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

2025/10/07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一定要争气》是第六单元首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留学时,刻苦钻研,成功地剥离了青蛙卵的外膜的事,表现了中国人自尊、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启示学生只有立下志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这是对学生进行理想、志向、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文本。

设计理念:

以“争气”为主线,借助读、议、说、演等方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沟通,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童第周刻苦实验为国争光的故事,学习他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努力,不怕失败的精神。

3、在阅读中结合上下文理解“熟练、耐心、细心、尝试、一遍又一遍”等词语的意思,感受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词析句中感受童第周立成志向、为国争气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一、课前激趣,引入课题

1、课前: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我们玉小最大的教室里上课,同学们心情怎么样?

有决心上好这节课吗?老师也有决心。来我们一起加油吧!加油!

我们先来一个识字游戏。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挣、睁、筝”,读一读、认一认、找出共同特点,引出“争气”一词。

同学们能用“争气”这个词说一句话,表达一下自己对这节课的决心吗?

(我要( )为( )争气。)

好,同学们的决心真大!上课!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争气”有关,我们来一起书写课题。(板书:一定要争气)注意指导“ 争 ”字的写法。

3、来,齐读一下题目。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板书:童第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童第周。【课件播放童第周简介资料】

4、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结合刚才看到的关于童第周的资料,你有什么疑问吗?或者你们想在本课中知道些什么呢?

(预设:童第周要为谁争气呢?为什么要争气呢?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板书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要想弄懂我们刚刚提出的问题,就要走进课文。让我们先把课文读通读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要认的字圈出来,认为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可以多读几遍。再找出你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圈出来,好吗?(并请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自己圈出的词语)

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交流黑板学生板书词语。读一读,认一认。

3、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纠正读音。

三、抓“ 争气 ” ,解决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含有“一定要争气”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课件】

2、默读课文 【课件】 出示学生质疑问题。

思考:童第周要为谁争气呢?他为什么一定要争气呢?他做了一件什么事为中人国争了气,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画出相关语句来理解。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

4、汇报交流。

预设:

A、为什么要为中国人争气?

生:由于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

师 【课件】 补充介绍当时社会背景:(1930 年童第周由亲友资助到比利时留学, 1931 年 “ 九一八 ” 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对中国东北大举进攻,贫穷而且灾难深重的`中国受人欺凌。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蔑视的态度,说 “ 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 ” 。和童第周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竟然公开说: “ 中国人太笨。 ”)

师:他们侮辱的不仅是童第周个人,而是童第周所代表的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面对这样的侮辱,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怎能无动于衷?

师:童第周是怎么做的?

生:童第周暗暗的在心里下了决心。

师:什么决心?(童第周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要努力办到。) 【课件】 (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全班读)

是啊,童第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争气,一定要为谁争气?(为自己争气,更为所有的中国人争气!)

B 那么,童第周是怎样为中国人争气的呢?【课件】

生:“从此,他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一遍又一遍,失败了再重做,终于把这项实验做成功了。”

生:“当时,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 —— 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那位教授做了几年也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你从哪感受到这项实验特别难做?(朗读指导)

到底是什么样的实验这样难呢?

这的确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 【课件】 。

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象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许多人都失败了,他们一剥开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给撕破了。童第周也不例外。

这样难做的实验,光刻苦钻研是不够的,还需要哪些条件呢? 【课件 选词填空】

生: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术,还要有耐心 和细心 。

C 这样的条件,大多数搞科学研究的人应该都具备。尤其那位很有名的教授,但是为什么外国教授做了几年都没能成功,而童第周却做成功了呢?

师:就在所有人都为这项非常难做的实验一愁莫展的时候,童第周是怎么想的?

生:童第周暗暗下决心 :……

师:他又是怎样做的?

