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工作计划
老地方整理的德育教育工作计划(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德育教育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教育:
1、学习贯彻《思想道德》,观看教育光盘;
2、确定个人劳动实践岗;
3、搞好期中操评量化及考核;
4、表彰10月份文明学生标兵;
5、安全、法制教育;
6、举办手抄报和网页设计竞赛。
二、班主任工作:
1、青年班主任积极参加主题班会创优活动(完成班会方案和课件);
2、做好期中后的稳定和小结工作;
3、组织好班委选举或改选工作;
4、组织好期中学生操行评定量化工作;
5、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临时性任务。
《手册》重点检查:月计划、班校会、家访、学生社团活动、记事等部分。
三、年级组工作:
1、做好年级期中总结分析工作;
2、组织一次本年级的家长学校授课活动(交一份教案);
3、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工作及临时性任务。
四、教育处工作:
1、组织好学生操评、考核、入冬前的安全教育;
2、组织好创优主题班会的听课、评比工作;
3、做好期中前文明班级评比情况的小结工作;
4、组织好手抄报及网页设计制作竞赛;
5、完成处内及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
德育教育工作计划 篇2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因自控能力差,道德判断能力低而出现故意违反纪律、不讲礼貌、撒谎、小偷小摸等行为,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如何在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采取学生适应接受和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德育中的伦理两难问题
德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是排挤掉学生思想中错误的杂草,扶正学生的行为,是让学生感知自己生命的跃进,从而产生更大的前进动力。在德育过程中,常会涉及到一些伦理问题,涉及到一些教师应该做,但做了对某些学生有伤害的两难问题。遇到伦理两难问题时,有些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感情用事,损害了另一些学生的利益,降低了教师自己的形象,也使德育的开展增加了难度。下面是日常教育中很可能发生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某班的教室门被学生踢坏,尽管该班主任确信班里有学生知道这是谁干的,但仍末找出踢门者,于是教师决定把全班学生留在教室里,直到有学生告诉他是谁踢破了门为止。
案例二,某教师为了规范全班学生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因违纪而扣分的多少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让c等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后打扫教室,直到c等级的学生变成a等级为止。
案例三,某班一学生放在铅笔盒中的50元钱被人偷走了,班主任在确定真的有人偷了钱后,就去搜他觉得可疑的学生的口袋。
以上的几个案例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面对的伦理两难中较典型的。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要找到破坏公物的学生,然后教育他,而不是惩罚他,更不能惩罚那些与此事无关的无辜者。如果有学生问:“为我没做过的事而受到惩罚,这在道德上允许吗?”那么我们教师将无言以对。案例二中,教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无可非议,但让个别学生因此而每天打扫教室,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有学生说:“教室是全班同学学习的场所,就让我们几个人来扫,对此我表示不服。”我们教师也将无话可说。案例三中,教师为找遗失的钱而搜学生的身,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有学生问:“老师,你有权搜身吗?”那么我们将无地自容。又假设三个案例中的结果都舅教师所预料的,找出了踢破门的学生,被偷的钱回到了失主的手中,扣分多的c级学生变成了不再扣分的'a级学生,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是否做到家了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我们的有些行为也许在残踏着这块土地。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事件呢?怎样才能既教育了学生又不陷入道德的两难境地呢?
