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理想信念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理想信念心得体会 篇1
有人问甘祖昌:你有官不当,有钱不花,有福不享,到底图个啥?甘祖昌的回答是:“我们干革命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不是推翻一个剥削阶级再培植一个新的特权阶层。我们干革命是为了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共产党人坚定事业信心的动力源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坚定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也是共产党人坚强党性的重要体现。
老一辈革命家以自己的光荣一生坚守理想信念。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数次谈话中提到,他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1922年,担任滇军高级将领的朱德抛却旧军队的'高官厚禄,为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历尽千辛万苦在上海找到了党组织并要求入党,由于身份和经历等原因被陈独秀拒绝了。但他并没有放弃,毅然远赴法国寻找党组织,后又辗转到了德国柏林找到了周恩来,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道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留下了“革命到底”的嘱托。
李大钊: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
李大钊在1918年就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原因。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他热情地歌颂了十月革命是劳工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1919年,在《新青年》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篇文章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此后,李大钊不仅亲自撰文,在《新青年》上办了“马克思研究号”,而且帮助《晨报》副刊开辟了一个“马克思研究”专栏,还与邓中夏、高君宇等人一起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了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李大钊视革命信仰高于一切,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先进青年不仅在五四时期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而且迅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后来在和斯诺谈话时曾回忆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在段祺瑞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的极端危险和困难情况下,李大钊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4月28日,张作霖下令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在刑场上,李大钊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笃信真理不会消亡:“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取得光辉胜利!”
夏明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已定
1928年初,夏明翰由中共中央指派来到武汉,与李维汉、郭亮(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等人讨论停止两湖年关暴动的事宜。其间,夏明翰的交通员被捕叛变,供出了夏明翰,并主动配合抓捕夏明翰的行动。夏明翰被捕后,国民党官员劝夏明翰不为自己考虑,也要多为自己的子女、妻子、父母着想,三思而后行,企图利用其家庭利诱他与国民党合作。但夏明翰毅然地对敌人说:“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已定。”敌人对夏明翰施以酷刑,但他始终没有向敌人屈服,交代党的秘密。在狱中,他给自己的母亲、妻子、大姐写信。他劝慰自己的母亲,“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3月20日,无计可施的敌人决定对夏明翰执行枪决。在刑场上,夏明翰写下了后来广为流传的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理想信念心得体会 篇2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
我们平时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就是说人要有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目标和追求,活着只是为了吃饭,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只能是行尸走肉,就像一首流行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无魄有体就像稻草人”。有的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人们都注重物质利益,讲理想信念不实惠。于是舍“义”取“利”,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冲在前面,对自己无利的事则躲得老远。殊不知,不讲理想信念,只讲实惠,全国人民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动力,我们的事业也就失去了旗帜和灵魂。也有的人很有“理想”和“志向”,但他们的“理想”始终围着“我”字转,事事以“我”为中心,搞自我设计,打个人的小算盘,时刻想的是“我”要当多大官,“我”要发多大财。为了自己“目标”的实现,不惜违犯党纪国法。其结果,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胡长青、李真之流的堕落,就是很好的例证。丧失理想信念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蜕化变质的开端。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员必须努力学习和自 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坚定理想信念心得体会。作为军队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面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考验,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地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动摇,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动摇,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同志指挥不动摇,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听党的话、跟党走。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与求真务实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应该明白,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现阶段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就应该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而奋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而贡献力量。对我们人民军队来说,就是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切实完成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的人立志不可谓不高远,但就是不愿意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付出自己的艰苦努力,不能把个人理想融入党的最高理想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台,起于垒土”。如果只在口头上讲“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行动中却自私自利,不愿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点爱心;一心要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却不肯一点一滴地学习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本领;整日想着成为名扬天下的英雄,本职工作却做得一塌糊涂,那么,再远大、再崇高的理想也只能归之于想入非非的空谈妄想。
理想信念心得体会 篇3
坚定理想信念,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首要的基本要求。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单位十分重视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许多老同志说,像这样认真而郑重地学习党章,从理想信念这个基本问题入手,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机会十分难得。这样的学习,使广大共产党员更高地扬起了理想的旗帜。许多新党员说,思考我们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入党意味着什么,这样的集中学习教育,唤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的情感。绝大多数党员都感到,学习阶段时间不长,收获很大,是一次认识的提高,是一次思想的锤炼,是一次境界的升华。
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在艰苦奋斗中壮大,脱颖而出,由弱到强,成为执掌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最根本的是我们党能够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志存高远,立足现实,永远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
学习党章、重温入党誓言,广大党员认识到共产党员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好传统不能丢,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不能淡。我们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共产党人的队伍中英雄辈出,绝大多数共产党员站在前列,艰苦创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也应该看到,有的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廉洁自律。这些都充分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夫志,气之帅也。”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背弃了理想信念,共产党员的政治生命也就终止了;淡化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就会落后于时代前进步伐。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终生追求,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把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一个新的起点,高扬理想的旗帜,砥砺奋斗的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理想信念心得体会 篇4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道德品行和言行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品行的培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我觉得与理想有关的就是信念,给人以教育智慧启迪“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师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是学校制度的参与者,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更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这样的教师不再以导师的身份自居,不再以先知先觉者的身份出现。而是走下“高高的”讲台,步入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按照肖川博士的理解,理想的老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
学会等待,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学生永远都说“你能行”,给与学生的是切心的理解、充分的信任、无间的亲密。
学会分享,做倾心的听者,走进孩子的内心,蹲下身子平视他们,分享孩子的喜悦,分担孩子的.苦恼,用真诚的语言赞美,用美丽的心情对待。
学会宽容,用开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度对待孩子,敞亮自己的心智,灵活自己的头脑,活泼自己的思想,阔宽自己的眼界,尊重多样化,珍视个性化,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学会合作,对于不同能够理解,对于差异能够尊重,对于另类能够接纳,妥协与坚决并存,隐忍和张扬共处,退让与坚持同行,放弃和追求共振。
学会选择,让教育走向民主化,走向个性化,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选择最优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学会创新,从新的角度解释司空见惯的事物,以新的视界审读理所当然的的事物,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开放头脑,积极进取,主动探究,将教育的智慧变成信念和教养,落实在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中。
说到什么是理想的教学活动,肖川认为,理想的教学是一种完美的教学,而完美的教学有两个不可缺少的要件,一是深刻,二是真诚。
所谓“深刻”,就是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运、别有洞天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忽然开朗。
所谓“真诚”,就是师生之间坦诚率直,一言一行都发自内心。
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不是教师传经布道的舞台,而是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发问,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讨论,激烈地争论,踊跃地表达;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的快乐,顿悟的惊喜,激情的燃烧,真情的涌动,灵性的焕发,情感的融合,心灵的碰撞;在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能力得以提高,想象得以放飞,潜能得以发掘,体验得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