生: “ 从此,他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一遍又一遍,失败了再重做,终于把这项实验做成功了。 ” 【课件】抓住关键词语指导朗读( 一遍又一遍、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 )读出童第周决心的坚定。(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全班读)

师:这项实验真的是太难了,童第周做了一次又一次,实验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可是想起外国学生对自己,对中国人的嘲笑,他想(我一定要争气 )他继续(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 );然而,实验又失败了,可是想起自己的祖国仍然贫穷落后,他想(我一定要争气 )他继续(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 );实验还是失败了,可是想起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的灾难中,他想(我一定要争气 ),他继续(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 )。多少个不吃不喝的白天,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童第周一直在想(我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一直在继续(不声不响,刻苦钻研做实验 )。

D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实验终于成功了!此时,童第周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生:这件事震动了整个欧洲生物学界。教授激动地…… 【课件】

师:想想教授的话应该怎样读?

师:这件事也震动了比利时,想想当初嘲笑中国人的那些外国留学生会对童第周说什么?

师:这件事更震动了全世界,想想,和童第周一样在外国留学,曾被外国人瞧不起的中国留学生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之后,又会说什么?

同学们,你又想对为国争光的童第周说些什么呢?

四、拓展升华,激发情感

1、【课件】补充阅读:童第周上学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童第周说些什么呢?

2、你有过被别人瞧不起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做的?

3、学习了这课,你今后打算怎样去做?【课件】

五、总结

同学们,作为中国人,童第周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勇于在逆境中成长,不怕困难,刻苦努力,一定要为自己争气,为父母争气,为祖国争气!

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习童第周勤奋学习,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发愤”、“资助”、“耐心”、“尝试”、“钻研”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耐心”和“钻研”造句。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领会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怎么勤奋学习的。

2、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简介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实验胚胎学家。曾任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的教授、研究员,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

今天我们学习《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看看写了童第周在学生时代时的几件事,从中我们受到什么教育。

二、学习新课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别是要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二)指名读书,订正读音。

“僻”读pì,不要读bì。“绩”读jì,不读jī。

(三)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出示字词卡片认读。基础、期末、考试、平均、成绩、退学、发愤、努力、瞧不起、实验、需要、耐心、钻研。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发愤:下决心,努力。课文是指童第周下决心努力学习

资助:用钱帮助。

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尝试:做一做,试一试。

钻研:深入地进行研究。

偏僻:离城市比较远,交通不便。

震动:本课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欧洲生物学界感到惊讶。

(五)读书理清文章的.思路。

1、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个。)

2、写了童第周的哪两件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勤奋学习,赶上了别的同学,取得优异的成绩,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刻苦钻研,做出了外国教授几年没有做成的成绩。

(六)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巩固练习

(一)读书。

(二)读词语。

(三)预习生字的字形。

第二课时

一、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

二、学习新课

(一)指名六人读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讲童第周家里很穷,小时候没有受到学校的正规教育。

第2自然段,讲童第周上中学晚,学习跟不上,经过再三请求,校长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

第3自然段,讲童第周勤奋学习,赶上了别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第4自然段,讲童第周受亲友资助出国留学,在中国留学生被外国人看不起的情况下,下决心要为中国人争气。

第5自然段,讲童第周刻苦钻研,做成了外国教授几年没有做成功的实验。

第6自然段,讲童第周实验成功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为中国人争了气。

(二)从课文中找到童第周两次“一定要争气”的句子读一读,带着童第周在怎样的情况下,怎样争气的问题继续学习。

(三)学习1~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①读

②知道有几句话;知道每句话的意思;知道这段与下面内容的关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①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童第周学习跟不上,经过再三请求校长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

②找出带有“才”字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才”字的意思。

③读句子回答问题。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读一个学期。“再三”是什么意思?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请求”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态度非常恳切。)“再三请求”说明了什么?(渴望学习。)

3、学习第3自然段。

①第二学期童第周是怎么做的?(发愤学习。)

②“发愤”的意思是什么?(是振作精神,努力学习。)

③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一是他每天天没亮,就悄悄起床,在学校园的路灯下读外语,二是他夜里在路灯下看书,被老师发现,把路灯关了,就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学习。概括起来,就是讲童第周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在发愤学习。)