我们确实应该仔细地考虑我们的选择,应该仔细地考虑其中的道德因素。
二.德育中伦理两难问题的处理原则
1.利益最大化原。该原则主张我们要寻求使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方式,去做尽可能使每个人都受益的事,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多的好处。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考虑到全体学生,不要因为个别人而侵犯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2.平等尊重原则。该原则要求我们的行为要尊重道德主体(他人)的平等价值,必须把他人视为有其内在价值的主体去尊重他们,不要按我们个人的价值观去贬低他们,或改造他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把学生的理性和自由人格放在首位,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是有理性的,会思考的,而且有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像我们希望学生尊重我们一样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能做的只是给学生提几条建议、给几个忠告、树几个榜样,而不是强迫学生这样做或那样做。(责任编辑:)
德育教育工作计划 篇3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政教处的常规工作坚持以“学生安全为重,养成教育为主”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在校言行,同时跟学校的大队部联手抓好学生的礼仪文明教育,在工作中要抓常规,重在管理创特色、求实效不断优化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开创我校学生管理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在前面的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学生在校的常规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纪律等习惯。
2.重视德育工作,抓好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逐渐形成“自信、阳光、快乐”的学生管理特色。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经验介绍和学习反思不断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和能力。
4.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校内不发生安全意外事故。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切实转变育人理念。
以提高班主任业务素质为突破口,以师德规范为核心。加强学校常规工作管理,完善班主任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考评结果与班主任奖金挂钩,跟评先、评优挂钩。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调动全体班主任育人积极性,造就一支“讲奉献、素质优、业务精”的德育工作队伍。
2.继续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学期初各班级要对学生开展扎扎实实的整顿教育,前两周下午班队课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纪律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做好强化落实,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短时期内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管理,重视岗位队伍建设,将小学生规范抓细、抓严、抓实。
3.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作用。
少先队工作要形成制度化、常规化、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健全组织,定期开展活动。实行红领巾值日岗制度,加强学生常规监管力度,做到日检查,周公布,月评比,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本学期的常规管理包括纪律、安全、规范、文明礼仪等。
重视学生礼仪教育,倡导学生争做“阳光少年”,学校根据《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检查,成绩作为班级量化成绩予以记录。
4.继续开展“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以爱班级、爱学校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以感恩父母、尊敬老师为内容,进行孝顺感恩教育;从语言文明、举止高雅入手,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分别评为“礼仪之星”、“孝顺之星”、“环保之星”、“劳动之星”、“希望之星”等,学校将颁发荣誉证书,发挥模范作用。
德育教育工作计划 篇4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指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幼儿时期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品德如何,将影响人的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教育,创造优良环境,
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
品德教育是多方面的,比如,培养幼儿爱的情感;让幼儿逐步形成对周围人、事、物的正确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守纪律、有礼貌、爱劳动等优良品德的形成;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及与人友好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不可能涵盖方方面面,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因年龄不同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这儿只强调四个方面的德育工作,各位教师还要结合本班实际对幼儿实施适宜的品德教育。
一、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情感。
一个懂得爱的人才能懂得工作、生活与学习。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能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小胸怀大局,有集体意识,能培养幼儿强烈的责任感和爱的意识,激发他们长大了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愿望。
1、教育幼儿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逐步扩大到爱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尊敬、热爱他们。
2、培养幼儿从爱家庭、爱幼儿园,逐步扩大到爱家乡、爱祖国。
3、让幼儿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国家很大,人口很多。认识国旗、国徽,了解国歌、首都等。
4、培养幼儿向英雄学习的情感。
5、根据我国和当地民族传统习惯,有选择地认识一些节日,以增进幼儿对劳动者的尊敬,激发活泼愉快的情绪和爱祖国的情感。
6、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国际主义教育,教育幼儿爱不同的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民和小朋友。
7、引导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关心集体,愿意为集体做好事。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好习惯终身受益,我们应注重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小班开始,老师们就应该教孩子怎样讲清洁、爱卫生,教他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样做,并在实际的生活中指导他们来做。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保持衣服和手脸的干净,勤洗头、洗澡,会刷牙。
2、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壳,不在墙上乱画。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学习保护自己。
4、坐、立、行、看书、写字能保持正确的姿势,知道用眼卫生,会保护眼睛。
5、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培养幼儿有礼貌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讲礼貌和守纪律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体现出来的文明行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小对幼儿进行讲礼貌和守纪律的教育。
1、对老师、小朋友、家里人、客人有礼貌,知道有礼貌是好孩子。
2、会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早、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3、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随便打断,不乱插嘴。
4、不需成人的提醒,能较主动地遵守本班和幼儿园的各项规则。
5、能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6、未经别人允许,不随便动别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