听学生的反馈,当然倾听学生的反馈这个过程会延伸到每一次课结束或是在教学中间,沟通的方法、方式除了直接的语言表达、电话、QQ等网络工具,更多的是微笑、眼神、点头等肢体语言。
记得在听董鑫老师的《教师沟通艺术》时,董老师提问了参加培训的我们一个问题:大家认为真诚的微笑应该是怎样的?其实我想说,判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微笑是否真诚,往往只能由微笑者的微笑对象去意会,是不可言传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给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学生是能意会到的。例如某次课堂上,部分学生不自觉地讲话,而且越讲越大声,那么笔者会突然停下讲课内容并微笑着看着讲话的人,只要讲话的学生意识到课堂气氛的异样并看到了笔者看他的眼神和表情,就一定会安静下来,这种情况屡试不爽。
除此之外,教师可利用课下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讲述去判断一节课是否成功,只有多倾听、善于倾听才能从中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去改善教学手段,使学生愿意并喜欢听任课教师的课;只有学生喜欢和认可任课教师,教师的课堂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
二、沟通需要学会表达
表达是中职学校师生关系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的想法、教学内容在传递、解释给学生时,往往是通过教师自己的习惯方式表达出来,如何让学生接受并真正理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就是教师沟通的艺术,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互信,影响学生的阶段。
正常的课堂教学中,表达通常以教师语言为工具,以学生的听讲为接收教学内容的对象。教师为了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使学生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上更容易接收和理解教学的内容,在制作教学课件上应该使用言简意赅、指向明确的语句进行描述,在讲解上要注意用词是否准确,而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如遇不懂或有疑问,应直接提出。
课后的师生交流中,表达更是为了加深师生情、建立师生之间互信的重要沟通方式。教师要卸下教师的尊严与学生平等相处,当学生跟你开个小小玩笑时,不要认为这是在对你至高无尚的尊严的挑战。我们每位教师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成绩平平、表现并不突出的.学生,在生活中和老师相处时,总是能够自然、大方地和老师交流,而且语言幽默、风趣、得体,这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这学生还可以,虽不说让人挺喜欢,但至少不会让人觉得讨厌。那么我们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比如,我们在校园内外经常遇到学生对你说老师好,此时,老师回复一句你好、你们好,或是在记得学生名字的情况下回复一句xx同学今天看上去很精神哦,甚至仅仅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手势,都会让学生觉得有一种挺亲切的感觉;又或是在天气突然转冷时老师一句关心的提醒天气预报说过两天气温下降,大家记得加衣服,别感冒了哦;又或是在学生生病时多一份关心和理解,都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之间没有距离,特别是离家在外学习的中职学校学生,老师的如此关爱会让他们倍感温暖,从而更愿意亲近、相信老师。因此课外的沟通更能使教师的心与学生的心贴得更近,更能加深师生情、建立师生互信。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时刻注意让学生感到被老师欣赏、被老师关爱、被老师尊重的平等互敬的表达方式,这样才是激励和鞭策学生最好的沟通方式。在听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第一届十佳师德模范、历史特级教师获得者李凤遐老师的《教师之爱与师生幸福》课题讲座时,李老师的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并加以表扬的表达方式,特别是李老师个人独特的语言魅力都是值得我们每个职教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的。
三、沟通要有明确的目标
课上课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都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的行为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个过程中,沟通起到了必可不少的作用。无论是目标的制定,还是目标的执行,以及目标的检查,都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沟通的形式达成。因此,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时通常都目标明确,在课堂上主动引导学生,实现教与学的过程并最终达到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当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课堂沟通时,除了要认清教学目标外,对学生的了解也很重要,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能力现状等,对于教师的教学是否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课间或是课后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为下次的教学目标摸清底,避免在课堂沟通过程中出现学生无法理解,或是在理解出现偏差时能及时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很多时候在实训课堂上教师会采用分组讨论、分组学习的方式去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与教师进行交流,还需要跟同组的人员进行沟通才能完成任务,对学生而言,不断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除了能使他们更快接近需完成的目标外,还能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学习内容,更能锻炼他们从中学会如何与老师、与同学进行沟通去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和信息,为将来踏上社会积累社交经验和技巧。
古言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授业(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道,传授学生待人接物之道理和方法。沟通,无人不会,是否深谙其道就是一门学问,沟者,水道也;通者,顺畅也。沟通的最高境界是从心开始,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好好沟通。
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心得体会 篇3
