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

2025/09/30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语文园地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 篇1

语文园地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的发现”“读读记记”,一是“读读背背”,还有一个是“成语故事”的教学。“读读记记”选取的是课文里的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这些句子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是描写更加生动、形象。积累这样的词句,可以使学生多了解一些语言现象,使学生领悟语言更多的表达方式,因此,我遵循教师用书中的教学要求,通过让学生读句子、说句子,让学生认识比喻句、拟人句;通过反复读句子,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在文中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我再让学生在书中找一找学过类似的句子,进行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教参要求不讲解修辞知识,因此,我没有去强调修辞知识。在学“读读背背”的内容时,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悟出谚语含义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方面的教育,积累语言,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成语故事的教学我采取的是让学生自学完成,先出示一些自学要求,根据要求在小组内互助学习故事内容,理解寓意,然后结合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这样做既达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达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 篇2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实施看,我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即,

1、通过对汉语拼音的认读,是学生巩固了汉语拼音,区别了声母、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

2、通过举例,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反义词,通过游戏,使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反义词知识,加强了语言积累;

3、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认读,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从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授来看,我基本上在这节课中解决了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分类,同时通过与生活联系,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掌握了反义词。

第三,从教学过程的实施看,既有“微笑”,也有“眼泪”。导入方面,我采用激情导入法。通过“一起去语文乐园中玩几个有趣的游戏吧”的谈话,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从学生的回答——我最喜欢玩游戏了——可以得到体现。然后导入学习内容。第一个内容是“我会写”,通过边认读边摆拼音卡片的方式,将卡片摆成S形状,然后在黑板上出示两座房子,让学生将玩累的拼音宝宝送回家。这个环节的实施,学生基本能区分声母和韵母,也能准确地将声母和韵母进行分类。第二个内容是反义词的学习。我通过一句“送完拼音宝宝回家,我们去看望一下生字宝宝吧”导入这个环节。然后边出示课本上已有的反义词卡片,边让学生认读生字。接着通过“出”和“入”的举例对比,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反义词;进而再配以口头练习进行巩固;最后通过“对字”游戏和一张练习卷,让学生基本掌握反义词。但由于我的考虑不够周全,使练习卷出现了不符合学生实际程度的难认字,致使学生个别不会做;另外由于调控课堂不够稳当,使得学生与家长交流过多。第三个内容是“我会连”。在这一环节中,我从问话“那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那些地方认识汉字呢”激发学生从生活中认字的兴趣,导入第三环节的教学。然后出示课本已出现的词条,让学生认读;接着出示图片,请学生用刚读过的词条进行说名;最后通过“我点你读”的游戏,让学生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认字。但这一环节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学生读完词条后,本应该出示图片,让学生用词说名的,但由于思维的短路,使得这个步骤与接下的课外延伸出现了现象,致使后面“我点你读”的游戏有些重复。

总体而言,这次的公开课对我来说又是一次重要的锻炼,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从这节课中,我收获了经验,认识到了本身存在的问题,使自己的教学得到了改进,使自身得到了成长。因此,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一切一切!

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识字方法的发现,并运用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这一部分的'教学,我设计了“扶──辅──放”三步层次的教学,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减一减”识字方法,这是直接的方法的学习,渗透“发现”的意识,如观察偏旁、主要部首、字音等。接着让学生运用方法识字,达到巩固识字方法的目的。最后,放手让学生自我发现方法,并运用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这课堂超越了我预先的设计,这样的课堂留给学生的印象,远远比我苦口婆心地讲解到体会收效大。因此,我不得不相信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因老师而精彩。我们不要拘泥于课前预设,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捕捉这突如其来的课堂生成资源。这一临时教学流程立足教课书,立足教学内容,向书外开放,有如下闪光点:

1、为学生搭建了口语交际的平台: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特级教师也曾说过:“口语交际的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动机:要抓住教学中随机生成的资源,展开口语交际的活动。”说“见闻”──说“鞋子”──演“鞋子”这个过程,无不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能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的平台。在表演中很自然地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非常可喜的!

