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2025/09/25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

10月的北京,秋高气爽。20xx年10月14日至10月19日我非常幸运地成为清华大学-司法系统领导干部管理创新与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一员,心中感受无以言表。首先要感激领导的关爱,给我们机会参加培训,让实现自己上个世纪的夙愿和梦想――走进清华园踏在清华校园的路上,看到清华的草草木木,呼吸到清华空气,感受到清华气息,这是何等的惬意和自豪。我们怀着朝圣和虔诚之心,带着希望和梦想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清华园。来到清华的时候,第一个印象是她的大,纵横交错的道路尽管很直接,可是照样让我感受到复杂以致迷失方向。但是,我并不急切地想从这迷失中走出,反倒是奢望可以沉醉在这迷失之中,那样我就可以随我的心性自由的在清华园中漫步。当二校门的一次映入我的眼帘的时候,一种庄严而美丽的情调在我的心中浮现滋长。我想起了我的孩子,那些和她一起在日影和月光下做着关于理想的作业的可爱的孩子;想到了我的同事,那些为伟大的戒毒事业兢兢工作的同事;我想到了领导的谆谆教诲和嘱托;我想起了在风中飘着苍发的母亲......心中终究为自己能够来到这里“朝拜”一回感到庆幸。仿佛看到朱自清先生孤瘦的背影,还有闻一多那坚毅的目光;似乎感受到在清华的河流中流淌着一种曾经被大家忽视的血液,一种曾经被人们轻视的韵律。

当我转过二校门,看见大礼堂和清华学堂的时候,心中有一股热流。这些就是清华最初的发源,是清华的原本所在。看到清华最初的建筑,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建筑艺术,懂得了建筑可以这样表现美。融合了古罗马和古希腊风格的大礼堂,古朴而又不乏现代味道的清华学堂,在我心中,它们不仅仅是建筑,更是承载历史,记录清华辉煌过去的“化石”。更有大草坪前面的日冕,“行胜于言”,四个最代表清华风格的苍劲有力的字,时刻提醒着清华人为人处事的原则。正是这句话,使我来到了清华,我也相信它还会影响我的一生。激励我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注重扎实的走好每一步。在清华学习的五天时间里,每天课程都安排得很满,白天全天的课,有时晚上也有课,虽然有点辛苦,但并不觉得学习疲劳,而感到是一种快乐和享受,每位教授上的每一节课,几乎都是绝妙精彩的课程。这次培训班的课程,涉及领域宽广,有当前宏观经济、领导科学与执行力、公共管理、依法行政、国学智慧、心理调试。为我们授课的老师多为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们有的幽默风趣,有的特立独行,有的深刻丰富,他们渊博的知识,认真负责的态度,敏捷的思维,以及学者特有的人格魅力,令我从中感悟颇多;他们博大精深的理念,高屋建瓴的评论,切中要害的分析,极富个性的教学,使我的心灵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

清华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她的建筑上,更体现在清华的精神上。清华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集中、简练的表述应当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它借用古训以凝练的语言表述了清华人基本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是使清华人保持其凝聚力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缘起于1914年11月10日,梁启超先生来清华发表以《君子》为题的演说。梁先生以《周易》乾、坤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崇德修业,发奋图强,无论求学治业,都要坚忍刚毅,不屈不挠,不能见利而进,见难而退。待人接物,要宽宏大量,责己严,责人宽。这些内容在今天仍然是那么震撼人心。以王鞑的“我愿以身许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为代表爱国主义精神;以“行胜于言”为重要内涵的严谨求实的学风;以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进步,努力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为奋斗目标的追求卓越的世界眼光。无不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它开启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视野,使我们浮躁心灵得到从未有洗涤和净化。短短五天培训,我们一步步地记住了“水木清华”这四个字,也慢慢地读懂了它,慢慢的品味其中的诗意。我明白清华人的诗不是风花雪月,荷塘依旧,可是它的意象已经不再是那亭亭如舞女的裙的荷叶和那淡淡的月色,它已经变得更加绚烂;清华的歌声也不再是曾经那些哑哑的木吉他声,它已经变得更加精致。因为清华是扎实的,是理性的,它的箴言是“行胜于言”。清华的诗意在那些穿梭的人影中,在校园中那些被匆匆摇响的自行车铃声中,在那些深夜中不熄的灯光中。

