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诚信的种子》有感

2025/09/30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诚信的种子》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诚信的种子》有感 篇1

诚信诚信,其意为诚实守信,故诚信既是谦虚老实之意,又有一言既出,四马难追之义。古往今来,诚信一直被看为做人的标准。谁诚实守信,谁就是好人;谁弄虚作假,谎言连篇,这个人就不合格。所以诚信一直是人们苦苦寻求的生命之花,但要做到真正的诚信,也是不容易的,否则这个世界就到处是光明了,就不会有阴暗了。而《播撒诚信的种子》一书,正确的介绍了诚信之本,具体得告诉我们怎样做到诚信。今天我将他仔细得看了一遍,让我了解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

《播撒诚信的种子》一书中明确提出:诚信乃做人的基本。不错,诚信不仅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光明正大,还能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到处都是明媚的,没有一丝阴暗。所以说,诚信的人能给社会带来许多好处,能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合格得活下去,不用像那些弄虚作假的人一样在世界上苟且偷生。我们就要做这样的人!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我们的一份责任。它体现着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襟怀坦白,也体现着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所以,我们一定要立志做一个诚信的人。要做诚信的人,首先要从小培养。撒慌就像吃榴莲,第一次撒慌时,还能止住,但如果又撒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养成习惯了,那是想止住也来不及了。想做一个诚信的人,就要时时刻刻约束住自己,做正大光明的事,不做亏心事、见不得人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是有时候做错事,也不要紧张,要认真接受事情的结果,主动认错,并能及时改正,也是诚信的一种。特别要记住两句话:诚信为人之本、言必信,行必果这两句话将对我们接下来的人生道路有着很大的帮助!如果你已经做到了不欺心,不欺人,敢肝胆相照,你就是一个诚信的人,你就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优秀的公民!

读《诚信的种子》有感 篇2

读《播撒诚信的种子》有感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播撒诚信的种子》的书。

里面有两个与诚信有关的故事最令我难忘。第一个故事是《一千棵樱桃树》。它说的是乔治·华盛顿小时候的一件事:有一天,他的父亲递给他一把斧头,让他把自家庄园里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了。还嘱咐他不要到自己的脚,也别砍伤果树。可是华盛顿一不小心,砍倒了一棵樱桃树。他怕父亲生气,就用杂树把樱桃树盖起来。傍晚,他父亲来到果园,看见了地上的樱桃,就知道华盛顿把果树砍断了。但他装作不知道,还夸华盛顿能干。华盛顿听了父亲的夸奖,脸一下子红了,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还请父亲责备他。可他父亲听了之后,却哈哈大笑起来,还对华盛顿说自己宁可损失掉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意听到华盛顿说谎。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文中的华盛顿是个有诚信的孩子。在生活中,不诚实的的人有很多。通常自己犯了错误没有勇气去承认,就撒个谎。这些人面对错误都有一种胆怯的心理,总觉得承认后会挨骂、挨打,或者有人会看不起你。其实他不承认,就等于错上加错,比做错了事更加严重。做错了事只要改正就好,但如果做错了事用撒谎的方式去隐瞒,那不等于告诉自己:做错了事不要紧,可以用撒谎去隐瞒。那么从此以后,你不就养成了撒谎的习惯。要知道,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失去了诚实这个最起码的品质,那么没有一个人会跟这种人交朋友。

第二个故事是《保证要考第一名》。它说的是我国的女科学家林兰英小时候的一件事:在林兰英小学毕业后的一天晚上,母亲对她说:“兰英,家里经济困难,女孩子念那么多书也没用。你下学期就别念了。”林兰英知道家里不宽裕,就对妈妈说自己听说中学里有规定,考试得第一就可以免去学杂费。她就向妈妈保证要考第一名。母亲看她这么想读书,就答应了。于是,林兰英为了实现她对母亲许下的诺言,付出了别人想象不到的刻苦与勤奋,。在整个中学六年中,她一共得了十二个第一。后来,她终于学业有成,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会成功。诚信是成功的种子。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来人、新世纪的小学生,更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长为有用的人才能融入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诚信无处不在,无时不需。

