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2025/10/06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头饰各一个,不同表情的三种图形卡通挂饰每人一个,三种图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图形妈妈"身上),三种图形的标志牌各一个,户外布置好"小商场",三种不同形状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转一圈,从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问:

(1)我变出了什么?

(2)三角形有几条边?(伸出手点数)

(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

2、用同样方法,从左兜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

3、用同样方法,从右兜里变出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

2、变出"图形妈妈"

(1)师:图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吗?妈妈在哪呢?看我变变变(从屏风后面拉出头戴三角形头饰,身上粘有三角形标志的"妈妈")

图形妈妈: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妈妈,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哪呢?(三角形宝宝跑到妈妈这,大声地说:我在这里)

(2)用同样方法变出"正方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用同样方法变出"圆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图形妈妈"带幼儿找自己的家,介绍游戏规则。

"图形妈妈":今天咱们一起玩一个"图形娃娃找家"的游戏,先来看看咱们的家在哪呢?(带幼儿找和自己形状相同的标志牌)

介绍规则:孩子们听音乐跳舞,自己随意表现,音乐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个宝贝找得又快又准。

4、进行游戏,游戏时可随意变换标志牌的位置,老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兴趣,随时结束。

(三)结束:

师:孩子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真高兴,我还能给你们变出一个"小商场",看我变变变,商场在哪呢?请娃娃们到外面看一看。(带幼儿到户外)

"图形妈妈":孩子们,妈妈带你们到商场买东西,你们每人去商场买一件和自己形状相同的东西带回家,看哪个宝宝又聪明又能干。(幼儿自取和自己形状相同的物品)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玩玩、说说、摆摆中感知不同大小、颜色的石头。

2、能够愉快地用石头进行分类、排序等操作活动。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操作盒人手一个:盒子下面分三格分别是红、黄、蓝石头的家,盒子上面是红黄蓝三条小路。

2、红、黄、蓝,大、中、小不同的石头每人各一份放在盒子里。

活动过程:

一、感知石头的特征。

1、出示用布盖好的礼物,请幼儿猜一猜。

2、和石头玩一玩,感受石头的特征。

3、认识红、黄、蓝的石头,感知石头大小的不同。

4、总结:原来我们的礼物是不同的颜色、不同大小的石头啊!

5、石头玩累了,把石头送回家:石头的家在哪里?(送石头回家)你是怎么送的?

二、认识大、中、小三种石头

1、去石头家做客。

2、以“敲门做客”的游戏进行:认识红爸爸、红妈妈和红宝宝。说说为什么觉得那个是爸爸、妈妈、宝宝?(最大的是爸爸,最小的是宝宝,还有一个中间的是妈妈)

3、分别和黄爸爸、蓝宝宝打招呼。

三、 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石头们要玩排队的游戏。

2、出示小到大排列的红石头。提问:看他们是怎么排的?

3、小结:宝宝排在前面,爸爸排在后面,妈妈排在中间。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4、红石头变魔术:出示大到小排列的红石头。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5、小结:爸爸排在前面,宝宝排在后面,妈妈排在中间。是从大到小排列的。

6、按照刚刚的方法给黄、蓝石头排排队。

7、介绍:你的石头是怎么排队的?

四、游戏

1、石头们都排好队了,我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2、红宝宝和红妈妈躲在家里面,红爸爸躲在家外面。

3、黄宝宝躲到了黄爸爸的身上。

4、蓝宝宝躲在蓝爸爸的身体下面。

活动结束:

石头真好玩,让我们带着石头们继续去玩更好玩的游戏吧!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区分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并尝试着按颜色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活动,感知5以内的数量。

3、学会大胆地与同伴、客人老师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太阳妈妈图片,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标记、花瓣若干,五只小篮子、背景图一张。

2、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以太阳妈妈的身份与幼儿打招呼:“小朋友们好!”引导幼儿与太阳妈妈打招呼。“今天我带着我的宝宝们来到了幼儿园,你们欢迎我们吗?”

二、区分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

1、分别出示太阳妈妈的'五个宝宝(五种颜色标记)。

“这是红宝宝,小朋友们好!”引导幼儿与太阳宝宝打招呼:“红宝宝你好!”依次介绍、认识其他四种颜色。

2、感知5以内的数量:“一共有几个宝宝呀?”师生一起数一数。

3、小结:“太阳妈妈一共有五个宝宝,它们是红宝宝、蓝宝宝……”

三、尝试按颜色进行分类。

1、幼儿找花瓣。“刚才,太阳宝宝在来幼儿园的路上捡到了许多花瓣,它们悄悄地藏了起来,在哪里呢?(贴在幼儿的小椅子背面)”“你找到了几片花瓣?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幼儿送花瓣。让幼儿将找到的花瓣按颜色送还给太阳宝宝,边送边说:“红花瓣,我送给红宝宝……”

四、粘贴太阳花,巩固对五种颜色的认识及5以内的数量。

1、“这些花瓣开开心心地围在一起,看,变成了什么?”出示粘贴好的太阳花,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这朵太阳花有几片花瓣?”“花芯里有几个圆点?”“花瓣是什么颜色?”“圆点是什么颜色?”

2、幼儿粘贴,提出操作要求:“你想来做一朵太阳花吗?”“做的时候要看清花芯里有几个什么颜色的圆点,就找几片什么颜色的花瓣做朋友。”

3、幼儿操作完后,拿着太阳花和客人老师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五、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粘贴好的太阳花布置在花园里。

六、活动延伸:

学习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瓣进行间隔排序来粘贴成一朵太阳花。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4

【实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