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故事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科学故事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故事读后感 篇1
顾名思义,中华5000年,就是有了人类这个年代,就有科学发明。从而通过较小的篇幅清晰而完整地阐述中国科技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
《中华5000年科学故事》里面有着数都数不完的故事,现在我就简要的讲几个故事:神农尝百草——农业的起源。
神农,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三皇”之一。他勇尝百尝,教民农耕, 是我国医药业和农业的始祖,当时,科学发展水平十分落后,人们对满山遍野的植物不是十分了解,经常因为饥饿而误食有毒的植物,又因没有药来治疗而死掉。神农每天不停地尝百草,不可避免要中毒,他一天之内最多曾遇到70多次毒,所以他的身边也备有一种解毒的药草,叫做茶。他一吃到有毒的植物,就马上服茶,让茶叶顺着肠胃一路检查下来,然后就可以把毒排出体外。神农最后一次尝到了一种叫断肠草的剧毒植物,中毒身亡,他死的时候120岁。
事实上,神农是我国原始种植业和畜牧业发生初期的一个人物。所有有关神农的传说,都是中国农业生产的出现,使人们找到了稳定可靠的衣食之源。人类几千年以农业为传统经济的时代序幕就此拉开。
下面我来介绍原始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耕作技术。我国长江流域在唐宋以前还保留着这种原始的耕作方式,称之为“畲田”。刀耕火种的方法特别简单,一般是人们在初春时选择森林边缘隙地或是树木稀疏的林地,将林木砍倒,然后在春雨来临之前纵火焚烧,灰烬用作农田肥料,第二天乘土热下种,以后就等收获,种植两三年后,土肥就以枯竭,需要另觅新地重新砍烧种植,农史学家称之为“游耕”。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神农是个为民服务,舍己为人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好好学习学习。
科学故事读后感 篇2
看了《科学家的故事》中介绍我国著名铁路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铁路桥梁专家,他曾主持建造了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茅以升从小就很聪明,上学的时候他就对数学有着特殊的偏好,据说他能一口气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多位的数字。要说他立志当桥梁专家的事,那是在茅以升上中学的时候,在他的家乡发生了一起“文德桥倒塌”的事故。当时在桥上行走的人都掉进了河里,死了很多无辜的生命。茅以升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痛心,他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建一座坚固的桥。后来,茅以升终于学有所成,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他还远渡重洋去了国外留学。回国后他被请去作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师。就这样在茅以升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下,终于建成了钱塘江大桥,他的设计图纸被美国桥梁设计专家华德尔博士看了后赞不绝口。
我读完茅以升教授的故事后,深深为他刻苦求知的精神和为国争光的品格所打动,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一定要好好学习,在学习中不怕苦、不怕累,勤于思考。长大以后也像茅以升教授那样为国争光。
科学故事读后感 篇3
暑假里我读了必读书目《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这本书。它是由著名作家叶永烈写的。这本书获得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鼎力推荐。
读了《科学家故事100个》我从心里佩服这些勤奋勇敢、知难而进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们。如神匠——鲁班,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得,妙手神匠——华佗,昆虫迷——法布尔,发明大王——爱迪生,飞机兄弟——莱特等等。他们都是受人崇敬的人。
你知道华佗吗?华佗是安徽亳州人,他四处行医。帮百姓治病,在三国时代,华佗就救过一位武艺高强的人,他叫关羽,关羽的手臂被毒箭射中,毒已入骨,这时华佗就前来帮关羽消毒,他用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华佗用刀刮骨,窸窣有声。不一会儿,毒就刮尽了。这个故事就是刮骨疗伤,华佗真是神了,在技术落后的三国时代,他就用开刀的方法治病,华佗先用麻药给病人喝下,再拿着小刀,划开病人右下腹,切去盲肠,再用消过毒的线缝上,病人就没事了。这种在古代用开刀的方法治疗疾病,那是多么先进的技术,华佗竟让做到了。
华佗还创造了五禽戏,可以修身养气。他每天坚持做五禽戏,50岁还能翻山越岭。
《科学家故事100个》是人人受益的必读书目,让我了解了许多科学家的事迹,和他们不怕牺牲也要追求真理的精神。
科学故事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一篇《蜗牛遇盐化水》的科学故事,这篇文章写了一次科学实验,在蜗牛身上撒盐,最后蜗牛除了壳,身上大部分竟然都变成了水。读完这篇文章,我还想起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有一集也讲到蜗牛不能碰盐。但是,我还是半信半疑,于是就做了一个实验。
我现在草地里找到一只小蜗牛,然后把它放在一张纸上,但是蜗牛意识到有危险,一下子缩进了壳里。我悄悄躲在一旁,等了几分钟,蜗牛又探出了头,这时,我飞快的将一勺盐撒在了蜗牛身上,蜗牛身上开始变软,我又撒了一勺盐在蜗牛身上,蜗牛一动也不动,一点点化成了水,我非常惊讶。
后来,我到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蜗牛身上有一层黏液,这有利于蜗牛的运动和皮肤辅助呼吸。当被撒上盐后,蜗牛运动和呼吸能力降低。同时,蜗牛身上的水分从盐分低的体内渗透到盐分高的体外。这样蜗牛赖以生存的黏液被大量吸干,蜗牛迅速脱水,细胞缺水,最终死亡。但是蜗牛不会完全化成水。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又学习到了一些知识,科学真奇妙啊!
科学故事读后感 篇5
这本书十分好看,一个个故事令我知道了科学家们的艰辛、勤奋,令我十分感动。其中我最难忘的人物,还是阿基米德和徐霞客了。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一位著名的学者,也对科学研究十分重视,一旦开始思索边难以自拔,以至于罗马士兵把刀架再阿基米德鼻尖时,他才发现了罗马士兵,这位爱科学胜过爱生命的科学家竟然说:“等一下杀我头,让我把这道几何定律证明完毕。”但罗马士兵不由分说便砍下了他的头,这是一个天才的遗憾,如果罗马士兵没有杀死他,他一定能给后人做出更多的贡献!阿基米德虽然早已牺牲了,但他的勤奋却被后人代代传颂。
徐霞客是明朝的一位地理学家,他从22岁开始便开始四处考察、旅行。他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在旅途中,他遇到高山,便一定要登上顶峰,遇见山洞,也一定要钻进去考察一番。而且他坚持每天写日记,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最能体现他不畏艰辛的还是他51岁时候的遭遇,当时约了三个同伴一起前行,可是没走多久,这三个同伴,一个吃不了苦回家了,一个途中不幸病死了,还有一个,竟然偷了他的钱财逃走了,但是,徐霞客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仍然坚持考察,无所畏惧。他那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向科学顶峰攀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快来读读这本书吧!它会令你受益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