2、在情感体验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表演说话中真情流露,情真意切,悟中读,朗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1、开放展示的舞台,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如同桌间互读词语,每个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之后,在开火车读词、小老师带读、男女挑战读等多种竞赛活动中,学生有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在读词的过程中,学生有了很强的主体意识。学生A能准确地指出学生B出现的读音错误,还能当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的错误。学生当小老师的过程就是一次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再如,老师鼓励学生照样子说说叠词,说得好就能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这不仅给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也是一次再积累好词的机会。

2、设置积累的平台,构建运用的阶梯:

在新课程中注重学生的积累感悟。改进的教材中,“日积月累”给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如何启发学生在说话、写话的过程中运用好词好句也同样重要。因此,让学生用自己喜欢词语说一句话,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好词来说完整句。首先,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内容不受限制,有更广阔的说话空间。其次,从词到句是学习中的一个层次性的飞跃。如开始运用“冰凉”说一句话时,只说了一个短语“冰凉的雪碧”。在H的引导下,他把它扩充成了一个完整句“我喝了冰凉的雪碧,真舒服。”积累词、句是语文学习的起步,学会运用是更高的一个层次。

积累不应局限在课本的好词好句,应把它延伸到广阔的课外。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积累,可以从好词着眼,逐步提高到好句的摘录。一方面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的方法做具体的指导。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 篇3

今学期开学初,学校决定由我们四年级组研发《语文园地四》精品课,说实话当时觉得压力挺大的。

一、磨课,破茧成蝶收获成功

历时三个多月的磨课终于结束了,用上“终于”这个词可以想见我此刻的心情。磨课,那真是一个痛苦而又充满了希望的过程。在精品课研磨团队各成员的悉心指导下,我进行了多次试教。试教的那种感觉,常常让我联想到数学中的无限循环小数——周而复始,无休无止。可谁知,这种循环远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每一次试教都是对教学设计和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一次检验,一串串问题如列清单似的被罗列出来,问题的指向由最初针对每个教学环节和每个情境的创设,到最后哪怕是一句过渡语、一个神态动作都进行精雕细琢,力求精益求精。经过多次的磨课,使这堂课的环节也渐渐成形,虽然改过的教案还要再推翻,再修改,我们团队经历了多次磨课过程,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堂堂课的记忆,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种思想的碰撞,理念的洗礼,更多的是那些无形的浸润。三个多月的时间,可谓是忙碌又充实。生活谈不上有多么精彩,却处处溢满激情与幸福。

曾经在《读者》上看到一则“蝴蝶破茧而出”的故事:当蝴蝶还是一只小小的蛹时,它被束缚在一个黑暗窄小的茧子里。蛹为了钻出这个茧子,每日都要经受着巨大的磨难。为了使自己的双翼充血而更加有力,蛹用自己瘦小的身体努力的把茧子磨破。蛹钻出了茧子,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怡然自得。

磨课的过程就像蝴蝶破茧而出的痛苦磨难。经过反思、修改、理念上的冲击,最终“破茧而出”看到天地间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快乐的感觉油然而生,成功的滋味回味无穷。

二、评课,让我直视不足之处

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一个著名的推销员成功的秘诀就是经常花钱请别人吃饭,在饭席上让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他把这些缺点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努力改正,一步步走向了完美。是的,人要学会反思,要

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让劣势发展成优势。除了自我反思,还要从别人身上得到反馈,常言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上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果没有别人指出来,是很难自己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的。

每次上完试教课后,团队的所有老师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交换心得体会,一方面挖掘课堂的亮点,促进我的信心和热情,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另一方面,听课老师都十分诚恳地指出我的不足之处:没有依纲靠本,把学习的难度加大,学生学习热情被难题抹杀了;四人小组合作没有达到老师的目的;学生对“明褒实贬”的表达方式体会不深;故事的趣味性没有很好地体现:老师引导不够细致,学生没能很好体会到待客之道??大家还满腔热情地帮助我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引导我改进教学行为,可以使我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升和进步,而且毫不保留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招数,促使我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在评课的过程中,我感受着大家切磋技艺、交流心得的快乐,感受着在不断思维冲撞中所实现的点点滴滴的进步。

