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晓教学反思
老地方整理的古诗春晓教学反思(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 篇1
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景、物、人的,《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喜春、惜春的美好情感。
《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
《春晓》这首诗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但《村居》这首诗比较难懂。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激发学生喜爱古诗的情感,积极收集古诗,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美好意境,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欣赏动画朗诵的诗歌,学生对诗歌的基调有一个大致了解。如教学
《春晓》时,我先让学生看课件,播放动画,听朗读。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并播放清脆的鸟叫声,说说“鸟叫声从哪里传过来的?”,让学生理解“处处闻啼鸟”的意思,特别加深对“处处”的理解。在有了朗读基调后,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让他们自主阅读感知诗境,尝试边读古诗边想像意境的阅读方法。在教学
《村居》时,通过看插图理解故事的.意思,并联系实际想一想自己放风筝的情景,让后在诵读,这样孩子们读起古诗来会更入情入境。
古诗最讲究诵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许此时的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古诗的全部意思,但反复的诵读仍然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一颗情感的种子,培养他们热爱朗诵的好习惯。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 篇2
古诗《春晓》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在学习之前我就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
读的没有一点感情可言,我想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从表演启发学生理解诗的大意。
学生的兴致高涨,(我以睡得不想醒来的表情为开头,跟着表演了看到窗外地上的落花,知道下了一夜的春雨,配上白话的.诗意解释),通过这样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通过这样的教学,现在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 篇3
教完了《古诗两首》,学生似乎对《春晓》的学习更为积极些,因为在理解与领悟上,孩子们对第二首的学习略胜一筹,理解起来,也相对简单些,所以,现在就《春晓》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
作者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从而使孩子们喜欢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在教学中,我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而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试着一些简单的教学,把句子或词语硬生生的拿出来让孩子们去理解,结果孩子们不仅不理解,而且往日课堂上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此时却放得规规矩矩的,可见,低年级的孩子学古诗,光靠老师的逐句讲解,根本行不通,必须要更多地是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 篇4
《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这篇讲读课文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村居》展现的是在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的春光中,儿童放学归来,放飞风筝,自由自在的村居生活,这首古诗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近古诗,体验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比较、辨别,理解诗意;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感悟诗境;通过动手拼图,培养想象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想象拼图,口语训练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诗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村居图”,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扩大古诗学习的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