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
老地方整理的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 篇1
让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先前的主要关注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及反应现象到现在的同时还要关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更全面、更彻底了。这个单元一共有三个课题,虽然内容不多,但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内容掌握程度的好坏对培养学生从量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本单元三个课题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中招考试的考点。所以结合各地中考题对第五单元进行一次全面复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展示了本单元三个知识点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然后逐次复习了三个知识点。所采用的都是“先复习知识点、后典型题练习”的模式。在进行习题练习和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除了回答问题结果外,还要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描述,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在学生阐述的过程中寻找学生思维的闪亮点,发现学生思维的纰漏处,及时给予肯定或指正。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活动、教师的引导、师生的互动贯穿整个课堂,而且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着适度的紧张,有了不少的收获。但课后认真思考后,总觉得这种形式的教学过程利弊兼有。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来讲,这节课犹如一节知识与思维的“盛宴”,在一个个被巧妙设计的基础知识与易错点、重难点交织层出的习题向前,他们就象一个个胸有成竹的'“勇士”,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得意洋洋、时而游刃有余、时而又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哑然失笑。但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稍微薄弱甚至于很差的学生来说,遇到个别综合题或实验探究题时出现在他们脸上的表情则是不知所措多于迎刃而解。所以这节精心设计的复习课虽然是完全借用中招试题,但其实主要还是只针对了中上等的学生,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
课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思考。感觉自己教学设计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急于求成”。只想着让学生能从一开始就与中考结轨,过于高估学生,而缺少对学生现阶段学习状况的调查和准确把握,因此出现了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若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不能及时纠正这种做法的话,那么势必会使那部分后进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步削弱,最终与前面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在以后的复习课中,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全方位考虑全体学生,在习题设计上除了考虑训练学生能力外,还应该切合实际地考虑一部分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能力的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真正实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 篇2
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 篇3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我们课后进行反思时,总会有一些不足和遗憾。为了减少不足与遗憾,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反思。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不足和遗憾的反思:
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的少
我在教学中总是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总是怕学生不懂,就在课堂上多讲,没有更好地发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就现代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单就应对考试而言,是学生进考场,而不是教师进考场。学生能做的事,就应该大胆地让学生来做,相信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在学生合作学习后,我应该从几个学习小组写出的化学方程式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关系。这样学生就加深对这种关系的理解,为今后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打下良好基础。
二、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不够完善。
本节教材一开始就说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第二个原则,前面我已叙述过,容易让学生接受,但第一个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原则,一下子强加给学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听了苏老师的`课后,使我茅塞顿开,苏清霞老师先讲第二个原则,在第二原则的基础上,才讲第一个原则,这样两原则的顺序调换,学生就容易理解,教学效果就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意味者自己在教学上又向前迈进一大步,而这些不足和遗憾也正是我们的一种收获,让我们以“没有最好,力求更好”来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 篇4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兴趣点。若在计算中做很好的引导,较好地把化学知识和数理思维相互融合,可以良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一、给学生一个自主的时间,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需要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中包含的数量关系和这些数量中存在的正比例关系。若灵活理解了这两组关系,在今天和以后的学习中思路和方法就通透多了。所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回顾的.时间,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渐渐意会理解质量关系的运用。上课时我只讲解了一道例题,学生做了一道练习,给了学生充足的理解消化的时间。
二、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课堂中给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呈现出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显性地观察到学生思维的火花。由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有梯度的课堂训练题,
三、教学中针对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易错点设计一些典型的“病例”习题,让学生进行“病例”分析,指出病因并改正。通过训练可使学生加深印象,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