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活着》有感

2025/09/30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活着》有感(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活着》有感 篇1

余华说:“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的起伏,亲人一个个地离去,独自忍受着生命带给他的痛苦和折磨。当我们经历种种磨难时,该怎样去做,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活着,就这样活下去。

刚看完《活着》,心中的沉重感久久不能释然。文中所记述的生命,是那么脆弱,摔个跤、一次抽血、吃几个豆就能使它结束。以及福贵自身的遭遇,让我感觉到命运的不公平。后来细细体味,便被福贵的顽强感动到了。不禁想到,福贵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经历了如此悲惨的遭遇,还能顽强地活着。以前觉得,活着的意义嘛,无非就是金3钱,名利,亲情,地位,生活享受……但这些福贵都没有,可他依旧活着,就这样平凡地活着。后来,我觉得,活着本身没有意义,活着就只是为了活着而已。

福贵用自己的意志在努力地活着,如此过完自己的.一生罢了。我想,遵从自己的意愿,不虚度光阴,自由地过完一生,就是活着最好的方式了。

正如苏轼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豁达地看待人生,平凡地活着。

不过《活着》告诉我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或许因为我未曾经历过什么磨难,对活着的理解也没有那么深刻。可能,当自己成长到一定阶段,才会对福贵的人生态度和活着有更深刻的感触吧。

读《活着》有感 篇2

小说中角色真的不多,每个人我都印象深刻。首先是福贵的父亲,这位曾经的地主,据说之前他们家的家产不止这百亩地,而是两百亩,老地主当年也像福贵一般是个纨绔子弟,爱赌爱嫖,将家产输光了一半,现在年纪大了,守着家产,生活尚且闲适。在福贵将家产输光时,我感受到了老地主浓浓的父爱,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毒打,而是将地契换成一担担的铜钱,让福贵一个人将它们全部从村里送到城里还债,这也是身为一名父亲,对儿子最后的教育。第二个要说一下福贵的母亲,这是一个坚忍善良的女性,处处能看到这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福贵的父亲去世后,陪伴着儿子过着艰苦的日子,鼓励着儿子,活着就是最好的事。最令人心痛的遗憾就是福贵在去找医生给母亲看病时被拉去部队当壮丁,一去就两年时间,这位伟大的母亲在弥留之际也没有见过她的儿子,这种残酷真的令人觉得心痛。还有就是福贵的发妻家珍,福贵对家珍的债是永远无法偿还的,这位善良坚强的女性,陪伴福贵走过了大半辈子的苦日子,放弃了富家小姐的生活,对福贵不离不弃,这种温柔却内心充满力量的女子着实令我佩服。其实,福贵和家珍跟福贵父母很像,但是福贵父亲输光了一半家产尚且还有余量支撑家庭,而福贵就一无所有了。后来的继承者龙二,在过了几年风光日子,被解放军以打地主的名义枪毙了。命运这东西,真的令人琢磨不透。

还有福贵的女儿凤霞,儿子有庆,女婿二喜,孙子苦根,全是善良美好的人啊,全都在痛苦中死去。所以有人说《活着》这本书里感受到的是浓浓的绝望。

也许有人将这些痛苦和绝望归咎于那个时代,但是我觉得,那个时代只是将更多人拉入了绝望和痛苦,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依然有人经历着生活的绝望。绝望与痛苦并不是时代的'特性,而是生活的本质,这是我从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看到的道理,我们获得幸福和快乐的途径也许不是去追逐它们,而是去避免痛苦。

生活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样,我们知道另一头是死亡,但是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降临,这样的侥幸让我们获得了希望,但是小说可以没有希望,作者将生与死拉成一条线段,掷在我们眼前,对死亡的描写是冷冰冰的,但我们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可以通过这些冷漠的叙述感受到身边挚爱的亲人一个一个离去时的痛苦。

我们可以看到老福贵在讲述悲惨一生时的平静,也许作者就是想让我们看到这种平静。有时一部小说并不是要传递什么人生的道理,要有什么经典的句子,或者说指导我们如何生活,可能就是为了传递给我们一种情绪,一种经历了无数绝望和痛苦之后的那种宁静。就像是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之后,新鲜的空气,安静的世界,孤独的一个人看着远方。

读《活着》有感 篇3

有的人活着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物质享受,有的人活着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还有一种人活着不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他们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而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正如《阳光的快乐生活》中所唱的那样:糊里糊涂地活着也挺乐呵!虽然他们并不乐呵,但他们的生活态度诠释了生命的真谛!