打开笔记,仿佛又听到了清华教授们紧扣心灵的讲解,再次和大师发生了心灵的碰撞。知识的力量是无尽的,我不虚此行......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2

11月16日,我们怀揣憧憬与希望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有幸参加在区教育局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为期8天的武进区教育行政干部“领导力提升”第二期高级研修班,聆听了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深感受益匪浅,八天来,我们感受了清华的雄伟大气、优雅舒适,亲眼目睹了校门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看到年龄不同、肤色各异的中外学子忙碌的身影,深深感受了清华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文化底蕴;住在紫荆公寓学生宿舍里,切身体验了一名清华学生的日常生活。

一、感悟文明

清华大学的景致不仅令人欣羡,清华园里的师生更是让人钦佩。文明和谐,在这里可谓一道绚丽的风景,无论在老校区,还是在新校舍,无论在教学区,还是生活区,只要你寻求帮助,总会有人伸出温暖之手。其实最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在清华校园十几个诺大的食堂餐厅里进餐情形,每天中午,千人涌入,但却丝毫感觉不到吵闹和喧哗,排队、选菜、刷卡、用餐犹如大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样井然有序,这种文明气息和人文关怀,真的会让你时时感到温暖,受到教益。

二、感悟学习

说到培训,我会习惯地把休息、养生和清净联系到一起,而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这次培训则彻底颠覆了我的观念。当我最初拿到课程表,发现这次培训要用8整天外加二个晚上完成12门课程的学习时,那种难耐和费解曾让我顿生郁闷。“太辛苦了吧……!”以往的培训经历告诉我,就是半天听课半天休息都觉得乏味,何况全天加晚上?然而,当我真正坐在课桌前,从聆听崔和平教授“校园安全”那一刻起,便打消了我的顾虑,接下来几天的“实践”,那原有的担忧与郁闷却悄然在情不自禁中云消雾散了,一种货真价实的幸福很快占据了我大脑的全部……

三、感悟大师

如果你愿意把积累知识当成一种快乐的话,那么端坐在清华的课堂上聆听专家教诲,感悟大师风采绝对是一种享受。

在教室认真地聆听每一位教授、学者们的授课,既是接收新知识、新理念,又是一种精神享受,总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教授们的课少有晦涩深奥难懂的理论,多是来自社会、政治和生活中的现实,诠释的是鲜活的思想和理念。老师的精辟见解与精彩发挥,源于其“术业有专攻”,本身具有渊博的`知识底蕴,独立的思考与丰富的阅历。以李真顺先生为例,他是中国第一位持证演说家,为毛泽东周恩来的配音惟妙惟肖,具有多年公众演说、语言教学、播音教学经验,培训过数万名讲师、主持人、播音员、领导干部;逻辑清晰、内容生动、音色优美、字正腔圆,撼人心魄!此次有机会能亲自坐在台下聆听先生的报告,深感其治学之严谨,思维之缜密,更深刻地感受其以多年的生命积淀为基础,以扎实的功底为依托,举手投足铿锵有力,言谈话语循循善诱,令人佩服。而且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也让人着迷,真是“不服不行”。而崔和平、张学政、雷原、田彩凤、韩菁、王健、朱汉城、王旭明、杨金波、杨阳、刘玲玲、等教授专家,同样是各自领域的顶尖权威,他们的精彩讲课都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感悟人生

来自清华讲台的声音告诉我,生命是过程不是结果,珍惜这个过程,活在当下是阳光的心态。对待生命过程中的一切,要能勇敢的拿起,豁达的放下。在生命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山不过来我过去,做到海纳百川,通过改变内在心态,进而改变生命的外在境遇。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别奢望太多,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保持内心的平静。仿佛间我感觉自己的心理阳光了许多,感觉生活的沉重减轻了许多。

