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2025/09/28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篇1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授课的对象是七年级新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持久性不强。具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力,但理性认识不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还要加强。学生具有一定的小学自然基础,但缺乏正确的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

结合学生和课本内容的特点,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探究法”,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在整堂课中主要以学生讨论、探究、合作学习为主,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引导学生去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从而真正理解“生物”的意义所在;穿插一些小游戏,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的形成以及学生讨论的组织。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媒体

身边常见事物的图片(山、石、树、昆虫等等),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1.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上新课前先做一个游戏:教师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实物(如盆栽植物、小动物)和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是根据初一新生好奇的特点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质疑启思,讨论问题:

讨论的问题是:①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②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使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真正体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学生回答的“生物的特征”答案不完整,学生甚至出现幼稚、可笑甚至错误的看法,这时我都回适时进行鼓励,以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有时学生积累的课外知识或突发奇想也会启发教师,使教学更趋完美。

3.讨论与游戏,突破重难点:

通过以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1) 讨论:植物和动物等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我认为通过讨论学生找出植物和动物需要营养的方式的不同,为《生态系统》等内容的教学有一个好的`铺垫。

学生讨论后回答相关问题,对学生的回答我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总结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游戏:全班进行憋气比赛,看哪位同学憋气时间长。讨论问题是:我们为什么只能短时间的憋气?能否列举一

些动物如何进行呼吸?植物也要进行呼吸吗?

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结出: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因学生知识有限只要求学生知道呼吸是什么,而不能深入对呼吸进行探究。

(3)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给养鱼缸的鱼经常换水”。

让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我们每个人自己排出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植物也会产生废物,那么植物如何排出废物?

总结出: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猜物品游戏:

课前准备好几个纸箱子,其内放几种动物(如青蛙、蚯蚓等),让学生上台用手摸后猜里面是什么动物。要求

全班学生注意观察猜物品的学生碰到动物时产生的缩手反应。学生观察做此游戏的学生反应后,简单归纳出此现象的原理,即人对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

讨论题:植物等其他生物对刺激是否会做出反应?如果植物也能对刺激做出反应你如何证明之?对于这样问题学生

可以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大胆设计,学生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我对于学生的各种设计将给予鼓励,学生对“生物都能对刺激做出反应”这个特征不仅仅是存留在识记的层次上,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把学生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2.掌握生物的基本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能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举例子,分析生活中常见事物,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归纳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以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如鲨鱼、小鸟、树木等引导学生通过常识学会辨别生物与非生物,再提出疑问,究竟生物是什么呢?他们扮演是什么样的`角色?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生物的类别

1.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自我总结归纳后后回答:太阳、石头、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同学们非常优秀,能够把咱们平时所遇见的事物与经验结合,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物分为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察教材图1.1—1,插图的生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呢?

学生答:动物有中华鲟、啄木鸟、东北虎、蝴蝶;植物有银杏树;微生物有大肠杆菌。

知识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即生物的特征)

【过渡语】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你会发现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

引导学生以动物的生活特点为例做出分析:我们发现人体需要吃饭,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要吃小动物,从而能够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物质。

引导学生从植物的角度进行补充: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

教师讲解:我们发现人和动物可以通过出汗、排泄等形式将废物排出,这说明生物都能活将废物排出体外。人需要呼吸,鱼用鳃呼吸,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这说明生物需要呼吸才能活着。

教师提问:植物需要呼吸吗?

学生答:植物和动物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教师举例:我们看到小鸟能长成大鸟,我们人类也能从小长大,蝌蚪长大变成青蛙,从而得出结论:生物都能生长发育。用手碰触含羞草,我们发现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会合拢叶片,人体受到针刺后也会作出缩手反应,从而得出结论: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教师讲解:向日葵的花盘像太阳,这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吗?其实是由于向日葵的花盘受到阳光的刺激,做出的反应。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称为应激性。

教师讲解:我们从图上看到猫、狗等动物能繁殖后代,我们知道其他生物也能繁殖后代。

教师补充:一只纯色的猫生出的后代,毛色和斑纹上有深有浅,与母猫并非完全相同。我们人类也是这样,这说明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生命现象。

【过渡】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命现象,但生物还有一些我们刚才没有提到的生命现象。

课件展示:展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图,引导学生理解: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教师提问: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生物都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结束语】通过同学们积极的探究,我们认识了生物和非生物,也了解了生物所具有的一些生命现象。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1.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几类?

总结概括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2.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总结出以下几点:

(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2)能生长发育。

(3)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4)具有应激性。

(5)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6)能繁殖后代。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动物:东北虎 遗传变异现象

植物:含羞草 生长发育

微生物:大肠杆菌 繁殖后代

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应激性

新陈代谢

适应并影响环境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 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 动物标本1-2件;

3. 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

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

(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

它的泄殖腔内有肛门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

(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研究、讨论、汇报、发言、补充发言等形式来完成。挖掘学生身边的事情,回顾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既是一个组织者又是一个参与者。可以展开思路,大胆去想。给每个学生参与创造了机会,因为发言的人多,信息广,给每个人的学习也创造了机会。 通过讨论和交流,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篇4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