读《诚信的种子》有感 篇3

最近,我读了《诚信的种子》这篇文章,感触颇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明白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诚信的种子》讲述了一个国王为了寻找一个继承人,分发给给王国里的孩子每人一粒花种子,并宣布:在规定的期限内,谁种出了最美丽的花,谁就能成为下一任国王。于是,全国的孩子都开始种花。有一个家里很穷的孩子也分到了一粒种子,为了种出最美丽的花,他每天都细心地照料种子。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种子却一直都没有发芽。国王规定的日子很快就到了,他看见其他孩子手里都拿着一盆美丽的鲜花,唯独自己的盆里什么都没有。然而,当国王看过所有孩子种的花后,却当众宣布他成为了国王的继承人。面对众人的不解,国王解释道:种子是煮过的,根本不可能发芽。

在这个故事中,小男孩能从全国的孩子中脱颖而出,成为王国的继承者,绝不是因为他很幸运,是他的诚实给了他这样的机会。诚然,有些时候,诚实守信的人会被他人欺骗,会被社会的残酷和现实打击,但最终,诚信的人总能获得命运的垂青,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故事中小男孩的经历不正是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吗?其实,不仅仅是在故事中,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六年级时,在一次考试中,我考得很好,所以那天我格外地开心,恨不得立刻将我的试卷拿给爸爸妈妈看。可就在老师分析试卷时,我发现有一道题目我做错了,但老师没改出来。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拿去给老师改掉,但我又想:这是老师自己改错的,我偷偷改过来不就好了。这两个想法就如同两个吵架的小人,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最终,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选择了前者。虽然分数是低了,但我的心却一下子踏实了,觉得无比满足。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诚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心里播下诚信的种子,并用心浇灌,让诚信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读《诚信的种子》有感 篇4

微微的风吹拂着我,我享受着茶的清馨和书的乐趣。《播撒诚信的种子》这一书像磁石般吸引着我,给我带来非同凡响的感受,使我深刻的意识到诚信的重要。

书中有篇文章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文中这样写道:七年级的300余名学生与老师们签署了一份特殊的“诚信协议”。学生们保证了在无人监考的考场上遵守纪律,不作弊。学校相信了学生的承诺,不设监考老师,教室的监控设备全都不开。考试的时候,也仅有一名老师在外巡视。结果,考试时同学们不但按照承诺书实现了自己考前承诺,而且考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想这场诚信考试是老师们精心设计的诚信教育课。这样一次诚信考试比阅读数十本关于诚信的书籍更有价值,更令人深思,不是吗?如果考试时同学们没有按照协议里去遵守,这又将引发一场怎样的结局呢?我实在无法想象。

在当今社会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诚实守信,那么我想就没有所谓的考试作弊和黑心商人了吧。可是这样看似简单实则艰难的行为,谁又能从一而终的坚持呢?这谈何容易。我自己,也曾犯过这样不良的错误。

那天要公布期中的成绩,我假装镇定自若地坐在椅子上,仿佛揣了只兔子,急促地跳动。分数公布了,我盯着试卷的分数,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心里似乎有只小鹿在欢乐地跳着。同学们表情各异,心情随着分数而高低起伏,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我反复看着自己的试卷,一丝不苟地注视着每道题的解答,嘴里不停地嘀咕赞叹着自己的才华。等等!这最后一道题的答案怎么跟正确答案不一样?而且我还得了满分。这不应该啊!难道是老师改错了?顿时间,我好像被一盆冷水浇醒。我瘫坐在椅子,手里紧攥着这张假的高分试卷,色若死灰。难道我要告诉老师把分数改回来?不!后来,我选择了隐瞒。回到家,我的心里充斥着隐忧,害怕这件事被别人发现。之后几天我的心思都被这件事缠绕着,整天魂不守色。终于,我决定告诉老师把真实的分数改回来。

这篇文章让我更加坚信当初的行为是正确的。我认为一个人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做错了却不敢勇于承认将这个错误继续下去,知错就改也是诚实的体现,不是吗?如今,有很多人做错事不敢承认怕被他人指责,可是换个角度来想:别人的批评可以让你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人就犹如一篇文章,只有一次又一次地批改,最终才能呈现出最精彩的内容。没有人生来就是十全十美的,不断地经历才会使我们懂得更多,列如诚信,友善,文明等。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诚信做人。在学校遵守校规,在家里听从父母,多到社会中做志愿工作,从自身带动他人。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好的习惯和品质感染更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