五、感悟工作

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学识高深,什么是创新思维,八天的学习时间在人生历程中何其短暂,但这次清华园学习却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行胜于言,重在实干。我们要把实干成为自己的自觉追求,在工作中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重在实践,重在实干,重在落实,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知识更新、扩展的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工作与学习合二为一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把学习引入工作,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基本需求,不断提高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转化力,让自身的发展与成长真正成为工作的成效!牢记开学典礼上戴清华大学校徽时的庄严宣誓: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把这种平等与自豪感化作动力,努力争取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一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年级组长培训班,地点在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学府之一,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能在这所百年参加培训学习,我倍感荣幸。已经是51岁的我,走进了清华园。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小时候,清华是一个童话,听着父辈的渲染;上学后,清华是一个理想,燃烧起青春的向往;工作后,清华是一只风筝,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已经变得遥不可及。然而,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竟然在清华,我怎能不十分珍惜?此次培训时间虽短,短到只有三天,但课程安排之紧凑、内容之丰富,让我受益匪浅,体会颇多。

覃征教授的课我印象深刻,谈吐幽默风趣,警句名言不断,在儒雅的讲解中传递着最新的信息和知识。在我陶醉于庆幸与自豪之时,覃教授流畅的语言中飘出两个字慕课。慕课?我偏头看看我的同桌,回应的是同样疑惑的眼神,再回头寻找答案,碰到的还是不解的目光,嗨,落伍了,发自内心的感叹!

落伍就要赶上,回去查一查,明白了其中的含义。然而授课大师的风采,开阔我的视野、开启我的心智,理论与实践的火花在脑中碰撞。我怎能落伍?信息化发展已如此之快,我该怎样做?微信?对,就用它!于是我想到了一连串新名词,微课、微读、微讲.....总之与微信有关,我开始尝试了,效果极好.......

心怀一份敬仰,一份尊重,一份虔诚地听完所有课程,感慨万分,活用清华所学,开创性做好本职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检验我们这次学习培训效果的一条重要指标。就我自己而言,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开创新的教学理念,置身当前,从心灵深处更加重视学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更加努力学习,真正将学习作为一种人生乐趣,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最后,我要用清华的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自己,用学到的新理论知识渗透于今后的工作中去,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回顾在清华大学培训班学习,有着无比的感动和体会,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心声。感谢清华培训班创造的良好学习条件,感谢清华大学安排的老师带给学员们的精彩授课,难以忘记在清华大学里的温暖,它将永远烙印在我脑海里。

第一,清华的儒家教育,让我深受熏陶。走进清华大学的正门,迎面而视的便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几个大字,它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取自《周易》“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启发我们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每天上课之前朗读《道德经》中精彩语句,虽然精而短,启发我们应注重协调,善于沟通,宽容包含,苦干实干,发挥整体效益。利用休闲时间,游览了清华园、二校门、日晷、清华学堂、水木清华、自清亭、闻亭、建筑馆等景点,处处体现儒家学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体会了历史的使命、学习的责任、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第二,清华授课层次高,让我们在高端学习中增长了才干。清华大学培训班的老师讲课精彩无比,见解深刻独到,| 清华大学培训班 |分析全面系统,授课深入浅出,给我们启示启迪,让我们坚定了理想信念,开阔了眼界视野,丰富了阅历知识,培养了实干作风,增强了操作能力。

第三,清华大学安排联欢晚会,让我们在远离家乡时感受了节日的温暖。每逢佳节倍思亲,清华大学培训班倾注了大量精力,充分考虑学员学习、活动、生活上精密布置,精心安排了联欢晚会,培训班学员与清华大学教职工欢聚一堂,欢声笑语,增加节日欢乐氛围。

在清华学习的时间不长,我的思维方式和观念都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更新。

提境界须开眼界。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境界,伟大的实践需要宽广的眼界。来到清华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境界是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胸怀,清华大学的境界就体现在这所百年名校放眼世界的战略思维、洞察未来的深邃眼光、统揽全局的宽阔视野。我们要珍视在清华的学习机会,不断开阔眼界,汲取知识养分,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思想境界,接受人生洗礼。

求进步须走正步。是非明于知理,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通过在清华大学的学习,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修正了事业的航程。也让我感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思想引领正确的航向,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特别是要做到“五个不”: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做“糊涂人”;始终保持群众情怀,不做“纨绔男”;始终秉承行胜于言,不做“旁观者”;始终注重提升素质,不做“门外汉”;始终加强人格修养,不做“迷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