一、给予学生最真诚的爱,尊重并接纳学生
宋代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一种教育力量,学生只有感到被信任,才愿意去接纳老师。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和接纳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度就有多高。接纳和尊重是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但是,他在老师的眼里仍是一个有潜力和有价值的人。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事实上,许多学生在他们成长以后,常常会说是老师起初对他们无条件的接纳,才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改变自己的力量和动力。他们是在这种正面心态下才有真正的进步的。其实,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面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信任你,那么对面山谷的回音也会是我尊重你,我信任你。
二、巧妙运用语言艺术
幽默的语言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者,喜欢听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们就感到快乐,喜欢与幽默的老师交谈。在向学生表达一些否定性的意见时使用委婉的技巧,就会使学生更容易愉快地接受。除了幽默的语言外,还可以用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含蓄手段;或者有意识地适当保持沉默,用不同的眼神传递信息,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运用发自内心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沟通
有个叫皮格马利翁的人,他精心雕刻了一座女神像,他被自己雕刻的女神像迷住了,整天对着她膜拜,最后女神像被他的虔诚打动,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少女。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它传递给我们的教育信息就是以欣赏者的眼光对待学生,产生积极的效应。学生受到挫折时,投以鼓励的目光;学生取得好成绩时,送去赞赏的笑容。对于后进生,则给予更多的亲切和友善的表扬,给予关怀的目光。
四、及时的表情与适当的批评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但是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这会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而是一种惯用的手段。教师的表扬要公平、公正,不能因个人的心情,不同的学生而受影响。表扬是一种积极的强化,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勇气、责任感和荣誉。也许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声鼓励都会改变学生的一时,甚至是一生。赏识教育家周弘说得好: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糟。
批评重要,但批评的方式更重要。批评应重在未来的改进,而不是追究过去的错误。当学生犯错误时,有些老师一味地训斥、责怪,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厌恶感。教师在批评时,可用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错误的地方,用暗示的话语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从侧面敲击一下,但不太伤害他们的面子。
五、课余时间多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师在课余时间找机会与学生交流,并参与他们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到老师容易亲近,从而赢得学生的好感。有些老师上课的时候表情严肃认真,课后也经常难见笑容,学生觉得这老师真可怕,不敢接近,更不用说沟通。每一位老师,既要能当严父又要能当慈母。在学习之余,与学生谈谈生活上的事,谈谈他们的爱好,谈谈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成长,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他们的感受。老师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工作,对于他们的发问、好奇,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给予回答。
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心得体会 篇4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导,做好班主任工作,离不开家长的辅助。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才能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也能让老师更清楚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针对孩子的问题与家长共同解决。目前的校讯通,确实让老师与家长的交流联系简单密切了许多,使班主任工作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尤其是中学班主任工作,突发事情很多、琐碎事情很多、小问题很多,并不轻松,需要有计划地完成,需要有耐心、细致地做,确定做好每一件小事情,处理好每一个小问题,班主任工作才不会存在大问题。对于班主任工作,有了小小的.体会,如何去做好,却仍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改善。
做一个被学生认同的好老师
首先要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其次还要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不能把课堂管死,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使其明确;然后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中学生的注意力最多也就20分钟,所以必须要抓住这有限的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操作练习;还有就是对课堂问题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英语的对话表演法、停顿休整法、游戏法和奖励法。最后是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时要准确,肯定评价多于否定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为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以上是我教学以来的一些初浅体会,以后要继续学习,提高自己,发挥自己的余热,努力教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