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下五千年》有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上下五千年》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上下五千年》有感 篇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了书也就没有了人类的文明与智慧。自从读了这本《上下五千年》后解开了我心中的许多疑惑,比如说:“三皇五帝”是哪八个皇帝?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是:伏羲、女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少皞、太皞。虽说只是几日光阴,我犹如与已逝去的时光同载,穿越了自传说中的皇帝至今五千年的文明史。纵观古今,不禁感叹:多少英雄成败于否或许只系于一念之间。 这本书里有许多历史事件和许多历史人物,他们有着不同的风格:言而有信的晋文公、卖国贼秦桧、狡猾的李林甫、虚心的孔子、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稳坐的姜子牙、知错就改的廉颇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机智的管仲,他表现出来的镇定、机智、智慧,让我感到敬佩我最不喜欢的历史事件是英法联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继《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国人越来越不满足他们已经获得的权利,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借口,想谋求更大的好处。于是他们发动了第二次战争,不久别的国家也趁机派兵入伙,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一万多名英法官兵你来我往,争相入园,各个满载而归。把园内珍藏的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抢走。这还不算,他们认为只有把著名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中描写“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圆明园烧毁才是对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才能达到并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于是他们手持火把,在圆明园到处放火,园内的三百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全部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冲天三日,余烟月余不息。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政府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的撤退。 历史中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取之不竭的精华渊源,而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我们不可不珍视的真谛。理想本身会赋予生命太多的意义与价值。与其浪费太多生命去积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如花更多的精力去追求理想。
《上下五千年》记载了成千上万的古代发生的事情,读了这本书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了解了许多成语故事的由来,懂得了许多道理,让我深深感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样,将来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读《上下五千年》有感 篇2
这个暑假,我读了《上下五千年(下)》这本书,它和《上下五千年(上)》和《上下五千年(中)》类型一样,它告诉我们许多中国的历史,让我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时懂得了许多道理。
这本书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描述中国的历史,全本书中有很多的历史故事。以前听别人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现在我才知道历史故事确实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对我们有借鉴作用。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司马光写《通鉴》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以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为主线,从而写出了司马光的一生。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以“司马光砸缸”而闻名天下。之后他饱览全书,学富五车,他成为了著名的翰林学士。在中年时,他决定编写一本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书,后来命名为《资治通鉴》,这本书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司马光耗费了他毕生的精力来撰写这本史书。这段让我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我要以司马光做为我人生的榜样,在未来的生活里一直学习奋斗,成为有用的人才。在编写《资治通鉴》的过程中,他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虽然他们是好朋友但司马光还是坚持自己的观念,他具有一生正气。
这个暑假我读了本书后,让我受益匪浅,以后我一定会继续阅读更多的历史书!
读《上下五千年》有感 篇3
历史是一面镜子,里面有大约5000年的历史。古代皇帝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本书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销烟的英雄——林则徐。
走投无路的鸦篇贩子在中国受到热捧,沿海官兵甚至出动兵船在近海与毒贩交易,再由兵船运回内陆,开设烟馆倾销毒资全是国民所为。英国资产阶级先把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把印度的鸦篇输往中国,再从中国把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贸易中大获其利。毒贩如蝇群而来,除了英国,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篇,俄国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篇。由于鸦篇的急剧增加道光帝决定销烟,由林则徐负责在广州虎门销烟。
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民间缴烟完毕,拘捕吸毒者、烟贩一千六百人,收缴烟膏四十六万一千五百二十六两、烟枪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一杆、烟锅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1839年5月18日),烟贩缴烟完毕,共收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兰士禄·颠地等英国商贩被驱逐出境,次日义律亦将十三行的英国人撤到澳门。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我们要向林则徐学习那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因为他们早已把生命与国家利益结合在了一起。
读《上下五千年》有感 篇4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中,有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其中有许多有文字记载,至于五千年以前的远古时期,可能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故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人类的祖先是从哪里来......
古时候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天地还没有诞生以前,宇宙是漆黑混沌一团,好像是个大鸡蛋。大鸡蛋的里面,只有盘古一人在那里睡大觉,一直睡了18000年。有一天,他突然醒来了,睁眼一看四周,到处都是黑糊糊的,什么也看不见,盘古急得心里发慌,于是就顺手操起一把板斧,朝着前方黑暗猛劈过去。谁知这一劈可不得了,刹时间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巨响,使得这个大鸡蛋一下子裂开了,其中一些轻而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变成了天;而另一些重而混沌的东西,则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天地刚分时,盘古怕它们再合拢上,于是就站在天与地之间,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不敢挪身一步。自那以后,天每日升高一丈,地也每日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随着天的增高而每日长高一丈。这样,顶天立地,坚持了18000年。终于使天地都变得非常牢固。但由于他过度疲劳,终因劳累不堪而累倒死去。就在他临死之一瞬,没想到全身忽然发生了根本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顿时变成了风和云;他呻吟之声,变成了隆隆作响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和高山;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头发和胡须,也变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草地林木;肌肉变成了土地;牙齿和骨骼,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和坚石、珍宝;身上的汗水,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也就是说,盘古自身造就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故事就是故事,永远都不会是事实。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虽然是个神话,但却反映了古代的人们一种朴素的思想。
《中华上下五千年》不仅是一本书,还是人类历史智慧的源泉。比如,你在野外迷路了。夜幕降临,天气十分寒冷,钻木取火就可以帮助我们得到温暖了!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中华向来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世!
《中华上下五千年》真是一本好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