④经过半年的努力,结果怎样?(取得了优异成绩,数学还考了100分。)

⑤为什么在半年之内童第周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学习童第周心想的句子。读,体会意思。(一要争气,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相信自己的力量;三要刻苦努力。)

⑥指导朗读。

4、总结学习1~3自然段的学习思路,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是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他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体会“一定要争气”句子的含义。

(四)学习4~6自然段。

1、按照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的思路学习4~6自然段。(让学生自学。)

2、讨论发言。

3、读句子回答问题: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童第周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勇于实践,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

4、理解第二个“一定要争气”。这里所讲的“一定要争气”指的是为谁争气?(为中国人争气。)

(五)课文中两次写到“一定要争气”有什么不同?(第二个“争气”比第一个更可贵,这是为中国人争气,这是民族自信心的体现。)

(六)课文中几次写到穷?(两次、家穷、国穷)“穷”和“争气”有关系吗?(人穷志不穷,把压力变成动力。)

(七)读书。

三、总结

(一)看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二)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一)检查读书。

(二)认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新课,记忆分析生字的字形

(一)“末”字的第二笔横比第一笔横要短。

(二)“考”字不要多笔画防止写成“”。

(三)“试”字不要多笔画,防止在斜钩上加撇。

(四)“瞧”字是左右结构,“灬”在“隹”的下面。

(五)区分“愤”、“奋”的字义。

(六)区分“需”、“须”的字义。

三、指导书写

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工整,正确。

四、处理课后作业

(一)指导造句:

耐心——

钻研——

(二)听写词语。

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基础、期末、考试、平均、厕所、努力、教授、一项、需要、技巧、震动、不声不响、再三请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童第周一定要争气、勤奋学习、敢于实践的精神,激励自己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26课:一定要争气。

(二)初步感知

1.自读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部分生词。

3.想一想,课文讲了童第周的几件事?分别是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学习。

①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及新词:

基础 期 平均 成绩 退学 耐心

钻研 发愤 努力 末 瞧不起 实验 需要

②要理解的生词:

资助 耐心 尝试 偏僻 震动

③指名读每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了童第周的几件事?

明确:两件事

④设问:课文讲了几次要争气的事?分别都是在哪几自然段讲的?

明确:课文写了两次要争气,第一次要争气是在课文的1-3自然段讲的;第二次是在4-6自然段讲的。

设问:这两次要争气,童第周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重第周又是怎样去争气的呢?请同学们继续思考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最后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童第周一定要争气、勤奋学习、敢于实践的精神,激励自己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一定要争气》。

(二)上节课,我们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1.指名读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先各自读一读课文,再把自学的情况在组内汇报。

3.全班交流

(1)总结讨论情况;

(2)我们看童第周的第一次争气,也就是课文的1-3自然段。

①指名读,其他同学再次思考:童第周第一次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一定要争气的?说说你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从以下的'词句中谈自己的理解。

A童第周是在家里很穷,学习跟不上,后经过努力,成绩终于赶上来的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

设问:哪些词语说明童第周的家里很穷?具体谈一谈。

你又是怎样理解童组周学习跟不上的呢?画出有关句子进行理解。

B童第周是在学习差,校长让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勉强让他试读后,经过努力,成绩终于赶上来的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

设问:再三是什么意思?他再三请求说明了什么?

C童第周是在开始学习差,但经过半年的努力,克服困难,学习成绩都不错的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

设问:童第周是怎样努力学习,也就是说怎样争气的?

明确:发愤、天没亮读外语、夜里看书、半年努力

③小结:看来,童第周在自己家里穷,文化基础差的情况下,通过发愤学习,终于把成绩赶上来了,确实为自己争了气。

④此时的童第周是怎么想的呢?齐读童第周心里想的话。

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⑤设问:童第周第一次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一定要争气的?

⑥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4-6自然段。

①指名读,其他同学再次思考:童第周第二次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一定要争气的?