打开《活着》这本书,耳边悠扬地响起美国民歌《老黑奴》,听着听着,仿佛那位饱经风霜的.老黑奴不经意间走进了我的视线:枯瘦的骨架外面搭着一件滥衫掉色的破布,散乱的头发被风吹的更加散乱,黝一黑的面颊上爬满了岁月的皱纹。不由的,我对老人生出一种怜悯之心。他向我挪动着,躯体弯得像一个拉紧的弓,似乎在拼命的直起身,想往远方看,然而始终没有抬起头来,但还是让我看到了他的腮部在动,好像在诉说着一个生命的不幸。

他一生经历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乐观地面对生活,没有一句抱怨的话。他是不是已经麻木了呢?人生的苦难已经超越了他所能承受的范围,但他没有选择逃离,而是勇敢地与生命抗争。

每当我无所事事,寂寞缠身之时,我都会思考,人到底为什么要活着呢?这时,老黑奴的形象跃然于我脑海,他仿佛问我:"今天你过的怎样?其实我每一天都过得比这还累。"

我醍醐灌顶般顿悟,当生命不断超越它的极限时,就会自然的表现一种超然,一种高尚。这种高尚又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的一视同仁。

我尽情的享受着这一刻的超然,老人渐渐远去,然而始终没有走出我的视线……

读《活着》有感 篇4

人终究要踏上死亡的道路,因此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题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余华的《活着》,书中讲述了一位叫福贵的富家少爷,先是把家产赌光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气恨而之,接着他不幸被国民党捉去当壮丁,历经死难而幸免于世,但母亲也因病去世,再接着儿子有庆被抽血至干而死,女儿凤霞产后的败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继而女婿二喜工伤而亡,外孙子苦根因吃豆子被撑死了,最后,只剩下老了的福贵和一头牛的故事。这个故事跨越了中国从国民党到毛泽东的时期,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读完这个平凡的故事后,我明白了绝望的不存在。

余华在序中这么写:“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来自于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与平庸。

我喜欢与年迈的老者交谈,因为与他们交谈总能使我对人生多一份思考。已到暮年的他们,不是痛苦地与这个世界说再见,惶恐着死亡的到来,亦不是在生活的磨练中留下哀愁的容颜,抱怨着不公的昨天。我看到的是,岁月的磨练让心灵在尘埃中洗尽铅华,洁白纯净。游览过万千世界,经历过生命的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却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给似木流年增添了柔和,让生命在落叶中安享静美。恬静的年华里,他们不再问花于几许,只问是否浅笑安然。

《活着》里面有一句话非常棒,“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生活只有一条,失去了就真的没有了,这是无价的,是用金钱也买不了的。人生无常,聚散离合。在每个离别的路口,我们只能目送着一个又一个的背影,重重叠叠的留恋不舍载满了无尽的牵挂祝福。在生命与灵魂融汇的瞬间,凝聚着的是美好,幸福,这瞬间所迸发出的光华值得我们用一生守候,永世珍藏。

老者的`心灵都如同流水经过的鹅卵石,晶莹透亮。年少的我们又怎能吸收全部的光芒?只因为,芸芸众生,不免沾点人间烟火,不经历时事沧桑的磨练又怎能得到真正的修炼,让淡然演绎一生呢?但是,这份淡然的人生态度却多多少少给予了我一份前行的从容。就像一位哲人说过,其实生活到头来不过是虚惊一场。暮然发觉,原来那么多随风而逝的过往都变成了岁月的逝水沉香,成长的苦痛,似乎如风中的记忆,轻描淡写。我开始学着反青春呓语背后的宁静,轻轻敲打着岁月的皱痕,只希望人生的光景中,我仍然可以选择做回那个积极乐观的自己,让心如镜,悠然前行。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旖旎多姿的单程旅行,其魅力正在于它的单程,在于它的有去无回。既如此,我们就当心神清明,盛装华服地踏上这程生命的幸福之旅,享受生命的奢华。在似水年华中谱就生命的华美乐章。

生活的路还很长很长,生命还得一路高歌,一路向前。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活着,这幸运。

读《活着》有感 篇5

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读了余华的《活着》。在没有读关于这本书的任何梗概的情况下,读完了这本书。

面对这样的一个悲伤的故事,我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泪湿满面,而是舒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心情都很压抑,喘不过气,好像是我已经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一个阴暗潮湿的天坑中爬到了出口,耀眼的、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的那一瞬间,我还没来得及回以微笑,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拍到了谷底……世界很阴暗,看不到希望。我眼前的一切都是黑白的,就连房间的灯亮都微弱的快要看不见了!

福贵,在亲手毁了自己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后,没有从此一蹶不振,没有破罐子破摔,反而明白了什么是生活。他亏欠自己的妻子,心里愧疚,因而想要加倍的对她好,弥补从前对她犯下的错误。其实,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是很悲惨的,一个人背负着所有家人的爱艰难的活着。福贵的生活质量可能比不上我们普通人,可是他的得到的爱是我一直羡慕的。他的妻子,儿子,女儿都对他寄予了含蓄内敛而深沉厚重的爱。我羡慕福贵和家珍之间的爱,他们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时刻为对方着想。我羡慕凤霞和二喜之间的爱,他们情投意合,你侬我侬,对对方的关心体现在细微之处。我羡慕福贵和有庆之前的爱,深切内敛不表露的`爱,相爱相杀。

也许正是因为作者将他们之间的爱描写的太美好,以至于当福贵遭遇接二连三地打击时显得命运更加悲惨。正因为看见过阳光有多温暖,才显得冰雨格外寒冷。体验过生活有多么美好,才更能感觉到命运有多悲惨!一起踏上漫漫人生路的人有很多,兜兜转转,那些陪伴在左右的人走着走着就离开了,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长久地活着。夕阳下,老人与牛的背影是孤独的,沧桑的,也是绝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