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2025/09/30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淮阴侯列传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篇1

韩信,驰骋沙场的一代天骄,忠义勇武的汉朝臣子,他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令多少人叹服却又唏嘘不已。他经历过寄人篱下的苦闷,威震四方的荣耀,遭人背叛的痛苦,最终含恨离去。抛开他所遭遇的人性险恶不谈,他的隐忍与坚毅,是最令我深深敬佩的。

——古之隐忍者,方能成大事。

韩信年轻时父母双亡,生活窘迫,游手好闲。很多人都瞧不起他,他曾经在亭长家连续蹭饭几个月,最后亭长一家在他来之前就把饭吃完,赶走了韩信。当地的恶少欺侮韩信,让他从自己的裤裆底下钻过去,要么就杀了他。韩信最终选择了从恶少的裤裆下面钻过去,受到讥笑与侮辱。面对这一切,他选择了隐忍。

他没有选择杀了恶少,是因为他不想就此搭入自己的性命。有人说,韩信在生命与尊严之中选择了生命,而尊严比生命更加重要。我却不这样认为。韩信暂时受到侮辱更是为了自己的尊严。他忍受了一切,源于他高傲的本性,他的坚忍不拔,源于他相信自己的才能终究会被天下人认可,包括他后来在项梁和刘邦那里暂时的怀才不遇,都没有阻止他实现自己志向与抱负的愿望。最终他的才能被汉王发觉,被封为大将,掳魏王,擒夏说,杀了成安君,攻打赵国,威胁燕国,平定齐国……名声传遍天下,成为战场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他当初图一时之快杀了那个恶少,那么韩信这个名字将不会多年后在史卷上仍然熠熠生辉,日后天下的格局,或许会截然不同。

上天赐给了韩信非凡的军事才能,与之而来的还有痛苦与屈辱,而韩信用他的隐忍与坚毅克服困难,成为人上人。

纵观古今,除了韩信因隐忍而成大业的人数不胜数:张良因为忍受住老人的侮辱而得到兵法,从中获得的智慧使他受益一生;姜太公隐居深山,才干终被周文王发掘,八十出山辅佐武王,推翻商纣的残暴统治;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隐姓埋名躲避追捕,最终辅佐阖闾大败楚国,对楚平王鞭尸三百……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如果没有隐忍,哪里有这些人如此卓越的成就?而观当今社会,人们大都怀抱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目光高傲,一遭遇困难便立即被打倒在地不再爬起,一怀才不遇便怨天尤人,不再奋斗。缺乏了隐忍精神的我们,又怎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成为佼佼者呢?人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了隐忍,成功简直是无稽之谈。

学会隐忍,通向成功大门的路便又缩短了一步。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篇2

今天感到无聊,于是就轻轻翻开《史记》不知不觉我已经看到了《淮阴侯列传》虽然我只看了一点,但是我觉得已经有要写的东西了,虽然只看了一点,但是我已经对韩信有了一个小小的了解我很同情韩信也很钦佩他。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详细的描写了有关于韩信一生的故事,从布衣乡邻到乡绅门客,从胯下之辱到暗度陈仓,从背水一战到国士无双。韩信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对于其中记载,韩信应是一个能够明察秋毫,并且遇事极为冷静,各种关系应该分析的很清楚的人,但是却为何“市人皆以为诺”。其实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生活并非他所擅长,所以才“为母佘肉”,而并非某些人分析的“大德不常,大勇无方”

而后韩信参军却未得到赏识,“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而后由于萧何的发现,逐渐被刘邦赏识,如此良将在之后的楚汉相争之时,功勋卓著。

在整个过程中,刘邦一直称韩信是“国士无双”,并奉为“淮阴侯”。

韩信又矜才自负,不仅羞与绛灌为伍及刘邦本人亦不在其眼目之内这些也都是他的取死之道。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篇3

韩信被汉高祖刘邦封为淮阴候,是因为萧何认识他、举荐他,刘邦才重用了他。他一生跟随刘邦转战南北,可以说他为刘邦建立汉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劳。然而他这么个功名显著的大将,最后却落了个谋反的罪名,被吕太后设计骗进宫中杀死了。

是什么原因使韩信落了这样一个下场呢?我认为是他没有听那个齐国说客蒯越的劝告。蒯越让他自立为齐王,制止刘项分争,一来自保,二来为老百姓着想,不让天下再有战乱。可韩信还以为刘邦待已不薄,就没有采用蒯越的计策。结果刘邦感到韩信功高盖主,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再说全国已经统一,可以不再需要这样的将领为自己打天下了,与其留着是个祸害,不如早点除掉的好。

可惜韩信死在了自己为之卖命的主子手下,他当初如果听了蒯越的.那番话,恐怕历史就该是另外一个局面了。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篇4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他用为人物立传的方式写史。《淮阴侯列传》就是其中的一篇文章。淮阴侯就是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它讲述了韩信的生平经历。

韩信是淮阴人,年轻时很贫穷。他不愿劳动,经常去别人家蹭饭吃,大家都讨厌他,不给他饭。一位老妇看他可怜,天天把自己的饭分给他,韩信决定一定要报答老妇。一个卖肉的年轻人见韩信天天带着佩剑,却天天蹭饭吃,很瞧不起他,就对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捅死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韩信看了他半天,最终还是钻了过去。大家都认为韩信是个胆小鬼。天下大乱时,他去投奔了项羽。他多次向项羽进谏,项羽不听。于是他投奔了刘邦,可是刘邦也只让他当一个小官。韩信又跑了。丞相萧何很欣赏他,亲自把他追了回来。萧何向刘邦说明了情况,刘邦决定拜韩信为上将军。韩信之后南征北战,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暗渡陈仓,平定三秦;背水一战打败赵国三十万人,灭赵国;灭齐国;击败项羽大将龙且二十万大军;最后与项羽决战于垓下,把项羽本人逼的自杀。

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汉王朝后,韩信被封为楚王。韩信首先把当年给他饭吃的老妇请来,给了她千金重赏。又把当年侮辱他的人找来,让他当了中尉。韩信说:他当初侮辱我,我之所以隐忍,就是为了今天的事业。几年后,有人对刘邦说韩信造反,刘邦于是把韩信抓了起来,后来证明韩信是清白的,韩信还是被废除了王位,降到了淮阴侯。刘邦很惧怕韩信,因为他打仗天下第一。于是韩信又一次被抓起来,没经审问就被杀了。

韩信是一代军事奇才,却因为功劳太大,才能太高,项羽又被打败,所以被汉高祖刘邦杀了。真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