②留学在外的童第周为什么被人瞧不起?此时童第周心里想些什么呢?

明确: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

③小结:童第周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刻苦钻研,终于获得了成功,为中国人争了气。

④设问:童第周第二次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一定要争气的?

⑤指导感情朗读。

4.童第周两次成功后,想到的话,不同的词用红笔写。理解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读一读这两段话。

(2)找一找这两段话哪些词写得一样,哪些不一样?

(3)议一议,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争气的含义是共同的,一是要有志向;二是要有自信心;三是要肯努力。第二次争气要比第一次更深一步。

5.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2、3题

2.预习《不懂就要问》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师在教案中对本课的难点的突破上采取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课文两次一定要争气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童第周又是怎样去争气的。两次争气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难点时又是通过学生自由读文讨论、交流谈体会的方法,体会两次争气的含义:是要有志向、有自信心,更要肯努力,第二次争气比第一次争气更深一步。

探究活动

带相片的树叶书签

材料:一张小相片的底片、黑纸板、酒精、烧杯和碘酒。

作法:

1.在一棵小树上,找一片稍大的平整的叶子。把相片的底片覆盖在叶子的表面,叶片背面用黑纸板托住,用夹子夹紧,使叶子背面不透光。

2.让底片正对阳光,晒上三四个小时。

3.把晒好的叶片摘下来,松开夹子取下底片。把叶片泡进放好酒精的烧杯里,再把烧杯放进盛热水的饭盒里,用小火加热饭盒。

4.等叶片的绿色褪掉,成了淡黄色,停止加热。取出叶片,用清水洗净,不要揉搓叶片。

5.在洗净的叶片上均匀地滴一些碘酒。稍等一会儿,用清水把它洗净,在阴凉的地方稍晾一下,把它夹在书里。叶片完全干燥以后,就成了一张带有相片的书签了。

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 篇4

课文《一定要争气》出自,其原文如下:

【原文】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浙江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童第周再三请求,校长才勉强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不这,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学习。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了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看书。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功课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差,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童第周28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从别的国家来的学生。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同学。童第周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几年来,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需要熟练的技术,还需要耐心和细心。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那位教授自己做了几年也没有成功。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做成功了。那位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办。童第周激动地想:“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也能办得到。”

【前言】

《一定要争气》是六年制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青少年时期立志为自己、为祖国争气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两件事,表现了自尊、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启发人们只有不畏困难,立下志向,并做出艰苦的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给多音字“强”据词定音;理解“偏僻、勉强、资助、尝试、实际”等词语;理解“才”在本课几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2、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童弟周青年时代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感受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建议】

一、课前读话:

1、老师让大家课外搜集童第周的材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童第周?

指名简介童第周,教师表扬其学习的积极性。

2、老师也从网上搜集了童第周的材料,请看(出示课件介绍童第周生平并附照片)谈一谈你看后的感想。

二、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检查预习

1、同学们,我们学过了25课《做风车的故事》,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由于他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件事使牛顿受到教育,从此发愤学习,养成了刻苦钻研的好习惯,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今天我们来学习童第周这位中国的大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经过努力学习,会有更多收获。

2、请看老师板书课题,注重“要”下边“女”字的笔顺,“争”字的中间长横要长。

请大家齐读课题

3、[出示有关生词课件]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课文,这些词你会读吗?请自由读一读,你认为难读的词就多读几遍。

教师分别检查2名同学读生词的情况。

同学们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

4、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童第周为谁争气?

三、读书研讨重点段落,掌握方法引导领悟。

1、童第周为什么为自己、为中国人争气?是怎样争气的?

请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些问题,画出有关语句。

[教师巡视指导读书方法]

2、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童第周为什么为自己争气?谁来说一下?

同意他意见的请举手。

4、你回答问题很全面,我也同意你的看法,请大家再读这一部分,读后学习小组内同学互相谈谈自己的感想。(课件投示出第二自然段)

谁来谈谈读完这段后自己的感想?