回想磨课的经历,我是幸福的,回头看看这条路,也许沿着这条路我们无法走到顶峰,但是沿途的风景已经够我欣赏的了。更幸运得是在这条路上并不是我一个人,有好多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和我一路同行,从他们身上我能感受到不同风格教学经验,在他们里我学到了不少教学思想的精华。我相信这种磨课的教学历练最终会化作我人生的修炼,她必将启迪我在教学路上奋斗不息,耕耘不止??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 篇4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课可与本组课的学习、宽带网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要从本组学习开始时就提出要求。请打算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的同学和打算介绍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的同学做好准备。

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口语交际的兴趣。如,可以模拟现实生活,学生自由分成小组,组成“旅游团”,组内的每一个人轮流当“导游”;或者把教室布置成展览馆,展览馆里设分馆,大家轮流当不同分馆的“解说员”。教师要引导好组内交流的形式。“导游”或“解说员”和“游客”之间可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在双向、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应对的能力。

小组交流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点滴可取之处。然后在小组内评选出活动的“最佳导游”“最佳解说员”“最佳游客”。还可设置一些灵活多样的奖项,如,给搜集资料最多的学生授予“小博士奖”,给最爱提问的`学生授予“小问号奖”,给进步明显的同学授予“进步奖”。

在小组交流、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简单总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如果大家有兴趣,还可以把这次活动搜集的资料整理好,办一次展览。

习作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自由选择。可以将习作和口语交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口语交际作为习作前的交流或者把习作作为口语交际前的准备。具体如何操作,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向学生作些习作方面的提示。这次习作要达到“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如果有可能,教师可组织一次活动。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展开想象,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写好后,让学生读一读,改一改。

我的发现

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让学生发现:有些词有多个义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语义是不同的,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在第一组的第一个句子里,“深”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的意思是指“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此外,“深”还有多个意思,

(1)深度,如,河水有三尺深;

(2)深奥,这本书内容很深,初学者不容易看懂;

(3)深刻,这件事影响很深;

(4)感情厚,他们的感情很深;

(5)(颜色)浓,如,这件衣服是深红的。

在第二组的第一句里,“封”是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在弟”二句里“封”是封闭的意思,表现枝叶繁多,好像把森林都包起来了。

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读读这两组句子,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自己是否能发现这些特点。教师还可再列举其他一字多义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哪些字也有这样的特点。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 篇5

一、教学对象: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

二、不同学情的建议:

在学习“习作”内容时,特别要注意几个问题:

1、学生领悟能力较强的班级,教师在指导写作的时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觉组成活动小组,在活动中,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及时肯定学生的收获,坚持鼓励为主。

2、学生表现能力较弱的班级,可重点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同时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并教会学生参谋。在检查学生活动笔记的同时,及时引导学生抓重点,把事物联系起来,有条理地把话写完整。

三、教学中几个方面的处理:

本次习作要注意几方面问题:

(一)、在布置课前调查时,要激发学生活动的愿望及习作兴趣。活动前,先定好组长,再要求学生自由选自己的小组长,然后围绕“环境保护”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做好每一次的调查记录。在习作指导中,是否愿意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感受或想法;是否愿意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二)、在选择习作内容时。引导学生回忆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表达的内容更具体,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中选择写作内容。如,有一个同学在调查村边的小河时,抓住了“听爸爸说,二十年前的小河是怎样的……”与“现在的小河是怎样的.……”作对比,用词准确,描写细腻,前后比较鲜明,让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顺势引导:只有通过认真观察,深入了解,才会有“料”可选,有“料”可写。

(三)、及时评价习作,是提高写作的有效途径。在学生习作后,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交流习作,互相修改习作。并把在巡查时发现的情况,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设备的运用:

1、习作内容的选择,可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作相机指导。

2、课件使用可在PPT的运行环境下进行。

3、本课在没有多媒体环境下,亦可进行活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