5、谁能把这种同情、佩服的感情读出来呢?

6、生读后师评:你读得很不错,老师想和你比一下,请听老师读的和他哪里不一样?好不好?好在哪里?

师读后生评

师问: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

师:老师边读边想,尤其是从第一个“才”中老师想到他年龄的大,思想压力大;第二个“才”使老师体会到文化基础差、学习压力大;第三个“才”使老师想到他的上学难,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从“再三”体会到他不怕种种压力,下定决心上学,这样边读边想、脑中像放电影一样,为童第周想,把自己的情况和童第周比,这样边读边想,不知不觉就把同情佩服的感情读出来。请你也这样练一下,注重这些重点词语,肯定读得比老师还好!(教师用课件提示,在第二自然段中用红线标画出“才”与“再三”)

7、学生练习后教师指名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

8、可怜的童第周、坚强的童第周是怎样为自己争气的呢?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作答

9、你回答得很全面,同意他意见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请大家再读这部分,像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使你感受深的词句。读后小组内互相谈谈自己的感想,(课件投示第三自然段)(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10、同学们读得好,想得好,谈得更好,谁能把这种佩服、感动的心情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边想边读,看谁读得好!

11、谁来读读童第周发愤学习令人感动的情景?请你读。

12、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有什么好方法?能告诉大家吗?

13、引导学生掌握老师刚才教给的边读边画的好方法。其他同学觉得还有读得不够的地方吗?

同学们学习了边读边想边画的读书方法,知道了在读书中想什么,想书中描写的情景,想当时人的心情。画什么,画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出了童第周发愤学习为自己争气的感人情景。读出了童第周的自信、自立、自豪,就应该这样读书!

四、学法迁移

1、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这部分和我们刚才学的这部分差不多,请同学们按刚才的方法学习这一部分,(课件出示学习方法: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谈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画的、谈谈自己感受,互相读读课文,看谁想得好、画得好、谈得好、读得好。)

2、请学生用以上的提示方法自学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这部分课文,教师巡视参与小组学习

3、同学们自学得认真,讨论得热烈,下边咱们来个朗读比赛,要求不光能读好,还能说出为什么这样读的才是冠军。由于时间有限,咱分一下工,愿意读第4自然段的举手,好,第1小组;第5自然段给第2小组;第6自然段归第3小组,剩下的小组水平高当裁判小组,选出裁判长,比赛完后评出冠亚季军、下边请各小组推选出能代表你们组里最高水平的队员进行辅导,把你们自己读书的绝招告诉他,一会儿参赛。

〔引导各小组积极推荐代表,认真辅导、教师巡视指导〕

4、比赛马上开始了,请各小组安排好代表,站立参赛。请第一小组开始读,各小组代表按顺序接着读。

5、请第4小组评委组作评判,请裁判长先说,先说小组优点,再说不足的地方。

6、那大家认为谁是冠军呢?你们小组可再商量一下。

7、那我们只好服从裁判了,请冠军谈谈他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书就应该这样读,边读边想边画,收获一定很大!一块讨论研究,收获会更大。我们通过学习童第周少年时发愤学习为自己争气,青年时刻苦钻研为中国人争气的事后你有什么感想?

老师学习了童第周的故事后想到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长志气,还要自信、更要努力去做,才会成功。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童第周一样的人(出示名人像下附人名课件:有爱迪生、爱因斯坦、华罗庚、邓亚萍、比尔·盖茨)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发明家爱迪生、数学家华罗庚、文学巨匠鲁迅,世界乒乓冠军邓亚萍、世界电脑王国的主宰比尔·盖茨等等,综观古今中外的这些成功人士,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智商并非有过人之处,甚至被众人认为是低能儿,可是他们立大志,有自信、努力拼搏,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不仅为自己争了气,也为祖国争了气!

请同学们下课后收集这些著名人物的有关材料,做一期手抄小报。

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 篇5

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精选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定要争气课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